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卿
(廈門市湖里區禾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廈門 361000)
在日常衛生服務管理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社區居民健康的“守門人”,為居民帶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管理模式以向簽約居民提供深入的健康服務為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服務能力具備全面分布、全科覆蓋、全周期管理的特點。因此,在面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社區衛生隊伍具有精悍、精準的突擊作戰能力,是應急隊伍的先鋒隊。同時,作為一個新興的、發展尚不成熟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遇到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既有自身業務能力上的薄弱,也有行政管理權限上的限制。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也存在著諸多應急處變管理能力上的不足。
一般來講,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主要特征為傳播較廣泛、危害較復雜、處理較綜合。首先,當前世界正處在全球化時代,某一種疾病僅需通過交通工具即可完成跨國傳播,若該疾病完成全球傳播,會涉及很多的國家與地區,加劇傳播的廣泛性。其次,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還具有復雜性的特點,會給人體健康造成較大影響,且對政治、經濟與環境造成較大改變。傳染病僅需具有易感人群、傳播途徑與傳染源即可完成傳染,增加了相關危害的復雜程度。最后,處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還具有綜合性特征,具體的處理過程應經歷價值層面、技術層面的結合,通過多項技術的融合來提升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效果,才能有效降低該類事件帶來的社會影響。
建立成熟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系是重要的醫改舉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轄區居民提供以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的醫療衛生服務內容,是醫聯體建設的重要一環。通過打造10 ~15 分鐘生活圈、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隨訪等方式為轄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基礎醫療服務,大大彌補了綜合醫院看病難、看病貴的民生短板。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隊伍的建設以全科人才為主。目前的醫療改革,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以家庭醫生為核心、簽約居民專屬的服務模式。這種以全科醫療為內容、以深入服務為模式和指向的人才隊伍,是為常態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而設置的。因此,在遇到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天然具備了分布廣泛、精準投放的突擊作戰能力,但又不能完全滿足以廣泛社會群眾為對象,包含采樣檢測、急救、救護等資質能力在內的應急醫療人員的配置需要。處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需要各個層面的醫療人員,對醫療人員隊伍的能力要求是綜合而全面的,單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人才隊伍不足以完成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完整閉環任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應急工作的重要人力資源隊伍,必須參與處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但就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來說,其帶有極強的突發性特征,處理難度較大,對醫護人員的應急能力水平帶來極大的挑戰。
但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尚未成熟,規模較小,遭遇不同程度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不足,不僅醫護人員的經驗不足,對人力資源應急管理的經驗也還處在摸索積累期。
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年齡普遍為20 ~40 歲,學歷以大專、本科為主,職稱主要集中在初級、中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水平不及綜合醫院,高職稱人員較少,人力資源隊伍較為薄弱,缺少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專業能力。
在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應急管理時,部分區域未能實行專門的應急培訓,導致相關人員在遇到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其處理狀態難以達到專業水平。具體來看,要想提升人力資源應急管理的專業性,需要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展開應急培訓。當前,該項應急培訓的狀態并不理想,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難以提升整體的應急管理水平,給處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造成阻礙。
在處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層要恰當地設置專業人才管理流程,利用對該項流程內容的合理執行來解決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各項問題。當前,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前,沒能明確應急人才管理流程,對流程中的各項細節未能進行規范性設計,影響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效果。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應急人才管理培訓時,沒能設置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極大地降低了人力資源的整體管理質量。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實行人力資源應急管理時,應恰當地開展專業性培訓,而目前部分業務培訓沒能擁有合適的應急考核管理評價,因此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業務培訓較難達到理想效果。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制定應急考核管理評價時,沒能將評價內容與業務培訓內容相結合。在該項管理內容存在問題的情況下,應急考核管理評價將出現較大問題,嚴重影響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質量。
