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劉培培 王洋


“劉記者,你應該到我們這里的李氏傳統布藝傳承展示研習基地看看。傳承人李蕾可是個奇女子,她不僅把傳統布藝做出了新花樣,在網絡上銷售火爆,她的作品還獲得了第十屆中原文博會展覽展示金獎!”鄧州市婦聯主席張紅玲向記者介紹。2023年11月7日下午,記者在鄧州市汲灘鎮后寨村采訪了李蕾……
“我們不能一輩子待在流水線上,人要有夢想,只有不斷為夢想拼搏,才活得有價值!”
1984年,李蕾出生于河南省鄧州市張樓鄉茶庵村。她讀初二那年,母親病逝。當時她妹妹8歲、弟弟6歲,父親在縣城忙生意,無暇照顧他們,三姐弟只好隨奶奶在鄉下生活。
李蕾的奶奶針線活很好,經常為鄰居們做衣服,非常受人尊敬。耳濡目染,李蕾對傳統布藝產生了興趣,經常跟奶奶一起縫縫補補。
2000年,李蕾隨老鄉到廣東佛山一家毛絨玩具廠打工。因悟性高,加上勤學苦練,她很快成了熟練工人。很快,李蕾發現,制版設計師不但工資高,還受人尊敬,便萌生了學習制版設計的念頭。經打聽,她得知有個地方招收制版設計學員,學費3800元,便立即交了學費,辭職前往學習。工友都很不解,有人說:“你已經是熟練工人了,一個月掙1000多元,為啥非要辭職,還給人家交學費,不是傻嗎?”李蕾笑道:“我們不能一輩子待在流水線上,人要有夢想,只有不斷為夢想拼搏,才活得有價值!”
2002年,李蕾學成后進入當地一家文化創意公司做設計師,月薪比做流水線工人翻了一番。在這里,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設計才華,接連設計了多款深受市場歡迎的毛絨玩具,漸漸在當地毛絨玩具制版設計行業有了名氣。
2008年,電影《長江七號》上映后,影片中可愛迷人的“七仔”形象深入人心。李蕾和同事連夜加班,設計出一款“七仔”玩偶,一推向市場便遭到搶購。這讓開發此款玩偶的老板賺得盆滿缽滿,李蕾也收獲頗豐,月薪增加到了1.7萬元。
就在這一年,李蕾和丈夫王紅旭結婚,在老家縣城買了房,還買了車。婚后第二年,他們的大兒子出生。在家帶孩子那段時間,李蕾始終沒有放棄手中的工作,經常白天帶孩子,晚上把孩子哄睡后做設計工作。后來,老板實在忍不住,不斷打電話催她回廣東,她只好忍痛將剛剛8個月大的兒子交給公婆照看,和老公一起再次來到廣東。
想到李氏傳統布藝從清朝光緒年間傳承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到她這里已經是第五代了,她覺得自己有責任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2010年,李蕾和丈夫在廣東成立了天藝文化創意工作室,主要承接國內外文創形象玩偶設計開發,相繼為夢之藍、碧桂園、魔獸世界等多家大公司做過形象設計。雖然名利雙收,但李蕾始終忘不了奶奶教給她的傳統布藝制作。
李蕾曾記得,她小時候奶奶做的虎頭帽、虎頭鞋特別受歡迎,有人跑幾十公里來求購。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布藝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一次,李蕾回老家探親,村里一位老人拉著她的手說:“閨女,現在傳統針線活沒人愿意學了,將來我們這些老人一個個離去,這個手藝就失傳了。”李蕾聽了心里五味雜陳。李氏傳統布藝傳承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到她這兒已是第五代,難道真要眼睜睜看著它失傳?不行!她覺得自己有責任將它繼續傳承下去。
經過反復考慮,李蕾決定,編寫一本教材傳授這個技藝,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很快,李蕾結合李氏傳統布藝的技巧和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編寫了一本《職業布藝開發設計技巧和經驗》。2010年,她公開招收學員,線上線下同時授課,陸續培養了160多名學員。這些學員,如今大都服務于全國各地布藝戰線。
2019年,為助力鄉村振興,李蕾決定將自己的事業轉回老家鄧州。
從廣東回來時,夫妻倆雇了兩輛大卡車,拉的全是工作室的物品和幾年來積攢的制作布藝的原材料。他們回村那天,鄰居們都來看熱鬧,有人在背后嘀咕:“估計在外面混不下去了,你看連家具都拉回來了。”對于鄉鄰的誤解,李蕾只是笑笑,沒做任何解釋。
李蕾知道,在農村創業,銷售是個大難題。她決定利用自身優勢,制作傳統手工布藝品,通過電商平臺出售。很快,她注冊了鄧州市女巫布藝店鋪和“布藝女巫”商標,進駐電商平臺。
2020年,李蕾又入駐抖音平臺。一來她想利用抖音的影響力吸納一些精準粉絲,用短視頻把手工布藝技巧無償精準地教給感興趣的粉絲;二來她想利用自媒體平臺的推廣功能,讓一些手工布藝愛好者購買到喜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產品,如布藝扎染、傳統香包、傳統玲瓏枕等,感受它們獨特的藝術魅力。
2022年2月,鄧州市人民政府、鄧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共同為李蕾頒發了鄧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牌匾。政府的認可,讓李蕾對傳統布藝的發展更有信心了。
“獲得的榮譽多了,意味著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創業的路雖然很艱難,但我不會退縮。為了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我還要加倍努力!”
