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申亞莉


2023年,新疆繼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大力實施“旅游興疆”戰略,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新疆是個好地方”品牌不斷深入人心,“引客入疆”效果持續放大,到新疆旅游成為更多游客的必選。新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不斷推進,將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麗新疆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主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是“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新疆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新疆圍繞文化和旅游融合主線,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和“旅游興疆”戰略,促進了文旅大發展和提質增效。2022年新疆文化潤疆成效顯著,旅游興疆提檔升級,深化對外文化交流,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講好中國新疆故事。2023年,新疆積極宣傳貫徹全國兩會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文化潤疆、旅游興疆,推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新疆旅游業正迎來厚積薄發、蓄勢聚能、大有可為的重要黃金期。“近悅遠來、主客共享”文旅新格局正在形成,文旅深度融合已成為新疆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新疆文旅融合發展現狀
(一)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引領,補齊發展短板
近年來,新疆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方面,堅持規劃引領,補齊發展短板。2021年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編制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22年新疆制定發布了《自治區文化和旅游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配合文化和旅游部推進《旅游興疆規劃(2021-2030年)》編制工作,加快推動《南疆區域旅游發展規劃》《新疆冰雪旅游規劃》等重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著力補齊旅游發展短板。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21年10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新疆段)建設保護規劃》正式出爐、繪就新疆長城公園藍圖。
新疆相繼出臺《自治區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實施意見》《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實施方案》等文件。2023年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牽頭起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草案)》并于10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一系列文件和意見的出臺,為進一步提升和深化文旅融合、拉動文化旅游消費、優化數字文化產品供給、規范文化市場管理、更好推進新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規劃引領和制度保障。
(二)活動發力:旅游市場回暖,文旅活動豐富多樣
新疆著眼文旅發展實際,多措并舉集中發力,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2023年,新疆實施文旅融合提升工程、文旅融合項目、旅游景區內涵提升工程等,重點打造乘著歌聲游新疆、頌著經典游新疆、賞著名畫游新疆、品著美食游新疆、鑒著國寶游新疆等系列主題活動,推出特色文旅項目,全力推動餐飲、文化、旅游、體育等生活服務消費恢復,旅游市場快速回暖。
啟動節點文旅活動,吸引消費和參與熱度。世界讀書日期間,以新疆圖書館為主會場,各地為分會場,推出各類線上線下“書香天山 全民閱讀大會”活動。中國旅游日期間,組織重走羅布人遷徙融合路、“絲路山水 壯美新疆”旅游資源推介會、“緣聚新疆 云游巴州”網絡推廣等系列主題活動。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十一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周等節點文旅活動。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新疆主會場活動在巴州博物館正式啟動。截至2023年4月,僅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就開展活動6500余場次,服務群眾超過2367萬人次。
