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峰,王雪平,于紅鴿
(1.青島市即墨區田橫動物衛生與產品質量監督站 山東青島 266200;2.青島市即墨區靈山動物衛生與產品質量監督站 山東青島 266200;3.青島市即墨區溫泉動物衛生與產品質量監督站 山東青島 266200)
動物防疫檢疫工作是預防與控制動物疫病傳播的關鍵措施,這不僅關乎著畜禽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對居民的食品安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目前,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對動物疫病的防控也越來越重視,堅持'過程監管、風險控制、區域化和有效追溯‘的基本原則,將動物檢疫和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監督工作做到實處。但在部分基層地區動物疫病時有發生,而且往往易造成大范圍的流行,帶來了慘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筆者結合自身在基層對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的實踐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詳細改進措施,以期為基層動物防疫檢疫工作提供指導性參考,并促進我國畜牧業持續、穩定及健康發展。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是動物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修訂后進一步細化了檢疫申報制度、完善了檢疫審批制度,設定的檢疫申報、產地檢疫、屠宰檢疫、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動物檢疫、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檢疫監督等制度、措施,進一步明確了相關主體責任與義務,規范了動物檢疫行為,增強了動物檢疫工作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基本解決了動物檢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保障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的立法宗旨基本得以實現,為保障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防止人畜共患病傳播,保護公共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動物防疫條件審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的一項行政許可制度,是落實《動物防疫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養殖、屠宰加工、隔離和無害化處理等場所動物防疫條件水平,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維護獸醫“四個安全”的重要保障[1]。其中對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審查發放程序以及各類場所的選址、布局、人員、設施設備等作了明確規定,使動物防疫條件更加細化,審查標準更加明確,更具可操作性。近年來,各省各級畜牧獸醫管理部門通過加強對防疫條件審查工作的領導,深入開展《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及有關法規的宣傳,對監管場所進行調查摸底,發放辦證告知書,簽訂目標責任書、承諾書,下達整改通知書,規范辦證程序,推行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網絡管理,加強督導檢查等一系列手段推進動物防疫條件審查工作的開展。
自2016 年以來,各地按照農業農村部相關要求,嚴格落實“掃雷行動”實施方案,主要工作目標是堅持問題導向,以小型屠宰場點、屠宰環節無害化處理和生豬代宰行為為重點,嚴厲打擊無證屠宰、屠宰病死豬、注水豬等違法行為,有效保障豬肉產品質量安全[2]。此外,繼續抓好“生豬屠宰管理部門監管責任清單”、“生豬定點屠率廠(場)主體責任清單”和生豬進廠(場)、“瘦肉精”自檢、肉品品質檢險、無害化處理和肉品出廠等五本臺賬的落實,責任要上肩落地,臺賬要真實完整,以“兩個責任清單”和“五本臺賬”的落實為抓手,強化行業監管責任、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全面提升全省屠宰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各地方高度重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一是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知識教育。組織地方工作人員認真學習安全生產政策法規,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預警體系。對容易發生事故的屠宰場、港口、機場實行安全生產預警,督促有關部門、檢查站和企業制定安全生產防范措施,落實安全隱患整改閉環管理,徹底消除隱患。三是加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加大主流媒體、行業網站以及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和手機報等新興媒體以及報刊、橫幅等傳統媒體,對安全生產的宣傳報道力度,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
按農業農村部要求,檢疫對象包括家畜、家禽和寵物等多種動物,而目前僅發布了《生豬產地檢疫規程》《生豬屠宰檢疫規程》等14 個檢疫規程,有些動物要求要檢疫卻沒有檢疫規程或者臨時再制定發布規程;同時,已發布的有的不夠全面,有的與實際工作情況不相適應。比如《家禽屠宰檢疫規程》是按照定點屠宰的模式制定,而國家對家禽屠宰沒有要求“定點屠宰”的強制性規定,并且按照《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規定,在符合動物防疫條件的前提下,允許集貿市場宰殺活禽,對于集貿市場宰殺活禽的屠宰檢疫若按照農業農村部《家禽屠宰檢疫規程》難以操作;檢疫規程對不符合“檢疫合格標準”沒有明確規定。
建議進一步組織做好強制免疫檔案工作,規模養殖場(戶)、村級防疫員、鄉鎮畜牧獸醫站要詳細記錄養殖戶畜禽存欄、出欄及免疫情況、疫苗種類、生產廠家、生產批號等信息,做到免疫記錄和畜禽標識相符[3]。要推進免疫電子檔案建設,提升防疫工作的科學化管理水平。加強養豬場的生物安全條件,嚴格防疫制度管理,提升防控能力水平,確保非洲豬瘟防控效果。完善屠宰環節兩項制度,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豬等違法行為,防止病死豬流入市場。密切關注重點區域、關鍵環節的不明原因死亡生豬,按規定開展采樣送樣監測,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做好疫情追溯追蹤,及時發現并清除非洲豬瘟病原。
一是建立協作分工負責制。圍繞打擊行動,部門明確責任分工,各司其職。二是實施統一聯合行動。為積極營造打擊氛圍,示范帶動迅速展開行動,各級政府組織開展聯合打擊行動啟動儀式,提升部門間執法協作能力。加強部門聯動,構建生豬調運長效監管執法機制,持續抓好生豬調運工作不放松,形成違規調運行為的強大震懾,嚴厲打擊生豬調運違法行為,切實做好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三是開展定期會商研判。以新聞網絡為載體,及時了解掌握生豬調運情況,掌握生豬調運動向。
一是加強固定站點檢查。依托現有公路收費站、治超站、空(海)港檢查站等現有資源,建立“站站對接”監管執法機制。加強運輸車輛監管。落實生豬運輸車輛備案管理制度,對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取消備案資格,納入黑名單管理。二是加強販運經紀人管理。建立販運經紀人登記備案、販運臺賬記錄、安全承諾、“黑名單”等工作制度,提高販運經紀人遵紀守法的法律意識。三是加強流動巡查。以市界公路、交通運輸量大的國道省道、鄉間道路為重點檢查區域,組成聯合巡邏隊,開展聯合流動巡查,壓縮違法違規調運空間,打擊違規調運和逃避檢查行為。此外,伴隨獸醫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行政執法的職能分工不能一語概括,建議應定期開展執法案卷評查,全面提高動物衛生監督拉法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行政執法水平。
一是建議創新檢疫申報模式,規范檢疫工作痕跡。制定下發文件,統一了動物檢疫申報流程、檢疫申報記錄表格,嚴格落實檢疫申報制度。在電子出證的基礎上,研發了網上動物檢疫申報系統,全面實施產地檢疫網上申報、申報受理以及網上檢疫記錄等工作,及時掌握所轄各縣區檢疫申報、檢疫出證情況。二是科學評估,提高檢疫數量。在電子出證方面,我省充分利用電子出證系統的數據信息,定期整理、統計和分析,科學評估每個縣的檢疫開展情況,通報全省,對工作滯后、問題較多的地方加強督導[4]。三是規范檢疫行為,提高檢疫質量。通過開展檢疫技術培訓、網絡審查、受理舉報、定期通報、檢疫調研,統一檢疫記錄等措施,強化檢疫人員嚴格按照檢疫規程和國家要求實施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