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姝娜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貴州貴陽 550000)
伴隨著中國教育界的不斷轉型,傳統醫療模式與現代醫護模式在教學上也逐漸向科學系統化方向發展。在新形勢下,學校必須在職業醫護教學中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以克服傳統醫學教育的缺陷。而標準化病人的出現,也給醫學教育帶來了新思路,將標準化病人運用到職業院校的醫護教育中已是必然趨勢。護理專業學生的最終實驗課題是臨床護理,它需要護理人員必須獨立并熟練地完成對患者的客觀評價和治療,掌握患者信息后加以綜合整理,并以此對病人進行合理護理。護生在校就讀階段,由于沒有真人進行演練,缺乏實際臨床情境和真實感受,影響學生專業技能和人文社會關懷能力的提高。在知識與科學實踐共同發展的今天,醫護教學也必須不斷成長,進行相應的改變和改革。標準化病人是新型的教育體系和培養體系,能夠模擬真實的醫學情境,為在校醫護學生綜合技能的培訓與提升創設了優越的條件。護理學同樣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學生動手技能的培訓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護理教育的重點。學校把標準化病人運用在課程中,可以通過模仿、實踐、換位思考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滿足未來的崗位需求。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那些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恒定、準確、逼真地表現臨床情境下病人的實際疾病狀況,從而幫助醫務人員識別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病人。通過嚴格規范、系統性的培訓,標準化病人會恐懼、會發怒、會有不同情感。標準化病人在學生進行錯誤護理時,可以給予提醒,讓學生不會一錯再錯還不知問題所在,給學習者精確、清楚、全面地營造一個比較現實的治療環境。標準化病人可由教師、學生扮演,在標準化病人的身份下工作,學生還可以兼具指導者或考核者等多重職能。
1.模擬病人
SP的主要工作實質上就是模擬病人演練,認真學習標準病例,并模擬病人的各項陽性發病癥狀,同時根據病癥特點給學生提供各種有關的精神疾病以及心理健康等問題,并模擬癥狀突發時的臨床環境和解決方法。學生可以通過檢查、問診、體檢等方式收集病歷,評價、檢查、規劃、執行,從而培養語言交流技能和全面護理能力。
2.指導者
SP要求指導者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在實踐教學中提出問題與不足之處,并引導學生加以改正。指導者要利用專業術語對話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激發他們對道德倫理進行思考。在考核環節,指導者可以提示和幫助學生改正不同問題,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技能,讓他們掌握標準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
3.考核者
目前,中國的SP水準參差不齊,很多SP評定成績會帶有主觀性。因此,在實踐活動中,SP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來了解他們的思維和操作能力,全面評估他們的各項素養,包括人文關懷和溝通交流能力。
為全方位訓練和提升醫護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要讓學生們能更好地把護理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較快地適應臨床崗位,使所學理論知識能更好更早地與專業銜接,培養更適應于臨床工作的實用型人員,同時發揮學校專業結合的資源優勢,把標準化病人的教學模式融入護理學的課堂教學中。
標準化病人也可由實際患病的患者、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師或者有意愿的學生在經過一系列系統全面的培訓后擔任。作為標準化病人,必須有相應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教學能力。相對而言,由臨床病人和學生擔任標準化病人,需經過嚴格的培訓,花費非常高。因此,學校選擇有內科護理學教學經驗或者臨床工作經驗、熟悉熱愛教學工作、有良好溝通能力的教師作為標準化病人最為合適,能夠合理利用現有資源,解決花銷問題。
基礎護理教研室的工作人員和實訓教師應以集體備課的形式對入選的標準化病人進行短期培訓,使他們熟悉病例,掌握標準化病人的病史、臨床表現、診斷過程、治療方法。實訓教師要強調標準化病人在教學中的意義,達到最初引入該教學法的目的,使他們用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社會對現代醫學方式的改革、對醫護生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也越來越關注。目前,我國的醫學教育還存在注重書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人文素質培養的現象。對于醫護學生的知識訓練雖然非常重要,但是在當今的社會形勢下,病人對就醫環境的需求也愈來愈高,需要醫者和陪護者有良好的接診方式和醫德,并從身心上關心病人。這就需要醫護學生在真正踏入臨床崗位以前,必須接受有關醫療人文素養的教學和醫療交流技能的培訓。因此。在引導醫護學生進行臨床護理學習時,教師要對其開展實踐性的醫學人文教學和社會溝通教學,培養醫護生的醫學人文素養和溝通能力。
SP指導下的護理課程拋棄了常規教學“教師滿堂灌”的方法,改變了機械而呆板的動作訓練,不再以教師一味地講授課本理論知識為主,而是把學生放在主導位置上,注重實際應用。學校開設了基本的護理實踐性課程,高度模擬了醫學中的真實情況,使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學習積極性,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地參加實際教學,并充分調動了他們的自主性思考,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和應用基本護理專業知識,提升教學效果。
SP模式是指當學生在對SP進行病患臨床護理判斷、查閱信息時,能夠利用已經擁有的豐富知識來進行評估。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習者對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從而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并對學生的邏輯性思考能力進行了培訓。學習者之間采用分組協作教學,對同一患者的相同病例進行探討,并發表自己的意見、診斷結果、治療方案。雖然學習者在獲得認識的過程中會因一些問題而產生分歧,但在辯論的過程中,他們加深了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并能對在護理實務中存在的錯誤進行糾正,從而加深對理論性知識的理解。因此,SP教學模式將有助于培養護理專科畢業生的實踐技能、人文素養以及臨床思維能力。
