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瑞

摘?要:根據企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員工應當具備的數字技能,研究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來提升企業員工數字技能,主要包括:分類培訓人群,明確培訓目標;重構培訓形式,形成思維方式;建立數字技能實時評估和微認證系統;建立培訓效果評估體系等四個方面,以此幫助企業員工提升數字技能和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關鍵字:數字技能;數字化轉型;互聯網+
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關于提升全民數字技能的研究報告》中對數字技能的定義是,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或使用數字設備,生產、獲取、分析、傳輸信息,以解決有關問題、確保數據安全等的數字能力和素養。[1]具體到企業員工的數字技能,是指企業員工運用數字技術從事數字勞動的能力。
在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時代下,傳統產業必須依靠數字技術來推動創新發展,提高競爭力。員工的數字技能水平決定了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否成功。此外,傳統就業崗位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相應地要求勞動者在原有技能水平基礎上兼具一定的數字技能,以滿足崗位的數字化要求。因此,越來越多的普通技術工人需要持續升級數字技能素質,以完成職業轉變,避免失業。[2]總體來說,企業員工數字技能提升既是產業縱深發展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要求,也是數字經濟時代員工實現個人職業發展的要求。
(一)分類培訓人群,明確培訓目標
根據不同的工作崗位對數字技能不同的要求,可將企業員工劃分為三類: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干部、普通員工。企業應分別開發不同的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專業技術人員需要具備數字領域專業基礎,是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力量,培訓內容應著重在創新型前沿領域,加強網絡安全技術培訓,幫助他們提高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需的系統設計和程序開發能力,推動行業創新;對管理干部而言,則應加大管理信息化培訓力度,提升他們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的能力,幫助其建立數字化思維、開展數字管理,引導他們安全運用數字技術分析行業發展動態、制訂戰略規劃;對普通員工而言,則應開展面向生產全環節的基本數字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普及基礎數字知識,掌握基本數字技能,提高數字化生產線上的崗位勝任力。[3]
歐盟《DigComp2.2:提供新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實例的公民數字能力框架》報告,是國際上培養和衡量公民數字能力的權威參考框架。[4]企業可參考該框架,結合自身行業特點,明確如下五級崗位數字技能培訓目標。
初級(自主或必要指導下的初級水平):認識基本的數字符號;理解簡短、清晰的數字任務。需要普通工人掌握數字設備和系統的操作與維護技能,如機器人操作、自動化生產線維護、自動化倉儲系統管理等。
初中級(獨立解決常規簡單問題水平):理解基本的數字設備運行原理;能使用基本的故障排除策略。需要普通工人掌握數字設備和系統產生的數據采集與分析技能,如傳感器數據采集、監測系統數據分析等。
中級(獨立解決非常規問題水平、指導他人完成任務水平):理解非常規數字設備運行原理;能獨立使用故障排除策略。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掌握數字化流程的設計和優化技能,如工藝流程優化、自動化控制系統建設等。
中高級(采用有限方案解決復雜問題的專業化水平):需要管理人員掌握數字化決策支持技能,如基于數據分析的生產調度和計劃等。
高級(創造性解決復雜問題的高度專業化水平):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具備數字技術自主培訓和創新能力,能夠運用數字技術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開拓新的數字應用領域和市場機會。
企業應與政府、職業院校合作,利用“互聯網+”技術調研數字技能發展現狀,結合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及時識別新出現的涉及數字技能的典型工作任務,對崗位未來數字技能需求進行預判,調整數字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二)重構培訓形式,形成思維方式
數字化轉型的思維方式包括戰略思維、場景思維、迭代思維、創新思維和體系化思維。[5]員工數字技能不僅要求員工能夠在特定的數字化環境中操作特定的數字化工具,還要求員工具備更高水平的數字思維、數字環境等整體性數字能力。企業需要結合實際的業務場景,讓員工親身經歷實際問題的數字化解決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自觀察、嘗試、體會、探索,最后自己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的培訓形式還原了“數字原住民”形成數字技能的方式,可以幫助受訓者內化數字技能,形成數字時代的思維方式。[6]
(三)建立數字技能實時評估和微認證系統
