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莉,孫悅(天津市濱海新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天津 300450)
遺尿癥(NE)俗稱尿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尿失禁[1]。不同衛(wèi)生機構對NE的定義并不統(tǒng)一(見表1)。NE多見于兒童、青少年,若治療不當,則不利于患兒身心健康,甚至會導致患兒出現精神障礙、情感障礙和社交障礙等[2]。

表1 NE的定義
中醫(yī)認為小兒遺尿以腎氣不足、下元虛寒多見,基本病機為膀胱不約,以固脬止遺為總治療原則。由于患兒大多年幼,因此存在依從性差且喂藥困難的情況。推拿、針灸、穴位貼敷等中醫(yī)外治法因具有使用簡單、免于喂藥的優(yōu)點而更易被患兒及家長接受,臨床應用廣泛,但目前無明確科學根據證實其有效性,故本研究進行Meta分析,以尋找中醫(yī)外治法治療兒童遺尿癥的科學證據。
1.1 文獻檢索 檢索已公開發(fā)表的中醫(yī)外治法治療兒童遺尿癥的臨床研究文獻。檢索范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WOS、維普數據庫(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21年12月31日。因中醫(yī)外治法涉及面廣,故以“兒童”“遺尿”“隨機”“對照”“治療”等關鍵詞進行檢索。
1.2 納入標準 ①已公開發(fā)表的文獻。②文獻為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③文獻中治療組干預措施含有中醫(yī)外治法,可單獨使用,亦可與其他治療方式聯(lián)合應用;同時設立了有別于治療組治療方法且無中醫(yī)外治法的對照組。④文獻中患兒年齡≥5歲。⑤各文獻有綜合的統(tǒng)計指標。
1.3 剔除標準 ①未公開發(fā)表的文獻。②文獻無對照組。③設計試驗不嚴謹。④重復發(fā)表文獻。⑤文獻干預措施不符。⑥文獻研究對象不符。
1.4 資料提取及質量評價 兩位研究者按照納入和剔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如遇分歧,則通過討論解決或由第三方裁決。資料提取內容包括研究對象、病例特點、隨機分組、治療方案、療效判定指標、結果、復發(fā)情況、安全性評價等。研究的偏倚風險評估按照Cochrane協(xié)作網系統(tǒng)評價員手冊(2022年6.3版)對RCT的偏倚風險評估方法。
1.5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Review Manager 5.4對收集的數據進行Meta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relative risk,RR)為效應分析統(tǒng)計量,當納入研究異質性檢驗結果P>0.05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P≤0.05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
2.1 文獻檢索結果 檢出相關文獻484篇,通過閱讀題目和摘要,排除396篇,剔除重復文獻后,剩余68篇,全文瀏覽后符合納入標準數量為16篇[6-21]。見圖1、圖2、表2。

圖1 文獻檢索與篩選流程

圖2 納入研究方法學質量
2.2 療效評價分析 在治療效果方面:外治法優(yōu)于西藥[RR:1.28 95%CI(1.17,1.40)],外治法優(yōu)于口服中藥治療[RR:1.29 95%CI(1.19,1.39)]。見圖3、圖4。

圖3 外治法與西藥治療兒童遺尿癥治療效果比較

圖4 外治法與口服中藥治療兒童遺尿癥治療效果比較
2.3 復發(fā)情況 在疾病復發(fā)方面:外治法低于西藥治療[RR:0.23 95%CI(0.14,0.39)],外治法低于口服中藥治療[RR:0.25 95%CI(0.12,0.52)]。見圖5、圖6。

圖5 外治法與西藥治療兒童遺尿癥復發(fā)情況比較

圖6 外治法與口服中藥治療兒童遺尿癥復發(fā)情況比較
早診斷、早治療對遺尿癥患兒的健康成長尤為重要。去氨加壓素(DDAVP)為國際小兒尿控協(xié)會(ICCS)推薦用于治療小兒遺尿癥的一線用藥,其為抗利尿激素類似物,可加強對水分的重吸收,促進離子主動轉運,減少尿量;通過排尿中樞調節(jié)膀胱收縮,改善患兒覺醒障礙,令患兒在膀胱完全充盈時覺醒。但應用該藥物治療后,患兒的復發(fā)率較高,且有頭疼、惡心、嘔吐等多種常見不良反應。
口服中藥治療兒童遺尿癥效果良好,但中藥氣味較大,導致兒童依從性較差,喂藥困難。而外治法無需通過服藥即可達到治療目的,同時可以在與兒童玩耍時達成治療目的,患兒更易配合。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醫(yī)外治法在治療效果方面優(yōu)于西藥、口服中藥、行為干預,同時復發(fā)率也低于西藥、口服中藥治療。部分文獻存在未提及不良反應、回訪追蹤等情況,而提及不良反應的部分文獻中,外治法不良反應的程度及數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未提及嚴重不良反應,故外治法安全性較高。
本研究仍存在許多問題,如納入研究數量不足,部分文獻納入數量過少(行為干預對照相關文獻僅2篇),且各項研究異質性較大;納入研究多因外治法操作問題難以實施盲法;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納入研究未提及樣本量依據等;部分研究存在僅提及隨機分組,未明確說明分組機制,不重視隨訪結果等試驗設計問題。雖然以上情況正逐年減少,表明國內試驗設計逐步規(guī)范,但外治法的盲法實施仍為現階段外治法研究中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