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萬載縣中醫院康復科,江西 萬載 336100)
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olumbar spine)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主要是由于前屈傷力造成椎體前半部分壓縮變形[1]。患者主要伴隨腰部疼痛、活動受限,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能力[2]。臨床通常采用椎體成形術治療該病,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各項功能減退,加之手術創傷造成的疼痛,患者容易產生心理壓力[3]。同時多數患者合并基礎疾病,機體耐受性差,術后恢復慢,并發癥發生風險大[4]。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可循序漸進地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患者容易接受,利于護理效果的實現[5]。本研究結合2019 年9 月-2022 年7 月在我院診治的56 例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觀察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對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9 月-2022 年7 月萬載縣中醫院診治的56 例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8 例)和觀察組(28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3 例;年齡58~83 歲,平均年齡(69.33±1.20)歲。觀察組男17 例,女11 例;年齡57~81 歲,平均年齡(68.23±1.19)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能性。所有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診斷標準,且經X 線片確診[6];②年齡均大于58 歲;③認知、精神均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合并嚴重重要臟器疾病者;③依從性較差,不能配合者,且隨訪資料不完善。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①心理護理:與患者主動交流,了解不良心理情緒原因,并給予針對性疏導;②基礎護理:遵醫囑給予基礎護理和治療,并密切觀察病情;③康復護理:術后告知患者康復注意事項,并教會自我護理、康復方法;④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并按時提醒患者到院復查。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①術前指導:責任護士術前指導患者進行肺部訓練,每天指導患者進行仰臥位訓練,3 次/d,30 min/次。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排尿、排便訓練。②術后翻身:術后6 h 責任護士幫助患者進行軸線翻身,2 次/d,并確保腰部保持平直,術后第2 天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自行翻身。③術后下肢訓練:術后5 h,觀察患者具體情況,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被動屈伸、踝關節旋轉運動;術后24 h 進行直腿抬高運動,首先將一側下肢抬高值20°,保持5 s 后,緩慢放下換另一側下肢,10 min/次,4 次/d,每次雙側下肢交替進行;同時開展抗阻力伸膝訓練,雙側交替,5 min/次,3 次/d。術后第3 天開展床上蹬自行車運動,雙側交替,3 次/d,5 min/次。④體位及功能訓練:術后第7~14 天指導患者進行挺腹訓練,10 min/次,3~5 次/d。⑤腰背肌功能訓練:術后第15~20 天,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以頭部、雙肘、雙足5 點為支撐進行腰背肌功能訓練,10 次/d,5 s/次。第21 天以后以雙足和頭部3 點為支撐點,第35 天后循序漸進的以雙手和雙足4 點為支撐點進行腰背肌功能訓練,15 次/d,5 s/次。⑥出院前依據患者功能恢復情況,制定出院后鍛煉計劃,指導患者出院后仍然進行適當功能鍛煉,并依據出院前恢復情況適當增加活動量和強度,以早期恢復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連續護理干預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評分、腰椎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及并發癥(壓瘡、感染、愈合延遲)發生率。
1.4.1 疼痛評分[7,8]采用視覺模擬法(VAS)評估,量表總分10 分,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4 個疼痛等級,分別為0、1~3、4~6、7~10 分。
1.4.2 腰椎功能評分[9]采用腰椎JOA 量表評估,包括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常活動受限、膀胱功能,總分29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腰椎功能越佳。
1.4.3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10,11]包括日常進食、修飾、廁所等日常活動,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獨立性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4 生活質量評分[12]采用GQOLI-74 綜合評定量表評定,包括生活、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4個維度,總共74 個條目,每個維度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2.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后疼痛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2.3 兩組腰椎功能比較 兩組干預后腰椎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腰椎功能比較(,分)

表3 兩組腰椎功能比較(,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維度(生活、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2.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通過手術治療,可更準確地恢復腰椎解剖結構,從而確保腰椎功能的恢復[13]。但是手術會對腰椎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傷,影響術后腰椎功能恢復[14]。同時手術創傷會造成炎癥因子釋放,刺激游離神經末梢,從而增加患者疼痛敏感度[15]。加之老年患者機體的特殊性,術后恢復受到嚴重影響[16]。常規護理注重基礎疾病干預,對功能恢復方面缺乏針對性,不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復[17]。骨折術后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同康復階段應開展不同方法、不同強度功能訓練,通過逐步過渡,不僅利于患者訓練耐受,而且符合功能恢復原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恢復快速,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開展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可縮短下床活動時間,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分析認為,開展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符合骨折愈合原則,利于骨折愈合,從而可縮短住院時間[18]。同時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疼痛評分降低,且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給予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可降低疼痛評分,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護理耐受性,確保護理的順利開展。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以循序漸進為節點,給予相應強度的功能護理干預(功能位鍛煉、科學指導等),進而可減輕患者的疼痛。同時訓練強度由低強度逐漸增強,能夠防止因過大的運動強度導致的劇烈疼痛[19,20]。干預后,觀察組腰椎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術后開展循序漸進的功能訓練,可加速腰椎功能恢復,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同時可有效改善因腰椎功能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促進患者恢復日常生活能力。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該護理模式符合護理學促進健康、協助康復和減輕疼痛宗旨,以患者實際現狀為基礎,在不同階段開展不同強度和方法的功能鍛煉,從而可通過科學胸腰椎功能訓練,促進腰椎功能恢復,從而促進生活質量水平恢復或提高。另外,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循序漸進護理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從而確保良好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對老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術后恢復均具有積極的影響,可促進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質量水提高,預防并發癥,縮短住院和下床活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