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沈從文于1928年初到上海所寫的《阿麗思中國游記》是他創作生涯中格外具有新意的作品。沈從文那時身處上海的租界文化中,租界文化也給了他很大的創作啟發。本文首先研究儺喜先生和阿麗思小姐身上的殖民者氣質,展現他們眼中的中國都市世相;然后將《阿麗思中國游記》中的都市描寫與鄉土描寫進行比較,發現沈從文對自己曾經所向往的鄉土文化產生反思,不再是一味贊美,但沈從文依舊把希望寄托在那還有著溫情美好的鄉村世界;最后探索《阿麗思中國游記》中的愛與美,體悟沈從文追求愛與美的復雜心態。
[關鍵詞] 沈從文? 《阿麗思中國游記》? 租界文化
[中圖分類號] I106?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3)10-0067-04
1923年8月下旬,沈從文離開自己的故鄉,擺脫軍隊生活,與朋友叔遠同行,從湘西來到北京。從此,他便開始進到一個永遠無法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1]。在北京這座大都市,孤苦伶仃的他慢慢結識了許多知識分子,并逐漸成為職業作家。胡也頻與項拙的鼓勵堅定了他走文學道路的決心。1927年12月下旬,鑒于“中國的南方革命已進展到南京,出版物的盈虛消息已顯然由北而南”,“在上海,則正是一些新書業發軔的時節”,沈從文為了尋求自身事業的發展,并為了遠離北方軍閥的迫害(他曾因與武漢革命黨人有私人書信往來而遭北京警方傳訊與搜查),由北京經海路去了上海。1928年1月初,沈從文到達上海,在法租界善鐘路上的一間亭子間住下[1]。由此,沈從文初次相遇上海,并受到上海獨特的租界文化影響。
沈從文于1925年到1927年在北京所寫的幾部集子有《鴨子》《蜜柑》和《入伍后》,以及《好管閑事的人》的一部分。這些作品與沈從文的故鄉往事相關,真切動人。而沈從文于1928年創作的《阿麗思中國游記》無論從體裁還是創作內容上,都截然不同于以往的作品。這部作品是體現他在上海生活期間自我思想及反映社會現實的著作,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正如先生長眠之處的天成巨石上所刻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2],筆者從對《阿麗思中國游記》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上海租界文化下,中國人的生存與心理狀態,同時也能感受他對自己生活的反思。
一、從他國子民視角體察中國社會
1928年沈從文來到上海,居住在上海的法租界。租界是一個很特殊的區域,中外文化雜糅。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沈從文首次創作了類似童話題材的長篇小說《阿麗思中國游記》,小說的主人公是兩位外國人士儺喜先生和阿麗思小姐。相比沈從文之前的創作,這篇小說顯得很有創新和先鋒意味。身處在租界的文人,因為不同的社會管理體制,他們擁有更加自由開放的環境。沈從文在這篇小說中,通過刻畫儺喜先生和阿麗思小姐兩位外國人,比較客觀地揭露出他所看到的“中國現象”。
阿麗思是一位單純的外國小姑娘,她很希望儺喜先生帶她去中國看看,促使她去中國的動機便是中國人作揖磕頭的風俗。接下來,文章用一種有趣的反諷口吻寫到此時中國南方地區正在革命,一個新成立的政府總會極力去鏟除一切舊習慣?!耙磺械牟缓弥贫仍谝环N新局面下都不能存在了,一些很怪的風俗也因此要消滅了,還有一切人全是成了新時代的人,新時代的人則大概同歐洲人一個模樣?!盵3]由此可見,作者覺得作揖磕頭是一個落后不好的風俗,但阿麗思去中國最希望見到的便是這個,這體現了外國人對當時中國陋習的興趣與關注,他們希望看到本國所沒有的帶有東方色彩的陋習。
