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波
(景德鎮昌江醫院B 超室,江西 景德鎮 333032)
輸尿管結石(ureteral calculi,UC)為泌尿外科常見病,多由腎結石下降阻滯于輸尿管所致,可引發腰腹部絞痛、血尿、尿頻尿急等癥狀,具有發病急、癥狀重、并發癥多等特點,需及時診治,以解除急痛癥狀[1,2]?,F階段,影像學檢查一直為該病首選診斷方式,其無創、快捷、簡單等優勢,獲得臨床廣泛認可[3,4]。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為當前常用影像學檢測手段,其結石表現為特殊聲影,對輸尿管梗阻及腎臟積水等病癥均具有良好檢出作用,可通過以上征象完成UC 診斷[5,6]。但輸尿管結構較為復雜,共包括三個生理性狹窄,由上至下依次為腎盂輸尿管連接部、輸尿管跨過髂血管處、膀胱壁處,可分為上、中、下段,其梗阻部位不同,癥狀亦存在一定差異,對其診斷結果造成了較大影響[7,8]。目前,臨床關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UC 不同節段的診斷研究尚不多見。對此,本研究選擇2019 年11 月-2022 年11 月景德鎮昌江醫院收治的60 例UC 患者資料,觀察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不同節段UC 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1 月-2022 年11 月景德鎮昌江醫院收治的60 例UC 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男性,年齡23~76 歲,平均年齡(49.73±8.11)歲;BMI 20~30 kg/m2,平均BMI(24.61±3.54)kg/m2;左側輸尿管結石33 例,右側輸尿管結石27 例。以上患者均伴有腰部絞痛、下腹部放射性疼痛、嘔吐等癥狀表現,其中,上段結石患者21 例、中段結石患者15例、下段結石患者24 例。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CT 檢查確診;②單側結石;③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伴腎結石者;②合并尿路感染者;③存在泌尿系統占位性病變或畸形者;④配合度不佳者。
1.3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 Voluson E8,美國)完成檢測,叮囑患者提前飲水,待膀胱充盈后,指導其取仰臥位,選擇腹部凸陣探頭(頻率2~5 MHz),對其雙腎及輸尿管進行全方位掃查。上段輸卵管結石檢測:指導患者取俯臥位或側臥位,對腎盂輸尿管連接處至骶髂關節上緣這一范圍進行掃查,注意探頭方向與壓力的調整;中段輸卵管結石檢測:指導患者取俯臥位或側臥位,對骶髂關節上緣至骶髂關節下緣范圍進行掃查,優先觀察髂動脈,并完成掃查輸尿管橫斷面,調整探頭角度與壓力;下段輸卵管結石檢測: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對骶髂關節下緣至膀胱范圍進行掃查,按需增加探頭壓力,完成輸尿管膀胱壁內側掃查后,適當降低圖像增益,隨后觀察內部有無強回聲團或聲影。若輸尿管或腎盂擴張,且輸尿管出現弧狀強回聲伴后方聲影等表現,可診斷為輸尿管結石。
1.4 觀察指標 ①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的UC 檢出率;②以CT 檢查為金標準,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不同節段UC 的診斷符合率。診斷符合率=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假陰性)×100%;③比較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不同節段UC 的診斷價值,包括診斷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診斷準確性=(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22.0 版本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處理,采用()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UC 的檢出率 彩色多普勒超聲的UC 總檢出率為71.67%,其中上段UC 檢出率為76.19%,中段UC 檢出率為73.33%,下段UC 檢出率為66.67%,見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UC 的檢出率[n(%)]
2.2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不同節段UC 的診斷符合率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上、中、下段UC 的診斷符合率分別為83.33%、76.92%、66.67%,見表2~表4。

表2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上段UC 的診斷符合率(n)

表3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中段UC 的診斷符合率(n)

表4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下段UC 的診斷符合率(n)
2.3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不同節段UC 的診斷價值比較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上段UC 的診斷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高于中、下段UC(P<0.05),見表5。

表5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不同節段UC 的診斷價值比較(n,%)
UC 為臨床常見上尿路結石,多發于中壯年男性,輕者可自行排出,重者則需借助手術或體外震波等手段治療,而全面掌握輸尿管解剖結構及結石的位置情況,是決定其治療方案的重要前提[9,10]。彩色多普勒超聲為UC 常用檢測手段,該技術可準確顯示結石引發的梗阻及積水征象,以強回聲光團、后方聲影為主要表現,在UC 等結石疾病檢測中具有積極診斷作用[11,12]。與此同時,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安全性高、重復性好,且費用低廉,其對腎集合系統液性暗區的分離度較高,不僅可有效反映結石的數量、大小、部位,且對其腎、輸尿管積水及腎皮質厚度也具有較高的檢測價值,可動態觀察腎臟及輸尿管內部,為UC 診斷提供詳細參考信息[13,14]。但受到輸尿管解剖結構及結石位置的影響,其在UC 疾病的診斷中存在一定漏診概率,且不同節段下該技術的檢測結果具有較大差異[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彩色多普勒超聲對UC 的總檢出率為71.67%,其中上段UC 檢出率為76.19%,中段UC 檢出率為73.33%,下段UC 檢出率為66.67%,提示彩色多普勒超聲對UC 具有良好檢出價值,且上段結石檢出率最高。同時,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上、中、下段UC 的診斷符合率分別為83.33%、76.92%、66.67%,且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上段UC 的診斷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高于中、下段UC(P<0.05),表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上段UC 的診斷價值優于中、下段UC。分析原因,輸尿管結石可引發不同程度的輸尿管擴張及腎盂積液表現,受到解剖結構的影響,其上段區域表現最為清晰,沿擴張輸尿管或積水腎盂遠端即可快速檢出并定位結石[17,18]。而中、下段輸尿管易受到腸道氣體的干擾,導致結石顯影不佳,進而出現漏診問題,影響診斷結果[19]。另一方面,較大結石往往難以通過輸尿管向下移動,多聚集于輸尿管近心段,由此推斷,相較于中、下段輸尿管,上段輸尿管結石的直徑明顯更大,其堵塞現象更為嚴重,更易引發輸尿管擴張及腎盂積液,因而顯像更為清晰[20,21]。而中、下段輸尿管結石的直徑普遍較小,其梗阻擴張及腎盂積水程度較輕,因此篩查診斷有一定難度[22]。除此之外,肥胖、膀胱容量小、膀胱充盈度不足等均是導致彩色多普勒超聲漏診的的常見因素,對其診斷結果也具有較大影響[23,24]。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在UC 檢測中具有確切作用,且對上段UC 的診斷價值優于中、下段UC。但本次研究基數較小,以上結論尚有待大樣本研究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