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衛霞
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樣性成為社會發展和人類交往的重要議題,而少數民族文化作為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學作品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深遠的歷史傳承。結合現階段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來看,少數民族文學不僅反映了特定民族獨特的文化認同,還記錄了他們的歷史、傳統和生活方式,同時也扮演著跨文化交流的角色,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與理解。
少數民族文學是一個地區內少數民族創作的文學作品,在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學從語言、文化、歷史以及社會背景等方面,體現出少數民族文化中蘊含的文學經驗、價值觀、人物故事或傳統,使人們在品鑒少數民族文學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少數民族多元社會下的社會觀念及文化價值觀念。因此,少數民族文學實則是少數民族的文化精髓、價值導向以及精神信仰。從現階段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表現來看,每一種少數民族文學都受到地域文化、歷史事件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展現在大眾眼前,并且在文學領域中彰顯其民族活力。現如今,少數民族文學包括小說、詩歌、興趣及散文等文學形式,不同的文學表現形式有其對應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主題,而這也使少數民族文學作品無論是品鑒還是創作方面都能夠反映出特定族群的經驗與身影,為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多樣性提供了全新的路徑。
少數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文學發展與建設的精神食糧,通過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少數民族文化的價值,可以創作出更多新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這類文學作品能夠很好地激發少數民族人民的文化認同感,并且為提高少數民族文學水平奠定基礎。例如,在少數民族文學作品《蘊情的土地》中,作者帕蒂古麗使用精妙的語言描述出少數民族時代的變遷、族群的遷移、文化的傳承以及格局的改變,重點敘述封閉式民族的形態被打破,形成一種含有多種文化的民族熔爐。書中寫道:“我只是一直流浪在路上的那一個,一直游動在兩者之間。我們不想成為既不到達,也無法返回的那一個……”該書中體現出的作為一位少數民族居民的文化認同感,正是如今文學創作中廣為流傳的文化精神,通過積極挖掘并建構少數民族文學中的這種文化價值,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少數民族文學的影響力,也能夠使其中的文化認同感深入人心,激起其他少數民族居民的共鳴,促進文化的交融與進步。
當前的少數民族文學以文學作品為載體,通過展示各種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主題,使文學作品中展現的少數民族習慣、特色文化、故事等都能夠通過作品進行傳承,這對于推動少數民族文學繼續在新時代傳承與弘揚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中常以“身份認同”作為創作主題,這一類作品通過探討少數民族個體在多元社會中的身份認同問題,揭示了個人在主流文化及自身信仰的文化之間的平衡關系,而這種文學作品也成為傳承少數民族文化觀念的重要載體。例如,少數民族史詩《江格爾》第三節中描寫道:“江格爾把綠草拉上岸,這就是洪古爾的尸骨……崇高的友誼戰勝了一切邪惡。”該段在文字含義上體現為作者對一首蒙古族史詩故事的描述,但結合少數民族文學的歷史背景來看,作者通過描述江格爾與洪古爾的故事,利用兩者的關系引證出少數民族身份認同、團結以及友誼等文化精神元素,這樣一種富有象征性而且能夠突出少數民族文化的文學作品,使少數民族文學歷史的傳承過程更加新穎。其次,在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中,不乏探討特定族群歷史遭遇、遷徙以及挑戰的內容,這一類文學作品不僅能夠反映出少數民族在社會、政治以及文化方面經歷的變革,還能夠促使少數民族在未來的生活中牢記民族文學中的獨特經歷,這對于傳承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保障民族文化多樣性、推動民族文化走向國際社會”已經成為新時期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在大力弘揚民族文化交融的歷史背景下,不少地區通過建構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價值,彰顯出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潛力,從而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研究、學習少數民族文學,為少數民族文學的跨文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中,作者分別從承載歷史責任感的社會價值、保護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表現美的藝術價值等方面提出跨文化的發展理念,這樣一種文學作品表現形式,對于吸收與傳承文學作品的文化價值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在社會價值方面,黃昏篇中通過“人們都是從同一個地方出生”等語言,描繪出人一生中諸多充滿悲劇色彩的畫面,并承載著作者在歷史長河中對社會價值產生的感悟與理解。其次,在文化價值方面,作品體現了反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文化精神;通過描寫東北邊陲渲染出的少數民族文化,展現民族文化中的瑰寶。雖然作者僅采用簡潔的語言帶過對文化價值的描寫,但仍然能夠從語言中顯示出少數民族對文化的尊重與理解。
在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中,不少地區面臨著“文化合并、文化遺失”等發展問題,其中,少數民族文學遺產與文學資源的流失,也成為民族文學創作所面臨的一大挑戰。而這類問題與挑戰的出現,歸咎于各地區無法發揮出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價值,致使一些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學埋沒于歷史長河中。而在大力提倡促進現代文學交流的發展背景下,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價值被大力挖掘與研究,一些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學重新被大眾所認識與了解。