儺喜先生是一位素質較高的上流紳士,他向自己的朋友哈卜君提前問了些關于中國的事情。哈卜君用了一套“中國方式”招待儺喜先生,且告訴他要好好學習這些“中國方法”。雖然還沒有去到真正的中國,但突出的“人情往來”已是很典型的“中國氣氛”了。儺喜先生在如此氛圍的襯托下,故意說了些中國人吃茶的美處。哈卜君告訴儺喜先生國籍就是最好的護照,且很多中國人也開始用刀叉進食了。這是沈從文對租界情狀的大膽披露,他真切地感受到外來文化的侵略性。
《阿麗思中國游記》編造了一本專門給外國人“欣賞”的《中國旅行指南》。第一章是關于小費的事情。作者直接展現出殖民者的侵略:“英國在使中國人增加尊敬上,作了不少的事業,在中國境內殺了不少中國人,且停泊在中國長江一帶的炮艦頂多,中國官已經告給中國人民應當特別怕英國人了?!盵3]這其中呈現出一個辛酸的對比,外國國籍可以免去令人無奈的小費,而中國底層人民則必須支付小費。同時在談及中國人的“小費”概念時,作者也批判了底層人民的勢利眼。其他章節展現的也是各種亂象,如當時中國官員的腐敗生活、中國人不好看的臉色、中國各地不同的罵人臟話等。
儺喜先生對《中國旅行指南》上的各種現象毫無感覺,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儺喜不僅對于當時中國的亂象無感,面對實在的貧窮漢子時也表現得相當漠然。當那鄉下的貧窮漢子希望儺喜把他給殺掉時,儺喜先生是很冷靜地想過殺掉這條人命,但僅僅因為沒有刀或槍在自己的身邊而作罷。這些足以表明他或許是個有素質的外國紳士,但是他對當時中國的各種悲劇沒有絲毫的同情,他是當時無數踏上中國土地的外國人中的一個。
“在租界中,民族主義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任何具有深度的民族主義文本,實際上都內在地包含了自反性的因素。比如,租界文本中往往摻雜著對外人殖民行徑的批判和對自我民族劣根性的暴露?!盵4]沈從文的《阿麗思中國游記》便是一個具有深度的民族主義文本,他從外國子民的視角,展現出他所見到的當時中國社會亂象。同時作者用冷靜的筆觸描繪了當時如儺喜先生般對中國亂象漠然冷酷的西洋紳士們。
二、展現都市與苗鄉的異與同
《阿麗思中國游記》的第一卷和第二卷所處的地理空間是不同的。第一卷所處的地理空間更多是在都市,而第二卷大部分描繪的是一個獨特的苗鄉社會。沈從文在這部小說中加大了對都市社會的批判力度,同時他也描繪了一個不再是充滿自己童年回憶的鄉村世界。筆者認為沈從文在《阿麗思中國游記》中體現出來的城鄉之間的異同,與以往的文本相比,是在一個新的維度上。
阿麗思小姐是唯一完整經歷了這兩個地理空間的人物。沈從文通過阿麗思小姐與儺喜先生的游歷,展現了都市人的性情。在第二卷中,作者讓年少單純的阿麗思來到獨特的苗鄉世界,體悟鄉人的性格。
西洋人的身份在都市中格外受人尊敬。阿麗思在茯苓旅館等待儺喜先生卻一直沒見到他的蹤影時,旅館中的老當差便極其恭敬地為此事向神仙卜卦。從他的口中可以得知,如果有錢了事,那么外國人在中國地面上是可以光明正大碾死人的。老當差同時懂得向外國人敲竹杠,明白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多是體面人,他也希望外國人能稱贊中國是好的。還有在八哥博士的演講會上,很多鳥看到阿麗思這樣一位西洋人時都不自覺地流露出敬意。引他們前往灰鸛家的百靈鳥,請儺喜先生去演講的大鵝,都如出一轍地展現出對外國人的尊敬心理和鮮明的階級意識。但是到了第二卷,沈從文把阿麗思放在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文化語境下,她遇到了懂得“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河水,對她生氣的南京母鴨等,同時她還遇見了另一個自己。在第三章中,作者令她縮小至一個抽屜里。在儀彬姑娘與阿麗思的交談中,也多是儀彬陳述。這里的人和事物沒有對她這位西洋人表現出格外的尊敬,也隱喻了作者對那時入侵者的理性姿態。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上下兩卷中都大膽揭露了都市社會與鄉土社會存在的令人嘆息的歷史事實,但作者在鄉村社會的空間內注入了更多哲理的思索。
