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聆鈞,周守亮,楊東曉
[1.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游學院),遼寧大連 116022;2.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100000]
伴隨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進程,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作為黨領導下的社會科學學術性群眾團體,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以下簡稱社科聯)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突出的成果之一,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革命、建設、改革等時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世紀20年代末,為了更好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共產黨的革命路線、打破國民黨的文化“圍剿”,中國共產黨建立社會科學界的統一組織——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1]。隨后,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與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左翼美術家聯盟等七個聯盟形成完整的左翼文化聯合戰線。新民主主義革命后期,由于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幾乎沒有再發起、建立社會科學類的團體組織,但黨的領導人仍然很重視知識分子的團結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國內民眾的重點聚焦在如何贏得對日本的這場反抗侵略戰爭,黨在建立敵后戰場、積極抗日的同時,深入思考對知識分子的態度、方針和政策。1939年底,毛澤東同志在《大量吸收知識分子》就明確提出黨要學會吸收、善于吸收國內知識分子,建立革命運動和文化運動的統一戰線,保障革命的最終勝利[2]。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時,毛澤東同志在一次文教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文化知識的重要性,由與迷信、無知的斗爭引出聯合知識分子、建立文化統一戰線的必要性[3]。對于知識分子特別是舊知識分子的吸收,在遵循黨基本原則的同時,秉承著團結-批評-團結的思想,培養進步知識分子,擴大文化統一戰線[4]。
新中國建立初期,為加快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各省市地方亟需社會科學提供理論指導,進一步加強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這就需要一批社會科學工作者對現有問題進行研究、總結、提高,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社會科學的“分學科”存在狀態,使得各類分學科團體來組織協調各學科的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各學科的學會隨即應運而生。各學科既是獨立存在的,又是同其他學科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社會科學諸多學科聯系起來,就構成一個龐大的社會科學系統,這就需要一個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聯合組織,協調各學科的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發揮社會科學的整體功能作用。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學術研究發展,在地方省委的領導下,廣東、湖南、湖北、上海等部分省、市相繼組建社科聯。社科聯成立初期,辦事機構設在地方科委并配備專職干部。60年代,經上級批準,地方社科聯辦公室附設于地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這一時期,各地社科聯深入開展各類學術理論研究活動,積極主動服務學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哲學社會科學進入了生機盎然的春天,地方社科聯也獲得了新生,原來有社科聯的城市陸續恢復發展、原來沒有社科聯的城市紛紛成立。部分省、市政府在總結社科聯成立以來機構設置經驗的基礎上,順應社科聯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于80年代決定為社科聯獨立建制,從而改變了之前“合署辦公”狀態。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地方社科聯繁榮發展,到90年代,社科聯基本涵蓋省、市一級,高校也陸續成立社科聯組織[5]。以高校社科聯為例,高校在發展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高校系統是哲學社會科學人才最密集、力量最雄厚、學科門類最齊全、承擔科研任務最多和最豐富的主體部分。從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及社科聯事業發展的層面來看,高校社科聯建設是基層社科聯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加強社會社科類組織建設,是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需要。
與此同時,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十分關心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大力加強社科聯的建設。80年代末期,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同志出席了上海市社科聯代表大會,并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6],將社科聯的作用與國家現代化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講話系統性地闡明了改革開放以來社科聯組織應該發揮的四點作用,明確了社科聯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與此同時,再次強調進一步加強黨對社科聯組織的領導。此次講話內容推動了當時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對如何做好社科聯工作具有指導意義。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進一步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重大論斷和戰略任務[7]。
2017年5月印發的《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了對社會智庫的管理模式即實行雙重管理,充分發揮省級社科聯的作用,強化各類各級社科聯在新時代新型智庫建設過程中紐帶性作用和中轉樞紐功能。2022年發布的《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中,對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進行總體性規劃,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遵循和方向。
