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

2023年10月11日,加沙地帶汗尤尼斯,巴勒斯坦人躲避以色列空襲。

10月10日,被以色列空襲摧毀的加沙城。
10 月7 日,以色列南部沙漠“Nova”音樂節現場突然響起了爆炸聲和槍聲,隨后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武裝人員闖入,將一場盛會變成殺戮。襲擊造成至少260 人死亡,還有許多人被哈馬斯劫持為人質,至今生死未卜。
幸存者謝·克萊因在開車逃往特拉維夫途中,看到了被掃射后接連倒地的人。“我清楚地記得,我們越過一輛車,看到司機臉上有一個子彈打穿的洞。”
當天清晨,哈馬斯準備的數千枚火箭彈伴著朝陽從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出發,隨后在以色列境內多處落地爆炸,特拉維夫、耶路撒冷等大城市拉響火箭彈警報。
以色列隨即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并發誓將徹底消滅哈馬斯。
首當其沖的是擁有230 萬人口的加沙地帶,該地區約2/3 的電力依賴以色列供應。以色列以哈馬斯扣留人質為由,先是宣布對加沙實行“斷電、斷油、斷糧”政策,隨后又中斷了該地的供水系統。加沙唯一的發電廠在耗盡燃料后,不得不關門,居民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
反擊一波接一波,加沙地帶東部的阿勒·扎伊頓和阿勒·舒賈亞地區,遭遇了以方持續轟炸。當地時間10 月17 日晚,加沙城的浸信醫院遭襲,造成約500 人死亡,但真相不明。

10月19日,加沙地區,兒童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10月19日,以色列尼爾奧茲基布茲,破窗上的畫像。
哈馬斯此次攻擊,正值“贖罪日戰爭”爆發50 周年之際。1973 年10月6 日,埃及和敘利亞的阿拉伯聯軍在猶太人傳統假期贖罪日,對以色列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50 年后,以色列仿佛經歷了一次“歷史重演”,只不過襲擊者換成了哈馬斯。
自以色列宣布建國以來,周邊阿拉伯國家先后與之進行了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爭議地區也因宗教、領土、歷史和權益等多重問題,不斷發生暴力沖突。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失去和平、自由與公平,成為了彼此的敵人。
“最令人不安的事情之一是,所有的沖突與襲擊中,平民永遠首當其沖。”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Barry Levy 認為,被夾在中間的無辜平民,即便可以保住性命,也很難走出戰爭帶來的陰影。

10月10日,以色列卡法阿扎,以色列士兵在加沙邊境巡邏。

10月21日,加沙地區汗尤尼斯,幾名巴勒斯坦男孩在受損建筑前玩耍。

10月7日,伊拉克巴格達,民眾焚燒以色列國旗,以支持巴勒斯坦人。

10月10日,加沙城,以色列空襲清真寺后,巴勒斯坦人在搬運遇難者遺體。

10月19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在巴以突然襲擊中喪生、失蹤或被綁架的人的肖像被放置在特拉維夫大學禮堂的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