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醫科大學學生工作處 肖 雅
廈門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李天宇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高校新聞輿論工作作為文化育人的組成部分,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傳播黨的好聲音,講好黨的好故事,成為高校豐富校園文化、提升校園文化內涵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開展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之一。醫學類高校對醫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既肩負著傳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使命,又承擔著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時代重任,更好地發揮新聞輿論工作的育人作用,是推進完成使命重任的重要途徑,也是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維度的關鍵之舉。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新聞輿論工作發揮文化教育作用,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培育人民團結一心,勠力同心建設社會主義強國。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其中“育新人”指的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從“成風化人,凝心聚力”到“育新人”,習近平總書記更加明確了今后新聞宣傳工作必須加強對人民的道德素質、文化素養培育。同樣,醫學類院校宣傳工作也必須加強鑄魂育人的作用,它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途徑,也是培養良好醫德、提高醫務工作者綜合素質的科學方法。
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互聯網+”時代,我國的傳播格局、輿論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當前,高校醫學生正值思想懵懂的年紀,加之閱歷不深、媒介素養普遍較弱,難以理性分辨信息真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因此,醫學類院校應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新聞輿論建設,用科學理論和網絡大數據把好信息制作關、傳播關、接收關,引領高校正確輿論導向,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鞏固意識形態陣地,營造和諧向上的育人環境。
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明確提出,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接受黨的領導,“不得刊登違背黨的原則、政策和決議的文章。”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黨性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黨性原則不僅要講,而且要大張旗鼓講、理直氣壯講、堅持不懈講,不能躲躲閃閃、扭扭捏捏。”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貫徹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黨的聲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上、行動上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這一黨性原則也應成為醫學生熱愛黨、熱愛國家,一心跟黨走,自覺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奮斗終身的精神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愛黨愛國對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性,他指出,熱愛祖國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時代的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要做好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開展愛黨愛國教育,這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要將堅持黨的領導運用到對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終牢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國發展的根本保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站穩正確政治立場,傳播正確思想觀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引導醫學生爭做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積極傳播者、踐行者,激勵學生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充分發揮個人才干,自覺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黨和國家的事業當中,書寫精彩人生華章。
當下,新媒體時代裹挾著海量信息而來。新時代醫學生思維活躍,觀點新奇,自主能動性強,樂于探索未知,也擅于在快節奏的虛擬網絡中認識世界,但囿于自身經歷尚淺,政治意識不強,媒介素養較弱,在涉及緊張的醫患關系、醫德醫風丑聞或醫學生教育管理問題時,他們難以理性鑒別真偽,容易受虛假信息誤導,甚至動搖從醫初心。這些問題都深刻影響著醫學生的價值導向,甚至影響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建設的價值導向,因此堅持正面輿論導向是引領醫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導向的關鍵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守主流輿論陣地,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對醫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醫學類院校新聞輿論工作也應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讓有利于醫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導向的信息、有利于做好醫學生輿論引導的聲音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結合醫療戰線上涌現出的英雄事跡和正面熱點話題,不斷校正輿論導向,堅決抵制錯誤觀點和錯誤思潮對醫學生的負面影響,引導醫學生帶著理性平和的心態客觀認識網絡輿論,正確認識網絡利弊,自覺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確保正確輿論導向引領醫學生價值導向的成長。
