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音樂欣賞課屬于美育課程,強調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當立足“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尋求“怎樣培養人和培養什么人”的答案。在展開具體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地認知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在音樂欣賞課中融入紅色音樂,構建良好的育人氛圍;立足學生的實際和課程教學目標,基于課程思政理念,將紅色音樂有效地滲入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保障高校音樂欣賞課能夠快速地達到育人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關鍵詞】 課程思政;紅色音樂;立德樹人
紅色歌曲是中華民族革命文化和偉大精神的精華,有著較豐富的內容,在高校音樂欣賞課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能夠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素材。另外,紅色歌曲的情感性和感染性也比較突出,教師在音樂欣賞課中運用紅色歌曲,能夠快速地和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提升紅色音樂的育人價值。本研究分析了高校音樂欣賞課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探究了課程思政視域下紅色音樂融入高校音樂欣賞課的策略,以期能夠為高校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在音樂欣賞課中運用紅色音樂、發展學生的素養,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實踐指引。
一、高校音樂欣賞課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有部分高校在展開音樂欣賞的教學實踐中,已經應用了紅色音樂,但是在具體應用時,教師并未充分地把握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接受能力,導致學生學習紅色歌曲的深度不足,難以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思政理念下的高校音樂欣賞課,要求教育工作者應當合理地篩選紅色音樂作品,將更富有教育價值、深度內涵的豐富多樣作品呈現給學生,以滿足學生發展和學習的需求。目前,教育工作者在篩選紅色作品時,過于隨意、盲目,沒有選取有較強的思想性、審美性和藝術性的紅色音樂,使紅色音樂的作用發揮受到影響。
高校音樂欣賞課要想更好地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紅色文化的滲透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這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渠道。但由于教師在融入課程思政理念中挖掘的紅色音樂實效性不足,難以有效地培育學生的思政素養,不能和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這對紅色音樂的內涵和文化滲透不利,因此,高校音樂欣賞課在實踐的過程中,應當合理地體現紅色文化,充分地發揮紅色文化的作用。紅色音樂承載了中華文明,也是中華民族和我黨實現偉大復興、尋求解放的歷史寫照,在不同領域、不同時期發揮了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也應當充分呈現出新時代的特色和氣息。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音樂欣賞課的實踐,也應當充分重視紅色音樂,有效地挖掘其育人功能。
在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下,高校的音樂欣賞課教學應當遵循素質教育這一要求,優化教學模式。在教育的改革過程中,學校應當注重關注德育教育的教學工作,而紅色音樂的德育功能較突出,對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有著積極影響。教師通過應用紅色音樂,能夠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和奮斗精神,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音樂欣賞課融入紅色音樂的有效對策
(一)基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紅色音樂課程的思政作用
對于紅色文化來說,紅色音樂是關鍵的組成部分,對高校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價值。紅色音樂中的紅色文化主要通過樂于奉獻、艱苦樸素等優秀精神品格來體現。教師對紅色音樂的合理應用和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更好地抵制西方的不良思潮。教育工作者在具體應用紅色音樂的過程中,應當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 深刻把握學生的審美水平與接受能力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的音樂欣賞課應用紅色音樂,應當緊跟時代步伐,合理地選擇好的音樂。在選擇的過程中,如果針對性不足,缺乏合理性,將難以發揮紅色音樂的效能,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對此,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入地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接受能力,選擇有深遠意義、豐富內容的紅色音樂,并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介紹音樂蘊含的愛國情懷、民族精神以及歷史背景文化,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紅色音樂的內涵。另外,教師也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興趣,選擇學生青睞的紅色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增強學生對紅色音樂的認可度。
比如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向學生介紹了《中國夢》這一音樂作品。這首歌曲近似于流行音樂,旋律優美,符合大學生的審美需求。教師在音樂欣賞課中融入紅色歌曲,一方面能夠獲得學生的認可,另一方面能夠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為學生的發展和學習奠定基礎。
教育工作者也應當選擇育人價值較突出的紅色音樂,這樣才能發揮紅色歌曲的作用,學生和紅色音樂之間產生共鳴。學生在紅色音樂的熏陶下,能夠產生更多的民族凝聚力和愛國主義情懷,達到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和目標。教育工作者通過合理地應用紅色音樂,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比如《十送紅軍》《黃河大合唱》等。另外,教育工作者在音樂欣賞課程的實踐過程中滲透紅色音樂,應當緊密結合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國夢”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學生們能夠在音樂欣賞中體會紅色力量,激發愛國主義情懷。
2. 合理地選擇紅色音樂作品
在高校音樂欣賞的教學實踐中,紅色音樂作品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學校應當全面發揮其育人價值。對此,教師需要立足大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充分考量紅色音樂的內容,有效地挖掘紅色音樂教材,并進行合理地設計,讓紅色音樂走進學生的心中。音樂課程思政的建設,紅色音樂資源是關鍵內容。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展開音樂欣賞的教學實踐中,應當合理地應用紅色資源,合理地選擇紅色音樂作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教師在音樂欣賞中,應當通過文字、聲像等多樣化的方式,融入紅色音樂作品,向學生滲透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高校音樂欣賞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教學的核心定位于紅色音樂作品。在傳遞紅色音樂文化的過程中,也應當讓學生了解紅色音樂創作的背景,理解音樂創作時期的艱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有效地滲透紅色音樂的精神文化和情感,選擇的紅色音樂作品應當讓學生們體驗到,該作品在創作時,中華民族正處于危急關頭。比如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選擇了《義勇軍進行曲》,通過多媒體、圖片,學生了解了音樂背后的文化歷史,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升了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音樂欣賞課中融入紅色音樂作品的效果。
