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華 豆黨鋒
2023年高考作文試題特別是全國卷作文試題,試題材料短小精悍卻內涵豐富,既借鑒了近年來任務驅動型作文聚焦時政熱點、多年前老材料作文寫作角度多元的優點,又立足新教材的整本書閱讀,借鑒了命題作文或話題作文在試題材料中呈現寫作關鍵詞的命題形式,從而彰顯出極大的融合性,又因試題的寫作任務大多立足試題材料給考生帶來的啟示,故此類作文可稱為“融合啟示類作文”。
【2023年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
以上兩則材料出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了普遍的道理。請據此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題聚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以“百年變局”為命題背景,關聯“國際關系、文明互鑒”等熱點問題,多角度地引導考生深入思考“自我”與“他人”之間的辯證關系,旨在培育能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新時代青年。考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奪取高分。
1.材料內涵的分析。試題材料以“燈”與“花”為喻,形象地闡釋了“自己”與“別人”、“一花”與“百花”之間的辯證關系,內涵豐富又深刻。
2.寫作主題的確定。雖說試題立意的關鍵詞為“自己”與“別人”、“一花”與“百花”,但考生的寫作重點應該在“別人”與“百花”上,切忌文章寫作主題主次不分或本末倒置。
3.行文思路的彰顯。試題要求考生闡述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所蘊含的普遍的道理,考生可從“道理是什么”“為什么要踐行此道理”“踐行此道理之后的影響”等角度構思行文。
4.思維品質的呈現。在思維品質的呈現上,考生可從個人的角度構思行文,亦可從國家、民族的角度構思行文,當然,文章欲彰顯思維品質,應將上述幾個角度結合起來構思行文。
由上例及近年其他高考作文試題可以看出,新高考背景下的融合啟示類作文既借鑒了老材料作文注重考查考生審題能力的優點,又借鑒了命題作文、話題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某些優點,同時還落實了新教材中整本書閱讀、群文閱讀的測評理念,綜合考查了考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四大語文學科素養,從而呈現出以下顯著特點。
1.試題材料聚焦或暗扣時政熱點。如2023年全國甲卷“技術與時間”聚焦時政熱點“科技與人文”,2023年全國乙卷“燈、花之喻”聚焦時政熱點“國際關系”“文明互鑒”等,2023年新課標Ⅰ卷“故事的力量”聚焦或暗扣時政熱點“中國力量”“中國智慧” 等。
2.試題材料短小精悍。如2023年全國甲卷“技術與時間”試題材料字數為31字,2023年全國乙卷“燈、花之喻”試題材料字數為82字等。
3.試題寫作角度多元。如2023年全國甲卷“技術與時間”可選擇議論性文體來闡述“科技”與“人文”之間的辯證關系,亦可擇取一個現象、一個故事、一段經歷寫一篇記敘文,還可寫一篇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品;2023年新課標Ⅰ卷“故事的力量”可寫成記敘文,通過講述自己、他人、國家、人類的故事來表達自己對“故事的力量”的感悟,也可寫成議論文,對“故事的力量”進行闡述,還可寫成散文。
4.試題材料包含有關立意的核心詞。如2023年全國甲卷“技術與時間”有關立意的核心詞是“技術”“時間”“仆人”,2023年新課標Ⅰ卷“故事的力量”有關立意的核心詞是“好的故事”“力量”,2023年新課標II卷“青少年的空間”有關立意的核心詞是“放松”“沉淀”“成長”。
5.有關立意的核心詞具有深層含義。如2023年全國甲卷“技術與時間”,“仆人”比喻人被時間控制;2023年全國乙卷“燈、花之喻”,“吹滅別人的燈”比喻打壓、制裁、遏制他人,“一花”比喻自己,“百花”比喻他人。
6.有關立意的各核心詞之間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或思辨性。如2023年全國乙卷“燈、花之喻”有關立意的各核心詞“自己”與“別人”、“一花”與“百花”,它們之間存在辯證關系;2023年新課標II卷“青少年的空間”有關立意的各核心詞“放松”“沉淀”“成長”,它們之間也存在邏輯關系。
根據以上命題特點,新高考背景下的融合啟示類作文可采取“起—承—轉—合”的結構從以下幾個方面奪取高分。
1.緊扣試題材料內涵或試題材料給予的某一啟示開篇
融合啟示類作文試題材料的內涵十分豐富,考生可立足試題材料整體內涵給予的啟示進行立意,亦可立足試題材料內涵某一角度給予的啟示進行立意。考生將獲得的啟示作為文章的中心觀點置于開篇,便能讓文章觀點突出、中心明確。
如2023年全國乙卷優秀作文《揚開放包容之精神,鑄美美與共之品質》之開篇——
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引述試題材料】習近平總書記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告訴我們:只有用開放包容的姿態與他人打交道,才能促進共同發展。【揭示試題材料內涵】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們一路披荊斬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與我們中華民族開放包容的品質息息相關。立足新時代,我們應繼續弘揚這種開放包容的精神品質,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中心觀點】
2.文章主體應緊扣啟示從多個角度展開論證
寫作融合啟示類作文時,考生獲得的啟示即為文章的中心觀點,因此,考生在文章的主體部分應對中心觀點進行多角度的論證,如此方能使文章論證充分。
如2023年全國乙卷優秀作文《以開放包容之精神,奏時代發展之凱歌》之主體片段——
開放包容的精神是個人取得成功的必備品質。【從個人品質的角度論述】
