倪舒凡 陳莉莉

摘要 海洋環境治理是時下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我國參與海洋垃圾治理,不僅是新時代的呼喚,而且是中國實現“向海而興”的重要舉措。基于調查研究發現,當前漁民在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的過程中存在漁民對海洋漁業垃圾分類知識不熟悉、參與治理行動的途徑較狹窄、治理辦法政策不適用等問題。將根據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的內在邏輯,從感知個體努力程度、工作績效、內在性獎酬與外在性獎酬、滿足感等多角度提出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的激勵對策。
關鍵詞 漁民;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波特-勞勒綜合激勵模型;激勵對策
中圖分類號 X 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23-025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59
Construction of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Fishermen to Participate in Marine Fishery Waste Management
NI Shu-fan, CHEN Li-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22)
Abstract Marin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s a common concer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marine garbage management is not only the call of the new era,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Chinas “rising to the se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fishermen in Zhoush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urrently hav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marine fishery garbage, such as the imperfect cognition system of the fishermen to the marine fishery garbage, the narrow way for the fishermen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action, and the policy of the fishermens living environment has not been updated in time.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logic of Potter-Lauler comprehensive excitation model, incen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fishermen to participate in marine fishery waste management were put forward from multiple aspects of perception of individual effort, work performance, intrinsicand extrinsic rewards, satisfaction.
Key words Fishermans;Marine fishery waste management;Porter-Lawler comprehensive excitation model;Incentive countermeasures
基金項目 2021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1NDJC091YB)。
作者簡介 倪舒凡(1999—),女,浙江蕭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通信作者,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海島社區治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05;修回日期 2022-12-16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于2020年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垃圾污染治理的意見》,建立形成了包括海洋塑料垃圾在內的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長效機制。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發布的最新消息顯示,每年都會有高達1 200萬t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預計到204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2倍。