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 陳祥偉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遵循是什么?或許從貴州榕江“村超”可以窺探一二。
2023年,貴州榕江(三寶侗寨)足球超級聯賽(簡稱“村超”)一次次沖上熱搜,贏得了國際金球獎得主歐文、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等發文點贊、央視新聞現場直播……“村超”一時間火爆國內外。從籍籍無名的村級娛樂賽事,上升到火爆國內外的“超級賽事”,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基層不斷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典范,也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遵循提供了參考。
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引領: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前提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引領,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前提。回首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始終堅持“兩個結合”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引領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即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兩個結合”,才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隨著我國進入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社會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征程、新矛盾也意味著新挑戰、新要求,尤其是在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環境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然要圍繞解決這一主要社會矛盾進行。“村超”的出現表明,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引領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前提。
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引領,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做好“兩個結合”的根本前提。“第一個結合”體現為當地政府支持“村超”,為“村超”保駕護航。只有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引領的根本前提,才能繼續堅持“第一個結合”,才能保證“村超”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引領“村超”繼續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方向發展。“第二個結合”體現為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堅定的創新者和發展者,對基層“村超”的創新性發展。“村超”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足球體育賽事,而是融合了貴州榕江民族美食、服飾、非遺、足球、旅游等的多元文化盛宴,只有繼續以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引領為根本前提,堅持“第二個結合”,才能確保“村超”的發展活力。由此,以“村超”為契機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根本前提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引領。
人民至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出發點
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之基,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力量之源。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承人民至上,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上的“三個歷史決議”中,人民至上的思想貫穿始終。從新中國成立前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四次變化來看,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才順利解決了一個個社會主要矛盾,只有繼續堅持人民至上,才可能繼續解決未來所要面臨的矛盾。新征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然要堅持以“人民至上”為根本出發點。貴州榕江“村超”能夠作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基層案例,就在于其體現了人民至上。
“村超”是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思想的具體實踐,也是新征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遵循。“村超”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如保障物價、規范交通、做好環衛、提出“六個文明”等。“村超”緊緊依靠人民,是榕江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的結晶。從全民“捐款”,到自發將自家美食送到“村超”現場,再到男女老幼齊至為“村超”加油吶喊,用小蒲扇給球員降溫等,榕江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團結力量打造出了別具一格的“村超”。“村超”不斷造福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這種變化和實惠體現為“村超”的純粹,即超越了純競技的體育性,擺脫了資本操控的金融性,融入了文化性、鄉土氣和人情味等。“村超”牢牢植根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與人民的血肉聯系,滿足榕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也是持續保持“村超”熱度的關鍵。總的來說,只有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才能確保“村超”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才能在全國不斷涌現更多“村超”,進而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開放包容: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姿態
開放包容既是中華文明的根本特性,也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姿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正是因為中華文明包容的根本特性,才有了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天竺、鄭和七下西洋……才塑造了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放眼未來,只有繼續保持開放包容的根本姿態,才能在新征程更好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依然面臨如何做到開放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等問題。而“村超”的開放包容,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開放包容提供了破譯密碼。
“村超”的開放包容體現為對外來文化和而不同。“村超”之“和”指的是20世紀40年代傳入的外來足球文化,“不同”的是實現了本土化時代化,在和而不同中塑造了爆紅國內外的“村超”文化。“村超”的開放包容體現為求同存異。“同”和“異”代表著事物發展矛盾的兩個方面,“村超”正是在求同存異中開放包容、交流互鑒、吸收轉化脫穎而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求同存異為“村超”發展指明了方向。“村超”的開放包容體現為和諧發展。一方面體現為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如妥善處理各類生活垃圾,央視直播現場就地取材采用當地盛產的竹子做導播支架等。另一方面體現為促進了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尤其是村民積極響應“六個文明”,無形中大幅提升了榕江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既讓世界知道了榕江,也讓榕江了解了世界。
總而言之,過去,開放包容涵養了中華文明,未來,開放包容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姿態,而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和諧發展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由之路。
守正創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路徑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守正創新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路徑。《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程中,“守正”即是要堅守正道,“創新”即是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守正創新要立足于時代特點和要求,尤其是要從人民需求的角度出發,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不斷補充、拓展和完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內涵。總體而言,守正創新既有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創新,又有新時代、新事物、新需求的守正創新,貴州榕江“村超”是守正創新的典范。
“守正”體現為正道堅守。“正道”可以看作是一切積極向上,利國利民的總和,“村超”在多方面體現了這種正道堅守。自足球傳入榕江以來,村民自建球場、自籌經費、自發組織足球運動、修補足球、義務教球、敢拼善搏,以及響徹“村超”全場的《義勇軍進行曲》和《我和我的祖國》等,最終形成了榕江人民精神風貌,是“村超”一直堅守的正道;樸素的民風、亮眼的非遺、動聽的民歌、可口的美食等,也是“村超”一直堅守的正道。正是這些正道,深深打動了千千萬萬國內外人民的心,讓“村超”火出了圈。
“創新”是在“守正”基礎上按照時代新進步、新進展的不斷補充、拓展和完善。“村超”將足球運動與民族文化和民心所向完美結合,并充分利用新時代科技媒體,牢牢抓住人民的需求,就是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不斷補充、拓展和完善“村超”文化,更好地滿足人民需求。守正創新是“村超”之所以能火爆出圈的關鍵,更是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路徑,同時,這一成功案例也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參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也非一日之功。從貴州榕江“村超”的成功,可以大略窺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遵循: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先進文化引領是根本前提,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是根本出發點,始終堅持開放包容是根本姿態,始終堅持守正創新是根本路徑。唯有如此,才能不斷產生新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者簡介
黃 聰 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文化與社會發展
陳祥偉 陜西師范大學在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