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元 陳潔





摘?要:“雙碳”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目標,綠色金融已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環節。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是銀行戰略板塊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綠色金融業務板塊的開展,商業銀行既可拓寬其營業利潤來源渠道,也能健全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體系。文章在分析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必要性的基礎上,針對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是否影響銀行績效進行實證,分析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績效的影響機制,提出促進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良性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雙碳”;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綠色信貸;績效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35-0034-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5.034
1?引言
國內關于綠色金融的相關研究可追溯至1998年,綠色金融是當前金融業改革創新的主要方向,也是實現經濟、環境、社會、資源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手段。以成功達到“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全面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的提出將綠色金融的發展理念推到了高潮,也是國家方針戰略的具體體現[1]。現階段看來,在綠色金融的研究中銀行業的發展尤其重要。從銀行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是商業銀行所應當承擔的社會職責使命,另一方面是商業銀行以盈利為目標,綠色信貸在前期具有成本高、收益低的特點[2],該特征是否影響銀行的財務績效?不同類型的銀行受到的影響是否相同?在此種情形下,商業銀行應當如何合理發展綠色金融業務以促進其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從而使其自身既能夠持續完善相關綠色金融體系,又可以推動金融機構的綠色資源配置、增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動力和環境風險的管理防控能力。
2?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必要性
綠色金融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家政策方針的大力倡導下,商業銀行向著綠色金融發展已經成為共識。在傳統的銀行盈利模式下,行業內競爭加劇,受外部經濟沖擊較大,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導致銀行業發展到了一個需要改變發展模式和方向的瓶頸期,而綠色金融的發展和運用正好為此帶來了轉機。
2.1?綠色金融為商業銀行創造出巨大的融資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反復強調“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方機構均對為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資金需求進行了預測,預計年均資金需求在2.6億~4.2萬億元人民幣,未來四十年總量級可達百萬億元以上。截至2021年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2021年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180%,余額達1.1萬億元。數萬億級別的投資空間,為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業務增長點。
2.2?發展綠色金融有利于銀行自身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根據銀監會綠色金融的分類標準,?綠色金融中清潔交通、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等項目大部分屬于固定資產貸款,?資產質量好于其他公司類貸款,?是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壓艙石”[3]。從銀行自身角度來看,發展綠色金融不僅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還可以通過降低摩擦成本和風險系數來影響銀行業的發展,?促進銀行資產的高質量發展。此舉不僅能夠在同業銀行競爭壓力加劇的情況下脫穎而出增加自身的競爭力,也可以整合資源為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3?實證:綠色信貸是否影響商業銀行績效
為研究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中占比最大的綠色信貸政策能否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參考已有文獻[4],文章選取變量如下。被解釋變量為總資產收益率(ROA),采用各銀行年報公布的總資產收益率作為衡量指標。選取綠色信貸余額(GC)的對數(LNGC)為核心解釋變量,不良貸款率(NPL)、資本充足率(CAR)以及成本收入比(CIR)為控制變量。