有序開展特色活動,打造主題旅游品牌。
1、2022年舉辦“中國好聲音”全國巡演克州站晉級賽、“2022年首屆帕米爾云端之約旅游節”、烏恰縣“最后一縷陽光”等活動并進行網絡直播。
2、2023年舉辦新疆獨庫公路通車節,開展汽車文化及文旅產品博覽會等9項系列配套活動。積極舉辦第六屆“房車上的新疆”自駕游活動、“萬車自駕游天山”活動。2023年自駕游火熱,獨庫公路單日車輛進出量最高時達5.4萬多輛次。[1]
3、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首屆新疆文化藝術節、2023新疆文化旅游產業交易博覽會暨第四屆新疆春季旅游博覽會等。2023年相繼在深圳、上海等地舉辦“和美新疆——中國油畫寫生作品巡展”活動,啟動第四期“和美新疆——中國油畫名家采風創作活動”共繪鄉村振興“特色畫卷”。“和美新疆——中國油畫名家采風創作活動”系列活動借名家之筆通過全國巡展和融媒體傳播用最生動的方式講述新疆的精彩故事,成為展示新疆美好形象的有效載體。
4、主辦新疆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暨舌尖上的絲綢之路美食大會,提亮“品著美食游新疆”品牌熱度。
5、2023年春,新疆各地推出了賞花游、民俗游、博物館游等旅游活動300多項,增加旅客旅游熱情,旅游熱度持續攀升。
縱觀新疆旅游市場,從年初冰雪游開門紅,到迎來最火暑期檔,從五一、古爾邦節到中秋、國慶雙節來臨,新疆假期旅游人次、旅游收入頻創新高,旅游市場活力十足,新業態層出不窮,旅游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來新疆。2023年前三季度,新疆接待游客21386.85萬人次,同比增長77.73%;實現旅游收入2337.62億元,同比增長160.13%。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力爭接待游客達到2億人次以上”目標提前實現。[2]
(三)產品頻出:業態產品不斷豐富,文旅項目層出不窮
新疆持續深挖文旅資源,把提升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放在首要位置,不斷豐富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和文化旅游產品,“旅游+”跨界融合發展異彩紛呈,文旅業深度融合、高品質發展的業態逐漸形成。
品質景區持續增加。截至2023年9月,《人民日報》公布的318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新疆5A級旅游景區已達17個,包括那拉提、喀拉峻、烏魯木齊天山大峽谷、天山天池、江布拉克、喀納斯、可可托海、世界魔鬼城、賽里木湖、葡萄溝、博斯騰湖、巴音布魯克、喀什古城、澤普縣金湖楊、帕米爾旅游區、白沙湖景區、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區等。近五年全疆A級景區發展到596家,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5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4家、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2個、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3個,[3]推動旅游業進入大眾化、產業化、品質化發展新階段。
紅色游、自駕游、探險游、沙漠游、露營游、冰雪游、酒莊游、康養游、研學游、工業游、民俗文化游、邊境游、低空游等業態、項目層出不窮。
1、冰雪旅游項目持續加持旅游興疆。2022-2023年冰雪季S級滑雪場共接待游客207.2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29億元。全疆滑雪場84家,絲綢之路、將軍山、可可托海等3家滑雪場入選全國十大滑雪場。[4]“2023-2024歡樂冰雪旅游季”啟動儀式大力宣傳推廣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品牌,并舉辦各類冰雪文化和旅游活動。
2、探險精品項目榜上有名。2023年4月在哈密舉辦首屆探險旅游發展大會暨中國探險者大會,緊密貼近個性化消費群體、主動加強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進一步完善豐富文化和旅游產業布局。新疆克州慕士塔格峰、和田地區板蘭格(昆侖圣境)景區、博州木特塔爾沙漠景區、伊犁州夏塔景區、哈密市翼龍雅丹大海道景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塔克拉瑪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區等被列入10個全國探險旅游精品景區,大海道、烏孫古道、克里雅古道、狼塔古道、塔沙古道、G219新藏線等6條線路為全國探險旅游精品線路。新疆已有20余家低空旅游景區,10條線路為全國沙漠旅游精品線路。
