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開敏
在企業建設與經營過程中,需要設置獨立的監管組織來管理企業的一系列經營活動。設立審計部門是一種獨立監管的重要手段,能夠找出企業經營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更為行之有效的策略,協助企業達成經營目標。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都無法全面承擔起監督職責,因此企業日常的經營業務無法得到更為有效的管理。不斷優化審計監督方式,糾正當前企業運營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企業深化改革、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與策略。
一、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探論
(一)咨詢服務方面的作用
相對其他部門來說,審計部門的工作是較為獨立的,它不僅能夠讓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還能夠對企業的日常經營進行必要的統籌管理,使得企業在規范的運營建設流程中發揮潛能,精準規避潛在風險,快速完成既定經營戰略目標。實際上,審計工作作用的發揮,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專業的咨詢建議,讓企業在重要決策擬定過程中有更為明晰的思路,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二)監控方面的作用
除了咨詢服務方面的作用之外,內部審計部門還有監控方面的作用,企業日常經營建設的各項活動是否在既定規劃道路上推進,是值得受到關注的。內部審計部門會代替領導者和管理者完成對各項活動的監管工作,確保各項活動按照規章制度有序落實,這不僅能夠使企業各項經營活動更為公開透明,還能夠在相應活動出現問題時,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相應問題的處理。因此,審計監控作用的發揮,能夠使得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有效性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也能夠壓縮企業的日常運營建設成本,讓審計工作質量得到完善。
二、新型審計方式的重要特征分析
(一)服務性特征
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之所以要履行監督職能,是為了確保企業的日常業務經營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因此內部審計部門是具有一定服務功用的,審計人員會站在更高的角度為企業制定戰略規劃,幫助企業進行后期運行和發展狀況的判定,并為決策者提供關鍵的數據信息。因此,在新型審計方式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更進一步突出其服務性特征。
(二)綜合性特征
在審計部門日常工作推進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審計對象。審計對象并不是企業的某一個部門、某一個類型的業務活動,而是整個企業。因此,審計人員需要具有全局觀,從綜合角度出發,進行監督職能的發揮,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和戰略實施的具體情況進行必要的綜合評價。因此,相比較傳統的審計方式來說,新型審計方式更注重控制財務方面的風險,會把具體審計工作的關注點放置在戰略層面,這樣能夠使企業的后續發展建設更具有方向性。
(三)先導性特征
除了服務性和綜合性特征之外,先導性特征也是新型審計方式使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征。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參與企業戰略計劃的制訂,并根據企業經營建設過程中的內外部環境,來進行相應戰略方案的實施效果預測。這就意味著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所制定的戰略進行必要的分析和風險提醒,能有效降低企業在業務經營過程中觸發各類突發性事故的概率。這是一種能夠幫助決策層合理配置資源,掌握主動權的絕佳方式和手段。因此,在新型審計方法運用的過程中,需要突出其先導性的特征。
三、當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研究
(一)內部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
要求內部審計部門合理發揮監督職能,就需要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但就目前而言,部分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未能遵從相應的審計職業規范,不能夠以獨立、客觀、公正的方式來履行監督職責,難以推動企業的發展和建設。在具體的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極易受到企業上級部門的干預,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與不同部門都有利益牽扯,因此內部審計機構難以獨立完成監督方面的工作,難以在企業業務推進的過程中,引導其按照規章制度完成各項工作流程。
(二)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經濟建設的快速進步,內部審計逐步取代了傳統的財務審計方式,內部審計部門成了企業內部承擔監管職能的重要部門和機構。但就目前而言,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實力和綜合水平并未達到審計標準,有些審計人員雖然具有十分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由于并未下到基層參與過生產經營工作,因此缺乏實踐經驗,難以在具體的審計工作職能發揮過程中,起到正面的影響和作用。
(三)對內部審計存在認知偏差
在長期的計劃經濟環境影響下,大部分企業都存在著重視生產管理、輕視內部審計的經營理念趨向。由于對內部審計工作缺乏必要的認知,因此許多企業在劃分各部門權責的過程中,會將內部審計工作與會計工作歸為一體,認為所謂的內部審計其實就是會計監管,應當歸屬于財務部門直屬管理,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持這種想法的企業管理者和建設者,難以讓審計機構的監管職能得到進一步的發揮。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消除企業管理者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知偏差,需要耗費較為漫長的時間。
(四)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合理化推進,需要在相應法律法規的正確引導下進行,只有如此,審計部門的日常工作才能更具有權威性特征。但就目前而言,我國并未就內部審計工作制定更為嚴格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因此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都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規引導。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許多企業的經營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有些企業內設審計部門,將經濟風險當作工作重點,但需要得到智能化信息設備支持,否則審計工作質量難以得到提升。
四、企業內部審計優化與改進策略
(一)強化審計結果的預測引導作用
想要讓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效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就需要在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體現其先導性和服務性特征,讓企業意識到內部審計活動是能夠預測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幫助企業規范日常運營建設活動的。只有如此,決策層才會進一步重視戰略審計成果,并在企業價值增值過程中開展一系列內部審計活動。具體而言,企業審計部門需要構建更為完備的預測監督機制,根據企業業務開展和日常經營過程中的各項關鍵信息資源來進行必要的審計管理,借此來預測企業后續的發展方向,通過事先構建預警機制、擬定防范措施的方式,將風險消除于無形。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審計委員會機制
為了讓內部審計工作效應得到發揮,企業可在內部設置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能夠在企業的治理管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除了外部的審計機構和企業的管理層外,審計委員會也有權行使監督權利,對企業的日常經營建設情況進行必要的工作匯報,審計委員會直接向股東會或董事會負責,因此獨立于經理層,具有較為明顯的獨立性特征。審計委員會成員可通過分析企業經營建設過程中的風險性,來了解企業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強化工作統籌、優化資源合理配置等方式,推動企業的系統運作。讓企業各部門間的矛盾摩擦得到有效消除,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完善規范的內部審計思維流程
內部審計工作的流程相對繁雜,參與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還需要具有更開闊的視野,不僅需要了解國家層面的具體政策性文件,還需要了解區域性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行業競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如此,內部審計人員才能調整既定的戰略思維,明確企業定位,通過超前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方式的運用,幫助企業凸顯自身的競爭優勢,實現價值增值。
(四)進行審計對象擴充和延伸工作
在傳統的審計活動推進過程中,相應的監督管理工作只在某項經營業務開展過程中能夠起到作用,并未擴展到企業全局,但實際上內部審計活動是應當在企業戰略擬定和執行方面產生正向引導作用的。因此在新型審計活動方案擬定和開展的過程中,審計部門工作人員需要切實考慮到企業不同層面的經營業務狀態,從職能戰略擬定和總體戰略擬定等諸多層面出發,評價當前企業的業務經營狀態和在市場競爭中的具體情況。
五、結 語
總而言之,在企業經營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內部審計工作引起足夠重視,讓審計部門發揮監督職能,規范企業日常的經營與建設,降低觸發各類風險的可能性。內部審計是讓企業經營建設質量得到全面提升與優化的重要方式,也能夠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提高自身競爭力,因此需要企業領導者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