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璟
(長沙縣文化館 湖南 長沙 410014)
在群文舞蹈領域創作出優質的現實題材舞蹈作品是推動群文舞蹈良好發展的關鍵,也是豐富人們精神追求的重要路徑。現實題材的群文舞蹈作品是從人們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對其進行藝術化處理所形成的,其具有題材廣泛、豐富多樣等特征,是廣大群文舞蹈工作者進行創作的源泉。在實踐中,為了更好地完成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創作,就需要深入群眾的實際生活,把握現實題材舞蹈作品的創作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為群眾提供更多喜聞樂見、反映現實生活的群文舞蹈作品,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
舞蹈題材主要是指舞蹈作品所反映的精神、內涵,以對特定的人、事情進行解釋。舞蹈題材的種類有很多,包括科學題材、歷史題材、神話題材等,還有較特殊的一種題材就是現實題材?,F實題材的舞蹈作品最大的特征就是對現實生活進行反映,作品中不管是對事件進行描述,還是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都是以真實生活為依據,通過舞蹈藝術將生活反映出來[1]。就目前而言,現實題材的舞蹈作品更多的是追求絕對真實,強調挖掘生活中最直接的材料,甚至是反映某些尖銳的社會現象,通過對其進行藝術化處理,將其提升為舞蹈主題,借助舞蹈藝術將生活呈現在群眾面前,讓群眾更好地感受舞蹈作品所描述的真實情感,從而體會到舞蹈作品的內涵。
(一)文化價值。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進行情感表達的藝術,進行舞蹈表演時需要表演者在時間、空間的流動中,利用自身的肢體動作、表情眼神將舞蹈作品的情感傳遞出來,帶給觀眾情感感悟,呈現舞蹈作品的藝術魅力[2]。而現實題材的群文舞蹈作品可以將觀眾帶進真實的生活環境、社會活動中,可以將人們真實的情感與文化思想表現出來,使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得到相應的生活啟發,同時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和文化素養,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
(二)社會價值。舞蹈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以情感表達對社會生活的感受。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在進行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創作時,創作者應該心懷天下,與時代接軌,將新時代的群眾生活軼事、社會中的人情世故等呈現出來,帶給群眾深層次的生活感悟,并實現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弘揚。
(三)藝術價值。現實題材的群文舞蹈作品需要結合時代發展推陳出新,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現實題材舞蹈作品的發展。從實際情況看,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的藝術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一是本身具有極強的地域性。每個現實題材舞蹈作品的創作取材都是來源于當地的實際狀況,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征,這也是現實題材舞蹈作品保持活力的根本所在。在現實題材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可以從寬廣的地域中選擇素材,然后結合地域中群眾的生活特點、風俗習慣等進行創作,使得不同地區的現實題材舞蹈作品具有比較大的差異。二是群文舞蹈具有極強的群眾性特征?,F實題材舞蹈作品十分接地氣,其展現出來的內容與群眾的實際生活有很大關聯,很容易引起群眾的情感共鳴。三是現實題材的舞蹈作品具有很強的傳承性特征。由于現實題材舞蹈作品的創作與地域內風土人情有很大關聯,因此很多群眾都會喜歡這類舞蹈作品,并自覺地參與到舞蹈表演中,這不僅促進了舞蹈作品的良好發展,還能為舞蹈作品今后的傳承奠定良好基礎。
(一)時代性原則
