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茹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村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與城市相比,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國有企業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應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瀘州市興陽投資集團(以下簡稱“興陰投資集團”)支持鄉村振興的做法為例,以點到面指出了國有企業在支持鄉村振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旨在實現企業自身價值的同時,履行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
(一)在推進產業振興中“主動作為”
近三年來,興陽投資集團與分水嶺鎮董允壩村合作,在區委、區政府的規劃引領下,投資近1.5億元建成農業示范園區;與山東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合作建設高標準溫室蔬菜大棚,以“工廠化”模式種植蔬菜,發展現代都市農業。興陽投資集團通過農業項目的投資開發、融資擔保、土地整理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采用企業出資、農戶自籌、銀行貸款等多元化的投資方式,拓寬了融資渠道,撬動了企業和農戶等社會投資約11億元;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基地+農戶”的模式,加速了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了農民增收。
采用“工廠化”模式種植的蔬菜、水果,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董允壩、走進董允壩,使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變身為“農業公園”。農戶通過合作社將土地集中流轉,使原有土地價值倍增,每年不僅可以獲得一筆穩定的土地流轉費,還能在園區務工獲取勞務費,這既盤活了農村的土地資源,又增加了農民收入。近年來,董允壩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并成為四川省“蔬式生活”主題公園。董允壩村的振興,無疑是國有企業支持鄉村振興的一個成功典范。
(二)在打造鄉村生態宜居環境中“大顯身手”
2017 年上半年,興陽投資集團購置了6臺中聯重科全自動垃圾清運車,配置了1430個垃圾桶,修建了528組垃圾收集點,在藍田街道、況場街道、通灘鎮、分水嶺鎮等4個鎮(街道)試行農村生活垃圾直運模式。2018年,興陽投資集團通過前期選址與運營籌備,在華陽、方山、丹林等10個鎮再修建垃圾收集點1000組,采購垃圾清運車13輛、制式垃圾桶2600個,農村垃圾直運全面推開。
集團工作人員通過教育與幫助村民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類別進行垃圾分類,切實推進垃圾分類到村到戶,積極動員村民參與垃圾分類行動,引導村民逐步增強環保意識,培養環保習慣。興陽投資集團采取了“戶分類、村收集、國企直運”的模式,免費向農戶發放分類垃圾收集桶、垃圾袋,并通過廣泛宣傳、制定村民公約、簽訂“戶分類責任書”,有效提高了村民參與度。
農村垃圾直運模式是指通過密閉的壓縮收運車將農村生活垃圾從垃圾收集點直接運到垃圾處理廠,防止中轉環節出現垃圾裸露的情況。該模式有效減少了鄉村垃圾中轉途中造成的環境污染,真正實現了“垃圾不落地,一站運到底”,為鄉村振興、改善鄉村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在開展鄉村治理中“探索奮進”
江陽區內的彭灣小區等5個安置房小區地處城郊,安置村民反映的產權問題遲遲未解決。雖然相關部門一直協調各方資源加以解決,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效果甚微。2018年4月,興陽投資集團克服重重困難,安排人員進駐小區開展集中協助辦理不動產權證的工作,并配合村(社區)做好宣傳,張貼通知,詳細告知村民辦證需提交的資料,避免村民多跑路、跑冤枉路。此外,集團還邀約了公證處進駐小區,針對安置人員離異、去世等情況進行答疑解難與公證書辦理,做到了一站式服務,減少了集體糾紛。集團還為小區墊付了維修基金、稅費等辦證經費約2400萬元。經過一段時間,金沙小區內所有村民均辦理完畢不動產初始登記證書,彭灣小區已開始進行現售商品房網簽工作,其他小區產權登記工作也在有序開展。
2018年上半年,興陽投資集團共接手了8個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并明確了具體工作職責。一是改善小區居住環境。集團于當年完成了小區道路垃圾的清理和綠化雜草的修剪,增設垃圾桶約100個;為3個小區安裝了智能停車收費系統。二是為村民創建安定的居住生活環境。集團在小區內張貼了安全溫馨提示約200張、宣傳畫報和橫幅約30幅,安裝了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及完善的配套設施,在第七期廉租房、新橋小區內安裝了視頻監控和防攀爬刺網。
(一)投入與產出不平衡
