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燕,余義才,梁德萍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廣東茂名 525400)
在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逐漸突出[1],經濟上的滿足促使人民對自身身體的康健及醫療衛生水平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們要將健康融入各領域的發展,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有質的提升,形成并推廣社會普遍認可的健康生活方式,構建完善健康教育體系。中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也意味著,健康中國這個新時代的要求呼喚醫學生承擔光榮使命。
健康是經濟高速發展及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人們對醫療衛生領域及醫護人員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醫學生作為即將成為醫護人員的一類特殊群體,其身上也肩負著守護人民健康的使命。那么,醫學生的使命擔當是什么?古代著名醫家孫思邈認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醫生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醫技精湛、醫德高尚”,這也是古代人們對習醫者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期望。隨著國內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醫學生的使命擔當有了不同的期待。醫學生的誓言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生要為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由《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倡議發起并承辦的“醫學生在建設和諧醫患關系中的使命與擔當”(網絡)研討會提出,醫學生要向抗疫一線的老師學習,做新一代優秀醫學人才,做到德藝雙馨、中西結合、守正創新、健康普及、勇擔責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著力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他們勇于探索、迎難而上的精神,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思考問題的思維能力[2]。高職醫學院校應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加強醫學生使命擔當的教育。
高職醫學院校在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應緊密結合時代背景、醫學生的思想動態、就業狀況及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實際。第一,高職醫學院校應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在校內建設“中國共產黨精神廊園”,與地方共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引入白求恩、鐘南山、李蘭娟等醫學領域模范人物的真實案例。教師要講好誠信教育和感恩勵志教育,堅定醫學生救死扶傷的職業信念,幫助其學好醫學知識和醫學技能,為其今后從事醫學工作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第二,高職醫學院校要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的要求,恰到好處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例如,“臨床醫學概要”課程的教師在講授教材第一章時,要融入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唯物主義世界觀以及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和為醫學事業奉獻的職業精神。在第三章“內科學各個系統疾病”的教學中,教師要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使學生關愛病人,形成以病人為中心的職業情感和臨床思維。醫學生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為醫學事業而奮斗。
新生入學教育對培養學生熱愛醫學、堅定成為醫學人才極為重要。高職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新生入學教育,并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開展新生入學教育。高職醫學院??梢匝埿袠I資深教授給新生進行醫學專業學習的啟蒙,邀請學科帶頭人深入淺出地介紹專業的基本情況。高職醫學院校可以邀請二年級學生給新生就學業生涯規劃、學習心得、學歷提升等問題進行經驗交流,請優秀實習生分享實習的樂事以及企業對在校生醫學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此外,高職醫學院??梢匝垉炐阈S褧痴劰ぷ黧w驗、就業心得、從業感想。教師可以在開學典禮和專業教育中宣讀醫學生誓言、誦白求恩精神、講古今名醫故事。
高職醫學院校在培養醫學人才的過程中開設了人際溝通、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等課程,這些課程是高職醫學院校開展醫學生醫德教育與人文素養教育的主要方式。首先,高職醫學院校要開展醫德醫風教育,堅持美育、智育、體育、勞育的有效結合,在醫德醫風教育中融入美學、法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培養綜合素質能力強、見識廣的醫學生。其次,高職醫學院校要開展醫德規范教育。醫德規范是醫務人員的行為準則。醫學院校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并掌握醫護人員的相關法規及辦法,讓學生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最后,高職醫學院校要在崗位見習過程中充分利用現場教學的形式開展醫德教育,讓學生目睹患者被病癥折騰時的無助及痛楚,體會家屬的焦慮不安及對醫護人員的期望。因此,高職醫學院校要強化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的課程建設,舉辦人文社會科學講座,讓醫學生在不斷增長醫學知識的同時,全面了解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人文科學。醫德教育與人文素養教育是醫學生從接觸醫學到進入正式崗位前必不可少的培養環節,也是培養他們使命擔當的重要內容。
1.校園文化建設是使命擔當培養的有效載體之一
