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敏意
◆單位:中山市小欖鎮農業服務中心
安南龜(Annamemys annamensis),學名越南擬水龜(Mauremys annamensis),別名越南葉龜(Vietnamese Leaf Turtle),屬于爬行綱,龜鱉目,地龜科,擬水龜屬,主要分布在越南、廣西,屬國際二類保護動物,在其原產地越南被列為一類保護動物。中山市自20 世紀90 年代引進養殖后,得到大力的推廣。據不完全統計,到2022 年12 月止,中山市約有1600 名安南龜養殖戶,全市安南龜存欄種龜約有6.85 萬只,亞種有62.3 萬只,年產苗69.6 萬只左右。
安南龜整體橢圓形,頭頂部無鱗,自吻至頸有兩條黃色粗縱紋,環額頂有一條淺紋(史海濤等,2008)。背甲黑褐色、無斑紋,具有三條呈“川”狀縱棱,中間長兩邊短;腹甲外緣和中心黃色,每塊盾片上均有對稱的大黑斑紋(詳見圖1)。

圖1 安南龜背面和腹面外觀形態(圖1a 和圖1b中均左為雄龜,右為雌龜)
雌龜身形圓寬,雄龜身形修長;雌龜尾巴細短,雄龜尾巴粗長;雌龜生殖孔細小,離腹甲邊緣近,雄龜生殖孔寬大,離腹甲邊緣遠;成熟的公龜,中間有小凹槽,母龜平坦。
安南龜屬水棲龜類,自然條件下喜歡生活在淺水河溪、水潭及沼澤地中,人工飼養的喜歡群居,有爬背習性,自下而上,由小到大排列(謝一榮,2013)。
安南龜為雜食偏肉食性龜類,自然條件下以魚蝦、螺螄、蝌蚪、昆蟲等動物為主,瓜果、植物嫩葉為輔。人工養殖可投喂魚蝦、螺蜆、蚯蚓、蝌蚪、黃粉蟲、動物內臟、瓜果蔬菜、米面制品、優質配合飼料等。
安南龜生長適溫范圍為20~35 ℃,最適溫度為27~32 ℃。15℃以下開始冬眠,低于3 ℃有死亡風險,高于35 ℃容易中暑死亡。
性成熟體重:雄龜750 g 以上,雌龜1250 g 以上。性成熟年齡:雄龜7 年以上,雌龜8 年以上。受精方式:自然交配、體內受精。在兩廣地區,每年5-7 月是產卵期,產卵時在沙場上挖窩產卵。人工養殖每年產卵2-3 次,每次產卵8-12 枚。
養殖場選址應陽光充足,水源充沛,水質良好,進水、排水分開,交通便利,供電正常,環境安靜,遠離污染源。
養殖設施分為室內和室外養殖設施,室外養殖設施以水泥池為宜,長方形,長寬比2∶1,池內光照充足、空氣流通,水面可放養水浮蓮等植物,親龜池應設有產卵池。養殖設施條件詳見表1。