3、紅色旅游線路推陳出新。2023年,新疆全面整合包括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等紅色旅游資源,推出革命火種、英雄之路、大國重器、時代楷模、鄉村振興、紅色邊防等六大主題13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線路涵蓋南北疆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點景區。
建新地標,打造精品項目,新疆長城公園呼之欲出。長城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國家認定的新疆長城資源共計212處,東西綿延2000余公里,其中唐代長城資源最多,共有187處。新疆依托境內豐富的長城資源,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新地標,包括國家重點工程克孜爾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遺產公園、尉犁縣絲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輪臺縣拉依蘇烽燧保護修繕項目,自治區級重點項目西域都護府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庫車長城文化產業園、若羌米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米蘭遺址保護修繕)項目、墨玉縣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墨玉縣烽燧遺址保護修繕)項目等,規劃6條風景道讓自然風光與長城文化交相輝映,包括G217獨庫公路長城文化風景道、拜城縣烏孫古道長城文化風景道、木頭溝段長城文化風景道、皮山縣桑株古道長城文化風景道、和靜縣阿拉溝長城文化風景道、塔莎古道長城文化風景道(莎車段、塔什庫爾干段)。并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新疆段)的建設和鄉村振興結合在一起,把周邊的歷史文化名村、名鎮都納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體系中。通過“文化+旅游”戰略,開發一批高品質文化旅游產品,讓新疆長城游成為人們了解歷史、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疆是保有眾多歷史遺跡遺存的天然博物館,以文化遺產為依托,打造新疆高端旅游品牌,擦亮“新疆是個好地方”金字招牌,已成為新疆文旅業的共識。
加快發展旅游演藝,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異彩紛呈。
(1)舞臺大劇持續推出,生動講述新疆故事。2023年新疆推出《新疆之夜》《瑪納斯》《張騫》《大唐烽燧》《你好,阿凡提》《幸福來敲門》等一批重磅舞臺大劇,大型音舞詩畫《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是個好地方》在五省市成功巡演。
(2)歷史文化游錦上添花。近年來,和田地區依托古于闐約特干故城遺址資源,攜手北京舞維視界打造約特干故城全域行浸式超感演藝《萬方樂奏有于闐》。故城內布局美食街巷、民宿酒店、手工作坊、文化展館等場景業態,以現代技術全景演繹“一城兩風情,一街一特色”,再現絲綢之路古于闐繁華盛景,讓游客在白天“十方百戲”、夜晚“故城故事”中體驗千年古于闐蕩氣回腸的歷史長歌,打造出了一張和田文旅新名片。
(四)宣傳不停:“請進來、走出去”,全力唱響“新疆是個好地方”地域品牌
“請進來、走出去”,全方位打造文旅宣傳立體網絡“引客入疆”。
一是請進來推介。重啟慕士塔格峰登山活動,2023年迎來全國300多位登山隊員,克州高山特種運動和旅游業開啟全面發展模式,更是打開了用網絡直播方式把新疆高山特種運動推向全國乃至全球的快速通道。舉辦2023年自治區旅游發展大會暨“新疆是個好地方”旅游推介會,全球網絡直播,中亞五國和全國各地約600名嘉賓齊聚喀什共謀新疆文旅高質量發展大計。10月“冬日勝景”全國旅游宣傳推廣暨“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旅游推廣援疆活動在和田市舉行,新疆向全國發出冬季旅游“邀請函”。自治區旅游宣傳推廣中心以抖音號“新疆是個好地方”為媒質,整合全區資源、拉動各方聯動全方位立體式宣傳新疆,已收獲24.3萬粉絲及175.5萬點贊。新疆在旅游資源宣傳推介上注重網絡直播、短視頻直播、抖音、小紅書、快手、微信公眾號等媒體營銷,積極利用新媒體資源多樣化地展現了大美新疆。
二是走出去引客。2023年3月全疆14個地州市組團赴廣州參加“新疆是個好地方”文化旅游推介活動,1000多家相關文旅企業和旅行社參與,30多家文旅企業簽約1億元,引客入疆3000多萬人次,營造了強大的宣傳效果。6月“新疆是個好地方”專場推介會在香港、澳門舉辦,8月新疆文化和旅游海外交流活動(日本專場)在大阪舉行,為新疆旅游造勢的同時也引客“一路向‘新”。
三是平臺造勢,送客入疆。2023年10月新疆與攜程、同程、飛豬3家國內知名在線旅游平臺合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線上線下“送客入疆”。
四是科技賦能、雙向奔赴,開啟宣傳新模式。華為手機Mate 60 Pro配色靈感、手機壁紙、宣傳視頻均取材于新疆,在宣介華為自身產品的同時,也為新疆賺足了眼球,“新疆是個好地方”品牌效應成倍放大。文旅市場上呈現出了“打開朋友圈,一半以上的人在新疆”的旅游盛況。
(五)簽約不斷:招商引資力度繼續加大,助推文旅項目建設“加速跑”
