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明蓉
摘要:外部環境變化難以控制,國有企業只有在不斷尋求自身管理轉變的基礎上,才能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增強對市場環境的適應性,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當前,國有企業開始逐漸加強內部管理調整,加強企業業財融合工作開展,但企業內部由于歷史因素,實施業財融合相應的基礎不完善,因此企業要加強提升業財融合意識、加強信息化建設,以及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為業財融合工作發展建立完善的環境基礎,促進國有企業實現財務管理轉型。文章闡述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內涵,分析實施業財融合的必要性,在對當前實施業財融合工作存在的不足基礎上,提升國有企業業財融合能力。
關鍵詞:國有企業;業財融合;財務管理轉型
立足于當前時代背景,國有企業處于自身改革的關鍵時期,其要不斷思考轉變自身管理模式,推動內部財務管理轉型,通過提升內部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支持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并提高企業決策的科學性,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價值,實現財務管理創新。
一、國有企業業財融合模式內涵
當前,國有企業加強業財融合,就是融合業務與財務兩個部門,在企業運營管理環節,通過業務與財務部門相互配合、高效協作,在相互支持的作用下,促進企業各項工作開展更加高效,幫助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有效推動實現戰略目標。統一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發展目標、健全財務管理體制。
二、國有企業實施業財融合必要性
(一)助力企業制定戰略目標
國有企業融合業務與財務活動,助力企業實現戰略目標,通過完善內部組織架構,建立完善的業務分工與工作流程,企業可以在內部良好的配合下,加強預算管理、成本管控以及各項監督活動高效開展。保障企業合理分配資源,保持經營合規性,全力保障企業實現戰略目標。
(二)幫助企業實現更多價值創造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方式發生轉變,其可以通過互聯網以及大數據高效管理客戶,充分挖掘客戶價值,在對客戶需求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提供高質量服務并同時提升產品質量,幫助企業在業財融合下,實現相應的價值創造,實現良性的發展循環。
(三)加快企業財務管理轉型
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是獨立且封閉的,企業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溝通不暢,內部信息傳遞滯后。財務部門難以對企業各個項目活動風險進行把控,預算執行以及賬款回收環節的監督以及管理也不到位,財務人員局限于基礎的財務管理工作,財務分析不足,難以支撐企業的戰略決策制定,在業財融合下,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部門之間溝通暢通的情況下,財務部門能夠更好地指導業務活動開展,業務部門能夠有效支持財務工作,促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實現良性發展。
(四)幫助企業加強防范風險
在業財融合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建設內部信息一體化管理平臺,對資金使用情況以及各項業務開展情況進行有效分析,在對內部經營各環節風險進行有效分析基礎上,能夠及時做到風險識別,制定相應的規避措施,促進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三、業財融合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業財融合管理理念與健全的組織架構
當前,國有企業內部業財融合理念不足,其認為財務管理工作就是相應的會計核算工作,但其忽略了財務管理的深層次職能,其能夠對國有企業各個項目的風險以及價值進行全程管控,但在部分施工企業中,財務部門與項目部距離較遠,其風險監控職能難以有效發揮。在這種情況下,財務部門不能及時了解施工部門的業務開展困境,財務管理的落實效果不佳,施工人員對財務管理工作滿意度不足,導致工程進度滯后,甚至質量難以保障。其次,在企業項目完成后,要解決各項工程款項問題,加快企業資金周轉,同時對各項成本支出進行核實,要確保項目開展賬實相符,但在業務與財務人員業財融合理念不足,國有企業管理者也缺乏相關認識的情況下,部門之間缺乏配合,在款項回收以及資金管理方面,出現各種管理問題,增加企業的運營管理成本。此外,由于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關注點不同,各自的利益聯系點不同,導致業財融合開展相應的管控作用難以有效發揮,各項數據的真實性無法保障,財務分析活動也難以產生應有的價值。
(二)業務與財務部門缺乏統一的目標
在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工作中,部門之間缺乏統一的目標,影響著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高效開展。首先,業務部門重視營收指標以及利潤相關情況,財務部門的關注點在于處理各項賬務、稅務以及報表,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導致業務人員為達到相應的業務指標,不重視業務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成本投入,對各項財務風險也不能做到及時把控,威脅到國有企業的盈利水平以及經營安全。但財務部門要控制企業運營各項成本支出,提升企業的整體利益,這是對財務部門進行考核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國有企業運營過程中要加強財務人員對業務活動的參與,控制各項業務成本。但由于國有企業缺乏完善的管理體制,導致財務與業務部門之間人員交流受到阻礙,在缺乏財務人員支持各項業務工作開展的情況下,企業的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制約著國有企業實現最大化經濟效益。