現實題材的群文舞蹈作品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這樣才可以讓群眾在觀看的過程中產生親切感,從而突出現實題材舞蹈作品的藝術魅力,如少兒舞蹈《遠距離的擁抱》,其創作于2020 年,在第十一屆“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湖南省選拔展演中榮獲“小荷獎”。該作品通過塑造特殊的場景,將“逆行者”的形象展現出來,整個舞蹈通過敘事性的手法體現了孩子對父母的思念,通過“遠距離”對父母進行擁抱,也體現小家與大國緊緊相擁,大愛情懷與社會擔當。編創者在服裝上也做了特殊處理,裙子里裝了燈光,運用現代的手法通過燈光和隊形的不斷變化呈現孩子們內心的變化。在具有時代特征的歌曲相襯下,觀眾直接走進了“逆行者”的場景,更多的是最普通的孩子對父母的思念與父母為社會穩定而奮斗的畫面。對廣大群眾來說,只有這樣具有時代性的作品,才可以讓觀眾在欣賞舞蹈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從而更加深入地感受舞蹈作品中蘊含的情感,領悟到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的價值。所以,在進行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創作時,編創者需要跟緊時代步伐,結合時代特征完成創作。
(二)本土性原則
在進行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創作時,應該保持“煙火之氣”,要通過舞蹈藝術將當地的文化和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來,既要體現鋼筋混凝土的城市生活,也應該反映廣闊田野的鄉村生活。編創者需要充分熱愛生活,要用敏銳的視角對生活進行審視,用舞蹈藝術的思維理解生活、呈現生活?,F實題材的素材有很多,編創者應該深入分析如何將生活場景、現實情況呈現在舞臺上,從而帶給觀眾真實的情感體驗。如舞蹈作品《湘思依舊》創作于2018 年,參加了長沙市“歡樂瀟湘”精準扶貧晚會展演,作品以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長沙湘繡為題材,圍繞助力精準扶貧,表現了在外打工的湘女回到家鄉,回憶兒時與母親繡湘繡的場景,這讓她對故鄉的思念更加濃烈,她因此留在家鄉創業,為家鄉做貢獻。編創者在音樂的處理上將大家耳熟能詳的長沙童謠《月亮粑粑》進行前后呼應的哼唱,加上雙人舞配合,讓人感受到母女之間的情意。把湘繡“以針代筆”“以線暈色”的特點運用于舞蹈動作中,展現了樸實無華的勞動形象,將鄉村群眾迎接新日子,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一面展現出來,將觀眾帶入作品所處的年代,讓人們感受到精準扶貧戰略下農村日子越過越好的現狀,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一)現實題材選擇要點
現實題材的群文舞蹈作品的選材來源于實際生活,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有很多,而真正能當作舞蹈題材的人、事卻需要編創者去細心觀察、了解。因此,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的選材必須具有重大意義,同時要有很高的關注度,所選的內容需要發生在當下,這樣才能稱得上“現實”,從而引發觀眾的共鳴。如舞蹈作品《月嫂》,由洞口縣文化館創作,榮獲2021年第七屆湖南藝術節群眾文化舞臺藝術類最佳作品獎。該作品以現實生活中“月嫂”這一職業人群為主體,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講述了月嫂工作的辛苦和離鄉背井的辛酸,謳歌了農民工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的時代精神。作品以“月嫂”日常工作這一普通事件為出發點,賦予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以“月嫂”日常工作中常見的抱嬰兒搖睡、換尿布、擦地等動作,用舞蹈藝術進行特殊化處理,結合道具——行李箱進行空間改變、節奏變化,構建出一種獨特的生活氛圍。編創者在引入現實題材時應該注意,不能簡單地提煉故事背景,還需要考慮到舞蹈動作的情感性特征,這樣才能真正地突出舞蹈作品的藝術特性。如舞蹈作品《月嫂》,整個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十分恰當,從舞者臉上能看到真心流露的情感,而舞蹈編排也保持了藝術化的情調,當一名舞者從行李箱中拿出一件小學生的裙裝,表示孩子已長大時,通過舞者的肢體動作可以看出“月嫂”對孩子的不舍之情,“抱”出了媽媽般的疼愛,“擦”出了農民工的辛苦,從而讓觀眾更好地了解“月嫂”這份看似普通的工作其實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從而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二)合理運用舞蹈動作