新疆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發展文化產業的決策部署,不斷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大對文化企業扶持力度,文化產業呈現持續發展、提質升級的良好態勢。為推動新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疆文旅廳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培育文化旅游龍頭企業,吸引了更多有實力的優質企業參與新疆文旅產業資源開發和運營管理。
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疆文化和旅游產業投融資服務平臺自2022年上線至2023年4月底,入駐企業343家,錄入招商引資項目570個,已簽約、落地、投產項目共126個,計劃總投資額658億元,平臺收錄發布相關優惠政策92條,推動金融機構發布相關金融產品37個。[5]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新疆是個好地方”文旅產業項目招商引資專場推介會現場簽約124億元。第十六屆新疆冬季旅游產業交易博覽會簽約110.28億元。[6]2023年6月新疆旅游發展大會上新疆25個重點旅游項目成功簽約,簽約金額287.76億元,包括高昌故城文化遺產文旅配套功能項目、羅布人村寨景區提升項目、喀什巴楚縣胡楊林森林康養旅游度假區、努爾加大峽谷旅游開發項目、天山龍脊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項目、阿嘜龍·奇遇水世界項目等大型單體項目,還引進了普惠農旅融合項目等新業態。[7]2023年全疆政府性投資文化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續建、新建項目總計126個,項目總投資約135.33億元,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資項目共計89個,涉及金額累計806.34億元。[8]隨著旅游業快速發展,新疆日益成為吸引資本謀篇、項目開路的高地。
新疆文旅企業爭當“企業鏈主”“行業鏈長”,引領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2年底,自治區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注冊的文化企業有7896家,其中規模以上265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5家,組織評定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11家。[9]2023年新疆文旅投集團投資項目19個,相繼完成奇臺江布拉克等股權并購、數字博覽中心一期信息化及金谷酒店裝修改造等項目建設任務,持續推動阿禾文旅康養度假區、歡樂大世界項目建設,推動新和縣唐安西都護府文化園運營,持續加大吐魯番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旅游資源開發整合力度,推動建設大廈、三亞新疆大廈裝修改造等項目,推動西北雪鄉·冰雪文化產業主題村項目以實現冰雪板塊產業投資零的突破。[10]華僑城(深圳)旅游發展集團貢獻央企力量,成功助力賽里木湖景區創建5A景區,為烏魯木齊市城南巷子旅游片區提供規劃咨詢服務,與喀什就高臺民居和香妃園運營管理達成基礎共識。
(六)鐵旅融合,援疆發力:坐著火車游新疆
積極開展旅游援疆工作,進一步深化“坐著火車游新疆”旅游品牌,多舉措推動“鐵路+旅游”提質升級,促進全域全季旅游,“引客入疆”。近年來,新疆相繼推出“喀什號”“中國雪都·阿勒泰號”特色列車,成功開行“杏花號”高鐵列車。在“新東方快車”“絲路天山號”“暢覽南疆”等原有品牌基礎上,2023年新開行“坐著火車游新疆·天山號”普惠型旅游專列10列。依托和若鐵路精心打造“緣滿南疆·環塔游”專列,助力南疆旅游景區大聯通。2023年以來,新疆鐵路部門已開行旅游專列134列,其中6月至8月開行旅游專列72列、接待游客4.7萬余人次,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新疆鐵路部門還結合各地資源特色,推出“賞花之旅”“踏青之旅”“探秘之旅”“滑雪之旅”等一系列主題游產品,大力推進新疆旅游由“一季游”向“四季旺”發展。
旅游援疆優勢日益明顯,19省市在“旅游興疆”上持續發力。19個援疆省市通過專列、包機、自駕游等形式送客入疆,并幫助受援地編制旅游規劃、完善旅游公共基礎設施、包裝精品旅游線路等,助力新疆旅游高質量發展。三年來,山東援疆已投入獎補資金3000余萬元,大力開展“山東人游喀什”等活動,組織開通“魯疆號”旅游包機120余架次、專列15列次,實現互送游客4萬余人次。2023年,安徽旅游援疆活動全面升級為“萬人游新疆”,為增進安徽和田兩地溝通和交流、進一步深化旅游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10月,國鐵集團、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在和田舉辦“百列萬人游新疆”——鐵路旅游援疆行動啟動暨“川和號”旅游列車接車儀式,從四川出發的“川和號”旅游專列滿載500余名游客抵達新疆和田,沿著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環游塔克拉瑪干沙漠體驗“疆遇樓蘭,夢幻和若”之旅。
