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巧玲
小說群文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可以陶冶學生性情,還能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結合初中小說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探討漸進式學法在初中小說群文閱讀中的應用措施,有助于提高初中小說群文閱讀教學實效。
“漸進式”學法是指通過逐步提高難度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方法。在初中小說群文閱讀教學中,采用“漸進式”學法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小說閱讀的基本常識與閱讀技能,提高學生小說理解分析能力。從教學實踐看,初中小說群文閱讀中的漸進式學法主要有以下應用措施。
確定議題或主題是小說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步驟之一,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需求和文本特點等因素進行選擇。確定小說閱讀議題或主題的原則有:一教學目標,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小說閱讀主題,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文學素養、社會情感等。二學生需求,要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和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選擇小說閱讀主題。三文本特點,要根據小說文本的主題、情節、人物等特點選擇合適的小說閱讀主題。假若想要讓學生探究小說中的成長主題,可以選擇《霧都孤兒》《平凡的世界》和《哈利·波特》等作為小說閱讀文本。這些小說涵蓋了成長主題的不同方面,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和探究過程中掌握成長主題的基本特點和內涵。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合作探究和全班分享等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成長主題,提高小說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素質。
根據小說閱讀主題,選擇多個相關的小說閱讀資料,例如小說文本、社會新聞、影視片段、歷史圖片等。這些相關的小說閱讀資料能夠覆蓋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視角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小說主題。選擇相關小說文本組成閱讀群文,可從兩方面進行。一是以“人物”元素組群。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農民,另一類是知識分子。魯迅在塑造人物時,善于從外表、言語等多個角度描述人物的性格特點與處境。魯迅對人物外形的描述是他在小說中引入角色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和途徑。如果將“從外在形象看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的變化”作為核心主題,可以選擇魯迅《故鄉》《孔乙己》《祝福》等小說作為研究對象,組成閱讀群文。二是以“環境”元素組群。魯迅《吶喊》《仿徨》等小說中,封建觀念、封建禮教等對人們的壓制,大多以情境的形式呈現,并透過情境的描述來體現。對環境的描述,不但因為環境本身,更因為它將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襯托出來,從而使人物的刻畫得以完成。在以“環境”為核心主題的小說群文閱讀中,應從魯迅對特定物理空間的描述轉向對社會意識形態環境的思考,從而對魯迅所揭露的社會環境的殘酷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學生閱讀小說前,要提供一些相關助讀資料,包括作者的生平、寫作背景、社會背景等,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節和主題。以《故鄉》《孔乙己》《祝福》群文為例,提前播放民國時期背景視頻,體現在列強壓迫下中國底層百姓的麻木、悲慘,介紹魯迅生平背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中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內涵。
學生要在一定的時間內自主閱讀小說文本,做閱讀筆記或摘錄。學生要理解文本的核心內容和觀點,嘗試建立文本之間的聯系。初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文本的情節、人物、主題等。以《故鄉》《孔乙己》《祝福》群文為例,學生初讀后按小說三要素梳理,簡要整理時間、地點、人物信息,利用思維導圖、表格等形式搭建群文閱讀框架。
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內涵,如情感、價值觀、文化背景等,讓學生對文本有更深入地理解。學生細讀文本,尋找文本所蘊含的深層次內涵。例如,在《故鄉》中,學生可以從家鄉情懷和文化認同的角度挖掘文本中所表達的思想,探究人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保持自我身份認同;在《孔乙己》中,學生可以從道德、倫理和社會秩序的角度思考,探究文本中所呈現的弱者與強者之間的矛盾;在《祝福》中,學生可以從慈善、助人為樂的角度思考,探究文本中所表達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性關懷。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分享閱讀體會和摘錄筆記,探究主題。教師要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深入分析理解文本。在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內涵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細節和語言特點,使學生對文本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例如,《孔乙己》中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反映了北京地區的文化特點。可以總結《故鄉》中所描述的場景和人物形象,探究家鄉情感的表達和文化認同的重要性。
要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如寫作、表演、繪畫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創造中,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素質。讓學生進行戲劇化表演,把文本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例如,學生表演《孔乙己》中的故事,學生寫一篇《故鄉》中主人公離開故鄉后的心情和變化,學生根據《祝福》中的描述,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小錢”和“大錢”,或者創作一首歌曲,這些語文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深化對小說文本的理解。
可以在課后進行回顧和總結,分析和討論學生在閱讀和探究過程中的收獲和難點。這樣有助于學生鞏固和深化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并為下一次群文閱讀教學打好基礎。
第一,回顧小說閱讀中涉及的文本、主題、情感、細節等內容,確保學生對小說文本內容有深入的理解。第二,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本次小說閱讀的重點知識點,是否深入理解了小說文本的內涵和意義,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第三,鼓勵學生思考小說文本與生活、社會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第四,讓學生反思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以便改進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習效果。最后根據學情,確定下一步教學方向和行動計劃,為后續的小說教學作好準備。
綜上所述,“漸進式”學法是初中小說群文閱讀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漸進式”學法能讓學生逐步深入挖掘文本內涵,關注文本的細節和語言特點,培養創造性思維,同時能夠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雖然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但只要教師合理調整教學策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漸進式”學法會在小說群文閱讀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