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之梅
近日,在強冷空氣影響下,全國多地開啟“速凍”模式,迎來今冬最冷時段,這也使得無縫保暖內衣進入銷售旺季。
相較于傳統服裝,無縫服裝有著舒適、彈性、透氣、貼體的優點。而且隨著人們對著裝舒適度追求的提高以及服裝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無縫成衣正逐漸成為人們服裝選擇的新“寵兒”,更被廣泛應用于塑身服、運動內衣、瑜伽褲、泳裝等眾多服飾的制造中。
由于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們對紡織服裝產品的消費需求同樣發生較大變化,并從實用性、經濟性逐漸向舒適性、文化性和個性化轉變。其中,無縫成衣由于無側縫、不同組織結構間無縫連接、不同原材料間無縫連接等特點,具備了較高合體性和舒適性,成為了傳統服裝產業發展與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實早在20 世紀80 年代,無縫針織概念已然出現。尤其是在我國,無縫服裝行業更是蓬勃生長。據了解,受益于全球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趨勢,2005年以來中國無縫服裝企業通過主動融入國際無縫服裝產業鏈,從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到制造工藝水平均有較大程度的提升。據相關報道顯示,2018年義烏無縫服裝行業已擁有各類生產設備3.5萬余臺,年產無縫服裝超過五億套。
由于舒適性和貼合度的優勢,無縫技術在內衣領域的大量應用,也成為了一種必然的結果。據了解,早在1984年,意大利勝歌公司就申請了無縫內衣針織機的專項權利,無縫技術也開始應用于內衣領域。有業內人士表示,無縫內衣需采用專用的無縫內衣生產設備,通過緯編的方式生產出完整針織產品。因為在產品的不同部位加織不同的組織結構,因此不需要裁剪和縫合,是一次成型的內衣。相比傳統內衣,其彈性更好、穿著更舒適,近年保持著較快增長。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無縫需求景氣度高,市場空間大,無縫服飾下游以內衣及運動服飾為主,均為服裝高景氣的子品類,中國無縫貼身服裝2013-2022年產量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8%。
實際上,無縫成衣市場的景氣度不斷提升,離不開服裝生產與數字智能化技術的深入融合。據了解,無縫成衣所運用的無縫針織技術,是以人體曲線數據庫和人體生理機能需求的數字化模型為基礎,依托電腦輔助設計工具完成款式設計,采用工業智能數字化控制技術,使紗線以“立體的、一片的”造型結構直接從工業針織機器上成為服裝產品。
總體來看,無縫針織使用專用無縫針織設備,運用電腦的數字化模擬功能,以三維立體形式生產的一次性成型服飾,使頸、腰、臀等曲線部位無需縫合,可以做到從紗線到成衣直接完成。
近年來,無縫服飾更是將“觸角”由內衣“伸展”到運動外衣等。浙商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因無縫服飾摩擦較少且具有更好的美體塑形效果和透氣彈性功能,市場空間正逐步打開。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無縫服飾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僅占服裝行業的5% 左右,預計該細分品類將迎來較快增長。
且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無縫織造技術一次成型的特點,省略面料織造的整道工序,并精簡裁剪和縫合這兩道工序的部分工作,在生產過程中可減少原料浪費、節省勞動力成本,技術優勢十分顯著。
而部分上市公司的經營數據,則更直觀地顯現無縫成衣這一細分賽道的“光明前景”。作為國內少數能生產無縫成衣的企業之一,據彩蝶實業(證券代碼:603073. SH)公告顯示,2018 年至2022年,公司無縫成衣毛利率由27.20%增至34.13%;貢獻營收比例也從10.13% 增至16.89%,正成為其繼滌綸業務后的新業績增長極。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無縫成衣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傳統制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料和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而無縫成衣減少了廢料產生和能源消耗,更加環保可持續,符合當下社會對綠色生產的要求。另外,隨著全球紡織服裝產業的轉移和發展,中國無縫服裝企業已經在國際無縫服裝產業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為中國無縫成衣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平臺,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風物長宜放眼量。憑借高效率、高質量、高自由度和可持續發展等優勢,無縫成衣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無縫成衣有望在未來成為制衣行業的主流趨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