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華 惠凱
龍芯中科新發布的3A6000 處理器為國產處理器擴大市場份額再添助力,也帶動了二級市場的做多熱情。有券商預計,龍芯中科大概率將于明年扭虧為盈。
在龍芯中科以外,海光信息等也在積極進行國產處理的技術和產品突破,這構成了國產處理器的頭部陣營。除了頭部公司,近期另一家國產處理器開發商——上海兆芯宣布啟動IPO輔導。這意味著,國產處理器陣營未來也將開啟新的競爭局面,有投資人表示,國產處理器的最大難點不是內部競爭,而是生態建設。
近期,國產信創產業的核心部件——處理器領域紛紛取得重大進展。有著“國產CPU 第一股”的龍芯中科可謂其中的佼佼者。11 月28 日,龍芯中科正式發布了新一代高性能處理器“龍芯3A6000”。重大技術升級的新產品上市在即,投資者用真金白銀表達了樂觀期許。10 月底龍芯3A6000 預熱以來,龍芯中科二級行情一并啟動,從75 元漲至最高133 元以上,上漲趨勢還在持續。
此時部分上市前新進股東選擇落袋為安。公司近期公告顯示,有原始股東實施了減持。比如寧波中科百孚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7 月14 日-12 月4 日累計減持占總股本5%的股票,持股比例降至7.88%。
對于信創市場,平安證券TMT 行業分析師付強此前透露:率先探路國產替換的是政務市場,商業市場中以8 大重點行業為主,金融行業進度較快,電力、電信、能源、交通、醫療等7大重點行業正有序跟進。據他測算,比如2023 年,信創PC 和服務器市場規模分別是451 萬臺、49.8 萬臺,對應總貨值大約500 億元左右。按照付強的估計,政務市場、8 大行業的PC 或將在2028 年前實現替換目標。
相較于Intel 的新款處理器,3A6000 目前主頻是2.5G 相對較低,實際使用體驗各有優勢。綜合多位半導體產業專家的測評結果,3A6000 實際性能與Intel 2020 年發布的十代酷睿i3 處理器i3-10100 接近(同為四核八線程處理器),后者的主頻是3.6GHz。也就是說,3A6000 的性能可以滿足多數商務和政務辦公需求。
“芯片的性能需要綜合測試和評估的,主頻只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有著長期產業背景的投資人,中歐資本董事長、華為前副總裁張俊向本刊表示:“在早期使用MIPS 架構的基礎上,龍芯中科的最新產品通過努力添加指令集的方式,來更多更好地適應X86 的應用,這是比較實際的好辦法,獲得了較好的用戶體驗?!?/p>
較低的主頻、較高的體驗,反映了3A6000 以獨具特色的架構設計盡可能彌補了工藝短板的影響。這種路線和企業的資金實力有一定關系。龍芯中科資產負債率顯示,龍芯中科去年底的賬面貨幣資金是6.96 億元,今年三季末是3.51 億元。其現金流量表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金額,與其貨幣資金金額一致。據本刊了解,以當前PC 和服務器用7nm 芯片為例,單次流片成本就高達3000 萬美元。中小型芯片設計廠商減少流片次數,有助于節省資金。
作為一家科創板公司,“含科量”是應有之義。iFinD 顯示,2020-2022年,龍芯中科的研發費用分別是1.64億元、2.81 億元、3.13 億元。同期全口徑的研發投入總額從2.1 億元增至3.98 億元。具體來看,龍芯中科2022年的研發費用中工資薪酬是1.97 億元,對應616 位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是32 萬元。對比另一家信創領域的重點企業、同樣也是國產處理器開發商的海光信息(688041.SH),去年研發費用中的工資薪酬是7.98 億元,對應1283 位研發人員的人均薪酬約為62萬元。
從員工規模的角度,龍芯中科更加偏向于研發型公司,員工規模不是很大。iFinD 顯示,2020 年末-2022 年末,龍芯中科的總員工數從647 人增至913 人,總體規模低于千人。而且從員工結構來看,截至去年底,龍芯中科的員工中有616 人是研發人員,銷售人員136 人。2020 年末-2022 年末,龍芯中科的研發人員/銷售人員的比例從5:1 降至4.5:1,顯示公司在重視研發能力建設的同時,在產品市場化方面擴大投入。
如果以市值的角度,以同花順芯片設計概念為樣本,龍芯中科截至本周五的市值是477 億元,排在同行業前五,員工總數則排在30 名開外。從人均市值角度看,龍芯中科的人均市值(最新市值/截至2022 年末員工總數)大約0.52 億元,僅次于東芯股份、鋮昌科技,高居第三。
另外,華為鯤鵬也是信創市場的強大選手。曾在華為擔任過高管的張俊表示,華為是一家銷售牽引、市場導向的企業,研發人員與銷售人員的比例大概是1:1,“銷售搞不定的技術問題,由工程師飛到客戶現場處理?!?/p>
公告顯示,龍芯中科IPO 募資主要投向兩個項目,先進制程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和高性能通用圖形處理器芯片及系統研發項目,另外還有補充流動資金,計劃使用募集資金35.12 億元。但龍芯中科實際募集凈額為24.2 億元,因此,其先進制程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和高性能通用圖形處理器芯片及系統研發項目計劃使用募集資金從12.58 億元和10.54 億元變更為7 億元和5.2 億元。截至2023年6 月30 日,公司累計使用募集資金15.68 億元,募集資金專戶結余8.52 億元。剩余IPO 募資的后續投入將支持其3B6000/3B6000/3D6000 等以及下一代的3A7000 及配套橋片等器件的研發產銷。比如在11 月28 日發布會上,其高層公布了定位于服務器的新品3C6000 處理器。
