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水平
(1.南通大學,江蘇南通 226019;2.江蘇省委駐如皋市鄉村振興工作隊,江蘇如皋 226500)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成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縮小城鄉差距的重點。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公共服務均等化成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通過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們可以有效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和服務的平衡發展。盡管當前我國在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然存在明顯不足。因此,我們需要提高對此問題的關注度,并從醫療、教育等領域入手進行深入分析,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從而提高鄉村經濟發展水平。
公共服務均等化指的是人們可享受到的公共服務和公共機會具有平等性。公共服務均等化已經成為公共財政工作開展的基本目標之一。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需要為社會公眾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標準且最終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務。通過有效實施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們可以促進社會公平分配。目前,我國仍存在著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問題,導致不同地區、城鄉之間以及不同群體之間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這成為影響社會公平和公正的焦點問題。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實施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不僅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而且能有效改善不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在具體開展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時,為確保各項工作得以切實落實,我們必須嚴格遵守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首先,我們在工作中要遵循受益均等原則。該原則要求結果公正,以公平分配方式為主,即每位成員均享有大致相等的公共服務。其次,我們在工作中應堅持主體廣泛原則,即在公共服務的分配中,每個社會成員應該具有大致均等的機會,以確保起點的公平性。最后,我們在工作中應推崇優惠合理原則。優惠合理原則具有過程公正的特征,以公開分配方式為主,合法分配,避免暗箱操作的問題。在這一原則下,只有那些具有正當理由的特定群體,才能享受額外的關懷和優惠待遇[1]。
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對于保證農村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我們應從三個方面加以理解:一是保證機會均等性;二是確保實施結果均等性;三是應保障農村居民擁有較為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因此,在各項工作中,我們必須明確工作重點,以確保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有效實施。
首先,相關部門應結合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積極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為實現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基礎支持。通常情況下,在農村全面脫貧之后,我們應將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重點,而非一次性的資金或資源注入,以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特色產業已成為當前鄉村振興工作的關注焦點,各級政府在各個階段的工作中應以此為基礎,結合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優先發展特色產業。在特色產業發展取得一定的成就后,我們應積極推動醫療和教育等基礎事業的發展,從而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為后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2]。
其次,相關部門要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對于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雖然“村村通”工程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醫療資源和教育資源的配置仍需進一步完善。因此,在后續工作中,我們應將醫療和教育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醫療資源和教育資源的均等化。
最后,相關部門需要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在農村地區,農民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可增加經濟收入,為獲取公共服務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在教育、醫療等基本民生支出的公共服務方面。由于這些基本公共服務在普通農村家庭的支出中占有很大比重,農村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增加,將減少農民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甚至可能降低其預防式儲存需求。因此,政府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等方式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將提高其當年的消費能力,這就使得農村群體在獲取均等化的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時,可接受意愿更高,利于推進醫療資源與教育資源均等化服務落實。
隨著我國提出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的政府工作目標,我國加大了對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研究,逐漸識別了更多涉及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問題。筆者通過對大量問題進行梳理和研究,發現相關研究將農村公共服務存在的問題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村公共財產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投入不足,且供給主體相對單一,未能充分發揮政府的供給作用,導致農村居民對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滿意度較低。第二,農村公共服務未能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也未能與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均衡的合作機制。第三,與城市基本服務設施配置水平相比,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量較少且水平較低,缺乏標準和規范,這導致我國在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方面存在城鄉、區域之間結構失衡和差異較大的問題。實施組織和運轉的經費難以為公共服務的實施提供充分保障,相關承擔主體的財力較為薄弱,這就使得競爭性轉移支付問題無法得到徹底解決,資源只集中于經濟水平較高的農村[3]。