作為學術性群眾團體的聯合體,社科聯具有學科齊全、人才薈萃、滲透和覆蓋黨校、高等院校、軍事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的研究部門等理論界五路大軍的綜合優勢。一百年來,在黨的事業不斷發展過程中,社科聯事業發展水平也不斷實現新的躍升。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領導下,社科聯工作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思想引領。社科聯組織是黨加強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聯系、建立思想政治引領、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宣傳黨的重要思想與精神、完善社科類組織黨建的重要制度安排。社科聯組織通過學習黨的重要理論、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領導社科學術社團,引導社科學術社團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加強社科學術社團黨建工作,牢牢把好意識形態關,確保社科學術社團建設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引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自動自覺地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和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
第二,團結社科隊伍,組織理論團隊。地方社科聯組織充分發揮社科聯聯系地方社科界的橋梁和紐帶職能,將分散在科研、教學、實務工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社會科學隊伍組織起來進行集體研究和聯合攻關。黨的十八大以來,地方社科聯適應新形勢需要,積極而慎重地發展學會,省級、地市級甚至部分縣級學會迅猛發展,努力將零散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組織和團結起來,逐步形成了多支哲學社科團體,極大增強了哲學社會科學的功能作用,為黨和國家進一步強化同哲學社會科學界聯系建立了一條重要、有效的渠道。
第三,緊密圍繞黨的重要工作開展有關研究。充分利用社科聯和學會橫向聯合的獨特優勢以及組織協調各類各級社科力量的功能,圍繞不同階段國家經濟社會建設需要,主動積極對接,組織有關學術活動和研討,進一步推動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在以下三方面重點加力:一是深入學習、研究和宣傳黨的重大前沿理論成果,做好分析解讀,發揮宣傳作用;二是聯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研究新時代下經濟社會建設的難點、堵點、痛點、盲點問題;三是深挖區域文化資源優勢,開展具有本地特點的文化和學科研究,打造地區文化品牌。與此同時,部分地區社科聯積極組織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開展學術研討,為國家培養新一批哲學社會科學人才搭建了平臺,加強了學者間的溝通與交流。
第四,以實際問題為重點,組織課題研究。分層次地組織課題研究,發揮社科聯的優勢,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理論支撐。20世紀80年代開始,省級社科聯就陸續開展五年社科課題規劃,以課題模式帶動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問題的研究。同時,社科聯還組織和各級各類學會、研究會研究相關課題,取得一定成果,部分研究進入決策領域,部分成果被省、市相關部門采納,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現時代國家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
第五,積極開展社科普及和咨詢服務活動。據部分省市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社科聯以及下屬學會,每年開展各類學術講座會議、培訓活動培訓班、學術講座、報告會一萬余次,參加人員達到數百萬人次或以上。各級各類社科聯及所屬學會深入企業和農村地區開展調查和咨詢服務工作,切實解決老百姓生活困難,實現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轉化,推進了理論社會化進程。
第六,加強陣地建設,舉辦社科報刊。各地方社科聯成立以來,相繼創辦各類報刊,為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轉化搭建了平臺。近些年來,隨著報刊質量不斷提高,影響逐年擴大,社科聯吸引、團結和培養了一大批社會科學工作者,促進了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
第七,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各地社科聯組織主動聯合各界各領域智庫資源等優勢,協同合作推進發展,推進智庫聯盟建設。作為黨和國家聯系各界哲學社科工作者的紐帶性組織,社科聯發揮“渠道”“聯合”“平臺”等優勢,廣泛聯系高等院校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五路大軍,完善新時代新型智庫,搭建地方性智庫聯盟,逐步形成“大社科”格局。
作為社會科學界學術性社會團體的聯合組織,近一百年來,各地區社科聯在組織建設、機構建設、事業發展等方面,一步步經歷著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變遷,發揮著聯系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社會科學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囊團和思想庫,見證和反映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蓬勃發展。早在20世紀末,江澤民同志參加上海市社科聯代表大會上時明確指出各級各類社科聯組織應該發揮的實踐作用,具體在四個層面,即在加強黨和國家同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關系層面,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組織相關學者開展學術研究和進言獻策層面,發揮協調組織作用;在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層面,發揮咨詢服務作用;在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增強理論學識層面,發揮宣傳普和作用[8]。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等會議。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時充分肯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近些年所發揮的作用,同時提出“四點希望”。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對新時代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穩步推進和發展要求,社科聯將進一步發揮其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中的積極作用,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服務大局、堅持群眾路線、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改革創新,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因此,全國各省市社科聯應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文化的重要講話精神,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思想引領,建立思想政治引領長效機制,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宣傳,健全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機制,加強社科類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突出智庫功能,強化咨政建言,加快推進地方新型社科智庫建設;積極推進社科學術交流活動,全力提升人民群眾哲學社會科學素養,強化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建設;突出聯合功能,強化社科類社會組織作用發揮,充分發揮社科聯橋梁紐帶作用,強化社科類社會組織的管理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