(三)缺乏健全的財務管理體制
現階段,國有企業開展業財融合工作,內部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首先,在預算管理方面,其對于長期預算戰略的了解不足,各個業務部門只關注短期的業績目標,財務部門關注各項預算管理工作是否與實際相符,保障能夠節約更多成本,提升企業利潤空間。但在實際工作開展中,財務部門全權負責各項工作,預算編制工作中,企業的施工部門、采購部門以及各個商務部門的參與度不足,導致預算編制不合理,與實際產生較大的差異。此外,在國有企業項目施工方面,成本控制不足,在各項材料采購以及領用方面缺乏嚴格的控制,導致成本控制難以發揮實際效果。同時,在企業簽訂合同環節,由于對合同的細節審核不嚴格,因在合同簽訂環節的漏洞導致國有企業產生相應的損失。最后,國有企業業財融合財務管理體系中缺乏有效的績效管理,其各項考核指標設置不合理,導致員工不滿情緒增加,影響國有企業的考核效率以及健全企業財務管理體制。
(四)國有企業業財融合信息化建設不完善,各項數據難以有效統一
國有企業在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信息系統逐漸走向完善,企業當前已經具備相應的ERP系統,但在功能方面不夠完善,內部各項系統也未進行有效整合。這給企業的業財融合工作開展帶來眾多的不便。此外,在各個系統之間端口未實現有效對接,導致大量的業務需要財務人員進行手工開展,財務工作開展的效率受到嚴重影響。此外,在信息系統中未對財務管理各個權限進行限制,導致各項工作開展缺乏規范性,影響員工開展業財融合工作效率。導致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工作進程緩慢。
(五)國有企業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足
當前,缺乏專業的財務人員是制約國有企業實施業財融合的關鍵,導致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滯后。國有企業當前的財務部門現狀是財務人員負責各項數據核算工作,但在規劃企業資金方面、開展各項財務分析工作方面,其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有所欠缺。而企業業務人員與財務長期各自為政,開展各項工作缺乏相應的配合,員工對于業財融合的基本理論以及流程不清晰,導致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工作難以有效落實。
現階段,國有企業財務工作停留在各項數據處理階段,財務人員對于業務活動的指導作用不足,無法科學、合理安排業務資金。同樣,業務人員對于財務相關專業知識認知不足,在其思想認知里,財務部門僅是企業的后勤保障部門,負責各項數據核算、報表制作以及費用報銷工作等,其在業務活動開展過程中,對財務部門產生相應的抵觸心理,兩個部門缺乏了解,觀念落后且配合度不足,影響國有企業開展業財融合工作,難以實現有效的財務管理轉型。
四、業財融合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優化對策
(一)樹立業財融合理念,不斷優化內部組織結構
首先,國有企業應該在企業中重視宣導業財融合工作,在其對業財融合工作充分重視并形成內部濃厚的管理氛圍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建立起相應的管理文化,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深化促進管理制度建設的完善性。此外,可以通過完善企業內部組織架構,對業財融合流程進行規范梳理,合理分配各項權責,提升企業員工對于業財融合工作的重視,通過認知統一,提升各項工作落實的有效性,幫助國有企業有效實現戰略目標,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其次,國有企業完善組織架構,可以獨立設置相應的業財融合部門,優化部門人員構成,可以涉及全面預算管理、風險管理以及績效管理人員,全方位促進業財融合工作開展。
(二)加強財務與業務部門管理目標的統一性
當前,國有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轉型過程中,要重視統一內部發展目標,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企業要重視統一各個部門的管理目標,將管理目標與員工的薪酬以及職業發展充分聯系,充分發揮員工落實各項工作的積極性。國有企業制定目標時,要充分考量企業的發展戰略,統一各部門發展方向,促進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工作高效開展,快速實現業財融合目標。在各項目標推動的過程中,部門之間的配合要到位,內部可以建立相應的業財融合推動團隊,對各項工作進展進行監督,及時發現相應的問題,提出優化改進意見。最后,在各部門通力合作完善業財融合目標的過程中要加強交流,做到各項信息以及數據的及時共享與傳遞,實現高效率的業財融合以及財務管理轉型。
(三)加強業財融合財務管理體制完善性