在第一卷的都市空間內,沈從文用諷刺夸張的筆觸展現了愚蠢麻木的中國都市。儺喜先生走在上海都市的路上,切身體會到《中國旅行指南》上說的“若說在北京時每一個人的臉都像一個老爺,則來到上海所見到的人眼睛全像扒子手”[3]。并且他走在上海的路上,同走在歐洲的路上沒有多大區別,“這樣的大路上,死亡并不曾缺少”[3]。小錢鋪老板向儺喜先生推薦的中國熱鬧之事是“打仗”。沈從文很關注當時的政治時事,批判人們的麻木不仁,“在上海,租界的文化氛圍和國家權利爭斗顯然影響了他的創作心境”[5]。
沈從文在北京時所寫的有關鄉土社會的作品,大多充滿自己溫馨的童年回憶,而對《阿麗思中國游記》(第二卷)中所塑造的鄉村世界既有欣賞的態度,但也展示出對鄉土社會的反抗態度。由此可見,上海生活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令他對鄉土社會產生了不一樣的思考,并進一步思索自己心目中的愛與美。
儀彬姑娘向阿麗思介紹了鄉下的很多好玩之處,如那里人喜歡吃辣子,鄉下紳士是可愛可敬的。但儀彬小姑娘天真的口吻,逐漸暴露出現實的鄉下現狀。儀彬告訴阿麗思船上的故事,她冷靜地講述拉船漢子的死亡,且提醒阿麗思不用悲憫這樣底層人的死亡。阿麗思聽完儀彬的一番話,懂得了坐船時幾百樣的忌諱、手續和方法。這個鄉下地方有大城市所沒有的東西,可國人在乎的事情卻很一致,他們都迷信、會賭博、以人命抵錢……但沈從文并未用完全諷刺的筆觸描述鄉村社會。以第八章“水車的談話”為例,作者用生動如詩的筆墨、激動的口吻描寫了水車周圍的環境,并且鄉下水車的談話是關于人的生存價值的思考。而那場“八哥博士的演講會”,不僅場內混亂,而且正式演講的內容也是臨時準備,題目“戀愛的討論”多為觀眾閑談取笑為用。鄉下水車的談話比都市中的演講大會有意義多了。
可見,沈從文對當時整個中國的社會現狀其實抱著一種很暗淡的態度?!栋Ⅺ愃贾袊斡洝烦錆M諷刺的筆墨、描寫出悲涼的中國景象,展示出國人的麻木。但沈從文在如此絕望的環境下,依舊在努力尋找光明,沒有放棄對于生命價值本身的思考。
三、于幻想書寫中探索愛與美
沈從文在《阿麗思中國游記》(第一卷)的序言中寫道:“我除了存心走一條從幻想中達到人與美與愛的接觸的路,能使我到這世界上有氣力寂寞的活下來,真沒有別的什么了?!盵3]所以,筆者覺得很有必要去挖掘這部諷刺小說背后所隱藏的對“愛與美”的思考。而這個問題一直延續在沈從文的作品里,研究此問題對解讀其他作品也會有很大的啟發。
米蘭·昆德拉說過:“小說的精神是復雜性的精神?!盵6]筆者相信小說中的人物也是復雜性的人物。當我們認為阿麗思和儺喜先生是當時入侵中國的西方殖民者時,我們可能就把自己的閱讀對象單一化了。作者在剛開始描寫儺喜先生的時候,暗含著自己的生活,比如會生氣、打東西。沈從文在書信中就寫道:“因為生自己的氣,仿佛不甘心與世界離開,又不愿與世界講和,凡是一個‘男子應做的事情我總不做,僅僅關到房門摔家伙生氣?!盵7]小說中寫到儺喜先生是正直的,有著鄉下紳士一切的美德,與新式紳士不同,也喜歡幫助別人。而單純的阿麗思小姐還沒有被社會化,所以不會明白儺喜在信上所提的“預備”是準備小費的意思。在聽到“五十塊錢頂命”這樣的事情時,她的內心感到很不舒服。而阿麗思的姑母格格佛依絲太太是一位良善的中年婦人,她不破壞孩子的幻想,熱心地照顧他們,真誠地為他們祈禱。作者在這些人物身上寄予著幻想的愛與美。
