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瓊珍(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
麻醉是現今醫療領域中極為常用的技術,對患者進行手術之前必須進行麻醉。麻醉既能讓患者免遭手術的疼痛,也能為醫生創造良好的手術環境,使其更精準、更高效地完成手術,為患者治療疾病。
麻醉的可視化技術就是利用現代的光學傳導技術來破解只靠眼睛來觀察的局限。在傳統的麻醉方式中,醫生必須用肉眼對目標進行觀察,隨后再進行操作,但在現代麻醉手術中,許多操作要涉及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一旦失誤可能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因此要求醫生必須保證操作的精準性,而依靠肉眼觀察是難以完成的,使用麻醉可視化技術后,極大地提升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準確性,并提高了麻醉的效率。
纖維支氣管鏡技術 這是最早應用在麻醉領域的可視化技術,一般被用于氣道插管麻醉之中。在胸外科手術中,多數會使用雙腔器官插管來進行麻醉,但過去進行麻醉一般都依賴醫生聽診后結合自身醫療經驗來對插管位置及各組織位置進行預判,難以保證定位的準確性,甚至提高了手術風險。引入纖維支氣管鏡技術后,極大地提高了雙腔氣管插管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顯著提高了麻醉的效率和準確性,還保證了肺隔離,避免在手術過程中血液、膿痰對肺部造成污染。
可視喉鏡氣道管理技術 部分患者由于氣道受損,已經處在極度缺氧狀態,需要立刻緩解,快速構建起人工氣道,高效建立氣管插管對搶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使用可視喉鏡能讓麻醉醫生清晰地觀察到患者喉內的情況以及各組織位置和結構,相對于傳統喉鏡,可視喉鏡還有著圖像清晰且可放大、插管過程溫和、患者喉部受到的刺激較少等優點。
可視喉鏡還將傳統喉鏡中的直接觀察變為了顯示器觀察,極大程度地降低了醫護人員直接接觸污染的風險。并且因為其中使用的是攝像頭,使觀察不再存在誤區,解決了患者氣道插管困難的問題。
超聲引導下的動靜脈穿刺技術 動靜脈穿刺是進行術中監測、保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的重要技術,傳統穿刺技術中,主要依賴觸摸、肉眼觀察和經驗判斷來定位血管位置,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對于醫生下針的角度、力道都有著極高的要求,一旦出現失誤,可能會使患者出現血腫、出血、氣胸等癥狀。而使用超聲對動靜脈穿刺進行引導能極大第提升定位準確性,在進行穿刺時,超聲技術還能將其轉變為超聲圖像,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效率,并且不會損傷其他周邊組織。
超聲引導下的神經阻滯技術 神經阻滯麻醉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麻醉方法,使用注射器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到神經叢中,隨后藥物會對神經功能進行阻滯,達到麻醉效果。超聲波引導技術則通過超聲對注射位置進行準確的定位和注射引導,能讓操作者實時監測麻醉藥物進入神經叢的情況,確保麻醉效果。
在患者進行手術后,一些結構出現了變化的情況下,超聲依然能準確地將位置進行快速定位,保證在手術期間醫生也能對患者進行持續性的麻醉。還能通過可視化技術實時監測患者體內的麻醉情況,確保麻醉效果能持續到手術結束,保證了麻醉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目前可視化技術已經大量應用在了麻醉手術之中,是現代醫學的極大進步,通過可視化技術,醫生能更好地對患者體內的結構進行觀察和定位,保證了手術的準確性和安全性。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可視化技術也將更好地運用在麻醉手術中,進一步提升麻醉手術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動麻醉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