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雜志刊登了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該榜單根據2022年財務年度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排出世界最大的企業。美國零售商沃爾瑪公司連續第10年排名榜首。因俄烏沖突引起能源價格大漲,沙特阿美公司首次位列榜眼,差一點就趕上了零售巨頭沃爾瑪;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和殼牌公司也因此重回榜單前十位。利潤方面,沙特阿美去年賺了1,590億美元,位居利潤榜榜首,創《財富》世界500強歷年盈利之最。
今年,中國共有142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數量繼續位居各國之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國大陸(包含香港)企業數量近15年來首次下滑,比上年減少一家為135家。縱觀其它幾個大國:本年度美國上榜公司數量激增,達到136家,為2010年以來最多。日本今年共計41家公司上榜,相比2022年減少6家。德國增加了兩家上榜公司,達到了30家,為2019年以來的新高。寶馬公司(第57位)是德國最賺錢的上榜車企。而大眾公司(第15位)則是德國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車企。
與去年相比,今年法國的上榜公司減少一家,僅24家公司上榜,為歷史新低。在20世紀90年代末,法國曾經有42家公司上榜。但是,法國企業至今還是榜單上的第四大雇主,全球雇員總數達375.9萬人。道達爾能源公司(第20位)是法國最大、最賺錢的公司。
中國此次有“兩匹黑馬”:2022年度,比亞迪以其新能源技術優勢,銷售收入達到630億美元,從436位躍升到第212位,是排名提升最多的中國公司。而寧德時代第一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就達到第292位。回看中國汽車行業,20多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中國沒有汽車工業企業的規模達到上榜標準;而2023年第一季度,隨著中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有了9家中國汽車企業,躋身全球最大汽車企業行列。
但是在更大的層面上,貿易、疫情和戰爭三大事件改變了全球經濟,全球產業鏈開始了全面重構。外部的經濟、政治、軍事沖突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經濟以及中國企業的發展,并直接影響到進入排行榜的中國企業。從結果看,69%的企業在排行榜中的位次下降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閱讀本期雜志刊載的特約作者王志樂的分析文章《中國大公司群體面臨“高質量發展”的挑戰》。
此次榜單中隱藏的更重要一點:外國企業不可能與中國企業完全斷鏈、脫鉤,中國企業同樣不可能與全球企業脫鉤。中國有20家企業集中在工業材料領域,生產鋼鐵、有色金屬以及建材。美國上榜企業中僅有一家公司在工業材料領域。美國企業顯然需要中國企業的金屬材料。事實上,中國的金屬材料以各種形式(產品或原材料)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
反過來,美國企業的零部件提升了中國企業產業鏈在全球地位。上榜美國15家高技術企業不少與中國企業有密切的合作,尤以芯片、計算機軟件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請翻開這期雜志,與我們一起感受中國大公司與美國以及世界的這種互相依存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