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利
廣東粵海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 深圳 518021
隨著水工建筑項目的全面發展,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要整合大壩帷幕灌漿施工作業要點,設定規范化施工模式,以提升統籌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實現工程項目統一發展的目標。
本文以某水庫項目為例,工程項目處于三鎮交界位置,地形較為復雜但外部交通環境便利,施工項目需要的材料、設備等都能有效運輸到施工區域。當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92mm、多年平均降雨日為127天,每年6月到9月為汛期,尤其是8月到9月,受熱帶風暴影響會出現高強度暴雨,因此,當地多年蓄水工作和抗洪工作壓力較大,使得水庫結構的主壩、副壩存在多出處滲漏問題,對水庫整體安全性產生影響,為此,當地管理部門在進行全面調研和數據匯總后,決定采取除險加固作業模式,有效避免險情的留存[1]。
依據工程項目設計部門的相關設計方案,主要是對水庫主壩和副壩進行灌漿防滲加固作業,其中,主壩利用高壓噴射灌漿處理、充填灌漿處理以及劈裂灌漿處理等,而對應的副壩則采取充填灌漿和劈裂灌漿處理。
在明確工程項目設計要求和具體設計方案后,嚴格按照標準化作業流程開展具體工作,以確保能及時糾正相關問題,建構完整的施工管理模型,實現統一管理控制的目標,減少隱患問題留存造成的不良影響[2]。
為更好地維持水庫除險加固作業的安全性,要整合具體的資源體系,確保相關工作內容都能逐步落實,有效建立完整控制機制的基礎上,從問題分析入手,及時掌握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要點和難點,依據防滲標準落實更加合理的作業方案。
2.1.1 問題分析
為更好地保證后續作業順利開展,本工程項目在施工作業開始前進行了隱患問題的交流會。目前,大壩主要存在的是滲流問題,工程項目心墻截水槽原有設計的底部寬度為12m,目前局部壩段為8.1m,利用埋設的測壓管完成檢測后可知,心墻土壓實度以及滲透系數均不達標,造成整體防滲失效。與此同時,工程項目大壩土多為分散性土,比例接近70%,長期滲流作用下被分解和沖蝕的問題較為嚴重,影響壩體抗滲的穩定性[3]。初步判斷大壩應該為土石壩,采用心墻防滲,滲漏問題主要因心墻和壩體分散性土分解沖蝕造成,使得斷面出現變形沉降,如圖1所示。

圖1 土石壩斷面變形沉降示意圖(1)、(2)、(3)、(4)均為沉降示意線
基于水庫存在的問題,工程項目對具體的灌漿范圍進行了劃定,主要的位置在溢洪道控制閘前部、左側壩頂、相鄰壩坡段,按照規范化作業要求完成具體單元的設定評估,有效實現統一作業的目標。
除此之外,要對灌漿作業中可能存在的異常情況予以預測,比如,灌漿中斷、漏漿等問題,并制定相應的防控預案,確保出現具體情況可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比如,灌漿中斷現象,造成灌漿中斷問題的因素較多,為減少其產生的不良影響,要選取高質量輸漿管道,并且在每次施工作業開始前都要進行管道連接位置的質量校驗。并且,要嚴格執行具體的標準和作業內容,完善灌漿設備常規化清理工作,定期開展水電系統維修和日常保養,從而確保實際作業的穩定安全。
2.1.2 設備、材料準備
在實際施工作業中,水工混凝土用水是建筑施工標準用水,為更好地維持工程項目的統一控制效果,灌漿用水要保持一致。與此同時,按照質量規范標準選取水泥等材料,本工程項目選取32.5普通硅酸鹽水泥[4]。
另外,在開展灌漿處理工作中,要結合工程項目實際需求和控制標準選取灌漿設備和鉆孔設備,灌漿設備中,應用高速攪拌機、儲漿攪拌機等,保證應用控制環節的合理性,更好地維系統一管理效果。與此同時,利用高壓泥漿泵有效完成鉆孔沖洗以及壓水實驗,建構完整的設備管理模式,保證設備能發揮其實際作用。
除此之外,要優化準入機制,確保相關設備操作人員具備對應的專業資格認證,且能及時參與培訓和安全指導,能嚴格按照規范流程和技術要領開展具體工作,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項目的整體安全水平。
2.1.3 具體工序
