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墨

2013年5月13日,加沙地帶,走私者通過隧道運送肯德基食品
“經過一周的等待,終于等到我在加沙的朋友Salem平安的消息了。”
10月16日,哈佛大學的中國留學生Cecilia告訴《看世界》:“這些日子,Salem他們每天都活在死神的陰影下,由于以色列的封鎖,身處加沙的他們想出出不去,外面的‘人道援助想進也進不來。”
10月7日,巴以沖突再起。10月9日,以色列政府宣布“全面封鎖”加沙地帶,并切斷對當地的供水、電力、食品和燃料等供應。因此,處于戰爭中心的加沙,儼然成為一座圍城、一座死城。
同樣,在失聯四五天后,Cecilia的另一朋友Islam才跟在加沙的姐姐重新聯系上。目前正在埃及做醫學交流的Islam,已經無法回去加沙了。
回不去加沙,對于Islam來說,是幸運的,也是悲哀的,因為他有可能此生再也見不到在加沙的親友們。“目前,我在加沙的親朋好友都被困在那里,他們有些已經死于這場戰火里了。”Islam告訴Cecilia。
據巴勒斯坦衛生部發布的信息,截至當地時間10月20日,加沙地帶死亡4137人,并有超過1.3萬人受傷。
其實,無論有沒有爆發沖突,加沙人對于封鎖,都習以為常了。自2007年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簡稱“哈馬斯”)武力控制加沙之后,以色列就開始嚴密封鎖加沙,埃及亦關閉加沙南部的邊界,加沙由此被標簽為“全世界最大的露天監獄”。
而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露天監獄”當中,地下隧道則成為很多加沙人的“活路”,并見證了他們的悲歡離合,記錄了他們苦中作樂的生活百態。
但殘酷的是,隧道本身也是戰爭的一部分。而眼下,巴以沖突還在升級,這些隧道恐將成為關鍵戰場。
作為加沙通往埃及最主要的口岸,拉法沒有發展成為繁忙的貿易重鎮,而是長期處于封鎖狀態。對于被封鎖的拉法,彭博社曾如此描述道:“那里的生活很凄涼。在隆冬時節,孩子們穿著人字拖玩著金屬碎片;年輕人趕著載著沙礫的驢車;街道上到處是垃圾……”
不過所幸,表面毫無生機的拉法隱藏著些許“活路”:地下隧道。
為了突破封鎖,打通加沙與埃及的聯系,走私者在拉法附近挖掘了很多地下隧道。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2015年的一份報告當中披露,2007年至2013年期間,為了應對封鎖,在加沙邊境地帶,有超過1532條地下隧道在運行。
“加沙人想到外界的任何事情,就像囚犯想到鐵窗外的任何事情一樣。”

2023年10月21日,加沙地帶,運載援助物資的卡車抵達拉法口岸附近
對于這些隧道,聯合國將它們描述為加沙地區的“重要生命線”。加沙愛資哈爾大學經濟系主任薩米爾·阿布達拉曾表示,這些隧道解決了1.2萬至1.5萬人的就業問題,供應了加沙市場上銷售的75%的產品。加沙當地的某位走私者曾告訴路透社:“只要給我一份你想要的任何東西的購物清單,兩天之內就會送到。”
此外,英國《獨立報》報道稱,這些隧道不僅是加沙民眾所需的糧食、燃料、交通工具等生活物資來源的主要通道,還是加沙民眾去埃及治療疾病的“生命之路”。
對于加沙人的看病困難,Cecilia深有感觸。作為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生的她,在今年夏季,曾跟隨世衛組織去巴勒斯坦調研當地的醫療衛生情況。通過調研,Cecilia發現,以色列的封鎖嚴重侵犯了加沙人的就醫權利。“作為加沙人,即使你病危了,要離開加沙去求醫,你也不一定就能得到以色列當局的允許。而每年只有大約30%的加沙病人被允許離開加沙到外面求醫。”
“在新冠疫情期間,有數據告訴我們,巴勒斯坦人拿到疫苗的概率只及以色列人的1/60,同時,以色列不允許巴勒斯坦西岸的疫苗流通到加沙。”Cecilia補充說道。由此,從生命的角度,可見“隧道走私”對加沙人來說有多么重要。