由于現階段農業產業化所需技術、資金、人才欠缺,特別是農村地域遼闊,因此國有企業無法采取全面鋪開、小范圍推進的策略來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國有企業也面臨資金投入大、見效慢、資金占用時間長等問題,甚至可能陷入已經投入的資金和成本無法收回的窘境。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自身發展。
(二)農民對企業的信任度較低
當前,農民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意識尚未徹底改變,對企業的信任度較低。很多農民擔心無法拿到自己土地入股的收益,不愿意與企業合作。例如,有些地方的農民只愿意與政府簽訂土地流轉協議,而拒絕與企業簽訂協議。
(三)支持鄉村振興的任務過重
我國鄉村面積大、治理問題多,導致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國有企業承擔的任務過重。相比于城鎮,農村的基礎設施仍然很薄弱,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資金問題尤為突出,國有企業為此投入大量資金,對企業資金管理造成了影響,加之企業管理人員數量和能力有限,在鄉村振興任務上往往存在對接機制有待完善、管理機制有待提升、風險管控有待高度重視等諸多問題與挑戰,影響了國有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更影響了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效果。
(四)管理人員和員工能力素質不足
目前,部分地方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均存在工作經驗不足、專業不對口等問題,尤其是“領兵打仗”的企業管理人員欠缺過硬的政治素質、專業的管理能力及優秀的業務經營能力,從而制約了國有企業支持鄉村振興建設。
(一)充分發揮區委常委會的統籌協調作用
當前,國有企業董事會、監事會職能發揮不充分,導致其無法對支持鄉村振興的項目類型、地點、規模以及資金開撥做出有效決策。因此,區委常委會必須統攬全局,做到一個口子發號施令。具體而言,由區委常委會確定項目資金等重大事項,牽頭領導負責指揮、督查與督辦,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負責具體實施。同時,區委常委會要加強對其他部門的監督與管理,避免其他部門擅自增加項目、擴大國有企業開支。
(二)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從思想政治工作入手
一方面,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全體員工轉變觀念,不斷增強員工支持鄉村振興的意識,提高員工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另一方面,鄉村黨組織應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引領黨員和村民積極支持國有企業在本村開展振興工作,并與之形成聯動機制。
(三)強化職能作用,優化政務環境,加大網上審批力度
當前,雖然政務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農民辦事難問題仍偶有發生。因此,相關部門可開通手機等網上辦公平臺,以提高辦事效率。
(四)加強對國有企業項目的跟蹤指導和督導
紀監委及財政、審計、招投標、住建、市場、農業等部門務必發揮其職能職責,加強對國有企業項目的跟蹤指導和監督,并融入事前事中規范,以減少問題的發生。
(五)合理保護國有企業的獨立自主經營權
在支持鄉村振興過程中,國有企業要依托市場調節,綜合考慮項目與收入、投入與增效,以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國有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經營能力、經費收支狀況、經濟實力和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投資規模、籌資渠道、負債水平,以及設定階段性支持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與投資比例,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六)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開展
鄉村黨組織要集中農民、農村黨員干部的智慧,在黨支部發揚民主、適當集中的情況下,與國有企業廣泛協商,明確哪些是群眾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以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提高群眾的參與度,解決農村發展短板。將企業支持鄉村振興和村民支持企業經營活動相結合,實現雙贏目標。
綜上所述,當前國有企業面臨投入與產出不平衡、農民對企業的信任度較低、國有企業支持鄉村振興的任務過重、管理人員和員工能力與素質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實現多方協同、多措并舉的幫扶機制,讓國有企業更好地支持鄉村振興。
(作者單位:中共瀘州市江陽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