在完成準備工作后,就要按照規范化流程開展具體施工作業,以保證各作業環節銜接合理,維持工程項目統一控制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確定施工條件
結合本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要開展大壩帷幕灌漿施工工作,要明確灌漿作業的基本條件,從而依據規范落實細節的設計和處理,確保工程項目協同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第一,鉆孔灌漿處理環節要在帷幕層混凝土滿足28d養護期,且對應的強度是設計強度的70%時陸續開展,不僅能保證帷幕作業的安全性,還能提高整體施工項目的管控效果。
第二,正處于灌漿作業或者是灌漿作業剛剛完成試,要對其周圍環境進行階段性管理,一般而言,30m范圍內不能進行爆破作業等幅度較大的內容,若是按照工期要求無法更改,則要落實完善的減震處理和防震處理。
第三,基于施工作業的具體要求,在帷幕灌漿作業開始前,施工部門要嚴格執行規范化試驗分析模式,確保灌漿處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與此同時,要編寫對應的試驗大綱,從而保證相關內容都能逐步落實。
施工作業原則
結合本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要建立相應的評估機制,并且,嚴格執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本工程項目利用“三序施工”處理機制,先完成第一序孔的鉆灌處理,然后進行第二序孔、第三序孔的處理,排序方面要秉持先外后內的原則,雙排孔組成的帷幕結構要先進行下游排孔的灌漿處理,然后進行上游排孔的處理。
作業要點
在確定灌漿作業方案后,就要嚴格按照規范流程開展具體工作,確保工序的完整性和科學性,進一步提高大壩帷幕灌漿施工水平。
第一,鉆孔作業。主要采取的設備是回轉式地質鉆機,要在覆蓋層應用硬質合金鉆頭完成鉆進處理,更好地提高階段性作業的規范水平,確保實際作業可控合理。并且,在基巖結構中利用金剛石鉆頭開展鉆進作業,鉆孔的孔徑維持在56mm。整個施工作業中,先導孔利用91mm完成開孔處理,以保證后續作業的安全性和規范性,并利用76mm進行終孔處理,為更好地提高整體作業的質量水平,要對先導孔、第二序孔、第三序孔進行集中處理,并進行巖芯的質量評估,更好地維護整體作業的科學性。另外,要對作業后的結果進行校準,確保孔位滿足設計要求,相應的孔位偏差要控制在10cm以內,及時進行相應數據的記錄和匯總分析。灌漿孔施工作業時按照要求分序分段處理,并配合清水鉆進作業,提升基巖結構中鉆進處理的質量效果。最后,利用KXP-1型測斜儀進行最終的測量,只有滿足大壩帷幕灌漿施工設計規范才能開展后續作業。
第二,沖洗作業,主要是針對基巖結構段,要利用壓力水完成孔壁沖洗作業,確保其不會對整體作業質量產生影響,沖洗的時間由最終水流質量決定,一直沖洗到回水清凈為止。并且,沖洗的壓力要維持在灌漿壓力80%左右,若是整個施工作業中灌漿壓力超出1MPa,則沖洗壓力選取1MPa。在完成沖洗處理工作后對沖洗結果進行檢查,確保孔內沉積厚度能在20cm以內。
第三,壓水試驗。在大壩帷幕灌漿施工作業中,壓水試驗是非常關鍵的環節,要整合具體的作業內容,建立完整的試驗分析模式,保證相應作業的安全性。1)灌漿孔在灌漿作業開始前要進行簡易的壓水試驗,以確保能全面評估其實際情況,更好地滿足后續作業要求。2)先導孔要按照自上而下分段卡塞的方式完成壓水試驗分析,并且,配合單點法壓水處理模式,確保整體作業的可控性和合理性。3)針對帷幕灌漿試驗孔、檢查孔則要采取五點法壓水試驗。所謂五點法壓水試驗,指的是依據大壩基礎帷幕灌漿試驗要求,結合業主以及監理部門現場指示,按照設計標準對各個區段灌漿壓力進行計算,就能了解實際的壓水壓力,采取壓水壓力0.3倍、0.6倍以及1倍計算方式對各個壓力點的壓力進行處理。