2014年2月17日,加沙城,巴勒斯坦演員裝扮成以色列士兵站在隧道入口,拍攝名為《失去沙利特》的電影
在加沙這些漫無天日的隧道里,不僅有病人的希望,還有普通人對正常生活的向往。
“雞肉塊已經失去嘎吱聲,炸薯條已經軟了。”加沙人收到的肯德基外賣,往往都會這樣。而這一般怪不得人家外賣小哥,因為這趟跨國外賣至少要耗時4個小時,并且要通過陰暗潮濕、充滿危險的地下隧道。
因此,加沙的肯德基外賣也非常昂貴—肯德基桶裝12塊裝的牛肉,在加沙要賣到近30美元,而在隧道另一頭的埃及那邊,同樣分量的牛肉只要11.5美元。不過,這并不妨礙加沙人想要體驗美食的決心。
在“隧道外賣”開通之后,2013年5月,生活在加沙的拉法特·肖羅羅,終于通過地下隧道購買到肯德基的三明治。2007年,他在埃及品嘗過這種三明治,從此以后,對其口味一直念念不忘,并為此饞了6年。在收貨之后,肖羅羅再也難以壓抑內心的興奮:“這是一個夢想,而這家外賣公司讓我夢想成真了。”
對于肖羅羅的這一“夢想”,負責配送肯德基的外賣公司Yamama的負責人哈利勒·埃夫蘭吉表示:“我們(加沙人)有權享受世界各地其他人都喜歡的味道。”在創辦外賣公司之前,埃夫蘭吉曾經從埃及城市阿里什,攜帶一些肯德基食物回加沙分享給朋友們;朋友們對肯德基的瘋狂喜愛,使埃夫蘭吉萌發了創辦外賣公司的想法。
難以想象,在加沙外面,再普通不過的肯德基,卻遭到了加沙人如此瘋狂的喜愛。對此,來自加沙的心理學教授法德爾·阿布·希恩非常能理解,并表示說:“加沙的不規則環境產生了不規則的思維方式。加沙人想到外界的任何事情,就像囚犯想到鐵窗外的任何事情一樣。”

2020年8月18日,加沙地帶汗尤尼斯停電,民眾點蠟燭繼續工作和生活
其實,同肖羅羅一樣,很多加沙人雖然身陷囹圄,但他們依舊對正常生活充滿著向往。因此,除了喜歡吃肯德基,他們還會通過加沙的地下隧道迎娶新娘,購買書籍、家具、交通工具等。
此外,為了能讓孩子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加沙的動物園還通過隧道引進動物。在加沙南部的森林動物園里,如鴕鳥、黑猩猩、狼以及獅子等大部分動物,都是走隧道進來加沙的。
然而,加沙人通過隧道獲得的這些“生活小確幸”,并沒能維持多久。自2013年埃及發生政權交替之后,該國政府加大了對加沙隧道的打擊,加沙的“隧道走私”遭到了重創。對此,當地走私者阿布·伊亞德說道:“地道生意與以前不同了,情況變得更糟,幾乎無法運作……”此外,據悉,由于大量隧道被毀等因素,埃夫蘭吉的外賣公司Yamama也早已關門了。
迷宮般的隧道系統,一直是以色列軍方的痛點。
“由于埃以兩國加強封鎖,我在加沙的年輕朋友們,從未吃過來自加沙隧道的肯德基外賣。”Cecilia心疼地說道,且不說沒吃過肯德基,很多人這輩子都還沒走出過加沙。
今年夏季,在巴勒斯坦西岸初次見到Salem的時候,Cecilia對Salem身上無法抑制的喜悅感到十分好奇,不明白Salem為何比她這個外來旅客還興奮。而Salem告訴Cecilia:“她雖然是巴勒斯坦人,但她家在加沙,這是她這輩子第一次離開加沙,能來到西岸對她來說是個奇跡。”
地道對于普通加沙人來說,至關重要。同樣,這里也是戰爭的焦點。
20世紀80年代,連接加沙地帶和埃及西奈半島的地道就已經修建。最初,地道是運輸消費品和藥品的,1987年巴勒斯坦“第一次起義”后,地道成了武裝分子的武器走私通道。
雙方沖突不停,這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惡性循環,就會永遠持續下去。