對此,在2021年8月26日,我國生態環境部牽頭編制的《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將“推進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等內容納入“十四五”時期重點工作任務,繼續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為新征程促進共同富裕注入持續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第十五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上再次明確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同時,習總書記還強調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眾所周知,海洋垃圾尤其是海洋塑料垃圾是全球范圍內最熟悉的污染形式。《中國若干典型海岸垃圾檢測研究報告(2020)》顯示,海洋中泡沫塑料的主要來源包括泡沫塑料浮標(漁業)、泡沫箱(漁業和生活垃圾)、塑料漁網及塑料包裝(漁業和生活垃圾)[1]。不難看出,造成海洋水體污染進一步擴大的主力軍是漁業垃圾的不斷增量[2],而海洋中漁業塑料垃圾又主要分為作業塑料垃圾和生活塑料垃圾。從存在形式來看,海洋漁業垃圾可以劃分為海面漂浮垃圾、海灘垃圾、海底垃圾;從產業類型來看,海洋漁業垃圾可以劃分為捕撈業類垃圾、養殖業類垃圾、休閑漁業類垃圾;從生產方式來看,海洋漁業垃圾可以劃分為漁業作業垃圾和漁民生活垃圾。這些垃圾的不斷侵蝕帶來大量物種瀕臨滅絕、赤潮、水母災害等嚴重隱患。因此,面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常客,加大對海洋漁業垃圾治理的力度是修復海洋生態的關鍵。
1 文獻回顧及分析框架
為應對生態環境惡化,資源能耗匱乏等全球性挑戰,公民參與是治理生態環境的中堅力量,不僅具有獨特優勢,而且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3]。在生態環境治理行動中,公眾參與主要是政府主導下的參與,公眾參與的層次可分為無公眾參與、表面參與和公眾權利[4],公眾參與的表現包括被動性參與、觀念參與和事后參與[5]。其中,公眾參與過程主要側重于事后參與,公眾參與主要體現為觀念參與[6]。另外,被動性參與方面主要會暴露出參與主體個人意識淡薄、缺乏主動思考等問題,觀念參與方面主要會暴露出參與主體能動性較弱、內部動力不足等問題,事后參與方面主要會暴露出參與主體問題意識不敏銳、解決方案滯后等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激勵公眾參與逐漸成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方向。波特和勞勒提出的綜合激勵模型,認為激勵過程主要受個體的努力程度、工作績效、內在性獎酬與外在性獎酬、滿足感等變量的影響,整個激勵過程依次包括激勵、努力、績效、獎勵、滿足等激勵鏈環節,環節間呈現正相關關系且互相影響、互相作用[7]。在經過一輪完整的激勵過程后,從變量滿足回饋至變量努力,隨之進入下一個激勵過程,須注意并不是只要給予研究對象足夠的激勵就定會得到期望的回報值,該激勵過程應建立在滿足感之上。換言之,激勵公眾參與是一個需多要素耦合作用的過程。有的學者在奧爾森的選擇性激勵理論基礎上堅信在村民參與環境治理時需要建立健全物質和精神上的激勵機制,進而為村民參與環境治理提供驅動力,使村民積極參與環境治理[8];有的學者認為在公眾參與環境治理時須找尋完善的環境治理信息公開和共享制度,特別是在具備較好的社會基礎和便利條件的基礎上更應匹配合適的補償機制和激勵機制[9];有的學者提出應通過健全法律法規執行機制和宣傳與培訓機制,完善運行機制和長效保障機制來縮小公眾在參與河道水環境治理時意識上的差距,進而促進公眾實現有效治理[10]。在現有的有關漁民保障的基礎上,王建友[11]認為要想構建綠色和諧的社會,需要重視漁民問題,特別是漁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宋林杰等[12]則認為某省缺乏專門針對漁民的養老保險制度,而且其現有補貼力度小,對漁民的激勵作用微乎其微。在漁民選擇參與治理途徑方面,魏春煌等[13]的某漁村訪談對象則認為通過漁業合作組織參與治理的意義小于直接找漁政。
漁民作為海洋漁業垃圾產生和回收的“密接者”,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漁民效應”不可替代,漁民作為一個上可承政府指令、中可擔漁村職責、下可接村民民生的載體,是有潛力成為“海上環衛”并為中國海洋漁業垃圾在減產減量方面貢獻力量的。但筆者在走訪時發現,在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行動中,“拿錢才打掃”“無章程缺紀律”“窮講究”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不禁引發筆者關于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主動性的思考,現階段可以通過參考波特和勞勒提出的綜合激勵模型來優化適用于漁民的激勵措施,建立由顯性激勵和隱形激勵共同作用的激勵閉環[14],進而激發漁民治理的欲望,促進漁民參與行動。該研究構建的有關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激勵對策的框架見圖1。
2 激勵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環境治理的地方探索與實踐
如何激勵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的治理,目前我國還沒有明確的法規條例或政策說明。但是,我國多地依據對海洋垃圾的特征屬性、產生途徑、分類方式、回收渠道等現實情況的把握,或多或少已展開試點或形成了相應的海洋環境治理特色方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該研究重點選擇浙江省舟山市、福建省廈門市和泉州市、海南省昌化鎮為案例代表,進一步分析各省市做法,找尋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的激勵對策。
2.1 激勵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的實踐經驗
2.1.1 地方政府為漁民參與治理海洋漁業垃圾提供資金支持。