企業可依托數字化轉型中的技術設備,對員工關鍵數字技能操作設置數據監測點,記錄員工數字技能的過程性表現,實時評估員工數字技能等級和提升程度。一方面,及時為員工調整相匹配的培養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發揮指導、監督、糾偏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進行員工崗位考核時可提供員工數字技能提升效果、員工崗位素質等評估要素,發揮考核、激勵的作用。此外,還可通過微信小程序等實時向員工反饋本人數字技能提升情況,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微認證是一種面向開放式學習成果、直接對受教育者的技術技能進行評估的新范式。微認證體系依據可測量的學習成果制定相匹配的評價標準或評價量規,確保每項微認證以基于績效的方式進行評估,將所認證能力按“通過”“基本通過”“未通過”三個等級進行評定,認證標準“小而具體”。[7]同時,提供評價量規和得分指南,便于員工在微認證時同步進行對照和自我評價。
(四)建立培訓效果評估體系,改善后續培訓活動
衡量員工培訓效果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但不能單純將培訓前后企業績效的改善程度作為判斷企業培訓效果的依據,而應當采用培訓效果評估模型進行科學評估。[8]
數字技能培訓評估內容和適用評估模型如下。
員工崗位素質和實際數字應用能力的提升度。采用柯氏經典四級評估模型,以受訓學員的反應、學習、行為和結果等順序關聯的四級來評估培訓效果。
培訓內容對員工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實際需求的滿足度。采用CIRO(情境評估、輸入評估、反應評估、輸出評估)培訓評估模型,把評估活動看成具有“獨立、終結”特點的一個專門環節,將其介入整個培訓過程中,有效擴展評估的作用范圍。
培訓內容與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的匹配度。采用漢布林(Hamblin)模型,增加企業培訓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培訓結果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影響力兩個重要參數,從反應、學習效果、工作行為、執行和組織目標等五個層級進行評估。
企業對員工數字技能培訓的投資回報率。采用菲利普斯(Philips)五級投資回報率模型,衡量企業培訓投入與回報情況,從數據上有效指導企業決策。此外,還有昂格爾(Unger)戰略培訓評估六步(環境掃描、需求分析、培訓戰略制定、投入產出指標確定、投入產出報告和效果評價)法、莫里斯(Maurice)的ROI(投資回報率)模型等。
通過培訓評估模型,可以定量分析員工數字技能提升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促進作用,不僅能夠保證當前培訓的質量,還能夠對后續培訓活動進行指導和改善。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員工數字技能提升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重點,本研究從分類培訓人群,明確培訓目標;重構培訓形式,形成思維方式;建立數字技能實時評估和微認證系統;建立培訓效果評估體系四個方面進行探索,助力員工數字技能提升,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聚焦工業互聯網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群建設創新與實踐”(課題編號:2021JSJG176);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工業互聯網產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群動態融合課程體系的構建”(課題編號:D/2021/03/12);2022年蘇州市職業大學教改項目“以學生為中心的短視頻學習模式在‘電路基礎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SZDJG-22020);2021年江蘇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021-75);2019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類專業實踐教學生態體系的探索與建立”(課題編號:2019JSJG481);2018年國家職業教育智能控制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018-12)]
(作者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
參考文獻:
[1] 許遠.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和體面勞動——面向新時代的我國數字技能開發策略及展望[J].教育與職業,2023(3):59-67.
[2] 翟濤,晉曉磊,胡輝,等.關于提升全民數字技能的研究報告[J].中國培訓,2021(6):19-23.
[3] 黃艷華,黃艷杰.創新企業培訓體系 提高員工數字素養與技能[J].中國培訓,2023(4):88-90.
[4] 薛棟.智能制造數字化人才分類體系及其標準研究——美國DMDII的數字人才框架啟示[J].江蘇高教,2021(3):68-75.
[5] 蒙輝,李正龍,吳海斌.試論企業成功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思維方法[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3,13(6):77-78, 82.
[6] 馬開顏,任心燕.加強全民數字技能培訓的要素與路徑[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22(3):64-68.
[7] 孔靜靜,樂會進.微認證:數字時代職業技能評估的新途徑[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23,13(2):57-63.
[8] 馬元梅.四級評估在企業人才培訓中的作用[J].山東勞動保障,2008(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