2013年2月19日,加沙地帶,被埃及注水破壞的走私隧道
20年來,地道規模越來越大,還配備了電力、照明和鐵軌。
公開資料顯示,地道系統穿過許多加沙城鎮,如汗尤尼斯、賈巴利亞和沙提難民營。通常,地道入口隱藏在民房、清真寺等建筑物內,或掩映在灌木叢中。最深部分可能到達地下30余米。
得益于此,它極大程度地躲避了空中成像或無人機的探測。
哈馬斯前領導人哈立德·梅沙爾(Khalid Meshal)在接受《名利場》雜志采訪時說,地道系統是一種防御結構,旨在為以色列強大的軍事武庫設置障礙,并在以色列國防軍防線后方實施反擊。
在以色列軍方看來,這些隧道,除了走私,還用作哈馬斯的指揮中心和武器倉庫,甚至還連通了以色列邊境,被哈馬斯組織用來進行隱秘的軍事行動,致使以色列平民遭受襲擊。2023年10月這一輪沖突中,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襲擊,就被懷疑是利用“隧道”完成的。
哈馬斯的軍事技術不及以色列,但這個迷宮般的隧道系統,卻一直是以色列軍方的痛點。
以色列和埃及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摧毀加沙的地下隧道,甚至不惜使用慘無人道的手段:2010年,埃及當局向加沙的隧道噴灑毒氣,導致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自2013年開始,埃及當局對加沙隧道采取了更加狠毒的打擊措施—灌水。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里,平民永遠是最先遭殃的,對以色列如此,對加沙更是如此。
“當埃及人往隧道里灌水時,隧道就被毀了。”加沙隧道工人艾哈邁德曾對媒體抱怨道:“我們也因此失去了工作。我還有妻子和兩個孩子要養,我為他們擔心……”

2023年8月1日,加沙地帶唯一的發電廠

2022年4月17日,加沙的武裝人員進入隧道
同艾哈邁德一樣,加沙商人馬爾萬的人生也因隧道被毀,而發生重大波折。馬爾萬曾在加沙擁有一家磚廠,2007年由于加沙被封鎖,磚廠缺乏原料,馬爾萬被迫將其關閉。所幸,在不久之后,原料能夠從埃及通過隧道運輸至加沙,磚廠也因此得以重開,不過其生產水平只能恢復到最初的一半。
好景不長,在2013年埃及嚴厲打擊加沙隧道之后,馬爾萬不得已再次解散工人,關閉磚廠。
其實,無論是艾哈邁德失去工作,還是馬爾萬被迫關掉磚廠,他們的遭遇只是所有加沙人悲慘命運的縮影。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披露,自從埃及在2013年8月嚴厲打擊加沙隧道后,加沙境內的雞蛋價格一度從2.85美元漲至4.54美元,而水泥價格差不多漲了兩倍。
同時,巴勒斯坦統計局報告稱,2013年下半年,加沙總共失去了38400個工作崗位,其中在當年最后一個季度,加沙失業率更是上升6%,達到38.5%,為當時三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是約旦河西岸失業率的兩倍多。
此外,由于隧道被毀,加沙唯一的發電廠經常因為缺乏足夠的燃料,被迫停工,以致加沙人常常陷入更加漫長的黑夜。
10月12日,以色列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加沙隧道不是加沙平民的“掩體”,只是哈馬斯和其他恐怖分子的“掩體”,他們利用隧道向以色列發射火箭,策劃各種針對以色列人的襲擊行動等。因此,近期,加沙隧道也成為以色列重點打擊的對象。
不過,在以色列地下戰爭專家達芙妮·里奇蒙-巴拉克看來,完全摧毀哈馬斯在加沙的整個隧道網絡是不現實的,因為它們某些區域是未知的。雖然多年來,以色列從未停止過對加沙隧道的打擊,但后者似乎永遠都消滅不完。
2014年,加沙戰爭期間,以色列在加沙發動地面攻勢,試圖摧毀地下迷宮,但哈馬斯組織卻成功借此伏擊了以色列軍隊。
在2021年,以色列表示,他們在空襲中摧毀了超過100公里的加沙隧道。而哈馬斯卻聲稱,只有5%的隧道遭到襲擊,并且他們的隧道長達500公里。
其實,究其根源,隧道變得如此發達,不是戰爭和封鎖的起因,而是一種結果。因此,與其說以色列消滅不完隧道,不如說,雙方沖突不停,這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惡性循環,就會永遠持續下去。
眼下這場戰爭,似乎沒有任何停息的跡象。以色列如果展開地面進攻,也極有可能遭遇地道戰,而平民永遠是最先遭殃的。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