教師可以合理地篩選紅色音樂作品,引導學生體會音樂創作的環境。紅色音樂作品承載著無數革命前輩和廣大勞動人民浴血抗爭、艱苦奮斗的歷史,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特殊時期的艱苦奮斗精神和歷史文化。比如,《十送紅軍》這個音樂作品承載的就是在蘇區紅軍長征中,蘇區婦女送別紅軍的深厚情感。又比如,《松花江上》這一作品呈現的是東北人民的親人離別流亡之苦。該作品表現的內容具有較突出的抒情性、敘述性和藝術性。
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校音樂欣賞課應用紅色音樂作品,向學生滲透紅色文化的價值和內涵,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學習紅色音樂作品,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助力育人目標的實現。
3. 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
高校音樂欣賞課應當充分運用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緊跟時代步伐,有效地應用紅色音樂資源,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和學習需求。在線上,教師可以應用學校的信息化平臺或自媒體平臺,發揮線上教學的效能,同時教師立足學生的興趣點,在線上開展教學,能夠營造高品質的教學氛圍。比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在短視頻平臺上傳一些膾炙人口的紅色歌曲,在引導學生分析專業技巧的同時,使學生深度挖掘紅色音樂蘊含的思政原理和內涵。短視頻平臺的互動和傳播功能都比較突出,教育工作者利用這一平臺,能夠和學生展開有效的互動和交流,深入挖掘紅色音樂文化的育人價值。
(二)多層次挖掘紅色音樂的文化價值
紅色音樂作品蘊含的文化內容較豐富,能夠向學生傳遞真、善、美和愛國主義情懷,是革命精神的產物。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優美的曲調、動人的旋律,感受作品的價值和內涵。在新時代背景下,紅色音樂的時代價值依然存在,能夠讓學生們深刻地感受紅色作品的內涵。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校音樂欣賞課,也應當充分地挖掘紅色音樂作品的育人價值,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運用紅色音樂宣揚正能量,培養學生的正氣。
如今,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大學生受到了西方各類不良思潮的較大影響,這對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非常不利。高校音樂欣賞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應當高度重視思政教育,有效地運用紅色音樂作品,發揮其育人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和價值觀,弘揚正能量。教師在課堂融入紅色音樂,讓學生們汲取精神力量,能夠發展其意志品格。新時期背景下課程思政在高校音樂欣賞課中的融入,強調音樂教育工作者引導學生深刻地把握紅色音樂創作背景,提升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自豪感。
(三)創新紅歌教育,推動課程思政和音樂欣賞的有機結合
課程思政視域下,強調音樂欣賞課的教育工作者,應當發揮自身的建設和引導作用,使高校音樂欣賞課能夠體現紅色音樂的價值,并深度地挖掘紅色音樂的育人功能。教育工作者應當創新、優化紅歌教育,推動課程思政和音樂欣賞課的有機融合,將新時代的內涵和新氣象融入其中,要進一步地總結和梳理傳統的紅色音樂,積極創新,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拓展音樂欣賞課的思政模式。
在展開紅色音樂欣賞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陳舊的思維理念,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延伸音樂欣賞課程思政的內涵,打破傳統音樂的束縛。比如《紅梅贊》在音樂欣賞課中,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大膽地創新教學方式,有機地結合表演和音樂,讓學生深刻地體會歌曲中的愛國精神和人物形象。教師也應當有效地運用第二課堂,可以組織學生走進紅色音樂廳、主題博物館,讓學生們對紅色文化、紅色音樂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深度發揮紅色音樂的育人價值。
三、結語
現今,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高校音樂欣賞課應用紅色歌曲,不能單純地只依賴課堂教學,否則很難讓學生理解紅色歌曲的文化內涵。紅色文化和紅色歌曲在高校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以及課程思政要求目標的達成,需要多樣化的方式和渠道,只有緊密結合線上、線下,才能夠達到紅色教育的傳承目標。
參考文獻:
[1] 楊德武,王俊瑩,姜俊茹,等. 課程思政資源共建模式在專業群課程建設中的應用研究——以醫學免疫與影像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1,37(14):1764-1767.
[2] 任磊,韓丹,章逸倩,等. 課程思政背景下探究電影教學法在藥事管理教學中的應用——以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例[J]. 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3):53-54.
[3] 劉艷玉,李蒙,蔣建偉. 課程思政案例教學在線上教學中的應用——以河北經貿大學新財經數據庫課程建設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1(30):153-156.
[4] 韋福,王曉波,邱惠婷. 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的基本目標主要內容及實現路徑探討——以“社會政策”課程為例[J]. 河池學院學報,2020,40(06):118-122.
[5] 馬存孝. 紅色經典音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用探析——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學為例[J]. 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21,42(05):51-55.
[6] 曹全毅,袁蓓. 試談思政在鋼琴課中的運用——以(胡適熙)《牧民歌唱毛主席》鋼琴曲為例[J]. 北方音樂,2020(18):96-97+236.
[7] 王思思,何利如. 紅色音樂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意義[J]. 音樂天地,2022(12):4-7.
[8] 朱雪蓮. 紅色音樂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及其實現[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8):112.
[9] 張鑫葉. 課程思政視域下音樂通識課改革對學生的意義——以黨史知識融入紅色音樂鑒賞為例[J]. 現代職業教育,2022(33):29-32.
[10] 朱昭宇,青科. 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思政教育賡續山西紅色音樂文化研究[J]. 藝術評鑒,2022(14):97-100.
[11] 王茜. 甘肅紅色音樂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應用與實踐研究[J]. 大眾文藝,2022(09):98-100.