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在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民族舞蹈就是在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產生的、具有鮮明視覺藝術效果的舞蹈藝術形式。在進行中國民族舞蹈表演過程中,由民族舞蹈本身所具有的藝術美也就轉變為一種表演藝術美,這種表演藝術美主要表現在音律節奏美、靜態雕塑美、服飾圖案美、情感表達美、舞臺意境美五個方面。對于中國民族舞蹈表演者來講,只有了解民族舞蹈的藝術審美價值,結合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展開舞蹈創編,才能讓中國民族舞蹈藝術形式取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民族舞蹈;表演;藝術美;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J722.22;J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7—144—03
中國民族舞蹈是一種源自于民間的舞蹈藝術形式,中國民族舞蹈將不同少數民族的生活狀態、生活方式融入其中,具有極強的藝術特色[1]。目前,中國民族舞蹈在外部表現形式及文化內涵上都能很好地將不同民族文化特征融入其中,并通過將民族服飾、民族音樂、民族生活現狀等元素融入舞蹈之中,形成富有獨特藝術價值的舞蹈藝術形式。
一、中國民族舞蹈概況
中國民族舞蹈具有非常大的藝術魅力,能夠喚起人們對于美的向往,也強化人們的審美意識。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之間在生活方式、民族特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同民族在長期生存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屬于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將這些民族文化融入舞蹈之中,為中國民族舞蹈增加一定的文化特色。中國民族舞蹈的種類是非常多樣化的,較為典型的中國民族舞蹈有新疆舞、傣族舞、蒙古舞、藏族舞等。這些民族舞蹈本身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新疆舞具有節奏感強、動作流暢等特點,習慣性地借助手腕和舞姿的變化傳遞舞蹈文化內涵。蒙古舞源自大草原,蒙古人將草原人民的奔放、豪情融入舞蹈之中[2]。傣族舞以婀娜多姿、奏較平緩為基本特征,具有柔美的視覺效果。傣族舞以“孔雀舞”最為知名,將孔雀的柔美與舞蹈結合在一起,配合優美的音樂給人們傳遞出一種追求藝術、熱愛生活的藝術情感。
二、中國民族舞蹈表演藝術美分析
中國民族舞蹈是一種將多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后形成的一種舞蹈藝術形式,因此舞蹈本身具有極強的中國文化氣息和審美特點[3]。與現代舞相比,中國民族舞蹈的藝術美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音律節奏美
舞蹈與音樂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音樂與中國民族舞蹈之間的關系更是相輔相成的。將音樂融入中國民族舞蹈之中能夠更好地提升舞蹈表演藝術表現力,對增強舞蹈節奏感能夠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4]。中國民族舞蹈在音樂的韻律方面體現出一定的藝術美感。中國民族舞蹈的音樂主要是以中國傳統樂器為主,憑借不同特色的音樂將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體現出來。在中國民族舞蹈《擔鮮藕》作品中,音樂與舞蹈動作之間實現了完美的結合,通過將優美的旋律與完美的舞蹈動作結合在一起,很好地將“江南人民”日常生活過程中的情景表現出來,傳遞出富有藝術美的視覺效果。舞蹈作品中,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很好地與舞臺情景交融在一起,使整個舞蹈變得更加富有審美藝術特色;羌笛舞是西域地區的民族舞蹈,這一舞蹈將西域獨特的地域特點進行挖掘,并采用的是當地特有的樂器——羌笛展開伴奏,將被歷史湮沒千年的黨項族民族民貌特色融入其中,讓不同的人在欣賞舞蹈的同時感受到中國民族舞蹈獨特的藝術價值,并對黨項族的生活方式有所了解。安塞腰鼓是一種別在腰上的樂器,它的特點是震耳欲聾,能夠烘托出一種奔放激烈的視覺、聽覺效果,將這一效果融入到西北地區民族舞之中能夠給人們傳遞出一種剛健挺拔的精神風貌。
(二)靜態雕塑美
舞蹈是一類追求流暢動作的藝術形式,這些動作本身具有極強的動感。同時,很多舞蹈動作也存在一些短暫停頓,這種短暫的停頓構成了中國民族舞蹈獨特的靜態美。中國民族舞蹈中有很多規律性的間歇和停留,這些間歇和停留不僅沒有破壞舞蹈的流暢性,而且很好地起到構靜態塑美的作用。翻閱中國民族舞蹈曲段會發現很多別具一格的舞蹈造型及獨特的組合方式,這些給人們傳遞出極強的立體感。中國民族舞蹈中靜止的動作不僅僅是為了展示,更重要的是通過停頓傳遞獨特的視覺美感。白族舞蹈《雀之靈》是由藝術家楊麗萍自編自演的,舞蹈中的主角孔雀在盡情歡樂后逐漸地放緩了節奏,最終停留在月色之下。在表演過程中楊麗萍最終亭亭玉立地立于月色之中,宛如一個高貴的雕像。藝術家本身纖纖玉手轉變成了孔雀的頭頂羽冠,并隨風輕微地震動。楊麗萍所表演的這一舞蹈動作已經深深地印入了觀眾的腦海之中,通過靜態的美來將中國民族舞蹈的這一特色表現出來。敦煌舞蹈“飛天舞”取材源自敦煌莫高窟的雕塑壁畫,“飛天”是敦煌莫高窟雕塑壁畫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具有浪漫、奔放的藝術特點。藝術家通過舞蹈將飛天這一主題由靜態轉變為動態,再由動態轉變為靜態。舞蹈動作流暢,藝術形式奔放。借助舞蹈的間歇和停頓對舞蹈形象進行了處理,使得動態與靜態的有效統一,為欣賞者傳遞出了一種化靜為動的藝術視覺效果。