舞蹈表演是演員通過自己的身體律動來呈現舞蹈藝術的過程,在創作現實題材的群文舞蹈作品時,應該堅持以動作為基礎的原則,通過對生活化的動作進行設計,并不斷加工、提煉、美化,在完成主體動作組合后,結合舞者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及經驗,進行細節化處理,實現諸多舞蹈動作的良好整合,形成完整的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F實題材舞蹈作品的質量與生活中的人、事情提煉情況有很大關聯,只有在此基礎上提煉舞蹈動作,才能設計出契合群眾日常生活的舞蹈動作[3]。如舞蹈作品《月嫂》中,編創者需要深入接觸“月嫂”的生活,仔細觀察月嫂的日常生活動作,然后對其進行藝術化提煉加工,最終形成具有藝術美感的舞蹈動作。
在舞臺上,舞者本身的肢體、情緒、眼神都會成為影響舞蹈作品表演成敗的關鍵,而群文舞蹈的演員都不是專業的舞者,沒有進行過長期的專業訓練,所以要結合群文舞蹈的特征,恰當融入生活原有的動作。同時,在創作過程中應該進一步提高對舞蹈動作提煉的關注度,舞蹈創編者在引入生活性動作時,需要將動作的真正屬性提煉出來,并且要結合舞蹈故事、人物形象實現動作的專門化處理,加工提煉出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動作語匯,從而促進現實題材舞蹈作品表現力的提升。
(三)深度挖掘塑造藝術形象
在實踐中,編創者完成了現實題材舞蹈作品創作后,需要進行藝術形象塑造,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舞蹈創編手法將舞蹈人物特征體現出來。如舞蹈作品《麻林女人》創作于2019 年,榮獲長沙市“歡樂瀟湘”群眾文藝匯演一等獎。其主要介紹了長沙縣的麻林橋豆腐,早晨賣豆腐的吆喝聲打破了寂靜,一群婦女隨著豆子的沙沙聲,配合歡快的腳步,形成了優美的旋律。老者在為眾人講著關于麻林豆腐保持鮮嫩的秘訣,在篩選、碾磨、融合、沉淀等過程中,通過水與豆子的融合,眾人翩翩起舞,將鮮嫩的麻林豆腐捧在手心,這是編創者與當地的手工藝人進行多次交流以及觀看做豆腐一系列的過程后所創作的文藝作品。作品展現了勞動場景,通過簸箕、方巾等道具使這群舞蹈演員時而是婦女、時而是豆腐,避開了對勞動過程的單純模擬,將重心放在勞動時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表現中,通過舞蹈技巧將老手工藝人與豆腐之間的情緒、心態很好地表現了出來,宣傳了當地傳統手工業文化遺產。在挖掘舞蹈作品的藝術性特征時,應該結合舞蹈題材的具體要求,不管是選擇哪個方向進行人物形象塑造,都需要保持、強調題材的真實性,也就是說,舞蹈作品呈現出來的內容應該與編創者自己親身觀察到的人物形象保持一致,隨后通過舞蹈藝術手法對題材進行藝術化加工,塑造出具有典型時代特征的藝術形象。同時,在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的表演過程中,演員也需要注重將人物的標志性特征表現出來,做到藝術化處理后的形象與真實的形象良好融合,使觀眾能更好地理解舞蹈演員所要傳遞的信息,明確舞蹈作品的藝術形象,以此促進現實題材群文作品創作質量的提高。
隨著群文舞蹈的快速發展,反映現實題材的群文舞蹈作品數量日益增多,使觀眾對這類題材的舞蹈作品也有了更深、更高的要求。很多時候,觀眾會從個人生活體驗的角度入手,對作品描述的內容進行審視,感受舞蹈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并從中得到生活感悟及情感熏陶,實現對舞蹈作品的價值認同。有鑒于此,編創者在實踐中還需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審美認知狀況,結合觀眾的生活實際、生活體驗、情感需求完成舞蹈作品創作活動,便于觀眾從內心認同作品。同時,現實題材的舞蹈編創者要有創新意識,其創作思路要廣泛多樣,可以運用道具、服飾、燈光、多媒體等多方面進行創作,讓觀眾在實踐中體驗高科技帶來的新鮮感,以此達到對作品價值的認同。
綜上所述,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可以為群文舞蹈的長遠、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路徑,既可以保持群文舞蹈本身的個性與多樣性,又能讓群文舞蹈的發展有更加多元化的選擇。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管是在素材選擇上還是在人物形象設定、動作設計等方面,都與實際生活有十分緊密的關聯。在進行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創作時,需要舞蹈編創者對生活進行深度提煉,并且要充分了解群眾的生活需求,創作出群眾滿意、能反映現實生活的舞蹈作品,強化作品的影響力,為現實題材群文舞蹈作品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