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壯 張翔 支強
(忻州師范學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普斯卡什獎是國際足聯(FIFA)為表彰每一年度世界范圍內的最佳進球于2009 年10 月設立,該獎以匈牙利傳奇前鋒普斯卡什名字命名,至2022 年已頒發14 屆。歷屆普斯卡什獎候選進球均被公認為精彩至極、極具觀賞,大多具備高難度、非常規、創造性、想象力等特點,因此深受世界足球大眾的關注和喜愛。2020 年8 月,我國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其中重點強調:“全面發力、健全校園足球教學體系,在教會和學會上下功夫,推進校園足球教學改革。”校園足球屬非職業足球層次,但對足球事業的全局發展至關重要,起承上啟下作用。尤其是高校足球,作為校園足球的最高平臺,高校校園足球的發展質量決定了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高度及發展前景,對大眾足球事業發展及職業足球體系建設意義重大。而在校園足球建設中,足球射門技術的教學發展與改革又是重中之重。一方面,縱觀我國足球發展歷史,在球員體能、身體素質方面明顯不如歐洲、美洲等足球發達國家的球員;另一方面,我國球員在小技術、靈敏素質等方面又具有先天優勢。所以,在足球射門技術方面,我國球員可在技術、難度、靈活等方面開發潛力,獲取和創造更多的射門得分機會,這正與普斯卡什獎諸多進球的進球技術特點產生共鳴。因此,相信通過深入研究普斯卡什獎進球特征與技術特點,將為我國校園足球射門技術的教學與訓練予以啟發,為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策略提供幫助。
本文運用錄像觀察法和數理統計法,對近5 年普斯卡什獎誕生的53 個候選進球(其中2018 年、2019 年候選進球各10 個,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各為11 個,5 屆共產生5 個最終獲獎進球。)從進球區域、進球球員射門方式、射門技術動作、射門時足球所處的空間位置進行分析。
(1)進球區域分析。
進球區域指的是球員射門時球員與球在球場中所處的位置,這個位置一般按照標準球場位置可以粗略分為中場中圈附近、中前場(中圈線外沿至大禁區線)、大禁區線附近(外側、內側)、大禁區內。大禁區內又可以分為點球罰球點輻射范圍(大禁區線至小禁區線),小禁區線內。這些均是以對方球門為參考,根據距離遠近和球場劃線而分。對于足球鋒線射手而言,遠距離進球往往發生在中前場中圈線外沿至大禁區線之間的區域,近距離進球則更多出現在大禁區里,尤其在點球罰球點附近,進球概率更高。
從近5 年普斯卡什獎入圍候選的這53 個進球來看,發生在大禁區外中前場區域以及距離球門更遠的中圈附近處位置共有14 個進球;大禁區線附近(外側、內側)范圍內有12 個進球;在大禁區內部尤其是點球罰球點輻射范圍處最多,有27 個進球。由此可見,越靠近球門,進球的概率越高,歷年最佳進球也是如此:大禁區附近及大禁區內發生的進球共有39 個,占比約73.6%。
(2)進球球員射門方式分析。
進球球員射門方式指的是球員在接到隊友傳球剎那到射門擊球之間對球所采取的處理方式,一般包括不停球直接擊球射門和觸球調整后再射門兩種。選擇何種射門方式由球員自身射門技術水平、來球的力量、速度、落點、軌跡以及對方防守干擾球員的站位位置、干擾強度等因素決定。球場射門得分機會稍縱即逝,一般來講,射門技術高超的球員提前觀察判斷能力越強、反應速度越快、處理球越果斷,進球得分的概率越高。
53 個普斯卡什獎候選進球中,不停球直接射門的進球有33個,占比約62.3%,不停球直接射門更容易產生高質量的精彩進球,這對球員的個人射門技術要求極高,但是一旦把握住機會,往往進球效率極高,甚至進球令對方守門員毫無反應。另外20 個進球中,有13 個是運球盤帶過人后射門,完全展現的是個人盤帶能力,因此體現的還是處理球的能力。觸球調整后再射門相對直接射門而言,多了一個或諸多停球或運球、撥球調整動作,這種處理球的方式為的是調整到最佳擊球位置,求穩,求準,但是前提是得在對方壓迫強度低、射門空間大或徹底擺脫防守干擾,找到空檔后再射門,因此調整后再射門的方式往往出現在地面球遠射或者運球過人后的射門技術中。
(3)進球球員射門技術動作分析。
射門技術動作是指球員在射門時依據自身站位及來球位置而選擇的射門擊球身體部位及處理球的肢體動作方式的總和。目前國際、國內對足球射門技術動作尚未有權威、準確的完整統計,但是一般耳熟能詳的技術動作比如:“大力抽射”、“倒掛金鉤”、“凌空抽射”等常見的足球射門技術昵稱指的就是足球射門技術動作。按照當前比較流行的通俗描述,這53 個候選進球中,共使用了9 種射門技術動作,分別是:運球過人射門(13 球)、凌空抽射射門(12球)、大力抽射射門(7球)、騰空抽射射門(6球)、蝎子擺尾腳后跟射門(6 球)、倒掛金鉤射門(4 球)、任意球定位球射門(3 球)、挑射射門(1 球)、“插花腳”射門(1 球)。這些技術動作中,運球過人射門、凌空抽射射門、大力抽射射門、任意球定位球射門為常見的射門技術動作,而倒掛金鉤射門、騰空抽射射門、蝎子擺尾腳后跟射門、挑射射門及“插花腳”射門因其出現概率低,難度大,因而不常見,但在9 種射門技術動作中,這些技術動作帶來的18 個進球占比約為33.9%,因此不容忽視。