一方面,我國現在的醫療人力資源不足以儲備另外一支龐大的應急隊伍,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儲備一支應急公共衛生隊伍需要大量的物力、財力,在目前的情況下也是不現實的。為此,在現有人群的基礎上,應根據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特性,以及社區衛生人才隊伍的特性,提前建立應急人力崗位模式,制定應急人員調配方案。一旦開啟突發應急模式,常規人員應迅速進行應急崗位切換,進入應急隊伍的組合模式,一支功能完善的應急人才隊伍便能迅速組建到位。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條件下,有彈性的人力資源調配機制,既滿足常規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又能在特殊時期通過快速轉換崗位角色來處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例,配合上級疫情防控部署,各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承擔集中隔離、核酸采樣、密接轉運、流調、疫苗接種等任務。為此,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可提前成立綜合協調、醫療救助、應急采樣、消毒防護、流調處置、物資保障、設備信息等應急工作組。應急崗位職責明確,才能在緊急時刻依崗配人、快速響應、有序運轉。
組建應急人才隊伍還要做好抗擊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長期準備,應急崗位配置應搭建科學的人才梯隊,優化輪值制度,做好人才輪崗和遞補準備方案,謹防長期戰線下的斷層和缺口。
由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的體量普遍偏小,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爆發時,可以根據覆及范圍,對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基層-綜合的應急醫聯體組合,或基層-基層的應急基層組合。基層-綜合的應急醫聯體組合是根據醫療機構的功能,分工完成同一周期閉環下不同層面的任務;而基層-基層的應急基層組合,可以擴大某層面的衛生應急隊伍,各基層醫療機構通過組合,共同參與處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共同任務。組合時可采取就近原則,建立跨單位、跨科室的應急隊伍馳援調配。就近原則,不僅是出于經濟、高效的考慮,也是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從而進一步筑牢防控屏障。
為避免統一調配中出現過剩或不足等錯配情況的發生,目前醫護人力資源統籌的關鍵和難點是建立連通各單位、各層次,甚至各域的人力資源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對各類醫護人才的動態監管,實現對應急人力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配,彌補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醫護人力資源隊伍的結構性需求。
包括基層醫療工作人員在內的基層工作者,是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人力資源隊伍的先鋒隊。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可利用與居民群眾日常積累下的網格布局、基層經驗和親民作風,進行精準、高效的防御和部署。同時,針對社區衛生人才隊伍的專業特色,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在處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觀察、采樣、檢測、跟蹤等前端工作與大型綜合醫院的救治、研究等后端工作可以形成科學互補。
增加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是建設應急人力資源隊伍的核心。在遇到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急人力資源隊伍常常作為應急先遣隊伍忙碌在最前線。對這支重要的應急突擊隊的訓練,要求他們在日常工作中重視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培訓。事件未發生時,就要在日常工作中按照應急調配模式,對人員做好跟蹤、檢測、采樣等各方面專業應急培訓,在各類培訓中不斷掌握知識和技能,使應急培訓常態化,從而全面提升人力資源隊伍的應急水準。
應急隊伍應明確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者需適時收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案例,了解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并做到提前預測,制定相關應急制度和流程,做好人員應急模式下的層級管理。針對可能發生的狀況,通過討論與研究,找出適宜的解決措施,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以及符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實際情況的應急演練。通過常態化演練,扎實提升應急隊伍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對應急人力資源進行管理時,除了要對可調配人員的組合、特性等進行了解,還要注意疏導醫護人員的思想,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安撫他們面臨突變時的緊張情緒,給予心理上的關懷,保障醫護人員的生活需求,解除應急隊員的后顧之憂。
在管控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應根據人力資源的管理狀態,為其設置專門的應急管理流程,再根據該流程內容處理不同類型的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首先,在開展應急類人力資源管控前,要對可能形成的突發事件進行恰當約束,嚴格依照協調配合、預防為主的基礎性原則,有效完成突發事件相關人員的指揮。
其次,在管控應急型人力資源時,還要對該類人才的選拔與找尋進行專業預警,明確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各類成員的組織結構,利用對相關人才結構的合理控制,有效發現與聘用應急型專業人才。
再次,當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處在發生階段時,要依照不同公共衛生事件的具體反應,合理搭建專業人才調配機制,利用對相關事件的科學處理來提升人力資源的管理質量。在處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中,鑒于該類事件的特殊性質,應急型人才還要具備恰當的決策能力與水平,利用該項素養來化解公共衛生危機。
最后,在確認應急人才管理流程內容時,還要將該地區的實際情況與不同類型的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相結合,利用對該項內容的恰當管理,有效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應急管控的整體質量。
在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應急管理時,管理層可利用恰當措施選拔出合適的管理人才,利用對人才選拔的適當控制,有效提升人才選拔管理的效果。在進行人力資源應急管理人才的應用時,相關部門需采用不同類型的專業技能培訓,將技能培訓內容投放到對應的專業人才管理中,有效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應急管控工作的整體質量。在進行應急型人才的業務培訓時,為強化該類培訓的整體質量,需對該類培訓結果進行合理考核,其應急專業考核結果需與各類應急型人才的薪酬狀態相結合,根據對應的考核結果來發放薪資,有效激發應急型人才的工作熱情,提升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水平。同時,在建立與應用績效考核制度的過程中,需對不同類型的人才進行恰當區分,其績效考核指標可包含季度評價指標、月度評價指標等。由于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出現時間并不確定,在進行績效考核時,要恰當融合相關人員的平時表現、業務技能培訓與應急事件處理表現,利用對該項指標的合理控制,更好地找出社區衛生人才,再根據該類人才的發展狀態,及時調整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狀態。
綜上所述,為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根據社區衛生人才隊伍的全科特性,提前建立應急人力崗位模式,制定應急人員調配方案,搭建基層應急人才隊伍統一調配平臺,常態化進行人員應急培訓,提升社區衛生人力資源隊伍的應急水平,充分發揮社區衛生人才隊伍分布廣泛、精準投放、靈活高效的天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