海洋漁業垃圾污染源多來自海洋捕撈、海水養殖以及休閑漁業,其治理過程涉及海面、海里、海灣(灘)、港口、路面等多個區域。為此,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將漁港環保整治費用納入專項補助資金行列,在確保每年縣級配套資金到位的基礎上,積極向上級爭取漁港環保資金投入來加強資金保障。近3年來,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對漁港內保潔資金投入從2018年的80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90萬元,爭取市級補助資金6萬元,省級補助資金175萬元[15]。在筆者調研過程中,嵊泗縣相關黨務人員表示當地政府會通過“發放工資”“反向雇傭”等方式鼓勵退捕漁民清掃路面和海灘(灣)垃圾。另外,據廈門市海上環境衛生站工作人員的介紹,廈門每年也會投入約4 000萬元維護專業化清潔作業隊伍,保障廈門重點近岸海域海漂垃圾治理全覆蓋[16]。對于漁民把傳統的木質魚排、泡沫浮球等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所需的資金問題,地方政府則會根據資金補助規定出臺省、市、縣3級財政,分別按照相關文件提供相應的養殖設施補貼制度和提前置換獎勵制度[17]。
2.1.2 法規條例出臺生效保障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
無論是浙江省舟山市、福建省廈門市和泉州市還是海南省昌化鎮,都對未來海洋環境設想做了進一步規劃和部署。舟山市政府在2019年出臺的《關于全面推行漁港“港長制”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強化漁港環境治理,對照全國文明漁港的創建標準,加強港容港貌整治,開展油污水、廢棄網具以及生活垃圾等集中處理。嵊泗縣人民政府根據海域區位、自然資源、環境條件和開發利用需求,按照市縣級海洋功能區劃的編制技術要求編制的《嵊泗縣海洋功能區劃(2013—2020年)》,作為全縣海洋開發、保護與管理的基礎和依據[18]。2021年《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管理條例》明確規定船舶必須配置并使用相應的防污設備和器材[19]。漁業船舶應當依照相關規定配備并正常使用油污水分離器或者油污水貯存柜(桶)等防污設備和器材。加強船舶污染控制,持續跟蹤漁船防污設備應用情況,實現全縣12 m以上漁船安裝油污分離器,所有漁船安置垃圾貯集器的目標。同年,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拉開了海上養殖設施轉型升級的帷幕[20]。這些都為保障漁船“低碳出海、綠色生產”,持續推進“碧海銀灘就是金山銀山”保駕護航。
2.1.3 引導漁民參與因地制宜的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模式。
自2017年浙江省和江蘇省連云港市成為第一批“灣長制”試點地區以來,舟山市“灣(灘)長制”的實施以政府為主導,基本建立了市、縣、鄉、村4級“灣(灘)長制”的組織架構,分級分段治理海洋漁業垃圾。嵊泗縣和岱山縣結合“灣(灘)長制”,把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手段進一步提檔升級[21],讓更多漁民同志愿者一道完成每日巡查工作,體會日常灣(灘)的監測、預防、保潔等一系列機制,切實做好河(湖)灣灘長履職情況上報等平臺操作相關工作,加快推廣“阿拉當河長”公眾號,全方位建立漁民與其他社會主體的良性互動。除了舟山市的做法外,海南省昌化鎮在試點“漁船打撈垃圾”的合作項目期間,鼓勵漁民將出海捕撈過程中附著在漁具上的垃圾統一做好清理分類、計重登記的工作,事后漁民可以定期用累計重量的積分去兌換生活所需物品[22]。試點活動主辦方還向昌化首批示范漁民頒發了志愿者證書和海上打撈垃圾的工具包[23]。從一艘漁船試點吸引至35艘漁船共同參與,進而形成一套高效、綠色、可持續的昌化漁港垃圾治理模式。
2.2 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面臨的困境
2.2.1 從漁民自身角度來看,對海洋漁業垃圾認知體系尚未健全。
漁民與海洋生態環境已“打交道”多年,普遍體會到海洋生態環境從被破壞到需修復再到應保護的演化史。但漁民群體對參與治理海洋漁業垃圾仍缺乏共識,無法為激勵鏈提供內需動力,其主要表現為漁民在海洋漁業垃圾治理行動中的參與意識-行為存在偏差。該偏差的存在形式大體可分為以下3個方面:一表現為漁民在擁有充分的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意識下缺乏針對性行動指南;二表現為漁民擁有一定的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意識但參與治理的惰性更加占據主導地位;三表現為漁民在環保意識和參與治理行動兩方面均缺乏科普和拓展,尚未滿足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所需。然而,在以漁民為中心、謀生手段為半徑的社會網絡體系中,政府部門、漁業企業、漁村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公眾等社會各界人士直接或間接同漁民生活產生的聯系是改變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行為不統一態度進而影響長遠治理積極性、責任性的關鍵。
2.2.2 從漁民外延角度來看,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的行動途徑狹窄。
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是維系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課題,需要社會多元主體拓寬路徑、廣泛合作。然而目前絕大多數漁民對海洋漁業垃圾的治理僅僅只能通過簡單撿拾和打撈,難以多渠道應對海洋漁業垃圾的污染,因此治理效果也相對表面化、淺層次。盡管部分漁民具有強烈的參與感和社會責任感,但由于治理設備和治理方式的單一化和無標準化,漁民缺乏深入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的硬件和軟件設施,久而久之對參與的積極性也是大打折扣,難以充分調動漁民力量參與海洋漁業垃圾的治理,缺少激勵鏈直接刺激環節。哪怕漁民具備了相關硬、軟件設施,但在對硬件的使用、軟件的摸索上也還存在巨大挑戰。