表1 養殖設施條件
2.3.1 親龜選擇和培育
親龜選用人工選育的非近親交配、已性成熟的成龜,形態應符合安南龜的生物學特征,要求形態完整、飽滿,體格強健,動作靈敏,體色正常,體表光亮,頸脖伸縮自如(蔡雪芹等,2016)。雌雄比為2∶1~3∶1。
親龜入池前,可用20 mg/L漂白粉或20 mg/L 生石灰或2%聚維酮碘溶液潑灑養殖池。養殖池消毒1-2 d 后,進水清洗,隔天注水20 cm 以上。親龜放養前用0.5%~1%聚維酮碘溶液浸泡30 min 進行消毒。親龜消毒后,放在棲息臺讓其自行入水。放養密度為6~12 只/m2。
2.3.2 稚(幼)龜培育
稚龜孵出后,將其放入塑料盆,用一層經過消毒的濕布蓋著。2-3 d 后,稚龜卵黃囊吸收完畢后轉入大塑料盆中暫養,水深以剛浸過稚龜的背為宜,0.2 m2的塑料盆可放養稚龜約40 只。初始10 d,用熟蛋黃、小黃粉蟲或稚龜配合飼料投喂,10 d 后改用魚糜或稚龜配合飼料投喂,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以稚龜在2 h 吃完為宜。在投喂前換水一次,換水時溫差不能超過2℃,暫養15d 后即可放入稚、幼龜培育池養殖。
在稚、幼龜入池前,用2%聚維酮碘溶液對稚、幼龜培育池進行消毒并清洗干凈;用0.5%~1%聚維酮碘溶液或0.3%~0.5%的鹽水浸泡消毒稚、幼龜10 min左右。稚龜放150~250 只/m2;幼龜體重50g 以下的放80~120只/m2,50~100g 的 放50~80 只/m2,100~200g的放40~50只/m2。
2.4.1 飼喂管理
飼喂應遵循“四定”原則,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當水溫達22~25 ℃時,開始投喂,每3 d投喂一次;水溫達25 ℃以上,每2 d 投喂一次(產蛋期間為保證營養攝入,每日投喂一次)。投喂時間一般為下午6 時左右。飼料投放在飼料臺上。動物性飼料日投飼量為親龜體重的3%左右,配合飼料為1%~2%,根據水溫、天氣和親龜的攝食情況調整投飼量,控制在1 h 內吃完為宜。
2.4.2 日常管理
每日早晚各巡池一次,觀察攝食和活動情況;及時清除殘餌、污物,保持養殖池清潔;發現傷殘病龜,及時隔離治療;注意防逃、防敵害侵襲,做好養殖記錄。
2.4.3 水質管理
觀測水質變化情況,定期換水、滴水,或視池水水質情況換水。高溫季節時應特別注意水質變化。
2.4.4 越冬管理
2.4.4.1 稚(幼)龜越冬管理
當氣溫、水溫下降時,將規格在50 g 以下的稚(幼)龜移入恒溫稚(幼)龜池內飼養,水溫保持在26~30 ℃。規格在50 g 以上的可在室內原池中自然過冬,或在池上加蓋塑料薄膜,使水溫保持在20 ℃以上飼養過冬。
2.4.4.2 親龜越冬管理
冬季水溫降至12 ℃以下時,親龜進入冬眠期。越冬前,應增加高蛋白動物性飼料的投喂量,以增強親龜的抵抗力。嚴寒時節在養殖池上遮蓋塑料薄膜,防止親龜凍傷。越冬期間,無特殊情況不需換水,盡量不驚動冬眠中的親龜。
2.4.4.3 成龜越冬管理參照親龜
在養殖前后,應對養殖池進行徹底清淤消毒。養殖過程應投喂優質飼料,應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對水體、飼料臺、飼養工具進行消毒,可定期在池中潑灑益生菌等(蔡雪芹等,2016)。在越冬前要做好龜池和親龜的消毒工作(李貴生等,2002)。當發現病龜,應及時隔離,查明病因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產卵期為4 月底至8 月初。產卵前,應清理干凈產卵池,翻松、暴曬、消毒、整平產卵池的沙土,沙土每日噴水一次,濕度以手捏成團、松手即散為宜;做好鼠、蛇、貓等敵害動物的防范工作。
產卵期每日檢查產卵池,發現產卵及時收集。采卵時間以上午8~10 時或下午6~8 時為宜。
采卵時,宜備好塑料盆,盆內鋪一層厚2 cm 左右、含水量90%以上的蛭石,將挖出的卵平放于蛭石上。收卵時動作應輕,避免大的振動或搖晃,避免陽光暴曬及雨水淋灑,應分開壞卵與不干凈的卵。
3.3.1 孵化器和孵化介質
可用塑料箱或木箱作孵化器進行人工孵化,規格通常為50 cm×40 cm×25 cm。孵化房內應配備控溫儀、恒溫空調、溫濕度計等溫控設備。
孵化介質以粒徑為0.3~0.7 mm 的蛭石為宜,經太陽暴曬后方可使用。
3.3.2 受精卵的挑選
將收集的卵平放在孵化器內的孵化介質上,然后在卵上蓋一層微濕的黑布,每日檢查,發現卵有受精斑(卵中間顯示出白點)為受精卵(如圖2)。5 天后沒有出現受精斑的為不受精卵。

圖2 安南龜受精卵的外觀
3.3.3 受精卵的擺放
孵化器底部鋪上5~10 cm孵化介質,把受精卵間隔1~2 cm平放在其上,再鋪蓋3~5 cm 的孵化介質,0.2 m2的孵化器可放置卵80 枚左右。貼好標簽,標明日期、數量,放置孵化房中。
3.3.4 溫濕度控制
孵化溫度以26~30 ℃為宜。蛭石含水量為90%以上,孵化器內空氣濕度為80%~85%。
3.3.5 孵化管理
孵化期間,定期觀察孵化器內溫濕度變化,適時噴水保濕,但切忌一次噴水過量。注意觀察孵化進度,及時清理壞卵,防止天敵侵害,做好相關生產管理記錄(蔡雪芹等,2016)。溫度控制在28~32 ℃時,孵化時間約65~70 d 左右。溫度低時孵化時間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