(三)服飾圖案美
服飾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區別不同舞蹈類型的重要標準。中國民族種類眾多,民族舞的服飾更加多樣化。不同少數民族會根據自身的地域特點、生活習慣對本舞蹈服飾進行設計,使得服飾與舞蹈進行完美結合,提升舞蹈的整體視覺效果。中國少數民族數量較多,不同的少數民族因地域文化的差異在服飾之上也有所差異,當地人民生活過程中所使用的服飾也被人們運用到了中國民族舞蹈服飾之上,因此這些服飾本身具有極強的審美性。在中國古代,由于生產力較低,人們日常穿著的服飾都是通過手工的方式制作出來的。盡管這種方式生產效率不高,但長期的發展為我們留下來很多寶貴的手工文化遺產。特別是對于一些少數民族來講,將很多該民族獨特的制作工藝與服飾結合在一起,使其民族服飾變得更具審美價值。我國黔東南苗族地區民族愛情的歌舞劇《仰阿莎》是當地獨特的一種舞蹈節目,在這一舞蹈中就能清晰地感受到當地民族服飾的特點。古代黔東地區苗族服飾極具藝術價值,服飾技藝包括織、繡、條、染等幾項。在苗族舞蹈中,表演者所穿著的服裝都是以苗族傳統服裝為基礎的,通過將編織型、織型、縫紉型等不同的制作方式融入其中后設計出來的舞蹈服飾,使得服飾具有極為豐富的視覺藝術效果。在頭飾方面,通過將銀環、銀針、銀項圈、銀手鐲等苗族特色的銀飾與服裝進行結合,營造出一種銀光閃閃,美麗奪目的視覺效果。在首飾圖案方面,很多少數民族也會習慣性地將一些當地獨特的圖案融入到服飾舞蹈服飾之中。
(四)情感表達美
中國民族舞蹈是一種表達內在精神世界的藝術形式。中國民族舞蹈更是一種能夠傳遞當地獨特民族文化情感的藝術形式。受到地域文化、生活習俗的影響,不同民族人民內心的情感世界也存在一定差異。中國民族舞蹈表演者會從不同的角度對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于美好生活的希望表現出來,這也就為中國民族舞蹈增添了極強的情感審美價值。一方面,民族舞蹈表演者借助舞蹈動作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表現出來,通過不同的舞蹈節奏以及舞蹈動作的變化傳遞內心的情感。另一方面,舞蹈表演者會結合舞蹈音樂的節奏變化傳遞內心情感節奏,緩慢的動作能夠傳遞出一種自由溫馨的情感,較為奔放的舞蹈則傳遞出一種積極奔放浪漫的藝術情感。借助這些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使得中國民族舞蹈具有極強的情感美的藝術特點。比如蒙古族舞蹈《東歸的大雁》,這一舞蹈的題材源自于蒙古族歷史真實事件,講述的內容是江吉爾在受到重重阻撓的基礎之上帶領著人民群眾重新回歸祖國的故事。舞蹈中以大雁展翅這一基本的舞蹈動作作為主題,通過奔放的舞蹈動作、快節奏的音樂旋律將主人公急于回歸祖國的情感傳遞出來,表達出蒙古族人民渴望祖國懷抱,渴望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舞蹈中主人公通過堅定的舞蹈動作將自己的信念體現出來,并深深地感染了觀眾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藏族女人獨舞《母親》中表演者通過和諧的舞蹈動作塑造出了一位開朗慈祥的藏族母親的形象。將藏族古老厚重的歷史文化融入其中,演員則抓住了母親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將母親細膩的內心情感通過舞蹈動作的方式傳遞出來,讓人們更好地感受到了中國民族舞蹈,民族感受到了一個民族的偉大和母親的偉大之情。
(五)舞臺意境美
意境是藝術追求的一個最高境界。一件舞蹈作品除了需要在舞蹈動作、舞蹈旋律、舞蹈服飾上下功夫外,還必須要有較為深刻的文化內涵。這種文化內涵也就是藝術意境美所要達到的基本境界。中國民族舞蹈中的意境塑造強調將情感與意境進行結合,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藝術化處理,塑造出一種更加完美的意境美的藝術效果。比如傣族女子舞蹈《水》是一個以抒情為主的舞蹈,為人們描繪的是一個傣族少女挑著水桶在水邊戲水的場景,通過不同的場景的交替出現將傣族少女的唯美儀態表現出來,并塑造出傣族村落悠閑自得的生活方式,進而體現出當地居民特的意境美。舞蹈作品《小城雨巷》通過這種獨特的舞臺藝術形式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意境美。通過將舞蹈的內與外神與形進行有效的結合,借助絲竹為旋律的樂器來將演員的優美肢體動作語言概括出來,雨傘和江南的白墻青瓦以及迷霧雨絲的運用很好地將江南獨特的雨季清秀和秀麗表現出來,使得意境美與舞蹈動作進行完美的結合。
三、新時期中國民族舞蹈發展趨勢分析
新時期,伴隨著現代舞的快速發展,盡管中國民族舞蹈有極為獨特的審美藝術特點,但受到現代舞蹈的沖擊,中國民族舞蹈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如何更好地推動現代中國民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成為每一位中國民族舞蹈藝術者需要考慮的問題。新時期中國民族舞蹈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按照如下幾個方向進行合理的發展。
