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慶
從現在起,可以尋找2024年能夠從國內經濟增長中改善經營和提高業(yè)績的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
全球資金流向表現分化。資金流向監(jiān)測和研究機構EPFR最新數據顯示,日本、歐洲等地股票型基金均出現資金凈流出,而中國股票型基金出現資金流入。
不少機構表示,中國股票的投資機遇正在顯現。
布局時機
有機構認為,當前A股的優(yōu)質行業(yè)板塊值得入場。
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鑒于估值處于低位、投資者倉位較輕、政策支持加速落地、企業(yè)盈利勢頭改善等因素,該機構繼續(xù)看好中國股市。總體而言,預計明年MSCI中國指數將有15%的上漲空間。
“過去幾年,投資者情緒和資金流動成為左右股價走勢的一大因素。因此,我們看到股價與基本面背離,尤其一些市場龍頭。”王宗豪說,“我們對中國20家優(yōu)質市場龍頭(我們對其定義為市場份額領先且治理良好)的跟蹤研究顯示其持續(xù)跑贏全球和國內指數;但目前,該組合相對這些指數而言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組合所含公司平均ROE為21%,現金流FCF收益率超過5%,股息收益率為2%,大多手握凈現金,且未來兩年EPS年均增速預計達18%。因此,我們認為這些市場龍頭存在上行空間,無論中國股市是否復蘇。”
王宗豪表示,相較A股,瑞銀更看好H股和ADR;互聯網為首選行業(yè)。
“互聯網仍是我們最看好的行業(yè),因其估值較低、ROE正在改善且盈利前景穩(wěn)健,我們的分析師對其未來兩年年均EPS增速的平均預測為16%。我們移出家電和酒店,同時將教育、食品飲料和運動服裝加入我們的首選名單。相較A股,我們更看好H股和ADR,主要從板塊組合角度考慮且這些市場的空頭指標(shortinterest)已高于平均水平。”王宗豪說。
德意志銀行亞太公司研究主管馬力勤(PeterMilliken)表示,中國已建立全球領先的資本市場投資體系,同時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仍遠高于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且未來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也能為股票投資者帶來收益,因此在當前估值低點布局中國股票不失為投資良機。
上漲概率
在多個積極因素催化市場回暖的背景下,今年A股的跨年行情是否值得期待已成為市場熱議話題。
有機構在最新預判中表示,鑒于A股盈利底基本確定、穩(wěn)增長和活躍資本市場政策陸續(xù)出臺、中美關系緩和等多種因素,跨年行情目前已經啟動,市場關注點已轉向2024年。從現在起,可以尋找2024年能夠從國內經濟增長中改善經營和提高業(yè)績的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
所謂跨年行情,一般是指A股市場年底到次年年初期間的階段上漲行情,這段時間恰逢年度交接之際,市場資金提前布局往往會帶來一輪上漲行情。
華夏基金統(tǒng)計,近15年來,市場都在歲末年初出現過長短不一的上漲行情,時間跨度從1至4個月不等。行情持續(xù)時間最短為31個交易日,最長為83個交易日,平均歷時55個交易日,這期間上證綜指累計漲幅均值為16.32%,漲幅中位數為14.31%。從啟動時間來說,2009年最早,當年9月跨年行情就已啟動;2015年最晚,直至翌年1月才正式啟動;更多的時候啟動時點在11月、12月間。
華夏基金指出,從歷史上看,跨年行情呈現明顯的“價值搭臺,成長唱戲”特征。金融、周期、消費在四季度表現穩(wěn)定,均是全年4個季度中表現最好的,成長風格在四季度的表現也僅次于一季度。可見,四季度往往是全年較好的布局窗口。此外,年末行情中,低估值板塊往往表現好于高估值板塊、績優(yōu)股好于虧損股、大盤股好于小盤股,年初往往存在反轉效應。
基于歷史表現,華夏基金建議現階段以反轉策略思路布局四季度乃至跨年的反彈行情,重點關注基本面底部企穩(wěn)和股價超跌的方向。一是在市場放量走出右底的時候,基本面優(yōu)秀、周期上行信號不斷確認且前期超跌的電子板塊,可能會成為凝聚力最強的板塊;如果醫(yī)藥板塊的貝塔持續(xù),或將共振帶領科創(chuàng)板走出行情。二是中美利差倒掛雖有所收斂,但仍處于高位,因而現在仍應關注紅利底倉(電力、交運等)加消費核心資產(食品、飲料)。
大盤占優(yōu)