小說中阿麗思去看八哥博士演講的情節令筆者感受到上海租界的生存環境對沈從文影響很大,給了他很大的創作動力。“對于熟悉傳統社會的作家來說,租界新奇的都市景象和人事狀況,無疑是一個‘陌生化的文本,能引起他們敘述的沖動?!盵4]沈從文之前所寫的作品都未曾有過如此龐大的社會世相。八哥博士演講會上有幾十種鳥類,隱喻了很多社會人格和人情狀態,而作者著重描寫了一只灰鸛和一只憂愁的鳥。再聯系其他情節,比如儺喜和阿麗思遇見那位鄉下的貧窮漢子,阿麗思看到中國鄉村賣孩子等,都可以感受到沈從文更多地在關注底層人的生活。在鬧哄哄、充滿世俗氣息的會場中,憂愁的灰鸛輕輕地告訴阿麗思很多值得注意的事情。阿麗思愿意去灰鸛家參觀,看看那三個孩子,希望儺喜先生能令他家重新擁有歡樂的空氣。之后,儺喜先生和阿麗思的拜訪的確帶來了歡欣的氣氛。
沈從文也展示了苗鄉獨特的風俗美,但小說中風俗美的展示是伴隨了對鄉下某些事物的批判的,不像以往的文本是單純地抒發對于故鄉的向往。儀彬向阿麗思介紹他們的鄉下時,激動地說出了一連串令她難以忘懷的事物。她說那里有無數大人小孩全不怕辣,有真正可愛可敬的英雄們,也說到了鄉下人打官司的事情。從儀彬的口吻里,我們會感受到那里有一群不同于都市人的親切可愛的人。儀彬母親之后還特地補充說,那地方的苗人,雖然他們地位很高,但并不驕傲自大,還會與人共享當地的特色美食。但是在真正準備去鄉下之前,儀彬向阿麗思強調的那些“預備”又體現了這地方的世俗。
筆者認為沈從文在文本中所展示出來的“愛與美”是夾雜在復雜的人與事中,這或許是作者覺得“愛與美”本身就很復雜,需要珍惜又難以把握吧。
四、結語
《阿麗思中國游記》這部作品在敘事、主題、人物等很多方面都顯示出與以往文本的不同,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沈從文通過儺喜先生和阿麗思小姐兩個外國人的視角描繪了種種悲涼的中國世相,如貧窮的人在尋死,他們的命可以抵錢,而都市的那些偽紳士們阿諛逢迎,不管時事?!栋Ⅺ愃贾袊斡洝酚泻苊黠@的城鄉對比,作者揭示出中國城鄉很多愚昧的社會現象,同時也在思考鄉土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從文本中可以發現,作者仍舊更偏向從故土中追尋希望,尋找生命的價值。在小說的序言中,沈從文明確提到他在幻想中希望接觸到愛與美。筆者感到他在小說中所體現出來的愛與美有一部分還是在溫暖的人情上,另一部分體現為苗鄉獨特的風俗美。但值得注意的是,小說中體現出的“愛與美”夾雜著很多復雜的事物,作者并不是單純地表現它們。
參考文獻
[1]? ?吳世勇.沈從文年譜[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2]? ?王亞蓉.沈從文晚年口述[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3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4]? ?李永東.租界文化與30年代文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5]? ?朱文華.1928—1931年:沈從文在上海[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2(2).
[6]? ?昆德拉.小說的藝術[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
[7]?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18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夏? 波)
作者簡介:孫蘊茹,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