(一)現代舞與民族舞的有機結合
時代在變化,現代人的審美觀念也在發生一定的變化。盡管中國民族舞蹈具有極強的審美價值,但很多古代的文化元素與現代文化元素之間是存在一定的脫節的,如何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傳遞文化內涵,讓更多人在欣賞中國民族舞蹈的過程中加大對這一舞蹈的理解深度成為每一位舞蹈藝術者需要考慮的問題。而要想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將現代舞與民族舞進行結合成為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一方面,中國民族舞蹈創編者應深入挖掘時代元素,將網絡元素、數字元素與民族舞蹈進行結合,豐富民族舞蹈主題。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現代舞蹈的動作、內容及審美特點,挖掘二者的結合點,應以舞蹈作為根基,強化中國民族舞蹈的藝術風格,突出中國民族舞蹈的自身特點的同時將其與現代舞蹈進行結合,才能更好地體現本民族的文化藝術特色。
(二)原生態與前衛藝術的有機結合
就中國民族舞蹈的文化根基上看,原生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構成中國民族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原生態藝術表現形式上看,其與現代前衛藝術所追求的抽象、立體、情感抒發的要求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新時期,要想更好地推動中國民族舞蹈的發展,必須要深入挖掘前衛藝術的內涵價值,將民族舞蹈的原生態文化元素與前文藝術進行結合,才能更好地推動民族舞蹈的傳承與創新。第一,每一部優秀的中國民族舞蹈都具有極強的內在情感,因此情感是中國民族舞蹈的精髓。單純的進行情感表達是很難讓人們在視覺上和聽覺上尋求共鳴的。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民族舞蹈創編者應將中國民族舞蹈的情感色彩及表現形式與現代舞蹈進行結合,探尋更多能夠傳遞藝術美的舞蹈動作,進而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第二,在動作的編創過程中,舞蹈創編者應思考動作的抽象性與具象性之間的關系,通過對舞蹈動作的表現方式進行優化,植入更多前文藝術的文化內涵。
(三)情感化的發展趨勢
單一的文化以及娛樂的形態已經無法滿足當前人們生活過程中的基本需要。這就要求每一位舞蹈者在對中國民族舞蹈進行傳承過程中對新時期的發展規律進行探究,并將情感化元素融入舞蹈之中,提升舞蹈的表演藝術情感表現力,積極地運用多種舞蹈表演技巧,塑造更加豐富的藝術形象。借助人與舞蹈的表演特點凸顯人物特征,對人物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通過深入分析中國民族舞蹈的藝術特點與發展規律,將情感化趨勢融入舞蹈之中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
四、結語
中國民族舞蹈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結合在一起后形成的一種舞蹈藝術形式,從中國民族舞蹈中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民族文化價值及藝術情感。新時期,伴隨著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逐漸加大,人們對于民族舞蹈這一藝術形式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欣賞并理解中國民族舞蹈,感知中國民族舞蹈的藝術美感是推動這一舞蹈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有滿足新時期人們精神審美需求的重要保障。與其它現代舞相比,中國民族舞蹈的表演藝術美主要表現在音律節奏美、靜態雕塑美、服飾圖案美、情感表達美、舞臺意境美幾個方面。在未來的舞蹈創作過程中,創作者應進一步加大對民族舞的研究深度,重視對民族舞的傳承和創新,將民族舞蹈文化元素與時代元素進行結合,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民族舞蹈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璐.新時代傳統民族舞蹈的審美價值及文化傳承探索[J].明日風尚,2022(19).
[2]何多多.民族舞蹈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探析[J].牡丹,2022(12).
[3]董爍,楊思思.新時期民族舞蹈創作特點和發展趨勢研究[J].當代音樂,2022(3).
[4]李吉凱.民族舞蹈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探究[J].大眾標準化,2021(12).
作者簡介:潘舒嫻(1988—),女,漢族,福建福州人,本科學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舞蹈表演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