(4)進球球員射門時足球所處的空間位置分析。
射門時足球所處的空間位置指的是球員射門擊球瞬間,足球本身的空間位置。這個空間位置按照水平平面位置分類如下:當球在球員與對方球門位置之間,稱為間內球;當球在球員與對方球門位置之外,稱為間外球;當球與球員位置重合,位于球員身體側面,則稱為側方球。此外,按照垂直立面位置,可以將球分為空中球和地面球。球員會根據不同的足球空間位置選擇不同的觸球處理球射門方式以及相對應的射門技術動作,因此足球所處的空間位置至關重要。53 個進球中,常見的間內球有34 個,側方球有12 個,不常見的間外球有7 個。間外球難度極大,出鏡率極低,這7 個間外球需要球員采取倒掛金鉤射門、蝎子擺尾腳后跟射門技術動作方能完成。此外這些精彩進球中,空中球有26 個,地面球有27 個,所占比例相似。
綜上所述,近5 年普斯卡什獎53 個全部候選進球具有以下啟發:首先,球員接球后的射門位置應足夠靠前,尤其在大禁區內,進球數量最多;其次,大部分球員采取不停球直接射門的方式將球出其不意轉化為進球,效率更高,少部分球員或盤帶運球過人能力突出,或撥球調整打開空間后求穩射門,均體現出要對球全面掌控后再完成射門進球,這說明要想最大程度把握進球機會,果斷、準確或者全面控制二者必備其一;再次,多樣的射門技術動作是完成射門過程的核心內容,球員只有掌握更多的射門技術動作,尤其是掌握高難度、非常規的射門技術動作,全面提升自身的射門技術能力,才能最大效率地將各種進球機會,甚至能夠將日常情況下被認定為傳球失誤導致來球位置不佳等不是明顯進球機會的情況轉變為進球射門得分;最后,常見的間內球和側方球仍為射門進球的主導,但不常見的間外球也是值得研究的進球機會,不可忽視,尤其是間外球均為空中球。傳統足球教學訓練以地面球為主要內容,而對空中球的教學與練習則相對單一、匱乏,但從現有這些進球數據來看,空中球數量與地面球數量相當,因此對空中球的教學訓練和重視程度必須升級。
(1)足球射門技術概述。
從廣義的角度看,足球射門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既包括球員在接球前的觀察準備、接球時處理球的方式、射門擊球的空間范圍、擊球技術動作選擇、射門時的擊球觸球部位,還包括足球本身進入球員射門范圍時的空間位置、運行軌跡及球員射門時距離球門的位置距離、對方防守球員的干擾等因素。因此總結來講,足球射門技術是一個復雜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2)校園足球射門技術發展狀況分析。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當前校園足球發展態勢迅猛,各年齡組、各地市、縣區校園足球聯賽、杯賽層出不窮。比賽的增多對球隊和球員技術發展的刺激是正向的,因此校園足球射門技術也亟待改革創新,健康發展。過去的校園足球射門技術教學模式單一,訓練方法簡單,理念陳舊,雖已貫徹了多年“以人為本”的足球教學理念,但是面對日新月異的國際足球技術發展態勢,當前校園足球射門技術教學訓練模式已然不能滿足校園足球的進一步發展。
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來看,當前校園足球射門技術教學主要由各級別學校協同當地足協組織共同開展,但由于各地市發展水平層次不齊,很多校園足球教師及教練員自身水平有限,不同教學理念、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對整個教學效果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以地方高校當前足球射門技術教學情況來看,大多采用三種教學模式和方法。一是針對鋒線球員的身體素質能力訓練,即在身體核心力量、速度、肌肉爆發力、靈敏素質等方面強化身體素質;二是重復模擬射門練習,主要以教師或教練員傳球,球員接球射門,重復練習;三是分組對抗,在實戰中磨練。這些方法較為常規,能夠滿足基本教學訓練。但是常規訓練存在以下缺點:一是枯燥、機械,不靈活;二是缺少對球員意識觀察的訓練;三是空中球教學匱乏,諸多射門技術動作教學缺失或指導不合理等。
從教學理念來看,當前我國校園足球射門技術理念正不斷向世界各國先進青訓系統中的射門技術發展理念靠近,當前普斯卡什獎年度最佳進球所展示的足球射門技術就是一種理念指引。傳統的足球射門技術教學重在基礎,訓練重在求穩,大部分內容放在觸球部位練習以及常見的地面球接球射門練習上,但這種理念不利于鋒線球員創造性的開發和靈感的激發。須知被國際足壇公認為足球球星的一些鋒線球員,例如梅西、C 羅、內馬爾、伊布等人,都是兼具扎實的足球基本技術與創造性、靈巧性等特點,他們經常踢出一些非常規、高難度的進球,令人賞心悅目。因此從校園足球射門技術的長遠發展理念看,我國當前的教學理念還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足球射門得分作為足球比賽中各個球隊追求的最終目標,已然成為足球比賽的焦點與核心。因此,足球射門技術的發展好壞,將直接影響整個足球項目的全面發展。當今國際足聯普斯卡什獎作為獎勵每年度世界最佳進球的獎項,從篩選到候選直至最終選出獲獎進球,整個過程囊括的精彩進球數量之多、質量之高,精彩至極,是每年足球射門進球的最高盛宴和至高榮譽,因此普斯卡什獎入圍進球特征與進球趨勢就代表了國際足球射門技術發展的最新理念與趨勢。
