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匯

北交所目前足夠低的估值,加上流動性改善,使得一些機構對行情持續的預期也開始樂觀起來。
北交所突然吸引了全市場關注。從11月20日到22日共3個交易日,北證50指數3天大漲16%,一枝獨秀,并且一舉收復年初以來的失地。
與此同時,第一批北交所基金封閉2年后正式打開,即使算上這幾個交易日的漲幅,仍虧損近20%。但即便如此,北交所目前足夠低的估值和流動性改善,使得一些機構對行情持續的預期也開始樂觀起來。
關注度迅速上升
就在11月22日,北交所全天的成交額達131億元,比11月21日的成交額102億元再次提升了近28%。北交所3個交易日總成交額271億元,較前一周的總成交額實現翻番。
這3個交易日,北證50指數上漲16.82%,表現氣勢如虹,甚至讓一些資深投資者大呼看不懂。
北交所部分個股,表現氣勢如虹。北交所股票的漲停限制是30%,3個交易日里,股價漲幅超過50%的個股達到18只。比如華陽變速三連板,累計上漲119.20%;凱華材料上漲111.49%;三維股份、星辰科技、旺成科技、旭杰科技、志晟信息等多股3日累計漲幅超過了70%。
相關的北交所基金,這幾天也集體霸榜,單日基金凈值漲幅榜幾乎被北交所主題產品包攬。
比如就在11月22日當日,多只北交所兩年定開產品凈值漲幅驚人。其中南方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單位凈值漲幅分別達到了10.34%、9.19%,包攬了當日主動權益基金單位凈值漲幅榜單前兩名。
不過即使如此,北交所最早成立的一批兩年定開基金,自成立以來仍然處于虧損狀態,虧損幅度從個位數到兩位數不等。
指數基金里,跟蹤北證50指數的十余只基金產品單位凈值也迎來大漲,其中5只北證50成分指數基金凈值大漲逾8%。近一個月,北交所50指數產品大多漲幅近30%,并有多只北證50指數產品凈值已回到1元面值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有8只北交所基金,在11月23日“解禁”,個別產品單位凈值已回到0.9元以上,有希望回到1元面值。
轉暖的多重原因
北交所目前足夠低的估值,流動性改善可能是其近期表現亮眼最主要的原因。
就在11月17日,中證指數發布消息稱,決定將符合條件的北交所證券納入中證全指指數樣本空間,并將于2023年12月指數樣本定期調整日實施。
此前,北交所11月9日還發布通知稱,該所于11月11日配合上交所開展北交所證券納入中證跨市場指數的全網測試。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是在為北交所證券未來納入中證、國證跨市場指數做好準備,也是流動性預期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華夏基金認為,當前北交所整體估值足夠便宜。盡管近期北交所股票反彈較快較多,但從絕對值看,估值水平依然很低。當前,北證50指數動態市盈率僅24倍(11月21日),相對大多數成長指數,估值優勢非常明顯。大量優質北交所成長股的估值都在15倍左右,而考慮到成長性,切換到2024年,其估值接近10倍左右。
同時,流動性,這個一直困擾著北交所投資者的問題,正悄然發生著質的變化。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穩步開始增持北交所股票。例如,在曙光數創、鼎智科技、錦波生物等一批北交所股票身上,都可以看到機構買入的身影。隨著各類資金入場,上述公司日均成交額動輒上億元,甚至2億~3億元,曙光數創最多時一天成交金額達5億元,超越了大部分滬深股票。
華夏基金認為,資金增持北交所可能才剛剛開始。伴隨著北交所與科創板投資者門檻的“互通”,越來越多開通了科創板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已陸續開通北交所交易權限。
可以說,一批有利于北交所流動性改善的政策和措施都已然在路上,并正潛移默化地發揮著作用。
最后一點,公司的質地和成長性也在改善。今年越來越多的優質公司到北交所掛牌。
比如機構投資者們研究AI和服務器液冷,發現質地純正的服務器液冷公司在北交所;研究人形機器人,發現北交所也有優質的供應鏈公司;研究醫美行業,發現超高增速的膠原蛋白產業鏈龍頭公司在北交所。投資者不是為了配置北交所而配置北交所,而是在研究某個具有長期巨大成長空間的行業時,在產業鏈實際調研的過程中,發現該領域的某龍頭,正是北交所上市公司。未來,這樣的情形會越來越多。
總體而言,估值的絕對水位依然很低、優質公司越來越多、主流投資機構陸續進場、流動性大幅改善、穩步推進轉板這些重大變化依然存在,并將積極影響的這個年輕的交易所。
兩類相關基金
北交所相關的基金,目前主要有兩個類型,一類是指數產品,主要跟蹤的是北證50指數;另一類是主動選股產品。
北證50指數,是北交所首只核心寬基指數。指數由北交所規模大、流動性好、最具市場代表性的50只上市公司證券組成,是投資北交所比較簡單的一種選擇。
從行業來看,北證50指數覆蓋了16個申萬一級行業,分布廣泛。其中,創新成長行業比重比較高,包括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醫藥板塊。50只成分股中,工信部發布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數量達19家,占比38%。從整體來看,其中主營業務為高端制造的上市公司是最多的。
另一類主動選股基金,大多是兩年持有期產品。比如今年表現最好的,是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今年至今(截至11月22日)收益率32%。相對來說,這類產品由于基金經理的主觀想法各不相同,產品之間差異也比較大,投資者需要仔細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