從傳統的護理學基礎教育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課本只涉及照料病患的理論知識,卻未指導學生通過溝通等方式去了解病人需求的知識。在現實社會中,醫患溝通問題層出不窮,醫護人員缺乏必要的與病人進行交流與接觸,而用人單位也反映了這一點。但學校自從引進了SP模式之后,醫護人員都可以較好地同患者及親屬進行交流溝通。學生扮演標準化病人不僅可以加深他們對醫學知識的了解,而且能在心理、實際生活、人文等不同層面培養他們在護理過程中建立人際關系的技能,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樂觀心態。標準化病人代替了以往教育中的塑料人體模型,能準確地表現患者情況,促使學生取得進步,同時讓他們了解換位思考的重要性,進入患者的內心世界,感受患者的困難,以此提高他們的共情能力。
愛傷觀是基礎護士工作中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而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愛傷觀也是學校開設護理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在傳統的實訓開展中,教師讓學員把冰涼的假模型作為實驗對象,但是兩者本質上的區別非常明顯,真正有生命體征的SP會對實驗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映,比如,這一舉動令身體不適,SP會通過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來傳達諸多信息,不會像模型一樣沒有真情實感,使學生在模擬訓練中粗暴對待模擬人而不自知。如果學生沒有愛傷觀,在投身于社會工作中,給病人注射藥物或幫助病人擦拭身體、鋪床、翻身等實際工作,學生會變得手足無措。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不少護理生進行模擬臨床的視頻,部分學生在給病人翻身鋪床時,為了圖便利,甚至把模擬人直接放在角落,或粗暴地幫其翻身,使基本護理實務課程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學生的專業性護理知識較少,更不利于幫助他們形成愛傷思想,違背了現代社會對醫護能力的要求。學校將SP運用在基本護理課程中,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用SP取代模擬假人,護理專業學生就相當于是在實訓課上面臨的都是模擬真實病人,一些患者可能因為自身不正確的動作造成病痛、不舒服、病情加劇或推遲出院等問題,還會產生恐懼、緊張、憂慮等不良情緒。通過實際的SP模擬,護理專業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正確操作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主動投入到真實的情境中,更加仔細地掌握基本護理方法,對病人進行更加細心體貼的照料。此外,實際的SP模擬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護理專業的愛傷觀,培養他們的同理心,使他們懂得患者并對患者進行體諒與關懷。SP能夠把學生獲得的各種醫護服務的真實體驗反饋給教師,使教師了解到各種護理方法對病人的危害,及時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引導學生帶給病人更為個性化的醫護關懷,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
通過人文素質培訓,學校能夠培養出水平較高的專業人員,從而大大解決醫護人員緊缺的問題,提高中國醫療人員的整體能力和素質。人文素質培訓能使中國衛生系統的專業人員結構較為平穩,因為醫學體系中的人員流動性很大,特別是醫護人員。究其原因,這些醫護人員的心理素質不夠高,在實際工作如果出現問題,比如壓力大、工作相對疲憊或者引起病人和家人的誤會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身心壓力,最后他們會辭職。人文素質培訓能夠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增強他們責任心和使命感,能夠幫助他們在踏上工作崗位后可以從容地處理工作上的問題,從而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工作能力。
在當前的社會競爭中,人才競爭是不容忽視的部分。在醫院中,醫護人員全面發展,如果單靠技術和素質,是難以在當前社會環境下穩定發展的。因此,醫院一定要提高醫護人員的文化素質,而提高實習生的人文素質,是培養具備崇高道德情操和創新思維,能在多維知識視角下實現全面發展的醫護人員的重要過程。學校要通過標準化病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提高其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之成為具有明確生活目標和高雅審美趣味的醫護人才。在醫療事業的發展中,無論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再高,醫院的硬件設施再完善,住院環境再優越,如果醫護人員欠缺較高的人文素養,都會對醫院綜合醫療質量的提升帶來影響,也會給病人對醫療工作的整體評價與認同水平帶來影響。SP要求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業務技能,教師在講課時,應按照教學大綱的特點和實踐內容制定教學計劃和綱要,收集臨床實際案例,設計符合實驗教學特點的模擬案例,發揮教師的潛能。在課堂上,教師要及時發現學員的誤區與問題,指導他們了解護理專業的知識與技巧,培養他們的綜合意識。在操作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提高工作質量,而且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并在工作中觀察、理解以及尊重和關愛每一位病人,進而更好地提升整體護理質量和醫院的醫療水平。
學校將標準化病人充分運用到基礎護理學的實訓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能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和關愛能力,教師的授課水準和課堂效果也獲得了明顯提升。學校在實訓課堂中實施了標準化患者(SP)培訓模式,從理論知識層次和實務層次提出了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為中國國內的護士教育與人文關懷融為一體的發展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