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鋒(江蘇省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市和橋醫院),江蘇 無錫 214211)
髖關節置換術在臨床中已有30多年的實踐經驗,并發展成為可靠的治療手段,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常見且效果顯著[1-2]。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可緩解關節疼痛,同時對畸形關節進行矯正,保證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和改善。但髖關節置換術具有創傷性,手術會增加患者應激反應。此外,手術過程中所采取的麻醉方式對手術效果也有影響[3-4]。手術和麻醉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造成記憶力、語言理解功能的減退,影響患者預后。因此,對髖關節置換術麻醉過程進行優化尤為重要。作為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右美托咪定的鎮痛和鎮靜效果較好,同時還具有抵抗和抑制交感神經活性的作用,并能保證患者腦血流量的穩定性,進而起到保護神經的作用[5-6]?;诖?,我院為進一步降低髖關節置換術中麻醉對患者的影響,于椎管內麻醉中聯合應用右美托咪定。為探究其效果,本文特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間收治的30例患者進行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1.1 基礎資料 選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間收治的,接受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老年患者30例,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15例和觀察組15例。對照組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最小62歲,最大81歲,年齡平均值(75.62±4.40)歲,手術時間最短91分鐘,最長158分鐘,均值(120.31±5.47)分鐘;觀察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9例和6例,年齡范圍在62-82歲之間,年齡平均值(75.89±4.58)歲,手術時間在95-161分鐘之間,均值(125.67±5.38)分鐘。利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基礎資料進行分析,組間數據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此次研究。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具有手術指征,且手術耐受較好的患者;②臨床病史和資料完整的患者;③均為62歲及以上的老年患者;④對研究知情且同意的患者;⑤意識清晰,依從性較好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排除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病變的患者;②排除精神障礙、無法正常溝通交流的患者;③排除對本研究所用麻醉藥物過敏的患者;④排除心臟、肝臟和腎臟功能嚴重衰竭的患者;⑤排除術前存在老年癡呆病史或者認知障礙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進入手術室后,兩組患者均接受脈搏血氧飽和度、心電、血壓以及腦電雙頻指數的實時監測,并建立靜脈通道,在此基礎上,兩組患者均給予椎管內麻醉。首先協助患者取側臥位,穿刺點選在患者L2-3之間椎間隙中,將穿刺針置入,當穿刺針針尖到達患者蛛網膜下腔后,將0.5%鹽酸布比卡因注射液2.5-3ml(規格:5ml:25mg)緩慢推注其中,并在硬膜外向頭端置入導管,長度在3-5cm左右,隨后將3-20ml的0.5%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規格:10ml:75mg)分次注入硬膜外腔,使麻醉平面在T10左右。
在上述麻醉操作完成后,給予觀察組患者右美托咪定進行輔助麻醉。在椎管內麻醉平面固定后,給予觀察組患者使用輸液泵靜脈泵注1μg/kg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規格:1ml:0.1mg),泵注時間在10-15分鐘,然后繼續進行靜脈泵注,泵注速度為0.2μg/(kg·h)。
1.4 觀察指標
1.4.1 對比麻醉效果 包括兩組患者感覺神經阻滯和運動神經阻滯的起效時間以及維持時間。
1.4.2 對比認知功能相關指標 主要包括S100蛋白指標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指標,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兩組患者手術前和手術后3天時的指標進行檢測和對比。
1.5 統計學方式 以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取t檢驗,當P<0.05時,組間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麻醉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感覺神經阻滯和運動神經阻滯中的起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維持時間長于對照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效果對比(±s,min)
表1 兩組麻醉效果對比(±s,min)
組別 例數 感覺神經阻滯 運動神經阻滯起效時間 維持時間 起效時間 維持時間觀察組 15 6.13±1.37 162.45±15.24 8.24±2.04 206.59±13.43對照組 15 7.97±1.54 136.27±12.68 9.84±1.36 188.15±11.75 t 3.4574 5.1144 2.5275 4.0022 P 0.0018 0.0000 0.0174 0.0004
2.2 認知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S100蛋白水平和NSE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患者數據較對照組更低,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認知功能相關指標對比(±s,μg/min)
表2 兩組認知功能相關指標對比(±s,μg/min)
組別 例數 S100蛋白 NSE術前 術后3天 術前 術后3天觀察組 15 0.16±0.06 0.49±0.10 2.98±0.45 8.67±1.13對照組 15 0.15±0.05 0.63±0.11 2.87±0.43 9.66±1.21 t 0.4959 3.6474 0.6845 2.3159 P 0.6238 0.0011 0.4993 0.0281
老年患者因骨質疏松等其他原因易導致髖關節出現損傷或骨折,而髖關節置換術是其主要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全身麻醉可緩解老年患者因自身原因導致的手術問題,但全身麻醉會導致老年患者認知以及記憶方面出現功能紊亂,因此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一般采取椎管內麻醉的方式進行處理[7-8]。椎管內麻醉具有藥物用量較小、鎮痛效果較好、阻滯范圍局限等優勢,無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因此不易發生肺部感染,安全性更高。但椎管內麻醉為局部麻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仍會保持意識清醒,可能會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因此,需結合其他鎮靜措施保證患者生命體征的平穩和麻醉效果[9-10]。
右美托咪定在臨床中是一種較為常用的鎮靜藥物,可對脊髓背角突觸前膜α2抗體進行刺激,將去甲腎上腺素釋放進行抑制,從而起到疼痛信號終止傳輸的目的。同時右美托咪定主要在藍斑核區域進行作用,可將藍斑神經元去極化速度降低,將神經介質釋放量減少,進而起到強效的鎮痛鎮靜作用[11-12]。在本文研究中,采取椎管內麻醉聯合右美托咪定的觀察組患者麻醉效果顯著,優于只采取椎管內麻醉的對照組,該研究結果與馮智泉[13]等人的研究數據一致,說明右美托咪定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麻醉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右美托咪定具有高度選擇性,其起效更快,可對中樞交感神經以及末梢交感神經有效抑制,強化椎管內麻醉效果,因此可有效縮短感覺神經阻滯和運動神經阻滯的起效時間。此外,右美托咪定是在突觸前C纖維和脊髓運動神經元中進行作用,可阻礙神經介質釋放,因此可延長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阻滯的維持時間。此外,觀察組患者聯合麻醉后,S100蛋白水平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均顯著降低,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右美托咪定的應用可減少手術麻醉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這與右美托咪定鎮靜的順應性有關。文中數據可有效驗證在椎管內麻醉中聯合右美托咪定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對髖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實施麻醉時,在椎管內麻醉基礎上聯用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更為顯著,可有效縮短麻醉藥物起效時間,并延長維持時間,減少認知功能損傷,可在臨床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