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杏龍 池升明

近年來,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勢頭迅猛,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資金“缺口大”、管理“跟不上”、人才“數量少”、實力“不過硬”、帶動“能力弱”等現實難題。下一步,撫州市還需在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科學管理、強化人才支撐、延伸價值鏈條、發揮示范引領等方面狠下功夫,從而更好地助推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促進鄉村產業全面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1]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極端重要。近年來,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勢頭迅猛,2021年撫州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6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010家、家庭農場1936家,但受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弱等因素影響,在發展的過程中還面臨諸多困境。
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亟待破解的難題
(一)資金“缺口大”難題
目前,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資體量大、資金需求量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自有資金或者入股農民自籌是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的主要來源。調研發現,撫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資金中自有資金占70%以上。如撫州市崇仁縣群芳蔬菜專業合作社2021年種植蔬菜120畝,一共投資80萬元,其中自有資金為60多萬元,占比達75%以上;崇仁縣建平水稻種植家庭農場經營資金更是全部來自于農民自有資金。近年來,雖然撫州市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但資金短缺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此外,由于有效抵押資產不足、財務不清、融資用途不明等原因,部分金融機構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信心不足,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放貸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導致目前撫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體量較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融資過程中,還面臨信貸資金供給渠道較為狹窄、貸款利率偏高、貸款額度較小、貸款期限較短等問題。如撫州市崇仁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銀行貸款利率高達7.8%,高利率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難以承受。
(二)管理“跟不上”難題
近年來,撫州市示范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速度加快,2021年撫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國家級示范社32家、省級示范社72家,省級示范農場83家。但調研發現,除示范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外,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存在不規范現象,特別是各地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搭臺、不唱戲”的“空殼社”現象,需進一步清理整頓。同時,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內部管理不規范、組織結構松散等問題。如撫州市東鄉區澤源種養專業合作社以水稻種植、加工、養殖為主,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機制不健全、崗位職責劃分不清,導致經營效益低下;東鄉區李細明種植合作社每年水稻種植面積大,但缺乏專業管理人員,管理粗放,專業化水平較低,經濟效益一直偏低。
(三)人才“數量少”難題
人才是第一資源,但受農業生產效益低、農村基礎設施條件薄弱等因素影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長期面臨人才“引不進、招不來、留不住”等問題,缺乏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人才。部分農業企業計劃通過研發,從其生產和銷售的產品中提取物質開展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但由于沒有高端技術人才,計劃始終無法得到實施。同時,在當下互聯網電商成為農產品銷售重要渠道的大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具有互聯網意識和掌握網絡平臺運營及營銷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也極為匱乏。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存在管理者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等問題。如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計人員專業知識陳舊、業務素質不高,缺乏規范核算成本費用和經濟收益能力,相關部門的培訓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
(四)實力“不過硬”難題
農產品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農產品質量和品牌的競爭。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叫好不叫座”“豐產不豐收”“多而不強、多而不精”的短板明顯,大多以賣原材料、賣生鮮為主,加工大多數為脫皮、脫殼、碾碎的初級加工,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較低,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不高。2021年撫州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為56.5%,而全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6%,低于國家14.1個百分點。同時,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品牌、商標意識不夠強,在全省乃至全國拿得出、叫得響的地域性品牌和馳名商標較少,一些高品質的農產品由于沒有品牌、商標,“養在深閨人未識”,社會知名度低,價值無法得到體現,經常出現“好貨賤賣”現象。目前,撫州市僅樂安竹筍進入全國區域公用品牌(地理標志)百強榜,而大米、生豬、水產等優秀傳統產業,沒有一個品牌進入全國百強。
(五)帶動“能力弱”難題
近年來,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雖然發展比較迅速,但畢竟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小、弱、散等問題突出,帶動能力不強。一方面,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存在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發展層次較低的現象,帶動能力有限。2021年撫州市467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產值過10億元的僅有3家,牽引帶動能力較弱;而南昌市過10億元的有16家、過100億元的有3家。另一方面,利益聯結不緊密。撫州市雖探索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為骨干,以農戶為基礎”的產業化聯合體新模式,成立了51個市級示范聯合體,以此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進行有機街接,對農戶起到了一定示范帶動作用。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往往更關心經營效益,很少關心農戶利益,與農戶在保底收益、股份分紅等問題上容易出現矛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之間尚未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對促進農戶增收的作用并不明顯。