2022年,經當地村委會同意,李蕾夫妻在家門口建起了李氏傳統布藝傳承展示研習基地,基地的場館面積300多平方米,內設可容納500多件布藝作品的展廳和用于布藝項目傳承保護的非遺傳習所,以及一個集布藝教學、銷售于一體的直播間。
有了工作場地,李蕾馬上組織周邊農村婦女進行一系列培訓,讓她們掌握布藝制作技巧和制作流程,制作出各種各樣的布藝產品后在抖音店鋪銷售。
李蕾的布藝產品在抖音店鋪非常受歡迎,2022年她的店鋪粉絲達6萬余人,銷量達1.6萬單,帶動當地70多名婦女就業。
李蕾還不斷創新李氏布藝的工藝制作,深入鄉村探訪民間老藝人,了解當地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設計制作出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她堅持從繪畫、染色、構圖、針法到配色等都采用手工制作,除了縫制布老虎、虎頭鞋等傳統作品,還將生活美學融入布藝創作,設計制作出了布偶、擺件、耳環等文創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2022年11月,在河南省第九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李蕾制作的“中醫藥文創香囊”榮獲創意設計金獎。
2023年6月的一天,李蕾的布藝基地來了一位神秘客人——鄧州市市長黃登科。黃市長是和秘書一起私下造訪李蕾的布藝基地的。在看了李蕾的布藝作品后,黃市長忍不住贊嘆:“技藝精、創意好,市場前景一定很廣闊!”
采訪過程中,在布藝基地工作的秦阿姨不無感慨地對記者說:“沒有李蕾提供的這份工作,就沒有我今天的好日子。以前,兒女都不在身邊,我沒有固定收入,生活過得很艱難。如今有了這份工作,我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了!”一旁的李阿姨也附和:“是啊,我們都是傳統布藝的受益者。以前,我們這些老姐妹無事可做,整天不是打牌就是嘮嗑,日子過得很無趣。如今在這里干活,不僅有了收入,而且看著一件件我們親手制作的布藝品銷往全國,心里別提多高興了,也感覺越活越年輕了!”
自從建起了李氏傳統布藝傳承展示研習基地,李蕾就開展了非遺進校園活動,讓傳統布藝制作走進課堂的同時,還大力弘揚非遺技藝,讓更多人參與到手工布藝品制作中。讓李蕾欣慰的是,在她的熏陶下,如今她14歲的兒子王添翼作為李氏傳統布藝第六代傳承人已經嶄露頭角,能獨立制作一些簡單的布藝作品。
2023年9月,在河南省第十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李蕾的布藝作品再次榮獲展覽展示金獎。同時,她還入選了2023年度南陽“鄉村光榮榜”人物名單。因為在鄉村振興方面貢獻突出,她還先后獲得了“鄧州市出彩巧媳婦”“南陽市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河南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鄉村振興文化產業復興鄉風文明建設領軍人物”等榮譽。李蕾說:“獲得的榮譽多了,意味著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創業的路雖然很艱難,但我不會退縮。為了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我還要加倍努力!”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