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想圖志·劉星
創造人類,一直是人類歷史上經久不衰的主題。人類通過模仿自我意識投射出神祇,想要達到某種全知全能,創造人類就是其中一種驗證手段或者途徑。但從古至今,能夠使用的材質人類都用盡了,依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人類在認識到現實的無力后,只能以想象力做填充。本文將要分享的,只是人類使用技術創造人類浩瀚歷史中的一小段曲折經歷。
中外的神話傳說中,都有通過技術手段制作可動機關人偶的故事,也有利用其他材質制作一定意義上有生命的類人物體的傳說。比如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少女像,少女被阿芙洛狄忒賦予了生命;或者是《列子·湯問》中的偃師制造的歌舞藝人。1495年左右,萊昂納多·達·芬奇繪制了一個復雜的自動機器人設計草圖,直到20世紀50 年代才被重新發現。據說,達·芬奇在1495年盧多維科·斯福爾扎在米蘭宮廷舉辦的慶典上展示了這臺機器。機器人騎士可以站立、坐下、舉起面罩并獨立操縱手臂,并有一個符合解剖學的下巴。整個機器人系統由一系列滑輪和纜繩操作。
在這之后,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機械師們,都試圖通過機械結構制作出可動人類。17世紀的西方世界出現了宏大的思想浪潮與變革,其中機械論對后世影響深遠。人們將宇宙視為精密運行的機械,神祇是技藝精湛的工程師,人類則是神祇的機械造物。與這種思潮相得益彰的是機械師的發明。1737年,法國工程師雅克·德·沃康松發明了長笛演奏者,這是一個演奏長笛的人形自動裝置機械。同時,其中也誕生了騙局:1769年,奧匈帝國作家兼發明家沃爾夫岡·馮·肯佩倫聲稱自己發明了一種名為“土耳其人”的國際象棋下棋機器人,“土耳其人”在歐洲各地巡回演出,1854年被火燒毀,后來才被人揭秘,這個機械下部的空間中有一個人在操縱,并非真正的機械與人對弈。
約瑟夫·弗里德里希·弗萊赫爾·馮·拉克尼茨曾在 1784 年看過“土耳其人”在德累斯頓的表演。在接下來的五年里,他寫了一本書嘗試解釋“土耳其人”的原理,左下角為其中的版畫。
根據達·芬奇手稿制作的機器人
繪有“土耳其人”構造的版畫
自動機械本質是人類給無生命的物體賦予生命力的沖動,這種沖動隨著蒸汽動力的廣泛使用而煥發了新的生機。此前的機械人偶只是解決了機械結構,但是自動機械中最關鍵的動力一直是通過發條式的人力驅動,無法實現人偶的長久獨立運作。
“robot”(機器人)一詞源自捷克語“robota”,意思是“苦差事”或“奴隸般的勞動”。1921 年,捷克作家卡雷爾·卡佩克虛構了一部題為Rossum’s Universal Robot(《羅蘇的全能工人》)的戲劇,這個詞首次用來描述虛構的工人。在故事中,一位科學家發明了機器人來給人類執行簡單、重復的任務。
在此之前的蒸汽時代,以蒸汽為動力的機械人被稱為“steam man”。整個蒸汽時代,涌現出了很多模擬人類形態的蒸汽機械,這些機械似乎都還不足以稱為“robot”,但它們已經涵蓋了人類希望將簡單、重復的苦勞交給機械的愿望。其中影響最深的是扎多克·戴德里克的蒸汽人。甚至有人認為,扎多克·戴德里克發明了美國第一個蒸汽動力機器人。
扎多克·戴德里克是新澤西州紐瓦克的一名機械師。22歲時的他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想法,即建造一個應該從永動機中獲得活力的人。這一想法基于眾所周知的機械原理,即如果將重物放在稍微垂直傾斜的立柱頂部,重力將傾向于產生水平和垂直運動。他與艾薩克·格拉斯合作開發了一種獨特的蒸汽車,可以用一個男人般的身軀來拉動馬車。在永動機沒有成為現實后,蒸汽動力為了一種更實用、更可行的動力源。因為是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制造的,所以人們也將其稱為紐瓦克蒸汽人。雖然從技術上講,蒸汽人不是機器人,但類似人類的設計和概念為未來的機器人技術鋪平了道路。
