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一 何碧玉
新教材強調真實情境下的大單元主題教學,強化學生主體,建構師生學習共同體。語文教學只有在情境教學整合學習中,學生才能達成縱橫交錯、互相聯系的知識框架,才能建構學習語文的高階思維,建構整體化的知識體系。
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向。分析高中語文課標可以捕捉到關鍵詞: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多角度、多層次,不同意見、見解,個性化閱讀,創造性閱讀。“情境”一詞被提及30 余次,并有具體解讀:“情境是學生過去生活中經歷過的,或在未來生活中可能會經歷到的真實的學習工作生活場景。情境教學模擬這樣的場景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的真實需求。”高中語文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每一課的教學內容與要求,根據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重新整合教學內容,設計出不限于單篇課文的系統綜合的有機教學。
高中小說教學現狀的需要。高中小說無論是教學,還是文本解讀,難以走向深度。67%的學生在學習小說文本時更多注重情節,難以走入情境理解,34﹪的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遇到文本解讀的障礙會放置不管,58%的老師在小說教學時,更多的是以考試題為導向,進行應試知識的講授,多數教師淡化對文本的賞析與深刻理解。小說教學現狀表明,采用情境教學法非常必要。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小說本身具有文體的特殊性,往往創作于某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反映某個時代的社會現象和人物精神面貌,文本中時常出現有歷史局限性的語言現象,篇幅一般較散文、詩歌更長。所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通常很難有代入感,對文本的內在思想主旨及傳遞的精神力量也難有深刻把握。加上語言和故事的“代溝”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無疑給小說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較為突出,在義務教育階段小說教學中運用得較為明顯。但在高中小說教學中還有較大運用空間。新教材單元任務群中,在小說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尤為重要。語文教師不能以應試為目的開展小說教學,要根據小說的具體內容和學情,創設多樣化教學情境,讓學生與作者、文本對話,深度理解小說中人物情感,融入小說情境,讓小說教學高效開展。
情境教學在高中小說教學中有效運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使學生對小說中人物情感深刻理解,產生共情,從而提升小說教學效果。在小說教學中有效運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主要有:
融入多媒體技術,營造情境氛圍。隨著信息技術2.0 深入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得到廣泛應用。入選語文教材中的小說都是通過精選的經典作品,情節感強,人物形象鮮明,具有較強的畫面感。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獲取富有情境教學資源,包括視頻、動畫、圖片、音頻等各種形式的資源,使語文知識的展現更加豐富多樣。可以用電視劇主題歌導入,如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可以播放《好漢歌》,讓學生提前進入情境;可以播放經典片段,如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七單元《紅樓夢》整本書教學中,可以播放電視劇《紅樓夢》第一集“黛玉別父進京”,以黛玉的視角了解賈府,與賈府的人進行首次見面,便于厘清人物之間的關系,更好地體會黛玉的內心世界,更深入地分析黛玉的人物形象與性格特點。
創設學習情境,豐富體驗經歷。立足小說文本,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真實環境中獲得真實感受,在學習體驗中增強對小說的深度理解。
一是構建問題情境,進入新課學習。根據小說內容構建有效的問題情境,通過充滿懸念、啟發式的問題情境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可以提問“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身份可以說是國家公職人員,并擔任重要職位,作為公務員的他,怎么就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了呢?”在情境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帶著好奇心投入到小說閱讀中,在問題情境的設置中體會人物情感變化和性格轉變。
二是展開角色體驗,重構學習內容。
角色體驗,突破傳統教學。教學鐵凝的《哦,香雪》時,可以基于課文內容設計角色體驗情境:多年后,香雪已成為一位回家鄉投資建設的企業家,面對父老鄉親,她深情地回憶了兒時家鄉的面貌;鳳嬌成為了多個孩子的母親,面對昔日的小姐妹香雪時,深情追憶起往日的情誼……
讓學生扮演多年后的“企業家香雪”“成為母親的鳳嬌”,打破小說三要素的常規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更有體驗感,代入感。
角色扮演,深入體驗。小說中的經典片段、角色,通過情境再現,學生角色扮演,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理解,效果會更好。如教學《鴻門宴》時,為了讓學生能深入理解項羽剛愎自用、為人不忍、寡謀輕信、有勇少謀、不善用人的性格特點,理解劉邦圓滑機警、堅決果斷、能言善辯、善于用人的性格特點,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鴻門宴》中故事情境再現,把握事件的發展變化,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這樣,切實的故事演繹和情境再現,重構學習內容,學生能與作品中的人物共情,能更深入理解小說文本,把握小說形象特點。
注重敘事視角,挖掘故事隱性情境。小說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敘事視角,啟發學生關注故事由誰在講、為什么講、怎么講等因素。如小說《祝福》的首尾用第一人稱,從“我”的限知視角來講述故事,中間部分用三人稱全知視角講述,深入與文本展開對話,挖掘隱性情境:敘事視角轉換,完整呈現祥林嫂的悲劇命運,既有真實性,又能表現出祥林嫂的吃苦耐勞、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立體、豐滿形象。
三是創設生活情境,體悟文本情感。小說雖高于生活,但也來源于生活。小說教學中要將小說內容與生活現實場景聯系起來,創設生活情境,可以輔助學生更好地體悟文本情感。如《黛玉進賈府》中,在兩次問及“所讀何書”時,黛玉的回答不一樣。賈母問時,黛玉回答“只剛念了《四書》”,而寶玉問時,黛玉回答“不曾讀書,只上了一年學,些許認得幾個字”。前后回答差距較大,讓學生置身黛玉的身份情境,剖析原因,自能有所感悟。為此,要創設生活場景,讓學生親身體悟黛玉初入賈府時的表現,揣摩她為何如此謹慎、敏感。
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篇幅較長、情節較為復雜、人物關系較多的小說化繁為簡,讓學生在小說情境教學中獲得思維提升與情感、知識、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