加快撫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路徑思考
(一)加大資金投入,增強發展活力
探索建立財政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穩定增長機制,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加大對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扶持發展農產品貯藏、加工、流通,優先支持龍頭企業貸款貼息、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產基地建設和品牌建設。強化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借鑒山東棗莊農商銀行做法,該行定期組織舉辦“新農人”銀企對接會,運用“政策+信用”組合拳,截至2022年9月末,“該行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43.81億元”,[2]金融“活水”有效精準地滴灌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大貸款抵質押品范圍,積極推廣供應鏈融資等金融產品,支持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強擔保產品研發,降低擔保條件,為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支持。
(二)加強科學管理,推動提質增效
加大規范化建設力度,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范化程度,嚴格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家庭農場的準入與退出機制,定期檢查和復查,對“空殼社”進行及時清理。推動典型示范引領,優先建設示范性經營主體,持續開展示范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認定工作,推進國家、省、市、縣級示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四級聯創,樹立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樣板。借鑒南京市以培育“規劃理念美、產業特色美、生產模式美、經營業態美、生態風光美、創業故事美”的“六美”家庭農場以及“綜合經營實力優、聯農帶農能力優”的“雙優”農民合作社標桿為引領的先進做法,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數量增長向量質并舉轉變。
(三)強化人才支撐,夯實發展基礎
加強教育培訓,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計劃,大力培養新型實用人才,培育一批熟悉“贛農寶”等電商平臺運營和網絡直播帶貨的專業人才。制定切實可行的專業人才引進政策,運用“揭榜掛帥”、柔性引進農業高層次人才等辦法,同時在職稱評聘、工作補貼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使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在撫州市“用得上、留得住”。精準選派科技特派員,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菜單式”科技服務。借鑒浙江省寧波市施行全面落實責任農技制度的做法,組建蔬菜瓜果、畜牧生產、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科技創新團隊,深入企業、農場、田頭、地頭為企業和農戶服務,為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活力提供科技支撐。此外,成立鄉村振興學院,輸出農業專業人才。加強科研合作,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打造一批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科技創新成果。
(四)延伸價值鏈條,提高競爭實力
提升產品品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立足撫州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以優質贏得口碑、贏得市場。用工業思維發展農業,大力發展以綠色食品為重點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著力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全國區域性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和供應基地”,[3]重點招引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方面的優勢企業、頭部企業到撫州投資興業。注重品牌創建,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品牌創建意識,大力打造具有撫州地理特色的知名品牌和馳名商標,創建全國、省級名特優農產品,“做優做強‘贛撫農品品牌體系”。[4]創新品牌宣傳推介形式,不斷提升撫州市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使一批特色產品擺脫“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境,讓“土疙瘩”變成增收致富的“金元寶”。
(五)發揮示范引領,增強帶動能力
加強組織領導,優化指導服務。借鑒浙江省寧波市把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扶持農業經濟發展的理念貫穿到發展現代農業的全過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被列入工作日程和績效考核范疇的做法。大力實施農業“百億產業、十億企業”龍頭引領工程,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入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大力扶持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資源要素共享、經營狀況良好、市場競爭力強、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密切利益聯結,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頭雁”效應,引導農戶通過基地務工、農用機械、土地流轉、入股分紅、訂單采購等方式融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之結成“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抱團發展、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1頁。
[2]張宏斌:《山東棗莊: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載《金融時報》,2022-11-03(11)。
[3][4]夏文勇:《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汲取百年奮進力量 全面建設富裕協調美麗和諧幸福的現代化新撫州——在中國共產黨撫州市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載《撫州日報》,2021-10-08(01)。
作者簡介
彭杏龍 中共撫州市委黨校馬列理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鄉村振興
池升明 中共撫州市委黨校馬列理論教研室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發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