另一方面,對于硬件公司來說,銷售服務必不可少,特別是重大技術升級的新型產品在早期推出階段,往往面臨故障較多、軟硬件和使用習慣的磨合等困難,一支強大的售后服務隊伍有利于盡快滿足用戶需求。從公開報道來看,華為硬件業務的成功,一支強大的駐場服務隊伍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在國產處理器領域,華為更是重磅級選手。其旗下的鯤鵬事業部推出了采用ARMv8 指令集的“ 鯤鵬KP920”CPU,不僅推出較早、迄今已有4 年,還是國產CPU 中工藝制程最先進的一款,采用7nm 工藝,積累了大量用戶。今年5 月的鯤鵬開發者峰會上,華為相關負責人透露鯤鵬生態開發者超過200 萬人、合作伙伴達4500家。華為擁有較出色的售后服務體系和傳承,這是鯤鵬能獲得大量客戶青睞的重要利好因素。
因此,有投資者向龍芯中科提問,“有企業采購和技術人員表示,龍芯銷售人員很不專業,沒法解釋龍芯的特點和優點,沒法回應對手的攻擊銷售術語,沒銷售技巧,有的地區銷售人員甚至已經消失了很長時間。請問龍芯銷售人員是否熟悉龍芯產品?”龍芯中科在11 月6 日回復中坦言:“龍芯公司包括辦公電腦、郵件服務器、網站服務器、OA 服務器、ERP 服務器、網絡安全產品,均使用龍芯CPU。龍芯的銷售需要改進的地方挺多的,正在改進中。但我要求銷售要有底線。總體上,龍芯發展的主要矛盾還是產品能否滿足市場需求的矛盾,主要體現在系統性價比和軟件生態?!?/p>
江西省信息安全產業信創聯盟的副秘書長黃德耀表示:“競爭力不在于單獨的某家廠商自身售后能力的問題,而是由廠商自身的生態資源整合能力所決定的。售后服務的落地工作需要網格化的生態網絡基礎做支撐,單一廠商的自有售后團隊完全無法滿足未來龐大的信創市場容量需求。所以我更看好有生態整合能力的廠商;其次是對售后網絡的總體協調和售后質量把控能力,能夠規范網格化的售后服務水平按照自身要求執行,這是獲得市場認可的很關鍵因素?!?/p>
就財務數據來看,截至目前龍芯中科的優勢更多體現在工控類芯片業務上,毛利率高且較為穩定。受到去年以來半導體行業性不景氣等內外因素的綜合影響,去年公司營收7.39 億元,同比下滑約38.5%。此次發布的3A6000 意味著龍芯中科在PC 和服務器處理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帶動信創業務業績貢獻的提升,拉動營收重回正增長。
張俊表示:“研發一款處理器固然難,更難的是生態。成功的Windows、安卓、iOS 體系,無一不歷經十幾年的生態構建工作?!北热缭谌填I域,據本刊從西南地區一家中型券商處獲悉,該公司去年正式推動信創和軟件國產化工作,今年10月再次強調加快替換。比如對于辦公軟件,該券商要求用WPS替換office和adobe PDF,而國產信創計算機對WPS的支持更好,加之新產品的推出,有望帶動相關軟硬件設備銷量的進一步增長。
短期來看,不少分析師研判龍芯中科的股價仍有上行空間。西南證券分析師王謀測算,龍芯中科2023-2025 年營收分別為7/13/15 億元,未來三年復合增速有望達到27.7%,給予公司50 倍PS 估值,對應目標價157.76 元,上漲空間還有兩成以上。平安證券分析師付強測算,龍芯中科將在2024 年扭虧為盈,預計明年凈利潤約1.5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此前的測算,他對龍芯中科明年利潤的最新測算目標有所下調。
從新產品迭代角度而言,12 月11日,龍芯中科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回答了產品研發思路:“下一代通用處理器桌面產品將進行結構優化,爭取每GHz 的性能再提高20%-30%。如果是換新工藝也就提高這么多,先進工藝流片費用很高,不能用先進工藝試錯,用已有工藝完成結構試錯后再改到更先進工藝…… 在新工藝上,要研制DDR5 PHY、PCIE PHY、各類寄存器堆、鎖相環等IP,現在已經開展對新工藝的評估,2024 年將研制這些IP 并開展測試片研制,等這些IP 成熟了,對新結構的驗證也完成了,時間是對得上的。在此基礎上再用先進工藝提高主頻,這時候龍芯CPU 性能就處于世界領先行列了?!?/p>
在龍芯中科之外,同一年同樣登陸科創板的海光信息也是信創市場的重量級選手。其早期獲得了AMD 授權的X86 架構,當前主要應用于服務器和工作站領域的主力處理器型號海光C86-3250,是國產處理器陣營中性能較出色的一款,較早投入市場。
當前,信創處理器領域大約有6家龍頭企業。張俊認為,經過幾年的激烈競爭后,市場格局會進一步聚焦到3 家企業左右,“華為鯤鵬有望享有更高的市占率。”
另外,“后備”龍頭也可能沖擊現有競爭格局,繼龍芯中科、海光信息之后,今年8 月,另一家國產處理器開發商——上海兆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申報IPO 輔導,輔導券商是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