為鞏固和擴大“引客入疆”成果,新疆鐵路部門還通過與援疆前方指揮部溝通協作,加強與國內其他省區市鐵路部門的跨局合作,做好“包機+專列”“圖定火車+目的地”等特色旅游專列產品服務。旅游專列作為最直接有效的“送客入疆”方式,對活躍旅游市場、拉動消費增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七)亮點突出:打造新疆文旅名片,盡顯絲路地域風情
借助環塔(國際)拉力賽,持續打響“和田·中國特種旅游目的地”品牌。在既往環塔(國際)拉力賽基礎上,2023年,在和田接續舉辦國內頂級體育賽事活動中國環塔(國際)拉力賽,充分展示和田沙海、克里雅河、尼雅、昆侖天路四個賽段內蘊含的厚重獨特的歷史文化,集中展示和田“玉石文化+綠色生態+民俗旅游+歷史遺跡+昆侖神話+高山草原+大漠風光”七大旅游特色,開創了文、體、旅、商融合發展新模式。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推進,新疆憑借地緣優勢,積極打造出境游文旅產品,推動“新疆+中亞”旅游線路拓展。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的勝利召開,開啟了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旅游合作的新征程。2023年3月簽證政策改善,《中國新疆·中亞旅游合作聯盟章程》簽訂,“百團千人”游中亞,助推“新疆+中亞”成熱門線路;新疆依托本地文化資源,塑造魅力文化品牌。新疆本土民營企業新疆野馬集團圍繞“汗血寶馬”特色資源,充分挖掘馬文化,持續開發“馬文化+”系列旅游項目,馬文化主題展區、主題酒店、馬文創產品盡顯西域風情、新疆特色,在千年胡楊林區、億年硅化木林、天外隕石堆及草原石人像的園林景觀襯托下,吸引了眾多疆內外及中亞等國來客,成為舉辦各類高端會議的必選之地和一張宣傳新疆的靚麗名片。
(八)IP造勢:文旅IP放大形象,為新疆品牌增添異彩
文旅IP多面開花,全方位展現大美新疆。一是獨具地域特色的IP,如哦猴、雪怪阿樂、蜜寶、柯小駝等相繼涌現。相關文創產品走出新疆,5家動漫企業通過國家認定,雪怪阿樂獲文化和旅游部第四屆動漫獎“最佳動漫形象”稱號。二是弘揚新疆歷史文化的IP不斷推出。繼新疆博物館“文物雪糕”之后,2023年新疆博物館推出“綺夢疆湖”守護系列——“守望吧疆山”文創產品,以張騫、鄭吉、耿恭、班超四位歷史人物為IP形象,傳遞出新疆地區千年文明的魅力。沉浸式文創“活化舞臺劇”《千年之語》,通過技術將文物與現實生活連通,“讓文物活起來”。三是非遺IP形象加持新疆形象宣傳魅力。2023年“庫車大馕非遺工坊”“墨玉縣喀爾賽鎮巴格其村樂器制作非遺工坊”“阿克陶縣柯爾克孜族刺繡非遺工坊”3個案例成功入選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與吐魯番葡萄溝景區非遺集市等助力新疆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發展更上一層樓。大型實景音樂劇《昆侖之約》、昌吉州“七劍下天山”等成為新疆較為成熟的文旅IP代表。眾多文旅IP形象作為地域文旅符號,豐富和完善了新疆地域特色旅游產品的內涵及價值,促進了新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為宣傳推廣和強化“新疆是個好地方”品牌形象增添異彩。
(九)服務上新:公共服務提質增效
全力以赴補短板、強弱項,提升新疆的文化和旅游市場服務質量。“互聯網+旅游”技術加持,新疆旅游大數據中心、智慧旅游管理平臺、“一部手機游新疆”等投入使用,旅游景區全鏈條升級服務品質,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以喀什為例,喀什聚焦“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升級服務,以游客反映的問題為導向,針對問題充分調研,列出清單逐一解決。如針對邊防通行證辦理時間長、沿途通信信號不暢、旅游廁所簡陋等相關問題,積極布設通信基站全面改善網絡覆蓋不足,全面改造升級24個旅游公廁,不斷提升旅游品質。[11]喀什古城景區對古城內160多家旅拍商鋪進行行業規范化管理,保障旅拍行業健康發展,統計數字顯示,古城內從事旅拍行業的人數超過2000人,實現年收入2.6億元。新疆文旅部門繼續加強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管,首次推出“首席質量官”“標桿服務員”制度,啟動旅行社等級服務評定工作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新疆的文化和旅游市場服務質量。
新疆文旅融合發展特點與不足
近年來,新疆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資源優勢,旅游產業不斷壯大,旅游市場回暖加速。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19省市援疆的持續助力下,新疆以多種形式的文旅宣介活動方式,向疆內外、國內外大力推廣“新疆是個好地方”品牌,全方位、立體式宣傳并推出新疆多樣態的文旅新產品、新業態,“引客入疆”“引流入疆”取得豐碩成果。文旅融合產品相較以往供給更加充足,2023年舉辦的舌尖上的絲綢之路美食大會等上百場活動進一步唱響“新疆是個好地方”品牌。截至2023年8月,全區開展演出5059場,其中音樂節演唱會119場,門票收入6700多萬元,拉動消費超5億元。[12]“坐著火車游新疆”“萬人游新疆”等活動熱度節節攀升,從另一個側面也凸顯出全國人民對新疆的支援力度和喜愛程度。
