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泓睿 譯 朱勇文 校
摘要:用于可持續畜牧生產的蛋白質飼料需求正在增加,甲烷類細菌可以以甲烷為底物將其轉化為微生物菌體蛋白(MCP),并在生長豬飼料營養方面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本試驗旨在研究飼糧添加MCP 對斷奶后15-43 天的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于在斷奶后第15 天評估MCP 對仔豬腸道形態和組織病理的影響。試驗總共選擇480 頭仔豬,隨機分成4 個處理組,每個處理4 個重復,每個豬欄30 頭仔豬。在斷奶后的前15 天,仔豬飼喂4 種試驗飼糧處理,基礎日糧為魚粉和馬鈴薯蛋白飼糧,分別添加0、3%、6%或10%的MCP。此后,所有豬只分兩個階段(第16-30 天和第31-43 天)統一飼喂商業斷奶飼糧,記錄3 個階段的采食量和生長。斷奶后第15 天,每個處理隨機選擇10 頭仔豬,開展腸道形態和組織病理學方面樣品采集。飼糧添加MCP 對斷奶后前15 天仔豬日增重聯合飼料轉化效率(P=0.09)有顯著影響,其中添加10%MCP 組日增重最低和FCR 最高;但各個處理組對日采食量和斷奶后第16-30 天和第31-43 天階段仔豬生長性能無影響。斷奶后第15 天仔豬小腸絨毛高度(P=0.09)和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VC)比值(P=0.02)與飼料中MCP 水平呈正相關,6%MCP 組后觀察到小腸絨毛高度和VC 比最大。上述結果表明,魚粉和馬鈴薯蛋白型飼糧添加6%MCP(相當于總CP 的22%)對斷奶的小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FCR)無負面影響,可考慮在斷奶仔豬日糧中加入MCP 緩解肉豬蛋白質飼料的可持續需求。
關鍵詞:飼料轉化率;增長率;腸道形態學;甲烷類微生物菌體蛋白
資料來源:Animal,https://doi.org/10.1016/j.animal.2023.10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