如果說創作主題是少數民族文學的主心骨,那么語言與符號則是少數民族文學作品的靈魂所在,在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中,不少創作者使用特定的語言及符號傳遞傳統文化、價值觀念以及宗教信仰,保護或傳承了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并且提高了整個少數民族文學的藝術創造力。在新時期,建構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價值可以從挖掘少數民族文學語言及符號價值的途徑出發,依靠文學作品來彰顯少數民族文學的語言及符號的多樣性、創新性及藝術創造力,增強少數民族文學對整個文學領域的積極影響,從而為整個社會帶來豐富且多元的文學作品。以民族史詩《瑪納斯》為例,這部文學作品的核心文學語言是從“英雄”中體現出的少數民族文化精神,該作品的八部小作以“民族故事”作為書寫民族精神的符號,如反抗掠奪與奴役的瑪納斯、重振柯族的賽伊臺克等,他們是柯爾克孜族英雄精神的縮影,同時歌頌了民族團結的精神與堅韌不拔的意志。
文學傳統元素以及民族風情通常是修飾少數民族文學作品的重要內容。在少數民族文學作品的創作中,文學傳統元素與民族風情可通過故事、環境或工藝的描寫來表現、豐富文學作品的內容。而為了建構能夠彰顯少數民族文學特色的文學價值體系,學者以及少數民族文學作家可以通過提取作品中的傳統元素及民族風情元素,借此描繪鄉村風貌、族群生活等,展現出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例如,苗族史詩《亞魯王》中的許多語言便融合了該民族的傳統元素及民族風情,其中“火布翎造牛、火布翎造馬”等片段記錄的就是少數民族故事,是少數民族傳統元素的集中表現。而文中的“咳哨(銅鼓)、惑卜且(生靈)、丕(禮儀)”等作品語言,則是少數民族文化背景下民族風情的集中體現,這類文學傳統元素與富有民族風情的言語,使民族文學產生了獨特的文化價值與學習價值。
少數民族文學中的敘述方式與近代文學、現代文學中的一些作品各有異同,在建構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價值時,學者以及作家可以借鑒文學作品中相同的敘述方式,在不同的敘述方式中尋求創新,利用多體裁、多敘述角度的方式,提升少數民族文學作品的表現力,從而突出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價值與文化特色。如敘事類作品中,《茫茫的草原》《草原烽火》采用共名敘事;《騎手為什么歌唱母親》《黑駿馬》采用正名敘事;《巡邏記》《撲克》采用匿名敘事,雖在現代文學作品中不乏出現類似的敘事方式,但將之與少數民族文學主題相結合,既能突出少數民族文化的敘述方式,也能突出作品的傳承作用與文化價值。
在少數民族文學中,跨文化元素指的是存在于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性或相似性的特征、符號或概念,這一類跨文化元素可以促進文學作品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理解,使少數民族文學更具多元性。因此,為了在文化交流與借鑒中建構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價值,文學作家與學者更應當借助跨文化元素進行創作,打造出能夠激起多民族理解與共鳴的文學作品,弘揚作品的文化價值。例如,能夠體現鄂溫克族生活方式與族群文化特色的《琥珀色的篝火》,其中蘊含的自覺審美意識中融入了多種不同的文化元素,這類文學作品內容蘊含的跨文化元素在歷史考究中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少數民族文學作品走向國際舞臺,是建構少數民族文學文化價值的重要途徑,通過在國際社會展示少數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與社會生活,能夠激起更多人對探索少數民族文學的好奇心與興趣,而這也是如今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創作中強調的重要經驗。如可以將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中的文化故事、人物傳說,以文字文學、影像文學的方式形成新的文學作品,再將其推向國際社會,彰顯少數民族文學作品的文化價值。其中具有展示價值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有描寫瑤族宗教信仰與英雄神話的《密洛陀》等,這類少數民族文學作品蘊含的民族文化及文學價值,是彰顯少數民族文化活力的重要載體。
在多民族社會的發展背景下,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包容、相互交織,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發展蒸蒸日上。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建構少數民族文學的文化價值,各民族更應當參與文化交融的發展過程,打造容納不同少數民族族群文學作品的集群。例如,以少數民族文學中的“習俗化敘事模式”為核心,收集相關題材或創作主題的文學作品,以此來促進少數民族之間相互學習文學中的民族文化。富有習俗化敘事風格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如以體現藏區民間習俗及土司家族風俗為特色的文學作品如《空山》《塵埃落定》等,其作品的情節結構詳細敘述了族群的法律規范、領屬原則,無不體現出族群社會背景下的生活文化,且具有顯著的文化探索價值。
為了避免一些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學在歷史發展中被埋沒,文學家與學者需要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與探索力度,尋找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中一些值得傳承與借鑒的文學創作方式與文學文化元素,并將其應用到新文學作品的創作與研究中,令不同民族的人們能夠有機會通過書面語言的學習來相互了解、相互交流。
總的來說,當前少數民族文學能夠很好地反映出少數民族獨有的文化認同及價值觀念,并且在文學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而在民族文學穩步發展的背景下,各組織與機構需要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學文化價值的構建力度,繼續深化對少數民族文學的認識與學習,從而在中華文學史上發揮少數民族文學的意義與文化價值,為實現我國文化多樣性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