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付彥 河南省滑縣中醫院
慢性胃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青少年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極易受到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繼而誘發慢性胃炎。本文將分析青少年發生慢性胃炎的病因并提出相關的防治措施。
父母罹患慢性胃炎,那么子女發生慢性胃炎的概率較高;如果父母雙方均未患有慢性胃炎,那么子女發生慢性胃炎的概率較低。
⑴家庭因素影響
隨著生活壓力日益增大,許多忙碌的父母未能監督子女合理飲食,導致子女多點外賣或吃“垃圾食品”。父母的忽視導致身心均在發育的子女飲食不規律,機體營養不全面,給慢性胃炎的發生創造了機會。
⑵校園因素影響
進入青春期之后,同學之間的聚餐活動比較多,因此飲食不規律的情況比較常見。同學之間的不良行為習慣容易互相影響,如暴飲暴食、節食減肥等,易引起慢性胃炎。
有一些青少年存在偏食情況,如偏愛生冷、辛辣以及堅硬類食物,因此會對胃黏膜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或損傷。還有一些青少年不愛吃早餐或晚餐,最終誘發慢性胃炎。此外,不愛吃水果和蔬菜的青少年發生慢性胃炎的概率也比較高。
仔細了解和評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習慣,對不良習慣的青少年予以合理糾正。根據青少年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儲備能力,普及慢性胃炎的有關知識,如胃炎的發病機制、預防措施以及危害等,向青少年答疑解惑。
如果青少年的理解能力比較弱,可通過舉例方式來提高青少年的準確認知。學校可以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在關注青少年學業的同時,密切關注青少年的生活情況,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意識,如開設健康課程以及定期舉辦飲食講座等,幫助青少年了解不合理飲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發生慢性胃炎。
西藥是治療慢性胃炎的常用方式。目前,常用西藥有質子泵抑制劑、膠體鉍劑等。
如果青少年出現消化不良和飽脹癥狀時,可采用嗎丁啉和莫沙必利等促進胃動力的藥物;除此之外,也可采取一些幫助消化的藥物(如復方消化酶)。如果青少年出現反酸、燒心以及隱痛等癥狀時,可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和抑酸的藥物,如碳酸鋁鎂和雷尼替丁等。如果青少年的慢性胃炎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桿菌,那么還需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規范治療。
在了解青少年飲食習慣和喜好的基礎之上,需根據青少年的營養狀況和病情進展制訂合適的飲食方案。如果青少年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此時需以食用一些易消化食物為主,也可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果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可攝取纖維素含量低的軟食,也可以吃一些蛋白質含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
綜上所述,青少年發生慢性胃炎的原因較多,可從加強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和西藥治療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