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晶 李曼玲 申奧 魏薇 許菁
象州縣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要的農業區域,農村電商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象州縣農產品品種齊全、水果優質,與周邊城市的交通便利,使得農產品物流配送更加順暢。當地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電商的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設了一批農村電商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便捷的電商服務和培訓。同時,該縣農民素質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積極性高。這些優勢條件為象州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一、象州縣農村電商發展狀況
目前,象州縣共有電商企業102家、電商店鋪506家。其中,銷售額超萬元的電商企業有3家,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個、鄉級電商站點1個、村級物流網點141個,村電商覆蓋率超80%,有效打通“消費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物流渠道,同時培育出“象你那么甜”電商區域公用品牌,形成“三鄉兩水一品牌,一米一果一茶葉”的電商品牌格局。2022年全縣電商交易額達2.9億元,同比增長26.5%,農產品銷售零售額達8000多萬元,同比增長28%,電商網紅經濟正成為象州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引擎。象州縣的各鄉鎮,都在嘗試著通過農村電商,拓寬自己的特色農副產品和旅游產品的銷售渠道,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隨著農村電商經營主體的迅速發展,它不僅拓寬了村鎮農產品的分銷渠道,還提高了村鎮旅游產品的覆蓋面,并對村鎮建設中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象州縣農村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產業集聚效應和品牌意識
象州縣農村電商發展快速,但是地理環境復雜,農村電商企業相對分散,多數規模較小,再加上相應的農村電商配套設施不健全,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分布不均衡,農村電商企業在定位和發展節奏上存在差異,使得重心分散,產生碎片化,象州縣的農村電商不能形成產業化,不能通過農村電商來吸引資本、技術、人才進入并發展,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象州縣農村電商產業創新能力薄弱,缺乏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機制,缺乏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和吸引人才的產業環境,阻礙了農村電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集聚效應的形成。
象州縣的農村電商企業缺乏品牌意識,他們大多來自傳統的農業生產領域,缺乏市場營銷的經驗和理念,在品牌打造方面呈現出一定的保守態度,認為產品的品質是最重要的,對品牌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們把產品的價格、質量、服務作為唯一成功的因素,卻忽視了品牌對于消費者認知和信任的作用。
(二)物流配送網絡不健全
象州縣地理環境復雜,山區眾多,交通條件差、道路狹窄,增加了物流的復雜度,影響物流配送的效率和可靠性,很多鄉村只有少數快遞公司經營,配送范圍受限,不同鄉鎮、村莊之間物流服務不連續、不充分,物流配送成本較高,這使得大量農產品難以進入市場,從而限制了農村電商規模和效益的發揮。加上農村現在都存在自建房,這些房子的地址并不規范,沒有系統地納入配送信息中,導致配送信息和農戶的不精準匹配問題,這不僅會導致配送成本提高,還會導致商戶數量的減少,以及對農戶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三)農村電商融資難
當前,農村電商作為一個新興的領域,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與壯大。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象州縣農村電商數量較多、規模小,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缺乏足夠的擔保,使得銀行不愿為農村電商提供金融服務;二是農村電商的盈利模式需要時間來推廣和驗證,而潛在的收益周期相對長,銀行很難對農村電商的真實運營狀況進行準確的把握,從而無法對其收益進行有效的評價。
三、象州縣農村電商發展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完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模式
一是發揮農村本地人才優勢,大力招募就業困難農村青年、大學畢業生和返鄉青年等人員。為此,政府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搭建人才培養平臺,培養能夠勝任農村電商工作的專業人才。二是提供電商相關課程培訓。可以通過電商培訓機構、大學或政府推出的電商項目等方式,提供針對農民的電商課程培訓,如電子商務平臺管理、電子支付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培訓。三是政府搭建電商實踐基地。政府可以根據象州縣地區特點和農村電商發展需求開展電商實踐基地建設,為農民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漸提升技能和經驗。
(二)扶持龍頭企業,提升集聚效應
截至 2023年初,象州縣充分利用直播帶貨新業態,建成運營思高村、工業園區直播村,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個,銷售額超萬元的電商企業有3家,全縣電商交易額達2.9億元,但象州縣能夠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的本地農村電商平臺和農村電商龍頭企業數量較少,很難產生強力的帶動效應與產業集聚效應。農村電商產業集聚實現需要依靠龍頭企業帶動,政府選取有較強實力的電商公司作為產業集聚的引領,扶持龍頭企業成長壯大,引導和吸引其他小型企業追隨其步伐,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模式,加強農村電商的配套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推行新型農村電商業態的開發和生產。政府在資金、政策等支持方面幫助企業擴大了其基礎設施和相關資源,促進農村電商產業發展提質。每個產業集聚都需要相應的人才支撐,針對農村電商集聚產業,建立培養計劃,針對不同層次的工作人員,科學制定培訓大綱,提升農民的電商技能,培養全方位的電商人才。
(三)提升品牌意識,構建品牌營銷體系
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品牌的力量在農村電商的營銷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建立和維護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加強對農民、農村電商企業品牌意識宣傳,使其樹立起自覺的品牌觀念,提高農村電商企業的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建設,才能在市場中提高銷售量并且讓消費者記住。農村電商企業要學會構建品牌營銷體系,加強農村電商企業品牌推廣,要全面推廣品牌,包括線上線下、電商平臺、社交媒體等多種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渠道覆蓋率。制定農村電商企業品牌策略,明確品牌的市場定位和目標受眾,制定適合的品牌營銷策略和方案,結合不同平臺特點和消費群體特征來推廣品牌。
(四)建立物流網絡,提高物流效率
在物流方面,應該探索建立農村電商物流網絡,完善農村電商物流配送服務,政府可以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建設農村電商物流中心和配送站。同時,鼓勵和支持物流企業與電商企業合作,整合資源,提高物流配送質量和效率。
提升改造鄉村快遞服務網點,支持將電商、物流、快遞等市場主體與農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農業企業對接,減少中間不必要的損失,如建立起農產品物流合作社、電商物流分揀中心等,實現農產品“一站式”物流服務,縮短物流周期,降低物流成本。近幾年來國家出臺了不少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所以要抓住此次機會,規劃建設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和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建成完整的快遞冷鏈物流體系、降低生鮮農產品的運輸損失和物流成本。此外,加強對農村物流人才的培訓和培養,提高物流從業者的素質和技能水平,為農村電商物流服務提供更加專業和便捷的支持。
(五)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融資難題
銀行可以積極開拓農村電商的融資渠道,為農村電商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銀行可以在農村電商企業的供應鏈金融、訂單融資等方面提供金融支持,簡化農村電商小額短期貸款登記手續,同時推動風險分擔、互保等多樣化服務。此外,在象州縣建立農村電商專門的融資機構,為企業提供風險評估、融資咨詢等專業服務,從而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支持。
四、結 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村電商逐漸成為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農村電商的發展,許多電商平臺也紛紛進入農村市場,以滿足農民的購物需求,并提供更廣闊的銷售渠道。廣西象州農村電商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農民帶來了更方便、更快捷的購物體驗,使他們能夠更容易地獲得城市中的商品和服務。通過打破傳統的銷售模式,降低和縮短了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成本和時間,提高了農民的收益。與此同時,還可以加強城鄉間的信息流通和交流,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