紐瓦克蒸汽人的出現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諸如《紐約先驅報》《郵報》《快報》等很多報紙都進行了報道。1868年,紐約巴納姆美國博物館因火災被燒毀,很多紐約市民正因為失去了體驗新奇玩意兒的去處而感到失望,此時紐瓦克蒸汽人應運來到紐約,他們租用了百老匯對面的房子來展出,并且將其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869年報紙對紐瓦克蒸汽人的報道
在當時的描述中,紐瓦克蒸汽人威風凜凜,身高七英尺九英寸,體重五百磅,腰圍兩百英寸,一張歡快的白色琺瑯臉,留著花哨的小胡子,戴著手套、穿著背心和夾克。這些都是真正的、當時最時興的衣服,唯一有損風度的是,為了便于機械結構運行,它沒有穿褲子。其腿由鐵曲柄、螺絲、彈簧等制成,運動方式和人類類似,腹部區域是一個大火爐,鍋爐可能在火爐的上方,被隱藏了起來,蒸汽口哨固定在嘴里,儀表在腦后,而它的禮帽就是煙囪。它本質上依然是一輛蒸汽機車,不過被做成了人類的形狀。車上可以乘坐四個人,還放置了盛有可供運作一天水量的水箱,車廂后座下可放置供能一天的煤,整個驅動機械都在蒸汽人的后部,坐在前排座椅上的司機很容易操作,司機可以隨時加速或減速、轉彎、停止等。戴德里克聲稱二十美分的煤就可以讓它運作一天。每兩三個小時,就需要上一次煤,這時司機就需要停下機械,解開背心的扣子,打開門,鏟進燃料,再扣上背心,繼續前行。當時的人們并沒有看到蒸汽人的全部功率,因為保險公司不允許這樣做。但是戴德里克聲稱他的機器能夠在兩分鐘內跑完一英里,并提出一旦天氣好轉就去長島進行測試的想法。
亞當·艾恩賽德斯的展出海報
1875年,威廉·W.科爾馬戲團的蒸汽人
威廉·法爾·古德溫設計的蒸汽人
1869年,紐瓦克蒸汽人在波士頓、芝加哥、圣路易斯、新奧爾良和印第安納州的韋恩堡展出,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新奇的表演,而非一種實用的交通工具。也許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戴德里克并不滿足于他的發明僅僅被當作新奇的玩具,曾多次在采訪中提及蒸汽人的實用功能。他聲稱蒸汽人可以在道路坡度落差九英寸的不規則路面上行走,但也有記者提到蒸汽人在鵝卵石路面上行走艱難。
戴德里克宣稱設計和制造這款蒸汽人大約花費了兩千美元,這大概相當于2020年的四萬美元。他還聲稱蒸汽人可以在沒有任何維護的情況下運行一整年,一天的使用成本為二十美分。由于發明的成本高昂,這些都沒有得到驗證。他還自信地聲稱可以用三百美元生產出一種適合耕作的可以有較重牽引和負載的蒸汽馬。
根據可考證的資料,紐瓦克蒸汽人的最后一次展出是在1869年5月的印第安納州韋恩堡。1869年9月,出現了一則出售蒸汽人的廣告。1870年4月的另一篇文章提到,有個蒸汽人因未支付運費而被收走。之后,這個蒸汽人的結局就不得而知了。因為成本和保險等原因,它從未成功出售,或被廣泛投入應用。有人認為,它在紐約一家博物館的火災中被拆除或丟失了。戴德里克于1923年2月22日去世,他之后的發明計劃是否成功,也沒有任何報道。
紐瓦克蒸汽人體現出的想象力和雄心壯志,啟發了之后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比如,安大略省漢密爾頓市的C.C.羅在1874年發明了蒸汽動力人型機械,命名為亞當·艾恩賽德斯(ADAM IRONSIDES)。這個蒸汽人依然吸引了人們的好奇心,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進行了展出。C.C.羅本想將他的發明用于道路交通,但在時人看來,這個能夠模擬人類腿腳運動的蒸汽人實際上依然是穿著衣服的蒸汽機。1875年,威廉·W.科爾馬戲團展出了他們的蒸汽人,號稱“現代最偉大的發明”,耗資七千美元。不過觀看了展出的人認為,這不過是裝在童車前部的蒸汽鍋爐被做成了男人模樣。1876年,美國在費城舉行百年立國慶典,慶典上展出了四個蒸汽人和一匹機械馬。這是美國發明家威廉·法爾·古德溫為新澤西州新不倫瑞克的國家鋼鐵廠設計制作的。根據當時的報道,這些發明本來也以顛覆體力勞動為目的,發明者期望能滿足勞動力稀缺國家的需求,期望蒸汽人能夠被訓練成警察、服務員或任何地方議會的議員,還討論了資本家用蒸汽人取代工人的可能性。
