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亞平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假如我是學生,我想遇到什么樣的教師?如果學生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成為什么樣的人?帶著疑問,我打開了《陶行知教育箴言》。陶行知說:“趕路的人把路旁風景趕掉了,把一路應該做的有意義的事趕掉了。”這句話引發了我的思考,我想教育的意義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育不是趕路,教師不能心急,要慢下來,用心引導學生才行。
我們班冬冬(化名)不愛學習,作業也不積極完成,每次和他家長反饋情況時,家長總說工作忙,沒時間管,他的狀況可真讓我揪心呀!
這學期,他的學習狀態依然不好,學習態度也不認真,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談心。我了解到他對學習沒有興趣,識字量也少,我告訴他只要努力就能看到希望,實現理想!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用心輔導他,希望能激發他學習數學的興趣。每天課間、空閑時間,我都會把冬冬叫到辦公室,從上學期的知識由易到難開始補習,盯著他寫作業,遇到不會做的題目,給他講解后,還會再找幾道類似的題目讓他鞏固練習,最后還會叮囑他回到家再給家長講一遍。
一開始,他說他不會寫,我告訴他:“別人都在學習,在進步,你也要努力學習。這樣吧,你每完成一頁練習,我獎勵你一個小貼畫,集夠五個小貼畫,我就在班里表揚你一次,可以嗎?”他聽到小貼畫和班級表揚,頓時兩眼放光,開開心心地去寫練習。當他遇到難題泄氣時,我鼓勵他:“有些難題你都做對了,這個題你肯定也會,再試一下。”又或者“你已經進步很多了,把這個題弄懂弄會,不就又進步了一點?”一段時間下來,冬冬從十以內的加減法學到連加連減,他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了很多。更令人欣慰的是,現在每天他都會問我:“盧老師,今天還能不能給我補習數學?”他甚至還會主動要求多寫作業呢。
教育不單是課堂的教學過程,還包括課下了解學生心理,激發學生興趣。回到最初那兩個問題,我有了答案:假如我是學生,我想遇到一個尊重學生、嚴慈相濟的教師;假如學生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成為積極向上、正直勇敢、熱愛學習的人!陶行知在《我們的信條》中說:“我們深信師生共生活、共甘苦,為最好的教育!”我會像媽媽一樣和學生談心,輔導學生,引導他們愛數學、愛學習。同時,我也更愿意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心理活動,讓教育從有溫度開始,讓愛不斷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