文旅快速升溫趨勢也反映出人們在旅游心態上的微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三年,感受到人生不易,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理性消費觀念逐漸增加,不必要開支逐漸減少。相比疫情之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時間和金錢更多地投入在關乎生活品質和生命質量的文化旅游、健康管理、自我提升等方面,也促成了文化旅游市場消費不斷增長的強勁勢頭。疫情也重塑了旅游產業的供給格局和部分人群的文旅消費模式,隨著中國首批核心旅游人群逐步進入中老年,旅游需求從商務旅游轉變為度假休閑,意味著以休閑為主的文旅產業將會出現更多的商機。
同時,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風云變幻,世界動蕩不安因素增加,俄烏戰事不停,巴以沖突又起,傳染病流行等,中國的沉著應對和對國民的堅強保護更凸顯祖國的強大,也使得人們愛國之情倍增,文化自信心更強,無形中更進一步促進了國內游市場的熱度持續升溫。新疆作為全國面積最大省份,除了沒有大海,沙漠、戈壁、綠洲、草原、雪山、湖泊、濕地、河流及古道、烽燧、佛寺、石窟、長城等歷史文化遺產應有盡有,自然資源極其豐富,人文資源獨具特色,幾乎將全部文旅資源盡數囊括其中,新疆作為文化旅游的勝地,優勢盡顯。而且近年來,在國家和19省市對新疆的強力支持和新疆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新疆依托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不斷賦能文旅融合新產品、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新疆文旅市場因而更是成為了大多數人進行文旅休閑的首選之地。
新疆文旅融合發展在不斷發力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相對于新疆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而言,仍存在梳理和挖掘不夠,旅游產品開發不足,游客的參與性及體驗感不足等問題。新疆由于各地州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以及資源等各方面存在差異,各地州的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也呈不平衡狀態,如東部的發展態勢不如西部強勁,A級景區分布存在北多南少、北強南弱現象。鄉村與城市也存在不少差距,在文化惠民方面,一些地方的農村至甚至直到今天仍然缺少影院等文化設施。總而言之,新疆文旅發展從大的空間看,仍有待亟待開發的項目。從已有的景區看,有繼續提升的潛力。從小微的業態看,有創新的必要。從綜合服務角度看,有增長的空間。因此,促進文旅產業的融合和協調發展仍是新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新疆文旅融合發展未來展望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新疆文旅資源得天獨厚,種類齊全、數量眾多,大美新疆品牌響亮、深入人心,在未來全國旅游消費三大趨勢“小眾獨特、自在休閑、深度體驗”方面亦占得先機,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優勢十分明顯,潛力巨大。展望未來,新疆要繼續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和“旅游興疆”戰略,進一步提升“新疆是個好地方”的品牌形象,以文旅融合為發展方向,以深化交往交流交融為價值追求,推動新疆由文化旅游資源大區向文化旅游經濟強區轉變,不斷推動新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1、持續深挖文旅資源。做好頂層設計,全面挖掘、梳理、整合文化旅游資源,不斷豐富文旅產品供給,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促進文化與旅游實現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融合發展,全方位立體式唱響“新疆是個好地方”品牌,打造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引擎。
2、促使文旅融合向深處發力。以新疆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為依托,不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新疆地域面積大、景點分散、旅行天數長,與內地旅游有著較大差別。新疆如何以文塑旅,為游客提供有品質、有特色的審美體驗?如何以旅彰文,豐富業態,促進旅游產業實現騰飛?如何創新理念,從單一要素融合走向全方位融合,產生“1+1>2”的效果?思考如下:
其一,基于新疆自然、歷史、人文等資源品類眾多,可設計的旅游線路、文旅產品眾多,可抓住不同資源特色,進行主題設計。
(1)針對自然資源類,可側重大交通全線貫通游。新疆地域遼闊,使用的交通工具多,可根據文旅主題設計“機+火+車+船”(如塔里木河漂流)等大交通旅游、環線游線路,連接貫通各類交通工具,做到旅游線路不斷、車不停,減少等待的時間和頻次從而延長旅游體驗的時間。
(2)針對歷史人文資源類,可偏重數字科技賦能,以體驗式、全景再現式,加大考古遺址和歷史文物等的活化利用。如依托新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址、文物、石窟等,打造“佛國盛世”全域旅游體驗項目。設計打造“西游樂園大型體驗娛樂城”“重走玄奘取經路文化之旅”“塔克拉瑪干穿越之旅——重走沙海老兵路”徒步游等項目。在非遺方面,可設計多種題材的參與式體驗項目。
