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松

[摘 要]電價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傳統經營預測方式已無法滿足電力企業應對電價波動等風險的需求。國網浙江海鹽供電有限公司在已上線財務中臺、營銷2.0、PMS3.0等系統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化思維、數字化技術,通過分析影響因素、搭建預測模型、拓展分析頻道、構建信息平臺,探索出一條經營預測數字化轉型新路徑,實現了經營預測精準高效、過程管控靈活有力、經營決策科學合理。
[關鍵詞]電力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管控;經營預測
經營預測,是指企業根據現有的經濟條件和掌握的歷史資料以及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對生產經營活動的未來發展趨勢及狀況進行的預計和推算。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做好經營預測工作,對整個市場的發展趨勢做出科學、精準的判斷,為公司決策和規劃提供依據。
對于我國電力企業而言,近年來,電價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和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加快,都對企業經營預測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運用數字化思維、數字化技術,對傳統經營預測工作方式方法進行升級換代,成為企業應對市場風險、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選擇。
(一)適應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必然選擇
2021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和國內電力、煤炭供應持續偏緊、電力需求超預期增長以及能耗雙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電力供應出現區域性短缺、電價持續高位運行的情況,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限電限產的情況。
2021年10月中下旬,國家發展改革委陸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關于組織開展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市場,同時電網企業還要做好未直接參與市場化交易用戶代理購電工作。
近兩年,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隨行入市、能漲能跌”的電力價格體系已經形成,電網企業從傳統的“購銷價差”經營模式轉變為收取“過路費”經營模式。
在這一情況下,企業原有的經營預測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的需要,亟須建立一套適用的經營預測體系,以適應深刻變化的新形勢和新環境。
(二)貫徹數字化轉型戰略的重要舉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2022年,在國網浙江電力年中工作會議上,尹積軍董事長在作《穩字當頭保供電,穩中求進促轉型,加快數字化牽引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建設》工作報告時,更是把數字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企業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因此,推進經營預測數字化,成為國網海鹽縣供電公司貫徹落實國家、國網浙江電力數字化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和具體實踐。同時,公司已經上線的財務中臺、營銷2.0、PMS3.0等系統,也為經營預測工作接入業務數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三)滿足公司內部管理提升的迫切需要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對內部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經營預測方面,主要體現在對預測的響應速度和精度的要求更高。然而,公司目前的經營預測模式主要是通過Excel線下表格計算和財務管控系統填報,方法原始、效率低下、標準不一,預測結果無法靈活出具,結果偏差無法溯源分析,關鍵指標無法實時監控,越來越無法滿足多維、精益、高效的企業管理現代化要求。
特別是電價市場化改革以后,電價的波動性使得企業經營預測日趨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傳統的方式無法根本無法保證預測的精度,亟須推進經營預測數字化,以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效能。
(一)分析改革影響,適應調整購售電預測邏輯
電力市場化改革對電網企業的影響和沖擊是方方面面的。在經營預測方面,最主要、最直接的影響因素,還是購售電價帶來的三個轉變:
1.購售電價由固定向波動轉變
電價由傳統的政府核定改為由市場決定,從相對固定向隨市場波動轉變。從2021年12月至今公布的代理購電價格來看,各月電價變化幅度較大。售電價預測的準確性會對市縣供電公司售電收入產生重大影響,通常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亟須找出影響電價變化的動因,建立模型單獨預測電價波動趨勢。
2.購售預測由分開向聯動轉變
電網企業經營模式開始從傳統購銷價差模式全面轉向輸配電價模式。在全省層面,購售電價以輸配電價為紐帶進行聯動,購售電預測亟須從傳統的購售兩側分開單獨預測轉變為以輸配電價為核心的購售聯動預測,以保證購售兩側電價同向波動聯動變化,使電價預測偏差不會對全省電網經營利潤預測產生重大偏差。
3.電網收入由不定向確定轉變
電力市場化改革后,準許收入盈余清算逐步變得清晰。未來,電網企業實際收入有可能會嚴格鎖定在核定準許總收入額度內。因此,在購售電預測中,需做好輸配電價收入的測算,電量預測時需按用戶類型、電壓等級等進行多維度拆分,為后續測算、清算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二)搭建預測模型,調優提升預測結果準確性