2.2.3 從漁民身處環境來看,海洋漁業垃圾治理的政策規范更新不及時。
海洋環境保護共識是實現“藍色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全球對履行海洋養護責任,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任重道遠。各沿海城市作為我國重點保護海洋的踐行城市,為全國乃至全球海洋保護提供“特色治理范本”極具重大意義。然而,地方政府部門、漁村企業、漁村社區、志愿者團隊等社會主體對傳播海洋環境保護和治理意識的及時性不高。筆者走訪時發現地方政府的相關規范性村規民約文件還僅停留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漁業管理表面層次,未做到及時更新、傳播,缺乏依據當前時期漁業發展動態和海洋環境現狀做出與時俱進的判斷和部署,沒有及時做好海洋環境修復和治理的氛圍營造,因此導致漁民在潛意識表象中還有欠缺成分。
3 激勵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環境治理的機制構建
各沿海市級政府在提高漁民參與積極性方面或多或少已有一些政策支持框架。在筆者提出的激勵模型基本分析框架下,如若能夠對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的意識能動性給予足夠的激勵,并在現有的治理模式和治理理念上催化疊加效應,推動海洋漁業垃圾治理事業將具有良好前景。
3.1 強化漁民主人翁意識,推動形成以漁民為中心的精神激勵機制,觸發隱性激勵的開端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應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全人類要“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共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24]。漁民作為海上沖浪第一選手,對海流、灣灘的走向、船只的操控等較為熟悉。海洋是漁民的聚寶盆,漁民生活依海、生計靠海,海洋環境的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疑是漁民心之所向。然而,部分漁民因為種種原因進而導致無所謂的心態。對此,政府部門、企業、社區、社會組織在修復海洋環境時,不應忽視漁民參與力量的報道和傳播。首先,可以憑借當地的權威報紙、官方網站等媒介載體,宣傳漁民作為,夯實漁民治理底氣;其次,當地社區、地方政府應對漁民的參與行動給予獎金、榮譽支持和工作肯定,進而鞏固漁民在海洋漁業垃圾治理中的地位;最后,在此基礎上捕捉并形成深刻的漁村文明和人文情懷等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深化隱形激勵。
3.2 維護漁民切身利益,建立健全為漁民服務的保障激勵機制,推動顯性激勵的落實
漁民力量在海洋漁業垃圾治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覷,調動漁民積極性,充分發揮漁民群體內生動力是實現漁民全方位參與其中的基礎。在集聚廣大漁民治理意向的過程中,應解決漁民現實所需,消除漁民后顧之憂。第一,完善漁民各項保險制度,降低貸款最低門檻,由各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通過漁民聽證會、漁民座談會等形式,分析并解決保險類重難點問題,保證漁民基本生活所需;第二,各地政府應強調因地生策,因地制宜,持續打造“一縣一方案”“一村一產業”的布局,接續推進漁(農)村振興,讓漁(農)村振興的財富鼓足漁民的“錢袋子”;第三,借鑒國內外解決“三農”問題的經驗,切實處理好“三漁”問題中漁民所想、漁民所盼、漁民所憂的百姓事,解決好退捕漁民再就業、再創業難題,有關部門政策落地生效,覆蓋面更廣,惠及更多漁民。
3.3 發揚漁民漁嫂協同作業,促進漁民多渠道式參與的合作激勵機制,增強激勵過程的反作用力
近年來,舟山市“漁村海洋保護團體”為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提供典范。漁民、漁嫂是一個漁業家庭中不可分割且必不可少的2個身份,也是漁村在海洋漁業垃圾治理中的帶頭領軍的榜樣。“老婆說要拿回來,那肯定要拿回來的”“老婆會幫忙分垃圾的”“垃圾不拿回來老婆不會幫忙縫補漁網的”等采訪內容在舟山市漁民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東海漁嫂”更是舟山漁村里的“枕邊風”“小棉襖”“美容師”“防護墻”。在治理漁村生活垃圾、宣傳漁業生產和漁業管理安全知識、助力海洋知識宣傳等方面發揮著積極向上的推動作用,但僅憑借“東海漁嫂”的女性魅力和女性力量無法實施深層次治理,仍然需要多方鼎力相助。因此,開展并壯大“夫妻事業”是促進構建激勵機制的前提條件。具體實施路徑如下:第一,巧妙嵌入與政府部門、漁村企業、漁村社區、社會公益組織的深入合作,可通過“夫妻事業”來試驗研究所、漁村企業或是高校研制的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新型設備;第二,借助各級公眾號、App等大數據平臺對試驗的治理效果進行及時反饋和推文報道,增進多主體參與海洋漁業垃圾治理的情感基礎進而提升漁民參與海洋漁業垃圾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從而推動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新方法、新業態;第三,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漁村聽證會、漁民座談會、漁嫂交流會,把使用意見上傳下達,將合作常態化、多樣化。
參考文獻
[1]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中國若干典型海岸垃圾監測研究報告(2020)[R].2020.