構想和愿景總是美好的,但現實結果常常不順遂。一個個發明不斷涌現,又相繼石沉大海。現實中的蒸汽動力早已迭代,這些最終成為一種對科技可能性構想的浪漫。
不過,這并不是故事的終結……
在戴德里克展出紐瓦克蒸汽人的眾多觀眾中,有一個叫作愛德華·S.埃利斯的人,他是一名教師、學校行政人員、記者,也是一名成功的作家,出版了數百本書籍和眾多雜志文章,其中不乏廉價的“一角錢小說”。埃利斯受到戴德里克想象力的感染和啟發,將紐瓦克蒸汽人從現實的窘迫處境,帶入了無所不能的想象世界。
“一角錢小說”主要流行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美國,因為其價格低廉、容易獲得、行文用詞簡單、內容通俗古怪夸張、情節曲折離奇,在美國大眾中非常流行。
《草原上的蒸汽人》
《弗蘭克·里德和他的平原蒸汽人》
小弗蘭克·里德發明的蒸汽人
《皮特的蒸汽人》
紐瓦克蒸汽人給了埃利斯靈感,他在1868年以此為原型創作了《草原上的蒸汽人》。故事從北方佬伊桑·霍普金斯和愛爾蘭人米奇·麥克斯奎茲在美國大草原上遇到一個巨大的蒸汽動力人開始。這個蒸汽人是十幾歲的天才男孩約翰尼·布雷納德發明的,他雖然身體殘疾,但是頭腦聰明,擅長發明創造,并用自己發明的蒸汽人在美國邊境經歷了一系列冒險。他將蒸汽人帶到西部,嚇唬印第安人遠離金礦開采作業。在故事的結尾,當礦工們和約翰尼·布雷納德試圖回家時,他們被印第安人困在了一個峽谷里——印第安人用巨石建造了一堵蒸汽人無法攀登的墻。為了逃跑,布雷納德讓蒸汽人全速撞向障礙物,導致蒸汽人的鍋爐像炸彈一樣爆炸,印第安人死傷無數,礦工們和約翰尼·布雷納德爬上峽谷,偷了一些印第安馬,到達了密蘇里河。原來的蒸汽人不在了,但約翰尼·布雷納德憑借在西部旅行中賺到的大筆資金,去了美國最好的學校之一接受教育。完成課程后,他打算制造一個更好的蒸汽人。
愛德華·S.埃利斯這個故事對傳統的邊境小說無疑具有顛覆性,與他同時代的美國作家中,只有埃德加·愛倫·坡、菲茨詹姆斯·奧布萊恩等少數人會利用現代科技對個人的影響來創作情節。當時,寫出《弗蘭肯斯坦》的瑪麗·雪萊已經五十歲了,而儒勒·凡爾納才剛剛起步,他的名聲和作品還沒有被美國大眾所認識。這部小說不到三萬字,但非常受歡迎,在1868年至1904年間至少出版了七次,且多次改名,比如《鮑迪的男孩伙伴》《巨大的獵人》等。因為其在美國小說中的先驅地位,甚至有學者認為埃利斯的《草原上的蒸汽人》是美國最早的長篇科幻小說。
但這本書具有時代局限性,里面對北美原住民的描繪過于簡單化,有失尊嚴。他將戴德里克的發明概念嫁接到典型的西方冒險敘事中,里面包含了種族主義、擴張掠奪、技術狂、暴力和從窮到富的資本獲取。
19世紀80年代中期,愛德華·S.埃利斯在創作了一系列暢銷小說之后,轉而寫作更嚴肅的傳記、歷史等作品。但蒸汽人的創意并沒有被人遺忘,反而在不斷延展。之后,哈羅德·科恩以筆名哈里·恩頓撰寫了《弗蘭克·里德》系列的第一部小說《弗蘭克·里德和他的平原蒸汽人》,這部小說幾乎是埃利斯的《草原上的蒸汽人》的翻版,于1876年在《紐約男孩》雜志上連載,講述了主角弗蘭克·里德發明了蒸汽驅動的人形機器,在西部平原、非洲和亞洲沙漠上的尋寶冒險故事。
哈羅德·科恩聲稱小說中的蒸汽人靈感是他在1876年費城百年國際展覽會的展出上得來的,他看到蒸汽人站在中央街的一家商店前,由此受到啟發。這本小說很受人歡迎,很快他就又撰寫了兩部續集。之后哈羅德·科恩厭倦了這個題材,但是《紐約男孩》雜志的出版人弗蘭克·圖西不希望放棄這個系列,于是聘請哈羅德·科恩的朋友路易斯·塞納倫斯繼續創作,故事的主角也從弗蘭克·里德轉變為他的兒子小弗蘭克·里德。十幾歲的發明家小弗蘭克·里德更加受讀者的歡迎,他改進了父親的蒸汽人等發明。同時,因為當時已經出現了電力,小弗蘭克·里德便順勢發明了電力機器人。弗蘭克·里德的故事可能是19世紀后期美國出版的許多男孩發明小說系列中最著名的,擁有相當廣泛的受眾,影響力巨大。