招商證券認為,從歷史統(tǒng)計來看,A股11月至次年1月出現一波上行的概率比較大,且以偏大盤風格占優(yōu)。當前上市公司盈利拐點已確立,美元指數及美債利率回落趨勢進一步明確,外資有望重回凈流入。此前持續(xù)兩年占優(yōu)的價值風格或有望逐漸讓位于成長風格,大盤成長風格有望成為跨年行情的占優(yōu)風格,行業(yè)層面關注電子、計算機、家電家具、汽車、有色金屬等。
從2013年至今的歷史統(tǒng)計來看,A股11月至次年1月主要指數中滬深300、上證50上漲概率更大,大盤成長風格明顯占優(yōu)。
跨年風格選擇方面,由于當前企業(yè)的盈利面拐點出現,因此,選擇行業(yè)的思路要重新切換為尋找未來一年增速相對更有優(yōu)勢的方向;而美債收益率如果在四季度出現拐點,外資的偏好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資金面階段性轉為凈流入后,也有利于產業(yè)空間較大、產業(yè)趨勢較為明確的方向提升估值。
在這樣的背景下,此前兩年多偏價值、高分紅的防御性策略,應該要逐漸讓位給尋找盈利增速較高、產業(yè)趨勢明確、空間大的成長性思路。
風格方面,大盤成長風格有望成為后續(xù)市場占優(yōu)風格。跨年行業(yè)選擇方面,從當前的產業(yè)趨勢、資金偏好和未來4個季度盈利趨勢來看,全社會的智能化、財政開支加碼和地產改革預期是驅動盈利向上的關鍵產業(yè)因素,相對應的推薦是,電子、計算機、家電家具、汽車、有色金屬。
宏觀平衡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全球經濟格局正走向新的宏觀平衡。具體到主要經濟體,走向新平衡的調整在供給側與需求側、利率、匯率和貿易條件等方面均有不同體現。
展望2024年,彭文生表示,面對先進技術供給的收緊,國內從社會到市場、從產業(yè)到企業(yè)都有很強共識,無需過于悲觀,中國擁有的規(guī)模經濟優(yōu)勢已顯現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新平衡下內循環(huán)的重要性上升,這意味著需格外重視中國經濟面臨的跨周期需求缺口,例如需求側的最終消費是突破式創(chuàng)新的關鍵驅動力。
如何應對跨周期需求缺口?彭文生認為,宏觀政策著力點需要從投資轉向消費,政策抓手需要從金融轉向財政。以促進民生和消費為導向的財政擴張將逆周期調節(jié)與中長期的經濟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讓居民有能力和有信心消費,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內循環(huán),激發(fā)內生增長動能。這也有助于中國投資者信心的修復,有利于提振資本市場的估值。
機會在哪
展望2024年,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認為,基準情形下市場機會大于風險,需要重視階段性及結構性配置。
李求索建議,2024年,需要重點關注3個方面:一是我國內生增長動能改善需要重視長期結構性趨勢影響;二是改革及政策應對有加碼空間;三是2024年A股盈利增長有望邊際改善。年底至明年,國內政策與改革加碼方向及力度、經濟修復進程、海外美債利率趨勢拐點或將對A股帶來影響,預計2024年A股指數表現可能前穩(wěn)后升。
配置建議上,李求索認為,2024年配置機遇有望好于2023年,建議做景氣回升與紅利資產的攻守結合。未來3~6個月建議關注3條主線:一是轉型期中受政策支持且順應創(chuàng)新產業(yè)趨勢的成長板塊;二是自下而上尋找需求率先好轉或供給出清機會;三是現金流充足、持續(xù)高分紅的高股息資產。建議關注六大主題性機會:現代化產業(yè)體系建設、人工智能及數字經濟、國企改革、消費“精細化”、“出口鏈”受益領域、超跌優(yōu)質龍頭。
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劉剛判斷,信用周期走向仍是判斷中美經濟周期方向的關鍵,這其中,私人部門信用短期難有大的變數,中美的公共部門即財政均是主要抓手。在具體配置建議上,劉剛認為,對于美國市場,建議先債后股,商品最后。
對于港股市場,劉剛判斷,港股處于逐步筑底過程。劉剛預計市場年底或者明年一二季度政策預期密集、美債利率趨緩、地緣局勢緩和都有可能促成一波修復式反彈,高彈性和利率敏感型行業(yè)或更受益,如生物科技、科技硬件、互聯網與新能源等。
劉剛建議,在修復完成后和更多“對癥”政策出臺前,可以繼續(xù)沿用攻守兼?zhèn)涞摹皢♀彙苯Y構,配置長期分紅能力(電信、能源與公用事業(yè))、高端科技升級(科技硬件、半導體與生物科技)和中端優(yōu)勢行業(yè)的出海(工程機械、汽車與零部件、新能源與光伏、部分產品與品牌消費等)3條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