國網海鹽縣供電公司推進經營預測數字化,摒棄傳統主觀經驗判斷預測方法,按照“識特征、選模型、驗數據”三步走,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不同層級單位、不同時間場景的業務活動變化規律和特征,挑選最適合預測模型,可滿足不同層級單位、不同時間場景預測需求。同時,通過做好數據驗證和模型調優,能夠不斷提升預測結果的準確性。
1.識別業務特征
通過梳理2017- 2021年業務數據,對每一項業務歷史數據價值進行分析和挖掘,識別業務活動特征,摸清業務實質,鑒別影響動因,歸納總結出五大類業務特征:
一是變動趨勢穩定,各年歷史數據呈逐年增長或逐年下降規律,比如投資性房地產、長期待攤費用等。
二是與影響動因關聯性強,比如售電量受到GDP、節假日、溫度等多重因素影響。
三是受指標考核限定,比如貨幣資金、存貨均須控制在上級下達的限額指標內。
四是內在邏輯明確,比如人工成本中工資、社保、職工福利、工資附加等與工資總額具有明確的比例關系,購售電量以線損進行聯動,購售電價以輸配電價進行聯動。
五是無明顯規律,隨機性較強,如營業外收入中的臺風保險賠款等。
2.選挑適用模型
根據業務活動特征識別的結果,為每一項業務選擇適用、科學、合理的預測方法,將復雜業務通過大數據建模、事項化展開、動因分析等方式層層拆解。
一是針對變動趨勢穩定的,選擇固定比例法、平均增長率法、趨勢外推法等預測。
二是針對存在影響動因的,選擇線性回歸法、時間序列法等預測。

三是針對受指標考核限定的,按不超出考核指標限定預測。
四是針對內在邏輯明確的,按相應邏輯計算預測。
五是針對無明顯規律的,選擇近3年滾動平均值法預測。
3.驗證數據結果
利用模型對近幾年歷史數據進行驗證,比對預測結果和實際發生數據,驗證測算邏輯的合理性。同時針對偏差較大的,進一步分析原因,調整優化測算模型,不斷提高模型的科學性和精準性,降低預測偏差率。
4.售電量預測模型舉例
通過分析年度售電量規律,發現與GDP線性高度相關,便選擇了GDP回歸預測法。
通過分析月度售電量規律,發現存在明顯季節影響因素,便選擇了時間序列法。同時,在數據驗證時發現每年春節所在月份預測偏差較大,于是在時間序列法中加入了春節影響因素,調優預測模型,預測結果準確性大幅提升。
通過分析日售電量規律,發現存在明顯“6+1”波動趨勢,便選擇了區分工作日/公休日預測法,預測偏差顯著降低。
(三)拓展分析頻道,輔助公司科學化經營決策
依托經營預測結果,通過梳理指標聯動關系,開發多維聯動分析、多變量優化等模型,拓展分析頻道,靈活開展經營結果敏感性分析、反向規劃求解等,有助于關鍵指標管控,輔助公司科學化經營決策。
1.厘清聯動關系,搭建動因、結果指標邏輯框架
企業經營管理中,各項指標存在嚴密的邏輯關系。利用“利潤=收入-費用”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兩個會計恒等式,將各項指標有機地串聯起來,從而分析業務經濟活動對公司經營情況的影響,確定公司經營管理的各項動因指標和結果指標邏輯框架。
比如,投資、電量、電價等基礎性的業務指標,處于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最前端,是決定公司經營成果的重要動因。量價共同作用形成收入,是公司利潤水平和現金流入的重要支撐。利潤、資產負債率和EVA等成果性的財務指標,處于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最后端,是各項業務統籌平衡后的客觀結果,是一切經營活動的綜合體現,對前端業務指標具有約束作用。(各項經營指標邏輯框架如圖1所示)
2.多維聯動分析,實現結果指標敏感性正向測算
為滿足在不同場景下對預算指標的測算及敏感性分析,準確高效地為經營決策提供輔助,搭建多維聯動分析模型,實現動因指標到結果指標正向測算。
通過在變量區設置重要性較高的動因指標,可進行單變量或多變量組合,在不同動因指標變動場景下,計算成果指標,進行敏感性分析,支持經營決策。
3.多重變量優化,實現動因指標最優值反向求解
在已知成果指標的情況下,為滿足進行動因指標測算的需要,搭建了多重變量優化模型,實現成果指標到動因指標的反向求解。
依托多維聯動分析模型,采用數學優化技術,以EVA最大化為目標函數,以利潤目標、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等為約束條件并設置管控邊界,整體優化求解投資規模、輸配電價、售電量增長率、成本費用增長率等多個決策變量(可進行組合),計算出在不同經營業績目標組合下,投資、電量、電價、成本等關鍵要素的合理取值,輔助公司年度目標核定以及經營業績模擬預測。
(四)開發信息平臺,推動經營預測數字化轉型
為鞏固分析成果、固化模型,解決線下預測效率低、管控手段弱的難題,通過數字化牽引方式,開發經營預測信息平臺,深入推進經營預測數字化進程。該平臺應具備以下基本功能:
1.貫通業財系統,基礎數據自動獲取
經營預測平臺貫通營銷2.0系統、數據中臺、綜合計劃管控系統、財務大數據平臺、財務管控系統、ERP系統等多個系統,實現經營預測所需業務和財務數據自動獲取,免去線下查找、搜集、匯總、統計等工作。
2.分析歷史數據,業務規律自動判別
經營預測平臺按照一定的邏輯實現歷史數據自動處理、清洗,比如剔除營銷電費電價明細表中供售同期增量數據,自動匯總合并各用戶類型、各電壓等級、各用電時段的電量電費數據,自動生成各月電量規律曲線圖,判別數據變動規律等等。
3.配置多維模型,預測方法靈活彈性
預測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各單位層級、各時間節點不一定適用同一種方法,平臺提供多場景選擇、多維數據基礎、配置式預測方法、成熟算法模型等功能,支持靈活彈性預測方法,滿足不同場景的預測需求。
4.智能實時監控,核心指標風險預警
對電量、成本、利潤、資產負債等關鍵指標的變動趨勢進行可視化展示和智能實時監控,及時識別存在臨界風險、波動異常的指標,進行提示預警。
(一)數字賦能,經營預測精準高效
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挖掘歷史數據價值,搭建最優模型,提升經營預測精準度。開發經營預測平臺,實現業財數據貫通、數據自動處理、模型科學預測,大幅提高經營預測工作效率,為提質增效添磚加瓦。
(二)滾動預測,過程管控靈活有力
模型實現了年度預測、月度滾動預測、按日輔助預測等多個預測場景,細化了預算管控顆粒度。
同時,能對月度利潤等經營指標進行監控、分析、預警,防止出現負數情況,提升了過程管控的靈活性和力度。
(三)多維分析,經營決策科學合理
依托多維聯動分析、多重變量優化求解等模型,實現了從動因指標到結果指標和從結果指標到動因指標的雙向測算。滿足了在不同策略下對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進行預測。
同時,也可以根據經營目標確定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反向測算合理的投資規模、電量電價、成本費用等業務邊界。
實現經營多維度多場景分析,有助于提高財務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提升公司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編輯/車玉龍 統籌/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