[2] 吳姍姍,張祝利,樊菲,等.中國海洋漁業塑料垃圾排放現狀及防控淺析[J].中國水產,2020(12):48-51.
[3] 韓志明,劉瓔.霧霾治理中的公民參與困境及其對策[J].閱江學刊,2015,7(2):52-58.
[4] ARNSTEIN S R.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69,35(4):216-224.
[5] 沈艷,程建榮.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環境治理公眾參與路徑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29(5):85-87.
[6] 陳艷琳,文峰,王莎莎,等.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環境治理公眾參與路徑研究:以湖南省隆回縣小水塘村為例[EB/OL].(2021-11-03)[2022-04-25].http://sxx.youth.cn/jxqc/sjbgt/202111/t20211103_13292871.htm.
[7] 波特和勞勒的綜合激勵模型-MBA智庫百科[EB/OL].[2022-05-24].https://wiki.mbalib.com/wiki/波特和勞勒的綜合激勵模型.
[8] 謝朗燕.河源市紫金縣村民參與環境治理問題研究[D].廣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20.
[9] 韓志明,劉瓔.京津冀地區公民參與霧霾治理的現狀與對策[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6,18(5):33-39.
[10] 張雅潔.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中的公眾參與機制研究:以H區為例[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20.
[11] 王建友.以包容性增長理念構建漁民初級社會保障體系:基于漁民與農民比較視角[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3(6):88-95.
[12] 宋林杰,藺妍.遼寧沿海漁民生活權益法律保障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0):86-87.
[13] 魏春煌,喬俊果,李瑩,等.漁業資源基層治理的多元協調:基于粵西漁區的調查分析[J].河北漁業,2017(3):47-53.
[14] 葉大鳳,冼詩堯.農村環境治理中的公眾參與激勵機制優化路徑探討[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0(4):138-144.
[15] 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關于縣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第105號建議的復函[EB/OL].(2021-08-02)[2022-05-17].http://www.daishan.gov.cn/art/2021/8/2/art_1229691892_59014566.html.
[16] 福建創新理念、路徑、模式、手段,推進海漂垃圾綜合治理[EB/OL].(2021-11-29)[2022-05-25].https://www.eco.gov.cn/news_info/51032.html.
[17] 打造海上“牧場”升級版 泉州年內完成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EB/OL].(2021-05-19)[2022-05-25].http://www.quanzhou.gov.cn/zfb/xxgk/ztxxgk/zcjd/bdjd/202112/t20211217_2671663.htm.
[18] 舟山市生態環境局.舟山市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公示[EB/OL].(2021-07-02)[2022-05-25].http://www.zhoushan.gov.cn/art/2021/7/2/art_1361230_59020901.html.
[19] 陳莉莉,姚源婷,姚麗娜.長三角沿海區域海洋漁業垃圾治理機制構建:基于整體性治理視角[J].中國漁業經濟,2021,39(6):20-27.
[20] 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的通知:榕政辦〔2021〕48號[EB/OL].(2021-05-26)[2022-05-27].http://www.fuzhou.gov.cn/zfxxgkzl/szfbmjxsqxxgk/szfbmxxgk/fzsrmzfbgt/zc/xzgfxwj/202106/t20210602_4112446.htm.
[21] 舟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舟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舟山市2021年治水治污大會戰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1-05-26)[2022-05-27].http://www.zhoushan.gov.cn/art/2021/5/26/art_1229052555_42476.html.
[22] 周曉夢,董雅婷.“漁船打撈垃圾”項目演繹新漁夫與海的故事 “海洋獵人”讓垃圾上岸[EB/OL].(2022-02-07)[2022-05-26].https://www.chinablue.org.cn/details/65.
[23] 李勁松.昌江漁民熱心海洋環境保護獲頒證書[EB/OL].(2021-03-15)[2022-05-25].http://www.hi.chinanews.com.cn/2021-03-15/570766.html.
[24] 馬紅,張慶偉.習近平關于海洋強國重要論述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1,4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