高職醫學院校應營造帶有學校特色且蘊含著醫學精神和使命感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醫學生形成厚德精業、健行康民的崇高醫者精神。例如,高職醫學院校可以在校園內擺放醫學大家(張仲景、李時珍、華佗)的雕像,在校園里張貼“一切為了人民的健康服務”、健康生活方式二十條等健康宣傳標語,讓學生感受到醫學教育的氛圍,增強學生的醫學使命感和責任感。此外,高職醫學院校應充分利用學校的公告欄、廣播站、公眾號、校園網站等宣傳陣地,大力宣講和傳播醫學名家(白求恩、鐘南山、屠呦呦)的典型事跡,營造良好的培養醫學生使命擔當的網絡輿論氛圍。高職醫學院校要經常開展形式多樣、有特色的專題醫學教育文化宣傳活動,如醫師節宣誓活動、“5.12 ”國際護士節、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報告會、抗疫主題的征文和文藝演出等。高職醫學院??梢酝ㄟ^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和教育活動,使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潛移默化地感染著醫學生,增強醫學生的使命擔當,使醫學生自覺肩負起醫學重任。
2.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醫學生使命擔當的有效途徑
社會實踐對于促進大學生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職醫學院校在周邊醫院、街道或者鄉鎮廣泛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圍繞專業特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中醫文化進校園、健康義診、臨床見習、常見病調查、三下鄉志愿服務、疾病預防宣講、應急救護技能進社區。醫學生參加送醫下鄉的社會實踐活動,為中老年人開展健康體檢,提供健康咨詢,送醫送藥,建立健康檔案,切實解決貧困百姓的就醫難問題,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免費享受醫療服務。高職醫學院校要讓醫學生體會到一種“被需要”的滿足感,從而使他們堅定為醫學事業奉獻的信心。
3.以雙創教育為平臺,讓雙創成果培育醫學生的使命擔當
高職醫學院校要以雙創教育中心為平臺,強調雙創融合、專創融合、產教融合。在雙創教育中,教師要挖掘醫學領域的新知識(如新藥品的研發、醫療器械的改進和發明、醫療衛生企業創業的典型案例),為學生補充醫學領域的新思想、新理論、新病例,讓醫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能夠圍繞當前社會急需的治療藥物、急缺的醫療器械及優化的就業程序、醫療機器人等進行深入了解,激發他們解決這些領域難題的興趣,從而開展市場調研,提出創新創業項目設想,嘗試推進并逐步推向市場,讓自己的創新成果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發揮醫學知識的價值。
4.以強健的體格及健康的人格肩負醫護崗位的重擔
醫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承載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歷史重任和使命。然而,當代青年對手機及網絡的依賴讓他們輕視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因此,各大醫學院校高度認可體育運動對醫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高職醫學院校在重視運動會、體能達標測試的基礎上,還完善校園體育設施,把“陽光樂跑”納入學分考核范疇,開展八段錦、太極拳比賽等,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增強體質,學會更好地管理自己、經營自己、提升自己,塑造健全人格,為今后踏入醫學領域奠定基礎。
5.優化師資隊伍結構,讓名師團隊成為醫學生使命擔當培養的強力支撐
高職醫學院校應從醫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采取有針對性的引進措施和培養措施,持續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建立校、省、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遞進式培養及協同機制,打造具有醫護藥技特色的教師團隊??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醫學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既是能夠教書育人的教師,又是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醫生。教師要承擔醫護人員和教師的雙重責任,必須表現出強烈的醫學使命擔當和責任感。對于病人的病情、疼痛、期望和家庭情況,教師要有責任心和同情心,要有敢想敢做的人格魅力,有對新病情、新領域進行大膽創新的精神。優秀的教師團隊能夠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醫學生,讓學生欽佩的同時也終身受教。
“生命重于一切,責任重于泰山”[3],醫學生對自身專業使命擔當的認識意義重大,也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經驗。
首先,高職醫學院校培養醫學生的使命擔當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青年學生使命擔當”重大課題的內容,讓醫學生能更加明確自身的使命擔當。新時代,醫學生的使命擔當以健康中國戰略和廣東省“十三五”規劃精品課程為依據,高職醫學院校要讓醫學生的使命擔當具體化,細分化。醫學生能更加明確他們的學業生涯規劃及人生目標,深刻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生誓言。
其次,高職醫學院校培養醫學生的使命擔當有助于推動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深化青年醫學生對責任擔當的認知。高職醫學院校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青年學生使命擔當”精品課程為著力點,填補教材、著作方面的空白,輔之白衣天使講座、詩歌朗誦、文藝表演等方式,把醫學人文素養融入這些具體的思政內容當中,逐漸增強醫學生的主人公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自覺承擔起新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
最后,高職醫學院校培養醫學生的使命擔當有助于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助力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要求醫學院校把這些理念融入醫學生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求未來的醫護人員不僅要助推百姓健康狀況的大改變,而且要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健康助力。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高校一個永恒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醫學生作為新時代及未來醫學發展的基層骨干力量,肩負著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使命擔當,既要提高醫學本領,又要有不服輸的精神,勇于拼搏奮進,既要堅定“治病救人,服務人民”的神圣使命,又要厚植愛國情懷,鑄牢圓夢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