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我們應當秉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我們首次提出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實施這一原則,要求政府將支持農村農業發展置于重要位置,并根據相關文件的規定將其作為政府工作的優先重點。這不僅為農村開展公共服務建設工作提供了更多資金支持,而且能確保農民在發展中產生更多獲得感,同時也能在農村醫療、教育等領域的公共服務建設中更好地發揮農民群體的作用。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我們應遵循城鄉融合發展原則。鄉村振興戰略中首次提出了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和與之對應的政策體系。城鄉融合發展追求城鄉之間的雙向互動和互相依存,能夠更好地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并為相關部門開展鄉村公共服務建設工作提供更大助力[4]。
城鄉之間的二元對立和分治現象可能導致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擴大,這也是導致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原因之一。總體而言,我國已經具備了支持城鄉一體化、發展經濟與物質技術等方面的條件,并且已進入城市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階段。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推動農村公共服務制度朝著一體化方向發展,以改善城鄉之間的二元對立狀態,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創造有利條件。首先,我們應重視傳統城鄉二元體制并進行改革,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其次,我們應對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進行整體規劃,確保資源分配和供給有序進行,明確建設標準,梳理實際任務,并根據相關程序完成各項操作。在建設過程中,我們需要加強質量管理,開展評估工作,并確保各項工作協調一致,以避免城鄉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出現分割現象。最后,我們應以公平原則為核心,健全城鄉產權保護制度與農村土地、房屋等財產征收的法律制度,以促使農民享有更大的財產權益,這將為實現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我們必須認識到城鄉發展不均衡和農村發展不充分是我國當前城鄉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我們必須優化傳統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和二元結構,重新塑造城鄉關系,以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發展。由于城鄉地區受到歷史、地理、人口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城鄉間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較大差異。為了減少這些因素的影響,縮小城鄉差距,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首先,在交通條件不便、經濟發展落后的農村地區,尤其是最近脫貧的地區,我們應加大推進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平衡力度,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幫扶機制制定與實施中,并加快建設一批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其次,我們應采取措施縮小區域間差距,加大對落后農村地區的政策傾斜與財政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較高的農村地區的優勢,建立以示范帶動其他地區的模式,逐步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最后,針對不同特色和差異的農村地區,我們應采用環境整治、鄉村旅游、農村資本培育等多種措施,為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從而促進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為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提高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水平,政府部門必須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提供有力支持,加速改善農村教育環境,提升農村地區學生的教育水平。這可以充分滿足農民對子女精神文化教育的需求,進一步支持高素質鄉村的建設。在這一進程中,政府應當增加對農民工返鄉就業和創業的支持力度,使他們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下各項工作的主要推動力量。同時,政府應提高農村地區對大學生的吸引力,通過特色產業和高薪等方式,鼓勵更多科研人員前往鄉村開展工作,以支持鄉村地區的人才建設。
醫療和教育是農村居民負擔最重的兩項支出。首先,根據相關調查和統計數據,由疾病造成的貧困家庭在貧困人口中占比最高。其次,對于農村居民而言,教育支出是一項沉重的負擔,也是導致貧富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影響力占比超過20%。因此,為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們必須將醫療和教育視為重點領域,并實施相關政策。政府需要完善財政保障機制,將農村公共服務建設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增加對公共服務建設的財政支持,完善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各項財政支出更多地投向農村教育和醫療等領域。這將有助于減少因疾病和教育支出導致的貧困,從而進一步減小城鄉貧富差距。相關單位需要完善和細化農村公共服務標準,以確保這些標準與城市建設標準相一致。這將有助于加強監控和提高建設質量,也有利于增強財政支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舉將有助于避免重復建設,減少不必要的農村支出,并逐漸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水平的差距[5]。
在農村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與高水平的維護管理工作密切相關。因此,有關部門和人員必須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確保鄉村公共服務建設的監督工作與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實。相關部門要重點從財政支出結構、設施維護水平以及資金使用情況等方面展開系統化監督,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防止潛在漏洞逐漸擴大。在監督與管理過程中,我們應明確工作人員職能與權限,并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機制。同時,我們應重視市場在公共服務建設中的作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資金來源。此外,我們應向農民群眾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教育培訓幫助農民群眾認識到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培養其自覺愛護公共設施與物品的習慣,以此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的進程。
為提高工作效率,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對各項工作的關注,并將推進鄉村公共服務均等化置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在這一進程中,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研究,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支持。同時,有關部門也需要從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入手,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分析,了解其根本原因,并從多個角度考慮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持續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有效策略。這將有助于提高鄉村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從而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