(3)針對民族音樂舞蹈類,可設計嵌入式旅游、沉浸式旅游模式。基于新疆多民族地區文化多樣性特點,可以音樂坊、舞蹈坊的方式設計研學體驗項目,進行可吃、可住、能彈、能唱、能跳的嵌入式、沉浸式旅游,場地可以分為公用場地和私人家庭坊兩種方式,這同時也增加了彼此的交往、交流和認同,產生了雙贏效果。
其二,激活閑置或者改善雞肋的文旅項目,最大程度發揮文旅資源的功效。
其三,加快培育壯大文旅龍頭企業,實施產業發展提檔工程,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優化升級新疆文化和旅游產業投融資服務平臺,深化與金融機構合作,拓展新疆優質文旅資源投融資渠道,推動新疆文創產業孵化園落地,盤活新疆優質文化和旅游資源,為文旅企業搭臺唱戲,進一步把新疆文旅資源富集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其四,打造新疆國際旅游島或絲綢之路旅游島項目。在文化保護的基礎上,站在國際旅游目的地的高度和新疆獨特旅游資源基礎上重構文旅產品體系,實現與援疆省市、境內外國家和地區文旅融合新模式,聯動合作助力新疆文旅不斷壯大。如以“坐著中歐班列暢游絲路古道”為主題,與國內外絲路沿線文旅產品地進行對接,實現產品聯動,以串羊肉串式打造“中歐班列絲路游”,這種文旅融合方式既能令人感受到絲路商旅往來的昔日景象,帶火出境入境游市場、實現新中歐班列“人來人往”盛況,也是講好新疆故事、讓國外了解真實新疆的極好途徑。
其五,打造更多獨具新疆味道的文旅IP名片。新疆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許多待開發的IP。可以原創IP為原點,深入挖掘新疆自然風光、地域特色文化和歷史文化,打造IP+系列。如新疆和田地區可以佛寺遺址、石窟等歷史文化和文物資源為依托,結合數字技術,延伸出IP+系列,實現多產業鏈的復合價值。加強IP文創人才和IP文創企業的培訓,爭取涌現出更多更有影響力的文旅IP,助力新疆文旅高質量發展。
其六,要充分發揮融媒體和新媒體優勢,把它們作為以潤物細無聲方式塑造新疆文旅形象、打造新疆文旅品牌、講好新疆故事、傳遞新疆聲音的重要陣地。
其七,以“數字敦煌”等為范例,深化新疆在線旅游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3、繼續推動文旅景區提質升級。不斷完善道路交通、酒店、特色民宿、餐飲、公廁、停車場等旅游基礎設施。
4、加大對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培訓,提升文旅綜合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2][12]《前三季度新疆接待游客破2億人次》,新華網,http://www.xj.xinhuanet.com/20231025/8769100987444c39b19c062489478e8e/c.html,2023-10-25。
[3]《前5月新疆接待游客7270.46萬人次,同比增長34.91%》,太原熱線,http://taiyuanrx.com/fangchan/20230608/180161.html,2023-06-08。
[4]毛衛華、馬倩妮:《2023年新疆旅游發展大會6月中旬在喀什召開》,中國日報網,http://xj.chinadaily.com.cn/a/202306/07/WS647fcdf1a310dbde06d2236e.html,2023-06-07。
[5][9]李莉:《新疆持續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兵團在線,https://www.btzx.com.cn/web/2023/8/10/ARTI1691638154239749.html,2023-08-10。
[6]任江:《新疆加快培育一批文旅龍頭企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官網,https://www.xinjiang.gov.cn/xinjiang/bmdt/202302/9adef1f71e744246817aa8ea5283ff9a.shtml,2023-06-07。
[7]李慧、尚杰、趙明昊、王藝釗:《文旅融合如何向深處發力——來自2023新疆旅游發展大會的聲音》,載《光明日報》,2023-06-15(10)。
[8]任江:《我區推進文旅項目建設“加速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官網,https://www.xinjiang.gov.cn/xinjiang/bmdt/202308/1d1244357066468abdba7721678b66c0.shtml,2023-8-21。
[10]任江:《今年二十八億元打造二十一個文旅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官網,https://www.xinjiang.gov.cn/xinjiang/bmdt/202303/978dca8b01604396ae020704ddc8fc2b.shtml,2023-3-7。
[11]尚杰、王藝釗:《喀什:文旅市場熱度不斷攀升》,載《光明日報》,2023-06-09(03)。
作者簡介
李 霞 新疆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申亞莉 石河子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