國有企業要重視建立相應的業財融合財務管理體制,可以從加強業財融合、成本管理以及考核管理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要不斷完善業財融合預算管理體系,在企業預算管理環節,加強財務部門、采購部門以及各項目部門的參與,由其提供科學的業務經營數據,財務人員在使用科學預算編制方法的基礎上提升國有企業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從而能夠通過預算管理活動,有效規范業務部門各項活動開展,優化國有企業資金配置以及各項資金使用效益。其次,在國有企業建立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成本管理體系,成本是國有企業管理的重點,也是提升國有企業利潤空間的關鍵環節。企業可以通過加強業財融合工作開展,分析各項目成本差異原因,制定詳細的成本優化措施,可以在各項采購以及物料領用環節加強控制,有效實施風險評估,加強成本預算與企業合同管理,在入庫驗收環節加強把控,通過審計活動對企業各項財務管理活動進行嚴格的監督。最后,加強在業財融合過程中企業的績效管理體系完善性,各項績效評價指標要量化,且分配于各個部門,甚至員工個人,提升員工的責任感,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致力于完成自身的業務目標,在三個方面進行不斷完善,幫助國有企業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體制。
(四)不斷健全、完善財務系統,實現信息化平臺優化設計
國有企業要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優化完善內部信息系統,實現各項信息系統的連接??梢栽谄髽I建立完善的財務共享中心,及時傳遞各項財務數據、業務信息,高效管控財務風險。在國有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中,要自動化處理各項基礎性財務工作,同時幫助企業打造各個部門暢通交流的渠道。可以在平臺上高效管理采購、財務、人力以及成本等等,在企業中實現數據共享,有效提升國有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
(五)促進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有效提升
國有企業在其運營過程中,要加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了解程度,在財務人員對業務活動充分了解的情況下,能夠指導各項業務活動開展,業務人員對財務工作以及職能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在工作開展中,加強與財務人員的配合。此外,兩個部門的人員要重視彌補自身專業知識的不足,促進在部門融合中各項工作能夠高效開展。首先,國有企業可以在財務部門進行明確的分工,將負責業財融合的工作人員分離出來,單獨負責各項業財融合工作,并為這部分人員培訓相應的業財融合知識、業務流程,可以深入到業務部門,幫助指導部門各項工作開展。業務部門也要定期組織相關財務基本概念培訓,方便人員能夠更清晰地了解開展業財融合工作的目的,在工作中能夠更好地與財務人員進行溝通,提升溝通的有效性。在財務部門產生各種數據需求時,業務人員能夠及時提供準確的數據,財務人員能夠及時制定各項財務管理計劃。最后,國有企業要重視加強企業文化培訓,增強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凝聚力,產生互信的關系,從而高效開展業財融合工作。
五、結語
國有企業開展業財融合工作,其主要目的是發揮財務部門對業務部門的支持作用,業務對財務部門的牽引作用,各項業務活動高效開展,離不開科學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相應的保障。財務活動高效開展也離不開業務部門配合以及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持。企業首先要樹立業財融合理念,在內部不斷完善組織結構,建設獨立的業財融合團隊,保障各項業財融合工作高效落實;在企業內部統一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發展目標,可以以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為基礎,通過與員工的績效聯系,促進員工完成目標的積極性,同時,提升企業內部凝聚力;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體制,通過完善財務管理體制,保障業財融合各項工作落實能夠具備相應的保障;加強國有企業信息平臺建設,在信息平臺作用下,可以形成國有企業自身的數據庫,建立企業內部溝通渠道,也能夠實現基礎性會計共組自動處理,提升企業業財融合工作的高效性;不斷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加強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培訓,保障部門在開展業財融合工作過程中能夠實現高效銜接。通過各項措施,提升企業業財融合水平,保障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有質量。
參考文獻:
[1]陸芳.業財融合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2(21):133-135.
[2]朱光培.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業財融合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財會學習,2022(11):15-17.
[3]趙剛剛.業財融合下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J].現代商業,2021(23):167-169.
[4]張譯文.國有企業業財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舉措[J].財富生活,2021(14):13-14.
[5]檀江云.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業財融合問題及優化建議[J].財經界,2020(33):137-138.
[6]趙鵬.推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業財融合分析[J].商訊,2020(10):58+60.
(作者單位:上海譯文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