通過對近5 年普斯卡什獎候選進球的全面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當前足球射門技術發展正面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進一步深化發展。從進球的射門方式、技術動作及對球的空間位置研究上可以看到,當前足球射門理念的發展已開始由過去注重傳統的“找人喂球”、“人控球”逐漸轉變為緊抓一切進球機會,根據“球的運行”、“球的軌跡”、“球的落點位置”,去主動爭取進球機會,不管是間內、側方還是非常規的間外,把過去不可能進球的機會盡全力把握住,這才是足球射門技術的全面發展。因此,對我國校園足球射門技術教學而言,這種既重視人,又注重球的全面發展理念,才是發展的必然之路。
足球射門技術的未來發展關鍵在于射門技術動作的多樣化發展。足球射門技術動作種類繁多,甚至還在不斷產生新的技術動作。從實踐角度來看,只要能進球,該進球球員采用的技術方法和技術動作就是值得反復研究和推廣的。過去足球射門技術動作重在基礎常規動作教學訓練,多以地面球為教學主體,射門技術動作種類少,如大力抽射射門技術動作、運球過人射門技術動作還有常見的頭球頂球射門技術動作及少部分凌空抽射射門技術動作。但歷年普斯卡什獎眾多候選進球中出現的大量非常規的、新式新穎的,尤其像諸多難度高、出現少的空中球技術動作,如倒掛金鉤射門技術動作、蝎子擺尾腳后跟射門技術動作、騰空抽射射門技術動作,更是說明這些技術動作是存在且不可忽視的。如果不重視不研究,那么這些進球機會就會喪失,就無法把握住并轉變為進球。因此,對于我國校園足球射門技術教學訓練而言,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將更多的射門技術動作納入日常教學與訓練中,尤其是要加大對空中球的研究和學習力度,這是提高鋒線球員足球射門技術水平和能力的必由之路。
當前足球射門技術發展關鍵還得回歸教學,落到實處。從近幾年普斯卡什獎入圍的全部進球可以看到,國際足球射門技術不斷發展的關鍵還得靠最根本、最實際的日常教學與訓練。無論是職業梯隊青訓足球系統還是校園足球發展體系,都離不開大量的教學練習、訓練積累與實戰操練,因此,教學訓練方法的內容與水平決定了足球射門技術的發展高度。
普斯卡什獎相關進球體現出的諸多特征除了靠大量的基本身體素質、基本技術、基本功練習外,更主要靠的是球員的意識判斷、視野范圍以及身體爆發的創造性、靈感性,以及對射門時自身站位和球位置的空間感把握。而后者的練習僅靠常規基礎教學與訓練是難以達到的。當前校園足球的主體是參與各大、中、小學校園足球的學生球員們,這些球員正是身體條件、身體素質快速發展的時候,極具塑造性。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僅要注重對球員身體素質的培養和強化,注重大量基礎練習,更要增加對球員意識判斷、球感塑造、視野觀察、空間感覺等方面的塑造與提升。尤其在足球射門技術方面,優秀的射手就是基本技術與靈感創造的結合。基本技術要靠優秀教師或教練員的常規教學與訓練指導,這就需要教師和教練員要不管革新思維和理念,同時要探索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方法,善用游戲法、激勵法、競賽法,減少純枯燥、反復低效的傳統教學訓練方法。而創造性訓練則要著重培養球員的創造靈感與空間觀察能力,將更多的射門技術動作,尤其是空中球射門技術動作引入日常實踐,并且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摸索足球自身的運動軌跡,將各種可能的足球飛行軌跡產生的進球機會納入觀察與實際教學訓練中,探索更多科學合理的指導方法。
現代足球發展至今,競技水平不斷提升,而代表國際足壇最高射門技術與進球水平的普斯卡什獎進球體現出的全新足球射門技術發展理念趨勢、技術特點與方法指引,對我國足球,尤其是亟待開拓與改革的校園足球射門技術的創新發展與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有不斷創新理念,與國際接軌;不斷追求技術多樣化,完善教學訓練;不斷探索科學合理、真正有效的實踐方法,我國校園足球才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全面進步,才能為我國職業足球走出國門邁向世界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