第四,灌漿作業。1)在帷幕灌漿施工環節中,覆蓋層利用孔口封閉循環鉆的方式進行灌漿作業,而在基巖段,主要是利用孔口封閉孔內循環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完成處理工作,射漿管和孔底之間的距離要控制在50cm以內,更好地維系整體作業的科學性和規范性。2)同一排上相鄰的兩個次序孔間要結合具體設計要求予以優化處理,巖層中鉆孔灌漿的間距也要控制在固定范圍內,一般是維持在15m以內。3)為提高階段性作業的質量,要嚴格執行精細化測算分析機制,覆蓋層段的灌漿壓力表示為0.8D(D表示灌漿頂板以上地層厚度)、巖石基礎灌漿壓力表示為1.5+0.5D。整個作業體系中,最終的灌漿壓力由現場灌漿試驗確定。4)巖基灌漿段段長要控制在5m以內,若是遭遇溶洞結構、斷層結構或者是軟弱夾層結構,則相應的長度要維持在3m以內,結合實際情況具體確定。與此同時,灌漿墊層混凝土和基礎作業段灌漿結構要進入巖層2m,終孔的最大段長度則要維持在10m以內。5)為保證工程項目綜合作業的可控性和合理性,整個灌漿作業要利用水泥粘土漿完成灌注處理,混凝土和基礎結構的連接位置,要先進行水泥灌漿作業,相應的漿液也要從稀到濃逐級處理,維持整體作業的安全性和科學性。6)在漿液處理環節中,灌漿壓力維持不變狀態下注入率也會出現持續降低的情況,此時,不能改變漿液的濃度。而在某一比級漿液注入量達到300L以上后,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沒有出現較大的變化,此時,漿液濃度改為再濃的一級,從而保證作業的連續性和安全性。而在注入率超出30L/min以后,相應的灌漿作業的具體級別就要視實際情況而定。整體作業基于調整壩體劈裂灌漿技術作業要求,能更好地處理心墻壩裂縫以及孔隙問題,更好地釋放壩體中積累的應力,以確保原有不平衡的壩體應力得以消散,在灌入泥漿后,壩體局部土層應力有所提高,就能進一步優化心墻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第五,灌漿結束。為滿足大壩帷幕灌漿施工質量和安全要求,要依據灌漿作業的實際情況,判定灌漿處理工序是否結束。一般而言,判定灌漿結束的標準主要分為兩個,第一個是灌漿段的貫入量在1L以內,并且,設計壓力下已經持續灌漿60min左右。第二個是在灌漿過程中回漿濃度降低一級濃度灌注處理,回漿的濃度變得更濃時。在實際作業中滿足以上兩個要求之一就認定灌漿結束。
第六,封孔處理,一般是利用純壓作業的方式完成封孔,壓力為1MPa到2MPa之間進行灌入,水灰比控制在0.5:1的濃度,屏漿處理120min結束,在沉淀作業結束后投入泥球并開始相應的搗實處理,從根本上維持整體作業管理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在完成大壩帷幕灌漿施工作業后,要結合質量管理要求開展質量驗收工作,確保工程項目施工作業內容更加貼合實際需求,提高階段性作業的基本水平。
本工程項目在完成除險加固灌漿處理工作后,當地管理部門對其進行了為期1年的跟蹤管理,了解相應作業的實際情況。一方面,主壩結構、副壩結構在進行充填灌漿和劈裂灌漿作業后,壩頂布置的深槽能有效維持灌漿處理效果。主壩漿脈厚度約為16cm到52cm,副壩的漿脈厚度約為8cm到14cm,整體漿脈較為均勻連續,搭接結構也非常完整,工程項目的滲透性較小,為當地防洪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整體灌漿質量滿足設計規范和要求。
在完成大壩劈裂灌漿作業時,要明確除險加固的要點,基于心墻防滲要求,重構壩體應力平衡狀態,維持心墻壩的穩定性,并嚴格執行具體的作業要求。首先,提高作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利用交流會、培訓等方式確保作業人員能嚴格執行具體的工序標準,并確保相關試驗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控性,更好地減少隱患問題。其次,要落實崗位責任機制,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提高工作人員的危機意識,保證其能嚴格執行具體作業方案,維持整體作業管理的科學效果。最后,要秉持階段性總結管理的原則,針對階段性作業內容予以評估,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并且對帷幕灌漿可能存在的隱患問題予以預測,及時制定防控處理方案。
總而言之,水庫除險加固施工作業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要有效融合大壩帷幕灌漿施工內容,建構完整的作業體系,保證灌漿施工作業各個環節緊密銜接,提高階段性工程質量效果,并及時開展質量驗收,強化工序管理和人員管理的同時,為水庫安全應用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