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綏化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加速構建綏化“4106”現代產業體系。在全力打造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上,強化與三省一市的交流合作,招引更多實力強、技術好的頭部企業到綏化投資興業。在大力發展食品加工、生物發酵、醫藥制造、精細化工、麻紡制品、電子裝備、新型能源、再生資源、節能材料、智能機械等重點工業產業上,圍繞強鏈補鏈延鏈,推動重點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穩步邁進,持續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增強產業韌性,全面提升重點工業產業競爭力。在全面推進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現代金融、養老托育、旅游康養、文化娛樂等現代服務業上,加快第三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打造新的消費增長極,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加大招商引資上項目力度。聚焦三省一市產業發展方向和企業對外投資方向,精心謀劃儲備一批補短板、增后勁、利長遠的重大項目。深入學習借鑒三省一市在優化營商環境、傾力助企服務上的先進經驗,扎實落靠包聯企業制度,真心實意幫助企業紓難解困,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個性化服務,加力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在優化整合科研力量上,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玉米發酵技術研發中心、黑土地保護實驗室和寒地種業研發創新平臺,全面提升原創研究、技術攻關、企業孵化等功能。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上,進一步實施好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展。在培養引進科技創新人才上,運用好《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 條》和綏化市引才“金十條”等各類政策,匯聚更多科技人才為綏化所用。
全面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綜合運用現代城市治理理念和信息手段,提高城市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管理水平,堅持規劃先行,科學定位城市空間、規模、產業布局,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景觀打造,突出中心城市建設首位度,全面提升城市承載能力、服務功能和建設品質。同時,一體謀劃、一體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高質高效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堅持以群眾期盼為導向,建立健全矛盾糾紛預警機制,拓寬矛盾糾紛信息收集渠道,力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學習“浦江經驗”“楓橋經驗”等先進做法,扎實推進領導帶頭接訪下訪,持續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和積案化解。加強“網格化+大數據”平臺建設,科學劃分管理網格,加強部門協調,強化上下聯動,突出共建共享,實現基層事務在網格內“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