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 劉 萍
語文屬于工具性學科,包含了豐富的跨學科知識。教師在設計閱讀情境時滲透跨學科內容,深度發掘教材跨學科知識要點,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跨學科素材,組織一些跨學科閱讀學習活動,布設跨學科閱讀作業,都能夠創造跨學科知識積累機會,促進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可以說,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跨學科學習目標,能夠創造更多知識積累契機。
語文教材中包含諸多學科的知識信息,教師應深度研究教材內容,針對性發掘一些跨學科知識信息,在閱讀情境設計時引入知識積累目標任務,以調動學生的探索積極性。寓言、神話、傳說等傳統文化方面的課文,與文學藝術、民族文化、自然科學等學科有關聯性;抒情散文、小品文、說明性文本,與社會哲學、自然科學、文化建設、美術、歷史等學科相關。教師有意識地發掘教材中的跨學科知識點,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知識積累意識。
如《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成功著艦》一文,教師深入閱讀文本內容,對跨學科信息素材進行深度發掘,利用圖示方式進行講解,借助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學生能逐漸理解文本內容,對解放軍指戰員的勇敢探索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閱讀這篇報道,不僅能夠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積累更多跨學科知識,還能夠增強其愛國自豪感。跨學科知識積累未必是文化學科學習,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都可以帶來新鮮的閱讀體驗,教師在教學中適時滲透跨學科閱讀任務,組織學生借助多種手段展開深度研究性學習,能夠有效提升閱讀品質,促進知識的積累。
閱讀學習不能局限在教材之中,需要做課外延伸設計,課內課外對比閱讀,線上線下混合學習,都能夠開闊學生閱讀視野,促使他們在閱讀學習中自覺積累各種學科知識。初中學生有網絡應用要求,教師設計拓展閱讀任務時,可要求學生自行搜集課外閱讀素材,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在創造性閱讀學習中積累更多知識。教師利用閱讀任務進行情境設計,要求學生在延伸閱讀中積累知識,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三峽》是一篇內容關涉地理、傳統文化、自然科學等學科的文言文。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學習時,要求學生先借助多種信息渠道,搜集課文涉及的字詞、典故、翻譯、文言現象等知識內容,為文言解析翻譯創造條件。初中學生的文言知識積累相對薄弱,很難獨立完成課文梳理和分析任務,教師及時出手,對學生知識儲備情況做客觀分析,根據學生閱讀需要,引導學生厘清文本內容,為學生深入閱讀鋪平道路。為激發學生閱讀主動性,教師要求去過三峽觀光的學生,展示一些游覽照片,并配設背景音樂,學生觀看興趣很高,研究性學習氣氛逐漸形成。展示照片、搭配音樂,美術音樂學科知識的應用,成功調動了學生閱讀思維,其助學效果顯著。
教師組織閱讀活動時,要對學生知識儲備情況有客觀判斷,以便設計合適的閱讀目標,為更多學生提供必要的閱讀指導,確保學生在主動閱讀討論中積累多種學科知識。學生借助其他學科知識展開閱讀學習,其本身帶有創新探索意味,不僅能夠順利調動學生閱讀思維,還能夠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整合跨學科資源,設計跨學科閱讀學習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在多重互動交流中達成學習共識,在知識積累中完成閱讀目標。
跨學科閱讀活動沒有統一格式和要求,教師要做靈動設計,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索和合作討論的機會,確保跨學科知識積累的順利展開。如學習《中國石拱橋》這篇說明文,其內容涉及建筑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教師在導學環節,利用照片和圖示方式展示課文內容,這是典型的美術學科知識應用。在閱讀討論環節,教師要求學生講述關于趙州橋的傳奇故事,學生借助網絡搜集了不少故事素材,課堂演繹活動進展順利。在這個閱讀活動中,學生搜集故事涉及信息技術學科知識應用,在講述故事時,要運用文學、歷史、自然等學科知識。在課堂訓練環節,教師設計插圖繪制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美術技法編制課文插圖,自然帶有跨學科屬性特征。跨學科閱讀學習活動關涉眾多學科知識和內容,教師根據學生閱讀學習需要設計活動方案,提出具體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成功激發學生跨學科學習主動性,其知識積累順利進行。特別是民間傳奇故事的搜集和講述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延伸閱讀機會,讓學生積累了更多其他學科的知識。
學生如果對跨學科閱讀作業感到新奇,就會產生更多心理青睞,教師可據此展開作業任務設計,提出跨學科知識積累目標,要求學生借助多種輔助學習手段,展開創造性探索學習,在課外延伸閱讀學習中建立跨學科知識體系。閱讀情境設計方式眾多,學生自主研究互動討論,在創造性學習中建立跨學科知識基礎。
文學鑒賞蘊含多種學科知識內容,教師在學法傳授時,適時設定閱讀目標,選擇合適的閱讀鑒賞角度,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如鑒賞《昆明的雨》中精彩的語段,教師要求學生自主選擇鑒賞內容,從修辭、描寫、色彩、情態、情感、主旨等不同角度展開思考,選擇適合的角度展開鑒賞處理,參與課堂展評活動。《昆明的雨》中經典描寫內容豐富,關涉文學鑒賞、社會審美、地理氣候等學科知識,需要細化處理。如修辭和描寫方法應用,不僅要確定方法,還要規劃鑒賞路徑,設定鑒賞程序,展開鑒賞表達。為延伸學生閱讀視野,教師可布設跨學科閱讀作業:選擇經典描寫片段,借助手機錄制配樂誦讀視頻,推送到班級微信群,參與評選活動。錄制配樂誦讀視頻,涉及音樂、信息技術等學科知識的運用,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學生回饋主動,訓練活動順利展開,效果顯著。
閱讀文本內容時,需要更多知識的支持,甚至是其他學科知識的輔助,教師在設計閱讀情境任務時,有意識地滲透其他學科知識內容,要求學生展開跨學科學習,可以創造更多知識積累機會,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和品質。語文閱讀情境打開方式眾多,教師設計跨學科閱讀任務,組織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跨學科閱讀作業,都能夠為學生創造知識積累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