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不計前嫌,兩人共同譜寫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想將孫臏置于死地,最終卻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藺相如和龐涓都是有才之人,但他們的結局卻大相徑庭。不難看出,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必須要有開放包容的精神品質。
開放包容的精神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從國家發展的角度論述】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無論是漢族人士還是番邦人士,只要有真才實學,就都能得到重用,因而開創了“貞觀之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晚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拒絕接納國外先進的科技和文化,最終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
開放包容的精神是實現經濟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論述】
過去數十年,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各國在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合作,實現了優勢互補。實踐證明,開放合作是增強國際經貿活力的重要動力,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現實要求,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
3.文章內容應豐富以求論證有力
“內容豐富”是“發展等級”中的一項重要標準,融合啟示類作文與多年前的老材料作文具有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融合啟示類作文也是在論證一個話題,因此,只有豐富的內容,才能充分論證考生從試題材料中獲得的啟示。
如2023年新課標I卷優秀作文《中國故事中的中國力量》之主體片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科技突飛猛進的中國故事,讓我汲取了自立自強的中國力量。
于敏,這位沒有留過洋的物理學家,在原子核理論研究的巔峰時期,他毅然服從國家的安排,開始從事氫彈理論的探索研究工作。從那時起,他便開始了長達28年的隱姓埋名。1967年6月17日,羅布泊沙漠深處,蘑菇云騰空而起,一聲巨響震驚世界: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科技方面“點”上的素材】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蘇聯用了6年3個月,而中國僅用了2年8個月。今天,“墨子”傳信、“蛟龍”探海、“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嫦娥”探月……【科技方面“面”上的素材】一項項科技成果背后的中國故事無不彰顯著自立自強的中國力量,這種力量給了我面對困難絕不退縮的勇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文化百花齊放的中國故事,讓我汲取了智慧生活的中國力量。
改革開放初期,“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成為多數人的生活準則,但當我們的錢包逐漸鼓起來時,我們又發現,生活除了需要“物質財富”,還需要“詩和遠方”。于是,我見證了文化百花齊放的中國故事:《中國詩詞大會》《綠水青山看中國》《考古公開課》等文化類節目火爆熒屏;廣場舞、社區文化舞臺熱鬧非凡;看電影、賞演出、聽音樂已成為多數人工作之余的首選休閑方式…… 【文化方面“面”上的素材】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不僅富了“口袋”,還富了“腦袋”。文化百花齊放的中國故事,讓我汲取了智慧生活的中國力量,這種力量給了我追求多姿多彩人生的智慧。
4.聯系時代以突出文章的現實意義
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融合啟示類作文試題材料給予考生的啟示往往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如果考生不聯系時代來行文,文章的立意就會顯得沒有高度。在具體操作中,考生可以時代為背景立意,亦可聯系時代升華啟示。
如2023年新課標II卷優秀作文《沉淀自我,助力復興》之片段——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立足時代】在這個過程中,時代青年積極投身經濟建設,通過創新創業、職業發展等方式,為國家的繁榮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不過,時代青年也應更珍惜這個時代給予的機遇和平臺,關注社會發展,了解國家和社會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不斷沉淀自我,努力提高綜合素質,通過志愿服務等方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貢獻力量。【指出時代青年的家國責任】
5.回扣試題材料及其給予的啟示結尾
回扣試題材料及其給予的啟示結尾,既能在結構上使文章首尾圓合,又能在內容上使文章中心突出,從而再次告訴閱卷老師“我的文章沒有離題”。
如2023年全國甲卷優秀作文《莫做時間的仆人,要做時間的主人》之結尾——
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但若技術的發展讓我們成了時間的仆人,就很可悲了。【回扣試題材料】因此,面對技術的發展,我們一定要做好規劃,以便更好地利用時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避免成為時間的仆人。【回扣試題材料給予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