電力革命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蒸汽動力不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小說中都成了過去。不過在1916年的廉價通俗小說《皮特的蒸汽人》中,蒸汽動力人形機器短暫地回歸過,小說講述了杰克、山姆和皮特的冒險故事,皮特有一個使用斧頭的蒸汽人。
雖然蒸汽朋克小說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就已經出版了具有開創意義的作品,但是這一定義到了80年代才由科幻小說作家K.W.杰特提出,其中自然少不了以蒸汽為動力的機器人。相較于這些一開始就表明自己虛構立場的作品,筆者希望用以賽博空間來模糊現實、與虛構分野的多媒體藝術家保羅·吉南和作家、漫畫書編輯兼制作人安妮娜·貝內特兩位創作者,為本期蒸汽人的旅程畫上暫時的休止符。
鍋爐板
保羅·吉南和安妮娜·貝內特的蒸汽朋克機器人叫作Boilerplate(鍋爐板),因為樣子像一個長腳的鍋爐,這本身也是對過去蒸汽人的致敬。保羅·吉南和安妮娜·貝內特是弗蘭克·里德系列小說的忠實擁躉,還編撰了相關的資料畫冊。
鍋爐板在19世紀80年代由阿奇博爾德·坎皮恩教授在芝加哥的一個小實驗室發明制造,于1893年哥倫比亞世界博覽會上亮相。坎皮恩教授發明它的目的在于,將其作為一個新型機械士兵原型來解決國家間的沖突。
阿奇博爾德·坎皮恩出生于1862年11月27日,是一個非常好奇的孩子,對學習有著極大的興趣。他心目中的英雄都是發明家,如約翰尼·布雷內德和弗蘭克·雷德。他的姐姐莉莉是具有進步思想的人士,1870年嫁給了休·麥基。與博爾德·坎皮恩建立了牢固關系的休·麥基在1871年美國入侵朝鮮的戰爭中喪生,這讓阿奇博爾德受到巨大的刺激,并在之后發明了“解決國家間的沖突而不造成人員死亡”的鍋爐板。
阿奇博爾德·坎皮恩的才華和對技術的癡迷為他贏得了豐厚的收入。1882年,他為瓣膜導管和多相電力系統申請了多項專利。西屋電氣為他支付的報酬使他成了百萬富翁,有了這筆錢后,他開始與世隔絕。1888年,他在芝加哥打造了一個小實驗室,開始進行機械人試驗。但這個發明家留下的資料并不多。1938年10月30日,他在芝加哥去世。
鍋爐板在故事里經歷了一系列冒險,參加過當時的大部分戰爭,比如1897年的蘇丹戰役中便有它的身影。1898年的美西戰爭,它隨著羅斯福和他的騎手沖向圣胡安山。1899年,它出現在菲律賓戰的戰場上。1900年,它又出現在義和團起義的現場。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對俄國艦隊發動了一次魚雷偷襲,鍋爐板亦在現場。1916年,鍋爐板參與了對龐丘·維拉的遠征。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在法國東北部的阿貢森林失蹤,但從未發現任何殘骸,有人猜測它被德國人俘虜,后來重新命名為“Panzermann”,它身上的技術被德國人獲取,推動了他們的技術進步……
1900年8月14日,鍋爐板與美國陸軍第14步兵部隊在東直門附近的北京城墻上。
《鍋爐板:歷史上的機械奇跡》封面
保羅·吉南和安妮娜·貝內特通過一系列經過處理的歷史照片、圖像、文字記錄來杜撰鍋爐板的事跡,將鍋爐板插入美國和世界歷史上許多關鍵時刻,通過模糊現實和虛構的邊界營造了一種似是而非的真實感。就這樣,鍋爐板通過保羅·吉南創建的一個虛假歷史網站而為人所知,不斷被現代媒體報道、網絡平臺傳播派生。他們還為此出版了一本名為Boilerplate: History's Mechanical Marvel(《鍋爐板:歷史上的機械奇跡》)的書,這不僅僅是一部蒸汽朋克歷史冒險小說,還通過還原19世紀的反未來主義形象,重構了一位“一角錢小說”英雄,實現對他們所鐘愛的“弗蘭克·里德”的致敬。蒸汽動力人型機械也許在現實中已成為歷史,在科幻作品中,就這樣不斷以新的形式嵌套進現實中。
【責任編輯 :尾 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