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心悅
業績預告是企業對外披露的財務信息,是一種面向未來的信息。而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內部治理的一種手段,公司的盈余管理會影響財務報告對本期歷史信息的披露。業績預告屬于自愿信息披露事項,除業績變動較大被強制要求披露的公司外,普通公司通常無須披露。因此,公司管理層可能會通過操縱業績信息來迎合自身業績目標,并從中獲利。本文通過研究業績預告偏差對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探索了公司對外信息披露對內部財務經營產生的影響及影響機制。
(一)研究假設
綜合考慮相關文獻理論與觀點,筆者推導出年度業績預告的信息披露功能,以及資本市場各主體對年度業績預告保持高度關注的結論。年度業績預告成為公司及管理層披露導向性業績信息的工具。當公司實際業績與業績預告發生偏離時,公司就有可能采取盈余管理手段來縮小二者之間的差距,以實現業績預告目標。
由此提出研究假設1(H1):公司實際業績與業績預告偏差越大,其盈余管理水平越高。
在現行制度背景下,自愿披露年度業績預告的管理層擁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自愿披露年度業績預告的公司及管理層可充分利用擇機披露策略。此外,自愿披露的業績預告更容易出于維護企業聲譽、展現管理層業績的目的,其業績偏差帶來的盈余管理動機可能高于被強制披露的業績預告。
據此提出本文假設2(H2):與強制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相比,自愿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在實際業績與預告業績發生偏差時,會具有更高的盈余管理水平。
(二)變量設計
1. 被解釋變量
筆者采用Jones修正模型來衡量個股盈余管理(residual1)的程度,使用總應計模型的殘差來估算盈余管理的程度。當殘差>0時,代表正向盈余管理;當殘差<0時,代表負向盈余管理。
2.解釋變量
業績預告偏差(forecfinreporttype)即為實際業績與預告業績之間的差值。業績預告高估記為1,低估記為-1。
3.調節變量
自愿業績預告(positive)的度量需考慮預告的類型。目前,我國業績預告類型包括“預增”“預減”“首虧”“續虧”“扭虧”“略增”“續盈”“略減”以及“不確定”九種。其中,前五種為強制業績預告類型,后四種為自愿業績預告類型。對后四種自愿業績預告類型,排除不能反映積極業績信息的“略減”和“不確定”兩種類型,將“略增”和“續盈”定義為積極型業績預告類型。若公司披露了積極型業績預告且為自愿披露時,將自愿業績預告的取值設定為1,否則設定為 0。
自愿業績預告交互項(potypenew)為自愿業績預告(positive)與業績預告偏差(forecfinreporttype)絕對值的交乘項。
4.控制變量
控制變量(controls)控制了公司特征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具體包括:盈利能力指標,即資產收益率(ROA)等于凈利潤與總資產的比值;公司規模(SIZENEW)等于公司總資產的自然對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INCORATE);公司凈利潤(PROFIT)。
(三)模型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本文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筆者采用了Excel 2019和Stata 15.0進行數據統計整理,選擇了2015—2021年間披露年度業績預告的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并剔除了業績預告制度不同的創業板和中小板數據,通過以下程序進一步處理了相關數據:①剔除業績報告中出現間斷的公司數據;②剔除會計準則有特殊要求的行業,主要為金融保險行業;③對重復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僅保留其最新業績預告數據;④剔除可能出現異常表現的觀測記錄,即被列入ST和同表中*ST的公司。
筆者共收集45338條數據,經過匹配和上述處理后,最終得到3325條數據用于后續分析。
(二)檢驗結果
1.H1檢驗結果
表1列示了本文假設H1的回歸分析檢驗結果。檢驗結果表明公司實際業績與業績預告偏差越大,其盈余管理水平越高。根據forecfinreporttype變量的系數符號可以得出:當公司當年的真實業績水平低于預告的年度業績水平時,顯著具有更高的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表明管理層采取了正向盈余管理手段調增業績信息,以迎合預告的年度業績。
2.H2檢驗結果

表2為假設H2的多元回歸分析檢驗結果。檢驗結果表明業績預告是否為自愿披露,會對公司盈余管理動機產生影響。當實際業績與業績預告之間發生偏離時,自愿披露積極型業績預告的公司通常具有更強的盈余管理動機。
以上多元回歸分析與實證檢驗結果基本符合本文假設,結論可總結為:
1. 業績預告偏差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顯著: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與公司的業績偏差呈正相關關系。
2. 調節因素檢驗結果方面:自愿披露業績預告的特征具有顯著的強化作用,表現為當實際業績與業績預告出現偏離時,自愿披露積極型業績預告的企業通常具有更強的盈余管理動機。
(一)完善業績預告信息生成過程中的相關規定
現行業績預告制度對業績預告信息生成過程的要求較為模糊,為管理層主觀調整業績預告提供了一定的操縱空間,導致管理層對業績預告的披露具有主觀性。對外部投資者來說,業績預告并不能有效反映公司預期發展情況,橫向可比性較差。因此,業績預告制度不僅需明確業績估計基礎與估計方法,還需對預期風險的識別方式做出統一要求。
(二)關注具有自愿披露特征的上市公司
本文研究表明,具有自愿披露特征的公司通常更有可能進行較高程度的盈余管理,以調整公司業績信息,迎合預告的年度業績。此時,相關部門應重點關注和監督這些上市公司的變更行為與異常交易,并要求管理層做出解釋說明。

經過多元回歸分析與實證檢驗,筆者證實了業績預告偏差與盈余管理之間存在影響關系,即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與公司的業績偏差呈正相關關系,且當實際業績與業績預告出現偏差時,自愿披露積極型業績預告的企業通常具有更強的盈余管理動機。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1 模型檢驗中變量英文名稱均為自行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