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重要的理論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提及人民至上觀點,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服務人民、貼近人民、團結人民、激勵人民,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這就要求新聞輿論工作圍繞人民、服務人民,這一原則與醫學生的為患者服務原則相契合。
醫學作為一門專業性強、實踐性強的學科,有著“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特質。黨中央一直明確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廣大醫務工作者要繼承和弘揚良好的醫德醫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既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內核,又彰顯了醫者救死扶傷、助人健康的社會價值,這就需要醫者始終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愛護患者、體諒患者,牢固樹立為患者服務的意識。但目前醫學生尚未走出校門,沒有臨床經驗,為患者服務的意識還較為淡薄,因此,將新聞輿論工作中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融入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將有利于教導醫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首先,要堅持教師先受教育,教師先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再教育學生。同時,教師要貼近學生群體,要著力為醫學生量身定做符合醫學生特點的思政教育模式和內容。其次,要從低年級學生抓起,把醫者的職責作為醫學生服務意識教育的切入點,讓醫學生意識到服務意識并不只是職業道德的一部分,更是貫穿學醫、從醫生涯始終的濃厚職業情感,教育醫學生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從事醫學事業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
新聞的生命在于真實,新聞輿論工作的生命力也寓于真實性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輿論工作中務必堅持實事求是,要求在新聞工作中堅持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要求,體現著我們黨新聞輿論工作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而醫學生不僅需要貫徹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還要有嚴謹求實的精湛技術和誠實守信的高貴品質。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說道:“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因為醫術乃“至精至微之事”“微則不能不深究”,且疾病變化多端難以預料,如果沒有嚴謹求實的醫術,就無法助人排疾除患。嚴謹求實的醫技是基于對客觀事實的探索,也是新聞輿論工作中實事求是原則在醫學領域的深層延展。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實事求是原則在個人道德品質上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用“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向大學生強調誠信有著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醫學生更需要誠實守信這一高貴品質,不貪名逐利,不曲意逢迎,不背信棄義,誠實待人,誠意助人,誠心敬人,培養誠信待患的職業道德。為此,應著重培養醫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求實、誠實守信的品質,要將這些品質化為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堂教學中,要在學生活動中強化思想引領,健全誠信教育機制,讓每一位醫學生都能做到“大醫精誠”。
高校教師的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都是影響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充分發揮新聞輿論工作的育人作用,首先,要引導教師深入貫徹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論述,通過講座、案例分享、培訓研修、外出交流等多種方式,指導教師學習掌握高校新聞輿論工作的目標方針、基本原則、工作規律,進而用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教育醫學生。其次,身為人師,要以身作則,行為示范,高校要嚴把教師入口關、培養關、管理關,緊抓師德師風教育,嚴格要求教師堅定政治立場,自覺愛黨愛國愛學生,緊守意識形態底線,公平誠信,清正廉潔,樹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職業理想。最后,要培養一批新聞輿論工作教師隊伍,建立完善輿情監測引導機制,定期研判醫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醫學生所思所想,在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鬧糾紛、不良醫風醫德等事件時,特別注意醫學生的輿論導向,始終以正面宣傳為主,引導醫學生理性看待社會事件。
要將新聞輿論工作中的育人元素有機融于醫學生的各項課程,抓好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建設,注重塑造醫學生愛國守法、嚴謹求實、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要善于在與醫學生的日常教育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著重在學生中培養為正能量發聲的“意見領袖”和新聞輿論人才隊伍,需要醫學生從根本上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分析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狀,啟迪醫學生的思想智慧;要緊抓網絡育人工作,融合網絡教育資源,提高高校管網治網水平和學生用網水平,引導醫學生理性辨析網絡信息,堅定理想信念,主動創造正確價值導向的網絡作品,引導網絡輿論健康發展,塑造積極向上的網絡空間。
在高校新聞輿論工作中,要繼續堅持黨管媒體,黨管意識形態,確保醫學類院校所有媒體平臺都為黨發聲,發揮為黨育人的作用。堅定在意識形態領域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揮頂層設計的重要作用,形成醫學類院校宣傳思想“大格局”,推進黨委統籌、各部門分工協作,落實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整合校園媒體,搭建“媒介大平臺”,既有微信、微博、QQ等移動媒體和官方網站為動態信息做即時宣傳,又有校報、校刊等傳統媒體做深入報道;要樹立為醫學生服務的意識,新聞選題貼近醫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如醫德醫風的優秀榜樣,和諧醫患關系的真實案例,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等,著力選取醫學生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讓醫學生想看、愛看新聞宣傳作品;要大力宣傳醫學領域典型事例和事件,特別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現出的人民英雄和先進人物事跡,結合重要節慶日、開學、畢業等時間節點,強化正確價值導向,弘揚大愛無疆、甘于奉獻的崇高醫德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