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曉江
(龍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影像科,江西 龍南 341700)
乳腺腺病(adenosis of breast)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屬于良性增生性疾病,多發生于中年女性[1]。乳腺腺病和乳腺癌在乳腺數字化X 線檢查中均可表現為腫塊、鈣化、結構扭曲及局部不對稱,其中鈣化是最常見征象,也是鑒別診斷良惡性病變的重要依據[2]。但是對于一些非鈣化乳腺腺病和乳腺癌通過乳腺數字化X 線檢查難以準確鑒別診斷[3]。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磁共振成像技術日益成熟,尤其是多模態磁共振成像技術,可對乳腺多個病灶和中心小病灶、病灶血流動力學等進行明確診斷,從而促進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的診斷[4,5]。本研究結合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我院診治的32 例乳腺腺病與48 例非鈣化型乳腺癌患者臨床資料,探究多模態磁共振成像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龍南市第一人民醫院診治的32 例乳腺腺病與48 例非鈣化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單側。乳腺腺病患者年齡20~65 歲,平均年齡(46.10±7.38)歲;右側18 例,左側14 例。非鈣化型乳腺癌患者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53.19±6.33)歲。研究納入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診斷標準[6,7];②均經手術或穿刺病理證實為乳腺癌或乳腺腺病[8];③資料完善。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②并發危重急癥;③合并乳腺手術史者。
1.3 方法 采用飛利浦Mutiva 1.5T 磁共振檢查,患者均取俯臥位頭先進,雙乳自然放置于線圈內。MRI平掃序列包括軸位與矢狀位脂肪抑制T2WI、軸位DWI(b=50、800、1000 s/mm2),層厚1.5 mm。DCEMRI 第1 期掃描結束后注射對比劑,采用美國OptiStar Elit 雙筒高壓注射器,于患者橈靜脈處團注釓噴酸葡胺(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國藥準字HJ20160596)0.1 mmol/kg 體重,流率2 ml/s,對比劑注射完畢后以相同流率注入15 ml 生理鹽水沖刷[9],隨后行再重復6 期連續掃描,間隔時間64.8 s。TR 4.5 ms,TE 1.6 ms,層厚1.5 mm,FOV 390 mm×390 mm。
圖像后處理技術:掃描結束后在后處理工作站測量病灶ADC 值。選取病灶DWI 信號最高且為實性部分的區域作為感興趣區(ROI),在b 值為1000 s/mm2的ADC 圖像上重復測量3 次取平均值,一般ROI 的范圍在15~30 mm。時間信號曲線(TIC)的ROI 選取病灶強化最明顯、局部形態改變最明顯的區域,同時需要避開囊變壞死及出血區[10]。對腫塊性病變的形態、邊緣,強化方式、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類型進行分析,主要分為流入型(Ⅰ型)、平臺型(Ⅱ型)、流出型(Ⅲ型)。對非腫塊性病變的病灶分布、強化方式及對稱性進行分析,BI-RADS 4~5 級認定為惡性,BI-RADS 3 級及以下認定為良性[11]。
1.4 觀察指標 觀察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患者MRI 表現、擴散加權成像(DWI)、動態增強磁共振成像(DCE-MRI)及DWI+DCE-MRI 聯合診斷效能(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不同診斷技術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的診斷準確率與術后病理結果的一致性。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12,13]。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21.0 版本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患者MRI 表現比較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患者非腫塊樣強化的各種強化形態、內部特點、TIC 曲線、ADC 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腫塊樣強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患者MRI 表現比較[n(%),]

表1 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患者MRI 表現比較[n(%),]
2.2 DWI、DCE-MRI 及DWI+DCE-MRI 聯合檢查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的診斷效能 DWI+DCE-MRI 聯合診斷靈敏度、陰性預測值均高于DWI 診斷,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低于DWI 診斷(P<0.05),DWI+DCE-MRI 聯合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與DCE-MRI診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DWI、DCE-MRI 及DWI+DCE-MRI 聯合檢查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的診斷效能
2.3 不同診斷技術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的診斷準確率與術后病理結果的一致性 DWI+DCE-MRI 聯合診斷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診斷結果與術后病理結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894、0.901,P=0.000、0.000),且一致性高 于DWI、DCE-MRI 檢查患者(Kappa=0.816、0.823,P=0.000、0.000)。
乳腺數字化X 線檢查存在一定的誤診,會將乳腺腺病誤診為乳腺瘤,從而造成不必要的組織活檢,甚至是手術切除[14]。因此,如何對乳腺腺病與乳腺癌進行準確鑒別是影像學的一個難點問題。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組織分辨率和多參數成像特點,能夠發現病灶并顯示病灶及其結構特征,同時可提供病灶流動力學,是當前臨床檢測乳腺疾病的敏感技術之一[15,16]。但多模態磁共振成像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的診斷研究無統一定論,具體的價值還需要臨床不斷探索證實[17]。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患者非腫塊樣強化的各種強化形態、內部特點、TIC曲線、ADC 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腫塊樣強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通過多模態磁共振成像檢查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在形態、內部特點、TIC 曲線、ADC 值方面存在差異,可為臨床鑒別診斷提供豐富征象依據,進一步為臨床鑒別診斷提供有利條件。故,臨床鑒別診斷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可通過MRI 檢查結合以上參數進行綜合判斷。同時研究顯示,DWI+DCEMRI 聯合診斷靈敏度、陰性預測值均高于DWI 診斷,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低于DWI 診斷(P<0.05),DWI+DCE-MRI 聯合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與DCE-MRI 診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論提示DWI+DCEMRI 聯合診斷可提高診斷靈敏度、陰性預測值,一定程度預防漏診、誤診情況,與李娜等[18]的報道相似。分析認為,可能是由于一部分非鈣化型乳腺癌僅在DCE-MRI 掃描中表現為異常血流動力學或形態改變,而無水分子擴散受限。而DWI 掃描可反映組織內水分子運動,與細胞密度及細胞膜的完整性呈反比,利于與以上部分非鈣化型乳腺癌相反病例檢查,從而DWI+DCE-MRI 聯合診斷可提高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的整體診斷靈敏度[19,20]。此外,DWI+DCE-MRI 聯合診斷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診斷結果與術后病理結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且一致性高于DWI、DCE-MRI 檢查患者(P<0.05),該結論提示多模態磁共振成像DWI+DCEMRI 技術聯合診斷結果與手術病例結果一致性較為接近,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考慮原因為DWI+DCE-MRI 技術聯合診斷可充分發揮互補的特點,促進對部分特別病例的檢出,從而一定程度減少漏診、誤診情況。
綜上所述,多模態功能磁共振成像對乳腺腺病與非鈣化型乳腺癌的診斷具有積極的影響,DWI+DCE-MRI 技術聯合應用可實現多參數依據,提高診斷效能,促進非鈣化型乳腺癌早發現、早治療,進一步改善患者不良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