通過36家銀行2007—2019年年度數據進行初步研究,對數據的初步處理以及面板數據的特性的分析發現,由于樣本中某些銀行上市較晚、披露綠色信貸余額的記錄較晚等,造成GC為0的記錄在樣本中占比較多,若直接進行回歸,會大大縮減GC對于ROA的影響程度。
筆者考慮將GC為0的記錄刪除,樣本中還余231條記錄,樣本量較為充足,回歸結果也較為客觀地反映GC對于ROA的影響程度。最終篩選出231組觀測值對其進行具體研究。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
3.1?基準估計
首先對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作方差膨脹因子法得到方差膨脹系數結果,由結果可知每個變量的VIF都小于5,因此上述變量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而后對模型進行基準回歸。
從表2基準回歸結果來看,該模型擬合情況良好,LNGC對ROA顯著負相關,引入控制變量后,LNGC對于ROA的負向影響變小,考慮是否受到控制變量的中介效應影響,即LNGC對于ROA的總體影響中有一部分是通過中介變量影響的。
3.2?異質性分析
考慮到大型國有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及農商行在資產規模、角色定位方面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其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忽略這些因素會導致研究結論不夠全面。接下來根據銀行性質與規模將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進行分組分析。分組面板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從結果上看,LNGC對于國有行ROA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對股份制銀行的ROA并不顯著,但是對于城商行和農商行來說,LNGC對于ROA有著顯著的負向影響,并且農商行LNGC對于ROA的負面影響最大。這可能是因為農商行規模較小,綠色信貸起步較晚,而綠色信貸在前期具有成本高、收益低的特點,所以短期內綠色信貸規模對于農商行的績效起到負向作用,而國有行最早開展綠色信貸,經過長期規模與規范化發展,綠色信貸對于國有行的績效起到正向作用。
同時,對農商行和其他類型的銀行的LNGC的回歸系數差異的顯著性檢測,采用似無相關估計方法,得到如下結果:在LNGC對于ROA的影響上,國有行和農商行有著顯著差異,股份行也和農商行有著顯著差異,但是農商行和城商行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3.3?中介效應檢驗
為分析LNGC對于ROA的影響機制,文章考慮使用中介效應,中介效應見圖1。
此外,文章采用Sobel?Test?和Bootstrap的方式檢驗ROA作為因變量,LNGC作為自變量,NPL作為中介變量,CAR和CIR作為控制變量時,中介效應是否成立。從結果來看,無論是采用Sobel?Test還是Bootstrap的方式,中介效應均顯著,即說明在CAR和CIR作為控制變量時,LNGC對于ROA的總體影響(c)可以分成LNGC對于ROA的直接影響(c′)和LNGC通過NPL渠道實現的間接影響(a、b)。
為進一步量化LNGC對于ROA的直接影響和LNGC通過NPL渠道實現的間接影響,文章分別測算渠道a、b、c和c′的系數,結果見表4。
從表4的結果來看,LNGC通過NPL渠道,進一步間接影響了ROA,且該間接影響為22.8%。因此,若能控制住該間接渠道,則LNGC對ROA的總的負向影響可以得到緩解。
4?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可持續發展建議
4.1?針對綠色信貸構造完善的風險控制管理體系
由前面實證內容可知,綠色信貸規模對于國有大型銀行而言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對于農商行與城商行為代表性的中小銀行的績效有負向作用。
而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績效的影響主要通過中介效用體現在不良貸款上,且通過中介效用放大了22.8%。若銀行能控制住不良貸款率,則可以縮小綠色信貸對于銀行績效的負向影響,力求綠色金融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對此,商業銀行需加強綠色信貸業務的風險流程控制體系,著重加強銀行內部對于綠色金融業務部門的工作人員技能培訓和法律法規合規知識的掌握度培訓,可極大程度地避免由于專業技能匱乏和對于相關法規理解的缺失導致的人為操作風險。
同時,商業銀行應健全內外部雙重監督機制,保證銀行自身綠色金融業務始終在合規下運行。
4.2?重視人才培養推進產品與服務創新
綠色金融產品不應局限于單一的幾種品種,打造衍生類金融產品工具和個性化產品是今后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方向。通過多品種綠色金融產品分散風險,打造多層次綠色金融工具。商業銀行想要打造具有特色、難以替代的金融產品,吸引優秀的專業人才、科學地運用金融科技、擴展綠色金融業務空間都是助燃劑。注重人才儲備,繼續優化評價和激勵機制措施,堅持專業知識的教育培訓,做好各類客戶儲備,合理進行資源配置和科學制定發展戰略能夠提升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郭晨.內蒙古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投資效率測度研究[J].北方金融,2022(10):35-39.
[2]張暉,朱婉婉,許玉韞,等.綠色信貸真的會降低商業銀行績效嗎[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1(4):37-39.
[3]葛紅梅.關于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中國市場,2021(4):37-39.
[4]中國人民銀行石嘴山市中心支行課題組.綠色信貸、綠色聲譽與商業銀行績效——基于2008—2020年15家上市商業銀行的實證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22(7)):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